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9.0!他毒舌犀利,好吃懒做,却意外揭露明星镜头外的真实面目

《向往的生活》播到第六季,口碑直线下降!观众再也忍受不了,

越来越模版式、套路化,虚假的岁月静好,没有一丝烟火气。

滤镜碎一地,人均“营业中”...流于表面的《向往的生活》让人不再向往。

而这一切被一个曾经争议不断的“油腻男人”打破了。 

他一如往常,身着标配白衬衣+人字拖,背着一双肩包,洋洋洒洒得就来了。

上来就问:“可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吗?”

导演组回答:“可以,就是会被观众骂。”

“无所谓,反正我也不看电视。”

距离上一次,偷懒不干活的还是李诞。但两人因此受到的风评却是两种极端。

躲避劳动,逃离“家庭”,甚至还带偏了杨迪,许知远为啥没被骂?

从他要住树屋开始可能就没想过融入这温暖的大家庭,

温暖的代价很大,你需要为“它”去做出一些妥协。

比起一团和气的寒暄,他更希望出现冲突,冲突意味着一种更深入的交流。

以及遥远的远方好像总是更有号召力,更有吸引力。

不喜欢寒暄,闲聊可没中断过。

从在路上的司机、到村里的渔民,他一刻也没闲着。

他尝试着体验真实的当地生活,抓住一点新奇就展开话题。

何老师说:“他真正过上了向往的生活——许知远在《向往的生活》'打野’。”

没两天的时,这里的物价都被他摸着门清。

“这位老师是干什么的?” 张艺兴在节目中小声的问道。 “作家” 作什么的? 做批判的, 批判韩寒、批判时代,批判陷入低级趣味,浅尝辄止的我们。 所以一段时间里,我们是讨厌这个“知识分子”的。

犀利的审度从来没在许知远身上离开过, 这从他被大众熟知的《十三邀》就可以看出。 他也坦言,他就是带着主观偏见去看待受访者以及他们做的事。 批评声此起彼伏。油腻、清高、尴尬、不接地气...... 但这都不影响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依然保持对现象质疑。 他从不受困于集体和群众,才能给到我们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的本质。  

许知远的生活,是围绕自己内心转的。 为了获得充盈,解答迷思,探寻现象本质, 便去寻来一档节目,采访不同的“社会切片”。 写作没头绪,所幸去做个节目;节目做累了,那就去管理公司…不然就出去走走。 总之,不闲着,但也不苛求。

沉浸在自己既定的世界,不受环境的影响慌乱手脚。

而这种个性融入进了《十三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也促使节目从第一季的8.4分到第六季的9.0分,不减反增,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01“我想活在浅薄里,随时准备好烟消云散” 《十三邀》采访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智者、名人。

李诞是其中一位,也是年轻一代“丧文化”的典型代表。

经典名言有:“开心点朋友,人间不值得”

“人要多脆弱,才会宣告自己热爱某一样东西”......

我们也称他为“人间清醒”、“佛系青年”,仿佛像是90后的代言人。

许知远和李诞像是朝两个方向背道而驰的人。

但学生时期的李诞,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文青。

也有过征服世界的冲动,所以他从中国的最北端去到最南端读书。

远离家庭的束缚,试图去证明些什么。

但很快被潜在的社会运行机制给打败了,坚持带来不了什么。

不如活在浅薄中,来的快乐得多。

李诞是脆弱的,他无力对抗,时常把“无所谓”挂于嘴边。

又无法同自己和解,最后只能一句:算了吧,就这样吧......不了了之。

这是也是当下的我们,新的语言通过社交媒体,很快就能传递到我们每一个人。

而我们共情的同时也成了相继的传播者,时代的语境因此造就。

“佛系”、“摆烂”、“躺平”......都是衍生出来的产物。

02“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不得不说,还有一类人是特殊的。

既不是许知远,也不是李诞。

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自洽,但却是自得其乐。 于谦,“相声皇后”,“摇滚协会副会长”...... 书香门第却热衷于喝酒、抽烟、烫头。 用于谦的话说,“玩儿”可能他最大的天赋。 

兴趣是他做一件事的必要条件。 而于谦爱好可是太多了,除了说相声, 拍戏、音乐、旅行......都是他所愿意去尝试体验的。 

不过最值得说的还是他养的动物,也不多, 就17匹迷你马、4只松鼠猴、两只鹿、30多条狗、100多只鸽子、1000多条锦鲤…… 专门为这些爱宠打造了个约60亩的动物园,定期还会给学校学生组织夏令营。 这可都是谦大爷的“骨血”啊! 许知远觉得“疲于奔命”,于谦倒是“乐此不疲”。 

于谦打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动物饲养员”, 这听起来同那些要当科学家的要显得“接地气”许多。 总被微小事物就能触动到谦大爷, 不喜悲凉,更爱人间。 

03“新鲜的边界会让我有幸福感,但我的底色是悲凉的” 许知远的视角下,我们处在是“退步”的社会。 马东却觉得,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态度上可以看出,马东要比许知远消极得多。 马东底色的悲凉被浅浅的带出,好像就诠释了他为什么不是许知远。

可能有因为难以褪去的“马季之子”的称呼,使他感到不悦。

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个人力量难以击败现实,使他无奈。

“1949年以前,中国人的识字率不到5%,

透过千年历史烟雾的文化和传承都是这不到5%的人留下的。 今天人们的识字率是95%,

但是人们内心的娱乐趣味并不因为识字而发生根本改变。” 马东和许知远的这段尬聊,也引发了大众的“口诛笔伐”。 

与大众站在一起,无疑马东是获得了世俗上成功。 许知远错了吗,也不见得。

站队或许本身是不可取的。 《奇葩说》也终究是一部优秀且成功的综艺。 

许知远和马东的偏见,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偏见, 也都只在个人,无分对与错。较劲也只是人的本能。

而他们的冲突,未曾不是一种欢愉。

你对拯救世界抱有的乐观主义心态, 但我的底色是悲凉,新鲜的边界会让我产生一点幸福感。 这次对谈,许知远好像没有从中获得他想要的。  04附近的消失  生活应该是什么样,或许可以去问问研究人类学的。

如何看待这一代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生活。 项飚的话一语中的。 “分裂”符合我们所有人, 我们会关心遥远的宏大叙事,而对附近却没有任何感知。 

18岁被保送北大,现任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项飚看上去体型瘦弱,但声音却深刻有力。 “知识分子”被污名化后,很长一段时间公共空间是处于文化失语的状态。 如果说不介意骂名持续发声的,许知远算一个,项飚也是其中一个。 

他在与吴琦的对话中提到了一位读者,

具像化了所谓的附近的消失。

他说:“上一秒在思考中美关系,思考全球秩序,思考那些枯燥而复杂的政治学理论,下一秒就奔向餐桌,冲向厕所或者爬回被窝,个人的基本生活之外,最直接、最能给予强大刺激的就是国际问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空隙,是看再多的综艺,再多的电影,和父母吵再多的架也无法填补的,况且这两个极端都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割裂和两个极端之间的张力经常令人崩溃。而且疫情这一只巨大的黑天鹅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每个人的健康都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二维码。会议、教学、工作甚至生活都在线上展开,画展、电影、演出、讲座这些本应生动地活在现实中的事物,也都沦为了数据。 年轻人爱聊宏大的叙事,多半是觉得这有意义,像是跻身于世界舞台上表演。

琐碎倒显得没什么意思了。

项飙曾也在其中挣扎过。

但他后来觉得:“宏大的事情讲讲也就是讲讲,都是一些说法,真正的社会怎么运作,事情怎么发生,你不理解那些细节的话,也只是再复述别人的逻辑。我觉得在台下跑来跑去卖花生的那些孩子更加有趣。”

05全世界人走过的路,都要算作我走过的路

许倬云先生的眼界,我想应该是无一人可以超越的。 以至于许知远都像是个学生一般,边听边记着笔记。

1930年出身于厦门的许倬云,是生活在战争背景下的。

那样一个颠沛流离、惊慌失措的年代,至今都是许倬云的梦魇。

(讲述这段经历,许倬云的情绪也逐渐失控)

1948年,他们全家分批坐船迁至台湾,而早他们一班的船,是永远沉没的太平轮。

死亡又一次和他擦肩而过。世界又被划了一道伤痕。

“所以我跟你讲人生实苦啊,不能看见我自己苦啊,我看见离乱之世。”

他当然不是一般人,他将整个人都递进了历史的长河里。

真真切切心系历史、历史的背后和历史里的人。

关心时代的变迁,关心一代又一代成长起来的人。

“我的历史观,个人的地位最小,最短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的是政治,

比政治稍微长一点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的是社会,

时段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自然。”

“我伤残之人,要能够自己不败,不馁。 幸亏我生来如此,要是长到十五岁,一闷棍打下去,那就起不来了。” 真的会再也站不起来吗?我总觉得许老先生内心的强大,已远超身体之外了。

当《十三邀》完播后出现的这些温暖、热烈的回应, 许先生觉得他该尽自己的最一份义务。 他接受了很多采访,93岁的老爷子甚至在b站开始了教学。 这是更贴近年轻人的人平台,也是尽他所能的将社会责任传递更远。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如今面临的是全世界共同问题。 无法逃避,也不应该却步。将自己裹在糖匣子里。 “我在这边挣扎我应有的尊严、应有的空间,在这应有的空间之中发挥我最大的可能性。”

向往的生活一定是一种闲人雅居、怡然自乐的“假想桃花源”吗?

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

现实里的,贴近的生活本质,处处有哲思,也处处值得反思。

美好是一部分,苦涩也是一部分,

微小是一部分,宏大也是一部分,

大众娱乐也能作为生活的一块。

同周遭关系的联系,完善自身的相处模式。

回望遥远的过去,思虑未知的将来也能是生活的本色。

最重要的是直面自己的内心。

我们在不断去靠近,我们看见了更多的好的,真实的。

所以《向往》的滤镜被一一击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还有所期待,很多很多的期待。
马薇薇邱晨谈“高级丧”:不抱希望,全力以赴,万一有惊喜呢?
你们谁采访马东,能让他说出“我底色悲凉”
许知远 x 马东:我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丨十三邀
“那个40岁的中年男人,深夜在烧烤摊痛哭”
大冰 • 南京站巡讲|人生底色是悲凉,悲凉之上,有自修自证的温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