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中)
猴戏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能展开很多内容,我们先大致汇总一些,将来有机会再展开详细写写。
说到这,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温如华借雪艳琴之口曾说过一段话:“杨小楼是龙体,尚和玉是虎体,李少春是飞禽体(轻捷、跳跃),唱猴戏是最合适而标准的”,我不清楚是否真出自雪艳琴之口,但我觉得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不可能没看过杨小楼、郝振基的猴戏,更不可能没看过李万春、张翼鹏、叶盛章等人的猴戏。雪艳琴也是民国时期有相当造诣的艺人了,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有些难以理解,究竟李少春的猴戏如何,我觉得还是把猴戏的资料总结完,再验证雪艳琴之言的真假吧。

在猴戏的表演中,一直有两种形态,“猴学人”和人学猴

杨小楼的天赋条件好,嗓音高亮,唱昆曲能满堂,并且他的武功底深厚,表演不卖弄,表现猴子的活泼、灵活、顽皮都恰到好处,毫不造作,他主张“猴学人”,能随时掌握着“猴学人”的尺度。孙悟空不是毛猴,要举止大方,要有猴的本色,同时他又是一只仙猴,又要有“齐天大圣”的气势,素有猴王之称的武生泰斗杨小楼,也就成为北方猴戏的标准,所以形态上基本都是猴学人。
猴戏的脸谱都大同小异,北方猴戏脸谱上勾法有“一口钟”和“倒栽桃”两种,只是在纹理上有所差别。杨小楼、郝振基等都是“一口钟”的勾法,“倒栽桃”是纯粹的猴脸,脸窄而长,用笔不易,以桃样绘制脸谱,状如心猿之意,李万春李少春都是这种的勾法。

+ 
而南方的猴戏,从扮相到动作,与北方的截然不同,戴毛头套,脸谱勾画的类似真猴,张翼鹏干脆就是净脸猴子,他虽然以猴见长,但无脸谱。动作也是单手扶地,拉腿似爬的样子,形似真猴的姿态,表演上重开打,花样繁多,注重技巧,而不注重表演,一般称这种演法为“人学猴”。
欣赏一段董文华《闹龙宫》片段,他的猴戏是南派郑法祥的路子,他塑造的猴子很活泼可爱,细节技巧都处理的很好。
猴戏由昆而来,最早的猴戏都是按照昆的路子,杨小楼排演《安天会》,也是按昆的路子,就是非猴戏正宗的《金钱豹》,也仍有吹腔。
就艺术而言,要演好猴戏,得要有软硬武功、身段灵活的好武生。猴子讲究耍、闹、翻,耍即是猴子的顽皮,闹即是猴子的折腾,翻就是跟斗。

猴戏要比别的武戏难演,主要也是在耍闹翻上做文章,耍,就要耍的开,闹,就要的欢,但耍和闹又都要有分寸,不能把孙悟空的神态和齐天大圣的气势丢了,毕竟孙悟空猴王,不能演成一般的猴子。



都知道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所以翻跟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翻跟斗也不是随便翻几下就可以了,要能翻出圆圈来,才能称为筋斗,这也是筋斗的由来,所以说猴戏归武戏范畴,但要比其他的武戏难演许多。

如果从专攻常演猴戏,且富有创作精神方面来看,当时公认的,北方首推李万春,南方当属张翼鹏。
李万春的猴戏得载涛贝勒所传,他又精心研究多年,对猴的动作仿效最肖,所以李万春演来活泼灵活,尺度把握很好,他身手玲珑,跳跃敏捷,颇有惊人之处。

李万春编演的《花轿娶悟空》
张翼鹏的猴戏没有拘泥于《西游记》原作,而是加入很多新的东西,将技巧与故事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他扮演的猴子,动作滑稽,举手动足,张口闭目,无一处不与锣鼓相吻合,可以说是惊险与趣味并存,尤以耍双鞭最有噱头。
猴子最早以武丑应工,武生扮演是从杨小楼唱红后,三十年代末猴戏盛行时,叶盛章又以武丑应工演猴戏,他的猴戏把握的尺度也相当好,尤其跟斗很有特点,要比别人的花样多,有八十多种翻法。
1927年9月10日,李万春在广德楼首演猴戏《安天会》取得成功。


随后他又在恢复和编演新剧目同时,根据《西游记》原作,将猴戏编排了若干本大戏,如全部《安天会》、《五百年后孙悟空》、《花轿娶悟空》、《骷髅山猴王击尸魔》等,都是单独演出,每出戏都三四个小时,也正是他的不断创新和丰富猴戏的表演,三十年代初就成为南北公认的京派猴王。虽然如此,到三十年代中期,他还不是以猴戏为主的。
1935年上海的大舞台由沈长赓接手后,刷新内部重新开业,5月11日推出了张翼鹏演出的连台本戏《西游记》,一炮而响,这部“惊天动地神秘奥妙光怪陆离伟大名剧”,使大舞台的营业额猛增,之后这个戏不断编演,一共演了八年之久,共编演了三十八本之多
也许是受到张翼鹏的启发,1937年,李万春开始将传统戏的《水帘洞》《安天会》连缀起来,增加了内容,命名为《齐天大圣》,于5月20日在新新剧院演出。

当时《京报》评价说李万春以其丰富的思想,敏捷的手腕,将旧剧加工整理,近年颇见成效,“李氏是戏,以《西游记》为根据,与尚小云氏之根据《封神榜》排演之三霄(即《九曲黄河阵》),均为故都梨园二十六年度之一大贡献


此时李万春排演的猴戏,虽然受海派的一些影响,但还是按照京朝派的路子去创新,猴戏在北方,还没有形成像张翼鹏《西游记》那样的红火局面,但是一年以后,李少春的出现,这种情况就改变了。
我们开篇从李少春进京前后开始讲的,没有提到李少春出道前的一些情况,为了更能说明问题,我还是简单回顾一下李少春进北京之前的情况。
李少春是1932年5月14在北洋剧院首次登台,在其父的演出中,搭着演出《击鼓骂曹》《安天会》等戏,百度李少春条目上提到:“1932年,在天津北洋戏院、春和戏院试演京剧”应该是错误的,翻阅了一下史料,我没有找到李少春在春和戏院的演出记录。

随后,李少春跟其父小达子到汉口、青岛等地跑码头,后来又辗转到了上海。1934年1月27日,梅兰芳为捐助窝窝头及黄金荣年底善举义演《女起解》,谭富英《空城计》,李少春前面垫演《八大锤》,这是李少春首次在上海演出。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百度李少春条目中提到:“1934年,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为梅兰芳演垫场小武戏,并得到梅兰芳提携,与其合演京剧《四郎探母》”,这段标注是引自许锦文著《文武全才李少春》。

但史料记载是梅兰芳与谭富英合作的《美人计》,且2月5日金少山加入后,李少春就退出了,2月6日演了最后一场谭富英《盗宗卷》梅兰芳金少山王少亭《霸王别姬》,不知道《四郎探母》是怎么个情况。




另外一条引用的魏子晨编著《李少春评传》也不对,1934年7月就没有了小达子在共舞台演出的广告,9月11日开始,李少春和小达子等人在汉口演出近一个月,除去他自己的一些本工戏外,还参加了海派连台本戏的演出。
汉口演出后,李少春跟着小达子在南方又跑了好几年的码头,海派的一些表演,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此时张翼鹏的连台本戏《西游记》正是唱的最火的时候,这对他后来编演猴戏,也有了很多的启发。
1937年底,李少春终于回到了天津,直到1938年6月才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演了五场,首场以《击鼓骂曹》《两将军》打炮,“卖了七十来张,事后一打听,头天上了三百多人”,转天的《水帘洞》“卖了五百多人”,第三天《四郎探母》“居然有七百多人”,一出《水帘洞》让李少春稍微有了些名气。
看看这十六字的广告语“全国驰名,昆乱不挡,文武双全、剧坛泰斗”,再看看除去每天的广告外,就一篇的报道,似乎有些不搭调,这篇报道无非是观众甚为赞许,售座十成的吉祥话。
在这五天的演出后,倒是有篇没署名的文章:《李少春观后总评》,一番褒奖后,指出“自谭杨二老作古后,余尚两人,又因多病、老迈而谢绝歌坛,故文武两工,俨如推富英万春执牛耳势,今观少春之文武各剧,则谭李二氏,不但出一劲敌,且恐将要到手之一把交椅,少春为抢去。




这位总评者好大的口气,谭富英、李万春都出道多年,在梨园界的地位早已固定,竟被这位在文章最后把他们贬的一文不值,这可能就是一些人说的“民国时期靠买卖文字养家的那些娱记”说的吧?

历史证明,谭富英在京剧老生行当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并且发扬光大了谭派艺术,到五十年代嗓音一直很好,而李少春呢?只是一小撮人鼓吹什么李派,是说他背叛余叔岩吗?他只是对京剧现代戏发展有很大贡献,四十年代嗓子就坏了,到录制《野猪林》时,还是用的调音才达到最佳效果。
这篇文章之后又是悄无声息,李少春六月底再次出演中国戏院,依然是除去广告,也没有什么消息,这跟后来进京后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真是两重天地。
说起来这次演出也是挺不顺的,没演几天,就被中国大戏院主办的夏季游艺会抢了风头。
本来名气不大的李少春,上座率就不太好,又被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所影响,也是挺不幸的,好在游艺会开幕一周后被叫停了。

中国戏院进行了改组,游艺会脱离出来,这下李少春可以大干一场了,不巧的是又因“腰伤”而缀演,悄无声息地修养了近一个月。
等再登台时,已经七夕,他们看到猴戏叫响了,在李少春重新登台后,不到十天里就演了三四场的《安天会》《水帘洞》,随后演出的《智激美猴王》一炮大红,终于能在报上见到介绍他的文章了。
有篇新闻稿这样写道:李少春在中国大戏院新排《智激美猴王》,在中国首演,上座之盛,实开以往纪录,全局演出倍极精彩,再亲以新奇精致的布景砌末,更觉妙到显毫。这个实开以往纪录应该是真实的情况。
关于李少春在天津首演的情况,因为报道很少,并没有找到当时更多的消息,倒是几年以后的《东亚晨报》有篇《李少春应放弃猴戏》的文章中有所披露:

李少春由上海回到天津,并没有多大的名气,在中国戏院演出,卖座极惨,适逢“李万春之叛臣”李宝奎、高维廉将李万春的《猴王击尸魔》的本子“窃而为少春排演”始见好转。
还有篇《京报》刊登的《二李之争》史料中写道:

李宝奎和高维廉是李万春剧社成员,李宝奎脑子很活,又善编剧,当时协助李万春编演《骷髅山猴王击尸魔》。李少春在天津登台势单力薄,中国戏院邀请李宝奎、高维廉帮忙(另一说是李万春让他们暂为辅佐李少春),李家包银给的也比较高,他俩便决定留在李少春身边了,遂将《骷髅山猴王击尸魔》给李少春排演了,并改名《智激美猴王》演出。
现在想想,很有可能李少春“养伤”的一个月,是在排这出猴戏。不管怎么说,这出戏让李少春大红,后来很多评论中都讲到李少春是猴戏起家,就是由此而起,同时也成了二李之争的导火索。
天津唱红后不久,李少春便盘算着去北京发展,最终如愿,即使拜师余叔岩之后,也没放弃猴戏,并且与李万春主要斗的就是猴戏,所以当时的评论说“以往的事实,真假美猴王、五百年后孙悟空、万春的十八罗汉收大鹏、少春的十八罗汉斗悟空是他们暗斗的例子。
北方猴戏在李少春李万春的明争暗斗中,被炒火了,从这时开始,猴戏有了南北之称,李少春也潜移默化地成为南北猴戏形成的一个桥梁。

本期封面:少年时代的李少春

往 期 回 顾

寻找李少春的瓜有多大

寻找李少春(01)进京发展

走近李少春(02)拜师求名

寻找李少春(03)暗中较量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上)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中)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下)

寻找李少春(05)少春完了

寻找李少春(06)祝贺义演

寻找李少春(07)少春大瓜(上)

寻找李少春(07)少春大瓜(下)

寻找李少春(08)模范武松

寻找李少春(09)寰球第一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猴戏”
猴戏 [hóu xì]
猴年说猴戏之严庆谷王者归来
猴年说梨园猴戏趣闻
其实六小龄童没必要非得上春晚 | 意外
李少春:技艺绝伦“李神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