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质疑乐毅伐齐是战略失误?事实究竟如何





在前两期文章中,我提出乐毅不只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战略家。但是最近有网友在评论区说“乐毅最没有战略眼光,要不是他,秦国统一没那么容易”,直接否认了乐毅伐齐的战略价值。

从表面上看,这位网友的说法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乐毅打垮了当时秦国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然后又被燕惠王罢免,最终燕军惨败即墨。齐国虽收复失地,然国力大不如前,秦国又在燕齐混战之际,打垮了楚国,这样,秦国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了赵国。

但是当我们抛开这种以最终结果来苛责古人的上帝视角,就会发现,这位网友的结论是何其的不靠谱。下面我们一一剖析:







燕齐两败俱伤并非历史的必然




当下历史研究中有一种非常泛滥的错误逻辑,就是滥用历史的必然性。他们认为我们看到的历史结果都是历史大势造就的,是必然要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乐毅

按照这种逻辑,燕齐两败俱伤就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乐毅作为外来户,必然与燕国旧贵族发生矛盾,而燕国太子又亲近旧贵族,这就使乐毅在齐地的治理必然无法持久,燕军不能持久占领齐地,田单必然反扑,而燕军失去乐毅必然不能战胜,进而全线溃败,而齐虽复国,然国力不复从前。

这种逻辑分析看上去因果相连,环环相扣,然而在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看来,这纯粹就是混搅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恩格斯在其著作《自然辩证法》中还特意举例来证明这种逻辑的荒谬。他说:“按照这种观点,在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只是单纯的直接的必然性。这个豌豆荚中有五粒豌豆,而不是四粒或六粒……这一切都是由一条不可移易的因果链,由一种不可动摇的必然性造成的事实,而且产生太阳系的气团早就被安排得使这些事情只能这样发生,而不能以另外的方式发生。”紧接着恩格斯直接给这种逻辑定了性,“承认这样一种必然性,我们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说白了,这种逻辑就是打着历史唯物主义幌子的客观唯心主义。

接着,恩格斯又说:“如果某个豆荚中有六粒豌豆而不是五粒或七粒这一事实,与太阳系的运动规律或能量转化规律是处于同一等级的,那实际上就不是把偶然性提高为必然性,而是反倒把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所谓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例如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它们是由物质的客观存在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例如祸福等非自然规律,它们虽然并不脱离自然物质的客观存在,但深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会被人的意识所改造。

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燕齐战争并非什么自然规律(或者基于自然规律客观存在的社会规律),自然不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既然如此,燕齐战争最终的走向就充满着偶然性,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结局。




燕军的失败并非乐毅造成的




在上篇文章《乐毅只是杰出的军事家?不,他是被过高军事才华掩盖的战略家》中提到,如果乐毅兼有齐地计划得以成功实施,燕国将成为雄据环渤海地区、与秦赵并列的超级大国,到时候我们看到的结果将是另一个样子。

雄踞环渤海的燕国

但是,燕军最后还是失败了,然而,这个责任却不能怪到乐毅头上。

前279年,一代英主燕昭王去世,其子惠王即位。惠王先前与乐毅有过节,又听信燕国旧贵族的唆使及田单散布的流言,怀疑乐毅有割据称王之心。于是,惠王剥夺乐毅军权,以骑劫代之。乐毅知返燕必死,便投奔了赵国。

骑劫

乐毅远走,“燕人士卒忿”,而骑劫又刻薄寡恩,对齐人削劓掘墓,使燕军民心尽失,齐人拼死抵抗。而惠王又使骑劫以重兵围攻即墨,使乐毅建设齐地的计划遭遇搁浅。结果,田单以火牛阵全歼燕军,杀骑劫。燕军失主力,又失主将,田单乃乘胜反击,尽复齐地。




乐毅伐齐是秦燕两国的双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
随遇而安 明哲保身
浅谈轻信骑劫,临阵换将,丢失了大好局面的燕惠王!
战国系列112: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军
六月飞霜
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贤相,那乐毅是什么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