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茅草曾经在鄂州历史上引发过诸侯之战

在咱们鄂州农村有一种草,无论是曾经的70后,还是80后,更或是90后,小时候都吃过这种草,它的名字有很多种叫法,什么茅针、谷荻、毛衣、毛毡、毛芽、白茅等等,不过,在咱们鄂州都将其称之为“羊毛粘”。

之所以在鄂州将其称之为“羊毛粘”,主要是因为这种草老之后会开出一种絮状的白花,不过古书上将这种白花叫荼,成语“如火如荼”中的那个“荼”说的就是“羊毛粘”的花。原本这成语的本义是羊毛粘的花像火一样旺盛、热烈的意思,以至于其一旦黏在人衣服上犹如羊毛一样难缠得很。

据《毛诗品物图考》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茅春生芽如针,谓之茅针。”“春生芽,布地如针,俗谓茅针,亦可噉,甚益小儿。”

茅针,枯萎茅草根里长出的嫩芽,也是花苞,翠绿圆润,头部尖尖,腹部略鼓,有两三寸长,好似细长的缝衣针,形如未抽的麦穗。茅针也称: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等,多长于路旁沟壑坡边、田间陌地、荒地坟岗的干草地上,蓬蓬勃勃的葱绿一片。

不过,在咱们鄂州人眼里与其说羊毛粘是一种野菜,倒不如说是一种“甜食”。在鄂州长大的七零八零九零后的孩子们小时候没钱买糖果点心。于是,春天遍地的绵绵甜甜的羊毛粘,就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零食。

羊毛粘的味道的确好吃吃,两手拈着茅针叶,轻轻一撕,将外皮剥掉后,就会露出茅针乳白色细细软软的芯,再一层层地把外衣剥掉,如同剥竹笋。剥出一条白生生、软绵绵,豆虫儿样的絮状物,短的如肥胖春蚕,长的似柔软的棉絮,嗅一嗅,清香怡人;放进嘴里便是满口清香,并夹杂着一股大自然的甘甜味道,在嘴里反复咀嚼后会有鲜嫩的汁水在舌尖上弥漫,直沁肺腑,就算是最后在嘴中吃没了,还能够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羊毛粘能吃的时间很短,太早的话里面是空的,太晚的话里面的芯就成了棉絮,所以一般在生长的半个月内可以食用,过了半个月之后就会老去,这时候想要吃也难以下咽,因此不会存在长期食用羊毛粘的情况。

每年清明前后,梅雨季节过后的鄂州是拔茅针的最佳时机,此时干枯的草地里的羊毛粘冒出嫩芽,由黄变绿成为叶片,身体的“腰部”变粗,孕育出茅芯。

记得我们这些野小子的时候,呼朋唤友,淌着鼻涕,光着着赤脚,活跃在灌溉的沟渠旁、田间地头,亦或者池塘岸边,像一群欢快的小鸭子,在草丛中嬉戏打闹,到茅针最集中的地方,专挑又大又嫩的茅针拔,还比赛谁拔得快、拔得多。

并且还一边有滋有味地吃着,一边南腔北调地唱着儿歌:“田埂上,拔茅针,先拔老,后拔嫩”的歌谣,当拔得足够多时,便坐下剥茅针,把白白胖胖的茅针肉放进嘴里。有的小伙伴,把白白的茅针贴在鼻翼两侧,当白胡须,学老人行走,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拔羊毛粘还得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枯萎的茅草中,透出一片新绿,随着新叶的生长拔节,长出了茅针。要蹲下身子,扒开草叶,找到被叶片包裹着的茅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茅针底部,不能心急,否则会拦腰拔断,要悠着劲儿往上轻轻提起,感觉轻快了一下,茅针和底下的茎脱节,茅针就轻松被拔出来了。拔出的茅针,在草叶茎秆断头处,或白或青白的“哧嫩”;另头是尖尖的,像针尖,中间微鼓着小肚皮。

《四时田园杂兴·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茅针香软渐包茸,蓬蘽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这是范成大写的一首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范老先生小时候也肯定像我们一样,在茅草地里拔过羊毛粘、吃过羊毛粘,不然不会写出这么形象的诗句来。

其实用羊毛粘和韭菜烧的汤,又鲜又好吃。清楚的记得幼年时奶奶曾用鸡蛋炖羊毛粘,炖出蛋羹特鲜嫩、特好吃,长大后吃过许多山珍海味,也没吃出那种鲜美味道。

羊毛粘除了是一种野菜外,其药用价值蛮高,有止血的功效,小时候在田间地头干活常有被蹭破皮的事情发生,而大人们便会不慌不忙的在田埂上扯一把嫩点的羊毛粘揉搓后敷在伤口破裂处,然后奇迹就出现了,伤口流血会被止住,伤口很快也会愈合,更不会出现发炎感染的情况。

谷雨过后,天气一热羊毛粘就“老”了,肥嫩的茅针变得像干棉絮长成茅草,开出白花,绽放的白色茅花,轻风吹来,摇曳着身躯,给人们另一种美的享受。

羊毛粘(茅草),梵语为“姑奢”。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王宫修行,在菩提树下遇到一位割草人。割草人送他一捆茅草,他编成蒲团坐在树下苦修六年,终于成佛。

从此,茅草具有了吉祥含义,茅草蒲团成了佛教仪式中的圣垫,甚至佛门祭司在一些仪式中会专门戴一个用茅草秸秆编制的戒指,称之为“吉祥结”,以示自己是奉了佛祖的法旨行事。

其实不但是佛门曾视茅草为圣物,先秦时期,祭典都会用白茅草或白茅草编织品垫在祭品之下,甚至男子向女子求婚下聘礼也要用白茅包裹,以示虔诚和谨慎。

诗经《野有死麕》也写到过: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说的是一个打猎的小伙子打死了一只獐子,就用白茅包起来向姑娘示好,姑娘被打动了,于是二人偷偷地跑到树林中欢爱。女孩儿不忘嘱咐男孩儿:你动作轻一点啊,别碰我的腰巾啊,别惹得你的小狗乱叫啊……

据史料记载,在鄂州的历史上曾经还引发过诸侯之战,而且,还有迹象表明,鄂州盛产的茅草在当时有可能还是稀罕物,不大容易得到。

春秋时期,王室就将其用于祭祀。这仪式上有一个程序:把茅草放到神像前,将酒倒到茅草上,酒从草上渗下去,表示神喝了这酒,接受了人们的供奉。

这说法见于《左传》:有一年,齐桓公率领几个诸侯国的军队攻打楚国。楚成王得到消息后,就派使节去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相距遥远,即使是公马母牛或公牛母马相互吸引也走不到一块,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啊?”

当时担任国相的管仲就替齐桓公回答说:“你们应当进贡的茅草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酒的东西,所以我特来征收贡物。”这话明显是管仲强词夺理、有点找碴儿的意思了。

除了春天羊毛粘的香甜、夏天茅莪的美味之外,秋天的羊毛粘的根儿也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又一道美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饥荒蔓延,人们常说吃草根,吃的就是这个东西。

羊毛粘根儿在地下蜿蜒交叉,一挖就能挖出许多根。将骨节处的毛丝摘净,再用手将沾在茅根儿上的泥土撸去,一条条翠白如玉的茅根就握在手中。这个时候,先挑几根粗大肥厚的,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甜滋滋的味道,就在口中弥漫开来。至于用茅根制糖在古代,白茅可能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羊毛粘根儿除了即挖即食,它还是鄂州农家人自采自备的家常用药,大人小孩都会用,家里有人咳喘或痢疾的时候,煮水喝,立见效果。小时候并不知道羊毛粘有这么多的价值,只知道它遍地都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天茅草丛中的美味,小时候当零食,却不知是纯天然的保健品
茅草根
白茅根—小儿退热良药
白茅根(茅根、茅草根)
白茅~
有女怀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