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具有1500余年历史的客家扶风会馆

具有1500余年历史的客家扶风会馆

“客家”是中原汉族南迁百越南蛮之区“客而家焉”的称谓,历史上,中原汉人曾有五次较大的迁徙,第一次是晋未至隋唐,黄河流域各州汉人不肯臣服入侵中原的异族,南迁皖赣:第二次是唐未至宋,豫皖赣人避黄巢之乱,南迁闽粤;第三次宋未明初,闽赣客家人避蒙古军之锋,南迁广东;第四次是清康熙至乾嘉之际,赣南广东客家人因地窄人稠外迁川、桂、湘,并渡海至台发展;第五次是清乾嘉以后,清政府为避免客土之争,强迫客家人迁徙至海南岛、广西等地,并有大批客家人漂洋渡海远迁南亚异国他乡。据统计,客家人总人口多达2000万,分布范围达120余县。

客家人迁入百越南蛮之区,为保存中原文化,创立了“客家方言”,以避免被当地土著文化所异化,并在少数民族区域,创立了聚族而居的“坞堡”建筑艺术,赣南称其为“围屋”;闽西称其为“土圆楼”;广东称其为“方碉”,以此防御异族的攻击。而皖南泾县的客家人万氏却独出心裁,创立了扶风会馆,以此团结万氏家族并保存其家族文化。

晋永嘉之乱时,黄河流域的汉人开始向皖赣迁徙避祸,成为第一批客家人。随着匈奴南入中原,汉人南迁势如潮涌。大约在晋建兴4(317)匈奴西围长安,晋愍帝被迫降汉,扶风郡槐里万修苗裔万鹏举,因不肯臣于匈奴,则举家随南迁汉人徙居江南,并在东晋京畿之地的泾县南阳镇桃花潭西岸定居安家。

桃花潭古称“龙潭”,是由青弋江水汇聚于此而成潭,因两岸桃花十里,故曰:“桃花潭”。桃花潭位于皖南黄山余脉及九华山余脉之间的小盆地,背山面河、风景秀美,是甚为理想的安居乐园。晋时,慧远法师在庐山创办佛教组织“白莲社”,共有123名僧侣及隐土加入白莲社,其中最著名的有陶渊明、刘程之、周续之三居士,号“浔阳三隐”。刘程之官居柴桑令,后弃职隐居于桃花潭西岸,以垂钓为乐,后人称其钓隐之处为“钓隐台”。陶渊明曾至桃花潭探望刘程之,见其居地一片桃园,恍若世外,便构思出《桃花源记》来。由于《桃花源记》,桃花潭西岸古时又被称作“桃花村”,村中至今仍保留着一处明代深宅大院,大门匾额上书“桃花村”,二进院门匾为“别有洞天”,似乎也在向后人述说着那一段古老而优雅的历史。

商越民族在皖南山区融合,独创了皖南的商越文化。扶风万氏于晋未迁居桃花潭西岸定居,其所特有的中原文化在这里与商越文化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碰撞,万氏为保留其传统的中原文化,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在桃花潭西岸万村创立了扶风会馆,以此告戒子孙,永世不忘祖籍。扶风会馆大门上一幅 “桃潭水碧,槐里风清”的门联,就是要向后人讲述万氏家族的迁徙史。

令人不解的是,万氏为何不修建客家人独创的“坞堡”,而自成一体创立宗族会馆呢?有学者认为,这与其族居于西北的地域文化有关;陕西地形险胜,被山带河,富抵中原,为天府之地,西周、秦、汉先后立都于此,使其成为天下之中。两汉时期,旅京官商以同郡之谊维护地域利益,先后在长安都会之地创立了半官方性质的“郡邸”,以此为同乡聚会之场所,这就是会馆的最初形式。但何时郡邸改称为“会馆”,仍不得其解。扶风郡为长安京畿之地,郡邸文化对万氏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万氏南迁泾县后,将陕西郡邸文化移入皖南,故而独创了“客家会馆文化”。扶风会馆至今仍保留着清顺治年间和民国初年的两块《重修扶风会馆碑》,据碑文记载:“会馆之设立,所以联情谊、集众志,以谋利益也。我族扶风会馆,创于隋开皇年间,始祖万鹏举徙之澄碧丹峰,见石壁之下奇峻,遂而家焉。由刘宋、萧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历1540余年。”扶风会馆的始创年代,大致可由此推知。19974月中旬,万氏村民在清理、保护扶风会馆这个始祖级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竟意外在馆内墙壁中发现了大量秦汉以来的各朝古币,一位万氏青年还在馆基处挖掘到了扶风会馆的古墙基,并从中取出一块一尺长的古青砖,只见其上刻有文德戌申年工匝陈玄人户造的字样,。此砖一经出土,即被外方人购走;幸被泾县旅游局吴局长闻知四处追查,才将这块文物古砖追回,并捐献给泾县文化局。后经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考证,认为此砖系唐僖宗李儇时代制造,确切年代是公元888年。这种砖多为王公府邸的园林所用,扶风会馆采用此砖,足见其规模宏大,并且可以说明唐代桃花潭地区的古建艺术已十分先进。

扶风会馆是万氏家族义事的场所,也是迎接贵宾来客的馆舍,所以扶风会馆的建筑规模也相当庞大,共有大、小皖落四五进,房屋数十间,可同时容纳宾客上千人。扶风会馆前面河而立一座高大石牌坊,里外刻有“槐里风清,桃潭水碧”的坊联,暗含着家族历史。扶风会馆的宗旨,就是联络宗族、共御外侮,在会馆文化的影响下;隋唐之时万覠至万仲芳,五代同居、合睦共处,被时称为“义族”。唐太宗贞观5(631)诏旌表万氏,万氏为纪念这一盛举;同年,万晏于桃花潭西岸彩虹桥处建了一座二层“义门”,其底座为通道,上层为跑马道,门楼上镶嵌着“义门”两个朱漆大字,每逢喜庆之日,万氏必聚于义门之下庆贺节日。唐文宗太和6(832)观察使沈傅师至万村巡视,其见万氏家族共聚一处,尽享天伦之乐,甚为敬之;于是奏之圣上,唐文宗再次诏旌表其门。万氏两次荣获旌表门闾,实赖于扶风会馆的文化矣。

唐玄宗年间,万晏曾孙万钜,以学问道德著称于世,世称其为“万夫子”。万钜是万村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其为突出宗族权力,大力改进扶风会馆,曾在扶风会馆内设立“香火堂”,以供宗族团拜、祭祖之用,从此扶风会馆又多了一层宗祠家庙的色彩。此时,万氏富冠都邑,整个万村皆用桃花潭卵石铺路,商店林立,形成一条“万店街”。万村西岸古渡,是皖南诸县的货物集散地,向有“街头古镇”之称;而万店街上最为著名的是万氏开设的一家“万家酒店”,专买万氏自酿的家酒,闻名于时。唐玄宗天宝14(755)隐居桃花潭别业居中的原泾县令汪伦,其知诗圣李白好饮酒,则以万氏名酒家店邀李白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误以为桃花潭真有一万家酒店,即兴游吴至桃花潭;然而,昔日十里桃花,早已不复存在,酒店亦只有一家为万氏所开。于是李白在访万钜时吟诗朝讽汪伦曰:“汪伦说话真奢华,命子提壶问酒赊;七里那寻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慢行怕下崎岖路,遥望扶风豪土家;曾到街头无酒卖,万村渡口实堪嗟。”

不管怎样,诗圣李白还是尊称万钜为“扶风豪土”,并亲至万村拜会万夫子,自然受到万氏家族的隆重欢迎。李白见万氏举族以陕西黄土高原豪放的民风、民俗盛迎他的到来,感概万千,先后写下《早过漆林渡寄万钜》、《访钜公吟》、《扶风豪士歌》、《赠扶风豪士三十韵》等长短诗句,赞叹万氏的团结精神、颂扬扶风会馆的开明宗旨以及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功,其中足见扶风会馆在当时的声望。

李白临行,汪伦、万钜率万氏族众齐聚桃花潭东岸陈家古渡,踏歌为李白送行;李白深为感动,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绝唱《赠汪伦》一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与万钜为纪念李白到此一游,在桃花潭东岸的陈村古渡,修建了一座“踏歌岸坊”。明时,陈村演变为新翟村;明嘉靖年翟容等捐资在踏歌岸坊遗址处,修建了一座二层的“踏歌岸阁”,今已为桃花潭景区一大历史文物景观。

明洪武8年,暴发特大山洪,桃花潭西岸的万村被洪水冲毁,损失惨重,万氏家族由此分迁皖、赣、苏、浙等邻省各地,仅安徽就有20余支脉,因而一度衰败。洪水退去,一部分万氏返回桃花潭西岸村遗址重建万村,但重建后的扶风会馆已缩小成三套院的普通民宅。

明崇祯举人万应隆,其与弟万麒、万麟及宗兄弟万惠、万澍,以及叔父万斌等,文章辉映当时,为皖南文坛旗手。万氏夫子们重振昔日雄风,使桃花潭西岸再度车水马龙、诗颂如雷。扶风会馆则成为大家聚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清顺治年间,万应隆及万氏诸夫子为弘扬光大扶风会馆的文化精神,募集巨资再次重建扶风会馆,使之基本恢复为唐代时的建筑规模。万应隆在万村节衣素食30年而终,但其重修的扶风会馆,却将当年四迁的万氏聚合而来。每至祭祖之日,皖、赣、苏、浙四省的万氏各分支,均汇聚到万村扶风会馆,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祖活动,万氏每遇大事,亦告知外地各支来此共议。由此可见,扶风会馆始终是凝聚万氏宗族的精神支柱,万氏虽因自然灾害四迁求生,但宗族的团结一如既往。

清咸丰元年(1851),清军与太平军一争高下,因泾县为南京门户而成为必争战略要地,两军在此征战数年,桃花潭万氏为避战祸纷纷弃家外逃,最后十室九空,扶风会馆也再度损毁,万村亦再度衰败。直至民国初年,万氏商街才又开始繁荣,商号有志义记、新义记、大道记、祥泰福、裕记、万丰等杂货店,布号有复庆、同福、湘记,中药店有无复生、陈益友、福和堂,水作坊有朱家和、大生及金记染坊,除新义记是独资店铺,其它店号全部是股份店,其规模极大。万氏治富不忘根本,万村商界捐资重建了《扶风会馆》。1922年万氏家族为了更好的利用会馆,在扶风会馆内开设了“扶风小学”,并推举万氏名人万麟玉为校长,扶风会馆将数十间正排房改为教室,专供教学之需,另隔出三进两厢套院,为会馆议事之用,平时则为教师宿舍。为解决办学经费,万氏家族将马家竹园的卖竹收入,全部用于办学经费;不足之数由万氏公堂补足。此举不但解决了万氏子弟的读书问题,亦丰富了会馆的文化内涵。现扶风会馆仍在为教育服务,只是更名为“桃花潭小学”了。到了抗战时期,万村一度成为皖赣的货物集散地,为方便客户、扩大经营,万氏在扶风桥头“石墩宕”建起了临时街道、设立临时商行,万村商街成为桃花潭地区的经济中心,被世人称之为“小上海”。

 1995lO月,原新华社著名记者翟其寅先生受芜湖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托,专程返回桃花潭寻根问祖、搜集素材。先生在考察中意外发现了残破不堪的扶风会馆。后在汤锦程、罗哲文、谢辰生、沈廷杲、邓中和等专家学者的倾力穿梭下,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而再次重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花潭
李白诗中的桃花潭(下)
泾县不该被遗忘的古村—桃花潭镇西岸万村
来桃花潭畔不得不游的十大景点
泾县桃花潭镇的文物古迹(上)
【安徽名镇】泾县陈村、桃花潭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