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伶人伶事 票友的由来

在戏曲的观众群里,有戏迷与票友两个群体,这两个群体有相同的,都是喜欢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不同的是戏迷是欣赏为主,而票友则是以演唱为主。今天开始咱们就分几篇文章来说说票友。



在说票友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产生要比乐舞晚,最早最原始的乐舞当推巫觋,是古代对神鬼崇拜的一种方式,是以乐舞媚神鬼的简单艺术形式,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萌芽;
到春秋战国时,晋国的优施和楚国的优孟以歌舞戏谑为事,虽然都未演绎历史故事,但也为汉朝以后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简单的乐舞和歌舞戏谑故事的存在,还有一些诗词歌赋对戏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到南北朝时,才出现简单的歌舞演故事,初具了戏剧的轮廓,但此时还应该算是舞,到唐代丰富了歌舞演故事,同时受到代面、拨头、踏摇娘等外来戏的影响,使戏剧有了雏形。

特别是好声色精音乐的唐玄宗,可谓是一个大戏迷,他不仅在梨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戏曲专业学府,还能亲自编剧,时而也会亲自粉墨演唱,瞧人家唐明皇,玩票都玩成为梨园祖师爷,因为唐明皇的推崇,当时的士大夫们也兢发新声,戏曲在唐朝时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到宋元之际的南戏产生时,才真正把歌舞、化妆、演故事合为一体形成戏剧,而南戏之前的戏,或侧重于歌舞,或只演故事,或化妆或不化妆,不能算是完整的戏剧形式。王维国的宋元戏曲考中曾写到“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实始北齐,但其事至简,与其谓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


      到了元代戏剧被搬上舞台,元曲才算使戏曲初具规模,且在文学上也具有了较高的价值,但是此时的戏曲还是贵族享受的娱乐形式,民众是被摒弃隔绝的,就是到了清朝,也是供清廷赏玩消遣的傀儡。




       戏曲的发展史,是一部很值得去写的文章,这里只是简单叙说,是想说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曲与乐是分不开的,戏曲的本质也是歌舞演故事,而不论是乐舞还是歌舞,乃至戏曲,在其发展中一直不缺乏痴迷和爱好者,当时的人们也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所以在票友一词没出现的时候,这些爱好者们,经常被称为乐友。

      其实在清初,对戏曲爱好者还有个名词叫“清客串”,这可是地道的老北京的产物。
      在四大徽班进京之前,北京城盛行昆曲,秦腔、岔曲等,那时的五城子弟也颇有钱,因为喜欢这些腔调,都要花钱请名师学上几句,这些子弟里也有唱的非常好的,有时比伶人都强,所以偶尔也会花钱唱一场。
      五城子弟都是有身份的人,而当时伶人地位很低,为了显示高贵,美其名曰“客串”,后来五城子弟有的没落了,在客串时,戏班老板会暗地给点钱,也就有了借此为生的,行话叫“拿黑杵”。
      还有一些自己花钱纯粹为了玩的,这些被称为“清客串”,后来皮黄盛行,有了票友这个名词之后,清客串这个名词就逐渐地消失了,但在南方一直还保留着这种称谓。除“清客串”之外,还有一个“曲友”的名词,就是对昆曲爱好者的简称,就不多解释了。了

1


     乐友或清客串,都是因为嗜好而聚集在一起,或表演或欣赏,又可研究艺术,可谓是悠闲自得,这些爱好者都是没经过专门培养且只是消遣娱乐,甚至是自己花钱找乐子,也是为区别于经过专业培养而从事演技的伶人,于是便有了专职的称谓“票友”,最初是专指那些不盈利目的,只为消遣的人。


      票友的由来也是众说纷纭,更无法确定具体的产生时间,我们先来看下当时刊物上对票友来源的考证,以便从中找出端倪。
       在清朝初期,北京有昆曲、乱弹、梆子腔还有八角鼓、单弦、子弟书等多种艺术形式,但是昆腔已渐式微,乱弹又使士大夫们厌烦了,西北来的秦腔开始受到欢迎,特别是魏长生的到来,在男伶侑酒的同时,也使梆子腔风靡京城。
       当时有个山西票号中的同仁,在工作之余,也爱研究学习以资娱乐,平时亲友家若有喜庆事,也常去清唱,但鲜有粉墨登场的,因为这些人都是票号中人,惯称票友。这些人也不牵扯到金钱的收支,只是一起娱乐娱乐,所以跟清客串很相似,不同的是,这些人都是单纯喜欢梆子腔,也只是在他们的范围内娱乐。

     在京剧形成之后,使北京的士大夫们产生浓厚兴趣,于是这些喜欢戏曲、八角鼓者,集合多人,租借房屋,聘请教师学习,遇到亲友家中有喜庆事,就出请帖邀请这些人去助兴,北京称请帖为票,久而久之就以票友代称了,当时伶人的地位很低,一直被人鄙视,这些士大夫们也是为了抬高自己,所以也喜欢以票友自称。

       还有一种说法是,清太祖领清兵入关时,编了很多得胜歌及太平歌词,由军队传唱,风行天下,有唱的好的,就在一些场合去演唱,也是分文不取,也有说是雍正平息新疆匪乱时,编了很多太平歌词,让士兵传唱,逐渐传开。或许是因此,清政府认为大鼓可以宣德化民,后来清政府借八旗子弟创编的一种说唱艺术----全堂八角鼓,来宣化于民,让内务府设龙票八张,为奉旨凭据,如到外地演出,携带龙票可享优厚待遇,但不拿钱,后来对不拿钱者,统称为票友。这应该是曲艺票友的来历,也应该是最早的票友。

     京剧形成之后,首先是在宫廷,民间见不到,后来有些伶工被黜出宫,于是一些伶工为了生存,就组织班社,开馆演唱,这是民间认识京剧之初,慈禧听政之后,因她酷爱京剧,又重新招伶人入宫演唱,但也不禁民间唱戏,一般王公大臣和皇亲国戚嗜好京剧的很多,便请教师在府中教戏,一些文人墨客也以学京剧为风雅,于是京剧在京城风靡一时,为区别内行,则以票友称之。



      供奉内廷的人,可以在不当差时出宫演唱,但不许收报酬,出宫时可以领一张黄色的龙票,回来时缴回,再出去再领。清雍正时就曾御赐龙票十八张,票面左右印有满文和大清皇帝玉玺,记载演剧者的姓名,得到龙票的人,可在梨园演戏,这应该是最早的玩票形式了。


     由上而见,票友大致产生于清代中叶。其来源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由票号而来,一个是受皇封。

     我觉得因票号起源只是碰巧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并没有被认可和广泛应用。

      在京剧形成之前,清政府为了高台教化曾颁发过龙票,这应该是票友的起源,而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京剧形成之后,由于慈禧太后的垂爱,京剧取代了其他剧种而风靡京城,供奉内廷的伶人也会经常出宫演唱,无形中也在民间推广了京剧,人们对京剧的推崇也空前高涨,于是学者众多,士大夫们为了显示清高,也是为了“大爷高乐”而“耗材买脸”,将皇帝曾经的御赐龙票作为显耀身价的筹码,而以票友自居,票友名称应由此而来。

      票友之名流行以后,也就有了相关的一些名词:

      学戏和出入于堂会茶楼演唱称为“玩票”,

      票友们聚集之处称为“票房”,

      被人邀请赴堂会或其他非营业性演出的叫“走票”,

      粉墨登台的为“明场”,

      便衣坐唱的叫“清音”,

      自行练习是“过场”,

      包园演唱的为“彩唱”等等

      在清朝时,是中国戏曲辉煌的一个时期,但是也是伶人的地位最低下的时候,特别是男伶成为相公堂子的主角之后,更是被人瞧不起,而那时的票友都是有钱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所以票友自命清高,伶人和票友是怎样一个微妙关系呢,请您继续关注下一篇

精彩回顾

伶人伶事 之 弄假妇人与相公堂子

伶人伶事 之 男旦魏长生

伶人伶事 之 男旦的兴衰

伶人伶事 男伶与坤伶

伶人伶事 之 男女合演(上)

伶人伶事 之 男女合演(下)

再说男旦

关于牟元笛学历真伪的质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曲话中国》第二期:票友演唱、名家点评,这里的票友好福气!
2018年戏曲名票晚会!这位票友谁认识?
新年戏曲名票晚会!这位票友谁认识?
双舞醉芙蓉,纤柔漾婀娜:融在宫廷“队舞”里的大宋文治盛况
陈维昭 | 齐如山的戏曲实践与汉魏俗舞
绝版赏析:京剧票友第八集名票风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