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读懂透析“失衡综合征”

透析失衡综合征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数小时出现的脑电图特征性改变,以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症候群,大多数在透析结束后12~24小时恢复正常。

这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其发病率在3.5%~21.3%之间, 常发生于刚开始血液透析者、透析间隔时间较长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增高者、长期透析不充分者等。

发生失衡综合症的原因

原因 1:

透析时血中尿素迅速清除,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脑实质和脑脊液中尿素浓度下降较慢,导致脑内渗透压升高,水从外周进入脑细胞,引发脑水肿。

 原因 2:

透析时,代谢性酸中毒迅速纠正,动脉血PH升高,由于CO2较HCO3-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PH值下降,脑细胞内酸中毒,导致细胞内渗透压上升,致使脑水肿。

原因 3:

透析后由于酸中毒纠正,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导致脑缺氧。

 原因 4:

低血糖、低钠血症,造成血液和脑脊液间的溶质浓度差,也可能导致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的表现

  • 轻度为出现头晕、乏力、倦怠、烦躁、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视力模糊和睡眠障碍;

  • 中度为肌肉间歇性痉挛、定向障碍、扑翼样震颤、嗜睡、心律失常、精神异常和惊厥;

  • 重度失衡表现为癫痫样发作、木僵、昏迷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失衡综合征”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1、首次透析超滤量不应超过2.0 L。对于容量负荷重和肺水肿的患者,可以先用单纯超滤来清除额外水分。容量不足的患者需要补充液体。

2、诱导透析应循序渐进,透析时间以2h为宜, 以后透析时间每次增加30min,通过几次频繁短时的诱导透析逐渐过渡到规律性透析。

3、对血中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较高者,增加透析频度,使透析前后血尿素氮下降在30%左右。

4、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透析液钠浓度(140~145mmol/L)和葡萄糖浓度(2g/L,静脉点滴或静推)。

5、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透析间期控制体重增长,防止超滤脱水过多。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以免血中毒素增长过快、过多。

参考文献:

[1] 张瑜琪.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4):4283-4284

[2] 由晓艳.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8-9
[3] 李晓露,谢萍,谢冰洁.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当代护士 (下旬刊).2015,(05):12-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透析性脑病
高钾血症
血液透析并发症:透析性脑病(一)
新手必读:血液透析相关名词解释
「知识」透析不平衡综合征(DDS)下部 王钧
透析性头痛知多少?点击了解你不知道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