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大师的脚印——滑田友先生在渔沟鲜为人知的往事

寻找大师的脚印
滑田友先生在渔沟鲜为人知的往事


文/陈新

滑田友像(作者 华龙宝)

今年5月8日,是滑田友先生诞辰120周年。

滑田友先生我们淮阴走向世界为数不多的大师级人物。他在我们渔沟生活30多年,1933随徐悲鸿先生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现在在渔沟街上,再寻觅滑先生的足迹已是难上加难。他的同辈乃至年少的晚辈,都离开了我们每次带朋友寻找滑先生的脚印,总能听到伤感的消息。

然而,也总有那几位有心人,不断收集滑先生在渔沟的琐事,其中就有我的父亲陈兆居先生(中学语文和美术老师,1925——2016),还有原渔沟文化站何士宏站长,虽然何站长在上世纪70年代到渔沟工作,然他是渔沟为数不多到过北京滑先生家中的人。

谈起滑田友先生在渔沟,不能不说画家吴学迟先生(1899——1971),他是渔沟中学的创建人。吴学迟先生住在我们家的斜对面,距离十米左右,中间隔条街。我们姐弟都尊称他为吴大爹,我的童年时期,母亲每次到生产队里劳动,会把我放到吴大爹家,请他老人家照看,可见他老人家与我们家关系不一般,他是位慈祥的老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史称“三年困难时期”,滑田友先生在担任淮海战役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时,顺道回乡,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回乡,中午的一顿饭,就是吴学迟先生他老人家招待的,他是滑先生的发小、同学。也可以说,滑田友先生是受他的影响走入艺术之门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打开《光绪淮安府志》,就可以发现,里面记载着学迟先生的曾祖父吴以諴的事迹,他是以贡生入仕,曾任淮安府通判(相当于现在的淮安市秘书长),临川书院和后来的渔沟小学、渔沟中学都是他们家的,他家有百年藏书,名“古藤书屋”。父亲会说,“古藤书屋”是我们渔沟文化艺术的宝库,距我们家几十米,在现在的渔沟粮供所东部。滑田友先生在回忆录中提到的开明地主吴琳中校长,同意他到渔沟小学上学。吴琳中就是学迟先生的伯父,他们是以读书为重的官宦之家,家中字画琳琅满目,学迟先生的孩童时期,就读书、写字、画画、玩花草,吴学迟先生住在吴琳中秀才家的北部,紧挨着唐巷。解放初,政府征用吴家房产建渔沟粮供所,学迟先生就搬迁到我们家对面居住。

据父亲听吴学迟先生说,滑田友早年就住在他家原址的近处,少年时期时常到他们家玩,看他写字画画,后来感染了他。从此他们出生两个不同阶级的同学,在众多的同学中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好朋友。印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迟先生家的艺术氛围也为年少的滑田友打开了美学启蒙之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滑田友家是没有画画条件的。他的夫人刘育和女士在回忆录中说:“他的父亲是孤儿,以木匠手艺为生,他出生在外祖父家的磨房里。”可见其贫困。在看看他的外祖父家,他的舅舅蒋振心,以及后来的表弟蒋德全(外号蒋大麻子)当时都是子承父业开磨坊,靠苦力吃饭之人。哪有闲情逸致,读书学习搞艺术呢?

现在想想滑田友外祖父家磨房这一片土地,还是个风水宝地,紧挨磨房北的一个深宅大院里,在滑先生刚迈出国门探求艺术真谛的时候,19332月份,与他同样誉满世界的大师级人物,台湾著名作家司马中原(原名吴延玫)就在此诞生。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家里是个书香门第,他的启蒙人是他亲爱的父亲。

过去我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我父亲的美术爱好也是受到吴家“古藤书屋”的启蒙,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中学美术和语文老师。我又得到父亲的启蒙,用绘画的“手艺”敲开了银行的大门。当然,我们父子都没有什么成就。

吴家的“古藤书屋”不但对渔沟文化艺术有启蒙,还是我们江淮革命的启蒙地,江淮革命创始人之一吴觉就是“古藤书屋”的后人。

一个人要有人启蒙,引导,点拨,才能点燃他心中的艺术和革命之火。滑田友先生也不例外。

我少年时期,父亲给我讲滑田友先生的故事,不管怎么讲,也不理解什么是雕塑,更不知道圆雕、浮雕等名词,后来他老人家拿了画册给我看,才似懂非懂,因为在我出生以后,渔沟已没有雕塑之物了,一个乡野孩童,没有见过,怎么能理解雕塑呢?

假如时光穿越到滑田友的少年时期,会不会有这种认知上的疑惑呢?回答是否定的。

当时渔沟有“三步两桥,两步三庙”之说,张煦侯先生在《淮阴风土记》中记载,“渔沟之为旧镇,……而祠庙之多亦其一也,凌桥、三柯树,求一破庙而不可见,渔沟五门之内,大小祠宇,乃数见而不鲜。”祠庙内明清泥塑菩萨和木雕罗汉不胜其数。父亲回忆,渔沟圩里圩外共十几座庙宇,常年都有几位扬州和江南的师傅在此修缮,他们大都是子承父业,这个手艺是个挣钱的行当,他们是不收当地人为徒的,这部分人大多在汪伪时期,渔沟遍地土匪时,才回老家去。

过去父亲常和学迟先生聊渔沟的木雕菩萨等等,出言谨慎的学迟先生,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怎么刻,怎么雕,最后会说一句,我过去和滑田友常去看他们雕刻。看过后,他就能琢磨琢磨刻出来了。

“不看热闹看门道”,青少时期的滑田友,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渔沟,他的雕塑启蒙人,可以说就是长年在渔沟祠庙里的民间雕刻艺人,这些人虽然不传外人,但都被聪明过人的滑田友看到了门道,加上他后来在江苏省第六师范学校,几年的专业学习打下的基础,所以他一出手,就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把木雕小儿像的照片寄给徐悲鸿先生,徐悲鸿先生看过后,大加赏识。

关于怎么写这封信给徐悲鸿先生的,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听我父亲讲,国民党北伐胜利后,也就是1927年江苏省第六师范改名为淮阴师范,学迟先生从刘海粟创办的私立上海美专毕业,被淮阴师范聘为美术老师。当时,他是淮阴有名的画家。每次滑田友先生从高邮坐船沿大运河北上淮阴,晚上到清江浦下船,他都要到学迟先生的住处落脚,然后吃饭喝酒谈艺术。第二天,俩人在结伴回渔沟。

有一年春节,滑田友先生回家后,把见多识广的学迟先生请到家里来,观看他的雕塑作品,并请他提意见,学迟先生看后赞赏有加,建议他可否把作品的照片,寄给时任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的徐悲鸿先生,假如被徐悲鸿先生看中,就可以免试入学,国立大学学费比私立上海美专少了许多,几年后毕业,就可以到淮师等院校教书,这样收入就要更高了。后来的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徐悲鸿先生收到信后,不是把他当学生,而是把他当朋友看待了,从此,滑田友先生就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过去我会天真的问父亲,为什么滑田友在回忆文章中没有提到学迟先生呢?父亲会说;“可能是学迟先生的阶级成份问题吧。”但这个不影响他们的友谊,据学迟先生的小儿子吴引浩先生说,他的妹妹六十年代考取清华大学,周末常到滑田友先生家去,跟其夫人刘育和老师学习小提琴。

我少年时期,常会到渔沟中学西面的吴将同学家玩,他家房子的后面都是老树林子,他会神秘地指着一棵树说,这是小牙全树,他祖父说过,过去滑田友表爹就常向他要小牙全树刻东西。这话,当时听起来我有点怀疑,为什么呢?因为初一《美术》教材的第一页,《五四运动》浮雕的作者就是滑田友,当时没有多少老师知道滑田友是本地人,同学中知道滑田友是渔沟人的,可能也就是我啦,这是父亲告诉我的。现在这样伟大的人物,居然和吴将的祖父(吴引茂先生外号吴大茂)一位七老八十的乡村老翁亲戚,幼稚的我哪里敢相信,此时吴将把我们带到他的祖父面前,吴将说明了来意,老翁哈哈地大笑起来说;“滑田友和我是表兄弟啊,从小和我一起玩大,他十几年前回来,夏天穿大裤头子提黑皮包到我们家来,皮包里装着钱,哈哈!他们家祖上是河南滑县那边人,大清时期逃荒到此地,靠种我们吴家土地生活……”现在想想吴将同学祖父说的是可信的,因为滑田友的族人都居住在他们家西边的不远处小滑庄上。滑田友弟弟到西北去,他的弟媳带孩子回三树娘家生活,街上的房产就给吴延周先生居住了,吴延周先生就是吴将的堂伯伯。

过去,父亲在世,当聊到滑田友时,我会幼稚地问:“您看过滑田友吗?”他会说:“当时我们小,看一定看过,但记不得,他走的早。父亲最早对他家的印象,就是有一天,街上都传开了,滑木匠家的儿子从外面寄钱回来,每天上学都从他们家木匠铺门口经过,看到他的父亲都笑嘻嘻的,脸上充满着幸福,后来,老师也给常我们讲滑田友出国留学之事,以此来勉励我们。这样,滑田友的堂侄滑华成同学就常领我们到他家木匠铺去玩,看泥塑和木雕作品。”我又好奇地问:“您看过滑田友雕刻他儿子作品吗?”这时父亲会打开话匣说:“滑华成从小看过,听说过和三四岁小鬏差不多高,是圆雕,放在他家门掩后,脸朝墙,后来,这个小孩常从门掩后跑出来,戏弄他祖父,一天跑出来趴在他祖父的后背上,他祖父回头一看,吓一个大屁坐子,因为他孙子已死去多年了。”当然了这都是迷信,同时也说明滑田友先生雕刻得传神。

最后父亲会说,“他们家老出事!”

过去我们淮安名作家在20年前写了滑田友的文章,大意是滑田友的父亲,知道儿子要出国,为了断绝儿子的后顾之忧,老人家悬梁自尽。后来我把文章带给父亲看,父亲看后说,渔沟街悬梁上吊的屈指可数的几家,如渔沟某家四代人上吊,而想不起滑木匠是自杀的,再后来,他肯定地说,滑父不是上吊,是病死的。

2006年左右,我和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华龙宝先生,还有原渔沟文化站站长何士宏先生专程拜访滑田友先生的侄儿滑志成先生,何站长的老家是三树人和华志成先生是邻居,这样就便于沟通了,最后聊到了他祖父的死因,滑志成先生说,我听母亲讲,祖父是父亲结婚当天去世的,原因是祖父颈部起了个小疮,几天了,这个疮不痛不痒,他也没把这个疮当回事。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五十有几的祖父到程二奶奶医院看病,程二奶奶是西医,程二奶奶一看,吓一大跳,告诉祖父,此疮,是砍头疮。砍头疮位置就是在嘴的后面,旧社会犯人砍头的位置,故称砍头疮,是比较厉害的一种疮,建议他到淮阴仁慈医院开刀,祖父说,明天儿子结婚,哪里能走啊?这样子吧,让我不疼就行了,程二奶奶说,这好办,打一针止痛针。在回家的路上,他走路头就梗梗的,有的邻居开玩笑地说:“老滑先生,明天儿子结婚啦,今天走路头怎么梗梗的?”祖父笑而不答地回家了,第二天,他就去世了。也就是滑田友先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法国,收到弟弟的来信,告诉我父亲病逝了,心中非常难受”。

那么,滑田友先生在渔沟生活了30多年,现在有没有作品流传在渔沟呢?这个问题,父亲过去多次问过他的同学滑华成先生,滑华成先生说:“1982年我上北京大爷(滑田友)家,大爷也问过我,实际大爹(指滑田友父亲)去世后,找阴阳先生来家看看,阴阳先生说,家里不能供菩萨(指雕塑),会魇样人,就这样,泥塑的撂到后汪塘里去了,木雕的都当劈柴烧了,说也奇怪,以后家里就平安了”。

五十年初,渔沟还有滑田友先生的素描作品,这是三十年代为他家的东邻大地主吴仲坚的父母亲画的像,父亲赞赏道:“画的逼真传神,是用炭精条画的。”吴仲坚就用镜框子装好后挂在家里,后来土改时把这两张画像给毁了。从此以后,滑田友先生的作品在渔沟就彻底没有了。滑田友先生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渔沟度过的,现在渔沟没有他的早期作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当渔沟文化站长何士宏先生1988年上北京滑田友先生家中,把他的代表作《轰炸》等照片带回来给我父亲看时,父亲久久地凝视着照片,笑着对我说,这个造型太像渔沟泰山宫的降龙罗汉啦。泰山宫的木雕罗汉是根据檀香木材树榜的走势,应物雕刻的。后来我看到滑田友先生在介绍创作思想时说,他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如谢赫的六法论中“气韵生动”等等。渔沟众多庙宇里造型各异的木雕泥塑,对他早年的学艺无疑起到了潜在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是渔沟民间艺术与他的聪明智慧相结合,再加上勤奋的努力,构成了滑田友先生走向世界艺术殿堂的最初的根基。

                    202151写于 松梅斋

陈新淮阴渔沟镇人,受先父影响,热爱美术和文史,淮阴师院美术专业毕业,现供职于中国银行淮安市分行。

作品欣赏

《小儿肖像》 木雕  高20cm  1929

《轰炸》高110cm 1946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 

《一直向前》

《毛主席胸像》

《空军英雄》1959年

《母爱》1947年 巴黎市政府收藏

《出浴》高200cm 1940年  1941年获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银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幅画价值2.668亿,徐悲鸿为何对子孙分文不留?
【那几年】8.渔沟小农场 ||周长荣
汤一介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山野南下华中,泗城失利,八师转战渔沟,陈毅意欲何为
日军铁蹄踏入淮海大地 民众武装打响抗日第一枪
渔沟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