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治水专家,开国总理的外祖父万青选

万青选(1818~1898),字泉甫,号少云,晚年又号随庵、泉叟,祖籍江西南昌,生于北京宛平,其父万承紫系著名书画收藏家。万青选曾先后三次出任清河(今淮安市清江浦区)知县达十年之久,官至淮安知府,在淮安前后有36年,尤其重视治水,是一位正直廉明的地方官,这在清末而言,实属难能可贵。后世当地人为纪念其丰功伟绩,将他在清江浦运河北岸十里长街置的房屋99间,俗称万公馆。周恩来总理童年时代曾在此生活、读书。

万青选富收藏,精篆刻,工铁笔,虽当官而不废其习。其书法上溯秦汉,下及清贤,遍师众长,形成了典雅、恬穆、浑厚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真草隶篆,四体皆工,法度俨然。

江苏任职三十多年

清嘉庆二十三年,万青选出生于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宛平),当时其父亲万承紫任宛平县知县。万青选历经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代皇帝,去世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二日。

万青选和江苏淮安的关系可上溯到其族祖父、伯父和父亲。和万青选祖父同辈的万廷悟,在常熟县任知县。伯父万承纪在嘉庆十九年就做过山阳县(今淮安市)知县,道光四年、五年做过外南同知(负责黄河河工),担任过淮安知府。万青选的两位伯祖父万承纪、万承绍分贝在元和县(今苏州市)、长洲县(今属苏州市)担任过知县。

万家有治水的传统。万青选的父亲万承紫于道光五年五月接替其兄万承纪署外河同知,三个月后万承纪又接替弟弟任外河同知,而万承紫调任中河通判。道光十三年后,万承紫又任过外南同知。

在黄河北徙前,黄、淮、运交汇地带素称难治,而万承纪、万承紫兄弟能从普通幕僚而晋升到比县知事级别还高的外河同知、中河通判这样的官职,可见他们是非常精明能干、善于治水的。

万青选在淮安、清河(今淮安区一代)、安东(今涟水)和盐城等地先后任职三十多年。《光绪淮安府志》《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和《民国续纂清河县志》等地方志书记载,他的主要任职地在江苏的苏北、苏南,其中在淮安的任职时间长达十余年。

咸丰十一年七月,万青选于宝应县(今属江苏扬州市)主簿捐资,起任清河县知县,在任不到一年,于同治元年卸任;同治二年,他改任盐城县(今盐城)知县,至同治四年卸任;同治十年,他第二次出任清河县知县,任期四年多,至同治十三年卸任;同治十一年至同治十三年,万青选署理苏南吴江县知县。光绪元年,任苏南的震泽县(今江苏吴江市震泽镇)知县。光绪二年,万青选改任安东县知县,任职为半年多;同年八月,他第三次出任清河县知县,任期达四年多。

从公元1861年万青选任清河县知县,到1897年任徐州府运河同知,前后有36年。在如今由万青选后代保存的《江西南昌合熂(荷溪)万氏余乐堂世系支图》上,万青选的名下还留有“累官至淮安知府”的字样。

两袖清风

万青选为官期间,自奉节俭,自己种植蔬菜、养殖家禽,以供家庭日常吃食,平日步行上堂,外出办事多不坐轿。地方志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廷派副将陈国瑞围剿捻军。清兵过清河时,向万青选索要军粮,万青选对曰:“市墟无处得米,我举家数十人皆食粥。”陈国瑞不信,闯入厨房一看果然是粥。第二日,陈国瑞拜曰:“我遍访百姓悉称君廉明慈爱,真大好官,请以兄事君。”另据史料记载,万青选赴苏南做官为了不牵扯是非,从不带家眷就任,早起晚睡处理公务,日常生活极为简约。

万青选任清河知县后,考虑到捻军多次袭扰淮安,造成百姓流离、市井萧条,对于已被烧毁的官衙,万青选没有像其他知县一样,筹措经费再盖一座,因为这样会让已经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平添更多的负担。万青选用最少的官家经费租赁清河老百姓的民舍作为平常办公的官署。在选择官署地点上,漕督大吏等官员都选择在清江浦城内,唯独万青选没有考虑设置在既有坚厚城池保护又有舒适生活保障的清江浦城内,而是与兵士们一起驻守在城外土圩堤坝上。

史志对这一系列事情的记载,体现了万青选是个廉洁奉公、体恤民情的官员。

才干卓著

万青选被清河地方志称为“清河三青天”之一,但其为政建树则为“三青天”之首。万青选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做了近四十年地方官。他从师爷、主簿做起,经历了从军征战、治理河道、统管府县等多个岗位的锻炼,每任一职,皆能干出成绩来,现代学者张震南在《淮阴风土记》中称赞万青选为“循吏”。

万家治水代有传人,万家从万青选的父辈至子孙大都从事过河道治理,万青选一生的多数光阴也是从事运河管治。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万青选的精明强干:“有一年黄河水上涨迅速,眼看就要淹没堤坝,大家十分惊恐。于是前去请教万青选。万青选让他们去河中舀一瓢水过来。他仔细观察一番瓢中的水,又闻了一闻水的气味,然后说大家不必担心,三天以后水就会退去。三天后水果然退去,从此万青选名震乡里。”此事系万家后人对周秉宜的当面叙述,虽无其他史料证实,但万青选了解水情、谙熟疏浚方法,却是有史料证明的。

万青选在任南河主簿、山阳外河主簿时就参与了治理黄河南徙。万青选勘察黄河故道后,向上级提出“自郑州河决全黄下注洪泽湖,淮阳各工久溃,其祸延及里下河,奏请开侍家坞各河就近入海,拓展张福口引河,开新窑河入吴城七堡,复浚杨庄以下旧黄河让洪泽湖水畅流入海,淮扬各工即可保全。”上级采纳之后,果然很有成效。

万青选在淮安为官时,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程,即在运河两岸修筑土圩。吴昆田在《漱六山房札记》记载:“去秋(即咸丰十一年)万邑侯莅任,始议筑围。招集人夫昼夜兴筑,汰黄堤上新土尺余。”万青选筑的土圩,周回二十余里,既让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了安居乐业的处所,又让淮水之戾患得到了降服,同时又可以抵御捻军的进攻,可谓一举三得。

清代的清河县是河道和漕运事务的重地,机构、人员、事务汇集于此,官比民多,利益瓜葛多,是非诉讼也多。多数知县不太善于处理如此错综复杂的矛盾,容易引起官民、兵民、民众之间的纠纷。万青选治理清河的思路,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和洽舆情为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回应老百姓的诉求与愿望。万青选每遇疑狱,“必详审再四核实”,对疑案进行稽查,务必详细谨慎,再三再四核实后才判决。这在古代县官中也实属少见。

地方志对万青选的治理效果给予了很高评价,称之为“可以旦夕之治也”,社会安定,乡野民风也大为改观。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曾记录周总理开家庭会议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外祖父万青选在淮阴(清河)县做知事及淮安知府30年,没有出过错,没有被裁下来,一般人都称赞他。”

百姓爱戴

万青选曾在江南任官,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江南的富庶繁华、农耕技术的先进、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以及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水利和航运的发达,促使他回到苏北以后作出规划和部署,把江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传授给当地百姓。他“劝导棉桑,刊为图说,传示通邑”,“设局募工教以蚕绩之法,而除其累赋,民怀其德久而化之”。很快淮阴的石码头“户户闻织机声”,黎民百姓得到了实惠,推动了清河县的经济发展,他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光绪年间江浦共有二十三任知县,万青选是第二任,在这些知县中,他也是出类拔萃的一位。江浦志书唯对万青选作了政绩介绍:“旧有科派马草弊政,甫下车即申请裁草,勒石永禁,民德之。城内河房沟久塞,雨甚民居半为沮洳,青选捐廉疏浚。时浦口兴复同文书院,经费苦绌,适有充公房基田亩洲产三项,先后拨给为膏火资,通评立案”他制止乱摊派、疏浚河道、资助办学,“民德之”、“士林歌颂焉”,可见当地百姓对他的感激和爱戴。

在江浦任知县后,光绪二年(1876年),万青选三任清河知县,这年秋天,清河县遭受天灾,“道馑相望,值岁大祲”,万青选主动上书呈请驻节淮安府城的漕运总督文彬,设厂施粥,赈济灾民,救活十万民众。其卒后十余年,由于他为官廉洁公正,体恤百姓,清河县民众牒请朝廷批准祭祀,淮安府在越河街的堤坝旁建祠祭祀,当地百姓恭称之“万公祠”。

一向言行低调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少见的对记者夸赞说:“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这一部分”。他的母亲万冬儿即是本文传主万青选的女儿,因排行十二,娘家人都称她十二姑。万青选去世前一天,189818,外孙周恩来出世。周恩来童年听得最多的人物故事,就是外公的事迹。周恩来六岁时,万氏带他回到娘家“万公馆”定居,约有四年之久。周恩来自由出入万青选的藏书室。周恩来少年时出众的文学素养,与万公馆的丰富藏书有相当大的关系。可以说,万青选在擦肩而过的外孙身上,留下了不少“再生”的影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恩来总理生母及生父的故事
清江文庙的那些事儿
周恩来外公万青选与吴江的世界遗产
武松打鼠(幽默故事)
《金瓶梅》的淮安故事
淮阴·山阳·清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