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纸质书信


记忆中的纸质书信

□骈国华

      当你打开手机、电脑,给家人、同事、朋友发短信、电子邮件,或打开电子邮箱收看他们的邮件时,你是否还会记起当年给你至亲至爱的人写纸质书信以及等待回信时的那种心情呢?尘封的往事一经激活,那种感觉,会让你无限留念。

在电话没有普及,手机、电脑、网络没有问世之前,纸质书信是身处异地的人们相互联系、传情达意、双向交流的主要途径。记得我参军后,经常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家人和同学写信,通过书信往来,介绍自己在部队的情况,了解亲人和家乡的情况,以及我想知道的事情。每封信寄出后,就眼巴巴地盼着回信。常装着路过的样子,到文书的窗台旁瞅瞅,看看布袋里有没有自己的信。收到回信时,激动的心像要跳出喉咙似的,一打开信纸,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直到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内涵,才亲身体会到,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一封平常的家信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有多么重。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我所在的五图河农场先后接收无锡、苏州、南京等地五千多名知青。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一个连队只有一部场内电话的年代,信是知青与父母及亲友联系的唯一载体和途径,也是慰藉他们心灵的精神食粮。知青们盼信的心情,用“望眼欲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每次连队通讯员从分场部取报纸和信件回来,总是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有信的人眉开眼笑,没信的人郁郁寡欢。离场部稍远的连队,不管那个知青到分场部办事或路过,都会拐到分场部看看有没有本连队的报纸和信件。只要有,就一定会顺便带回连队。一次,场通讯报道组女知青小孙从场部回连队时,把连队积压在沂河分场好几天的报纸和几十封信件打包携带。在涉水经过沂河塘中泓时不慎陷入淤泥,难以自拔,越陷越深。在四面无人,面临生命危险时,她把装有信件的挎包套在头颈上,避免信件受潮受损。她把打捆的报纸解开,用一叠叠报纸支撑两手,挪移身体,终于一步一步地挪到了中泓的南堤上,逃过了一劫。当知青们看到她浑身泥水,把几十封干干净净的信从颈上的挎包掏出时,有几个知青激动地把小孙抱起来,嗷嗷叫地抛上抛下。

     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发达快捷的电信、网络使手写邮寄书信相形见绌。现在很少有人写纸质书信了,我就有二十多年没有写过和收到过纸质书信了。但那段手写书信的历史,却是不会忘记的。

END


作者简介:骈国华,一个退休十多年的省农垦系统老同志。退休后,书香文字伴流年。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老年周报》《大江晚报》《江苏农垦人报》《智慧》《思维与智慧》《银潮》等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洪泽湖文学》《目耕缘读书网》《里运河》上发表千字左右的短散文400多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经的书信,曾经的岁月
版纳留痕——云南农场十年知青生涯
[ 来稿选刊] 旧书信里读青春 \童如珍
一人一物 ▏在绍兴一位老先生家里,有200多封跨越半世纪的手写书信,最早的一封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见字如面”成了奢望
旧信件是一枚时光的底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