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权称帝在武昌,后又迁到南京。到底是是被忽悠的?还是

孙权称帝在武昌,后又迁到南京。到底是是被忽悠的?还是

 

诸葛亮途经南京,观察山川地形后,惊为“龙蟠虎踞,此帝王之宅”,向孙权建议迁都于此。孙权纳言,于公元211年将都城迁来,改地名为“建业”,即“建功立业”之意。

难道是因为江对面汉阳城的黄祖杀了他爷爷孙坚以此明志吗?

吴黄武八年(229)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

魏、蜀相继称帝以后,孙权因迫于形势,曲意事魏。本年四月,孙权终于在武昌南郊即**位。因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今湖北鄂城)都传言黄龙、凤凰出现,于是改元黄龙,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

历代诗·三国(杨简)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几个政权的都城,当然其实不止这些,比如明朝在前期就是在南京建都,到朱棣时期才迁到了背景。东吴第一个在南京建立政权,在当时被称为秣陵、建业。建业就是孙权统治时期改的名字,寓意开创基业。当时江东虽然还没有脱离东汉的框架,但也具备了国家的雏形,所以小编在"迁都"两个字打了引号。其实孙权定都建业也是经历过一番波折,他的都城或者说治所先后定在吴县、京城、建业、武昌,最后又回到建业。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事情。

吴县

吴县这个大本营并不是孙权决定的,而是江东集团的奠基人孙策决定的。孙策的治所其实有一些争议的,孙策的身份是会稽太守,如果按照这个官职来说,治所应当是在山阴或者会稽郡的某个地方。

 

不过实际上孙策并不仅仅是会稽太守,还是江东集团的领袖,会稽郡、吴郡、豫章郡、庐江郡、丹阳郡都在孙策控制下,孙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事实上从很多地方来看,孙策的大本营应该是在吴县。孙策是吴郡富春县人,按照东汉的地方长官回避制度,他既不能做吴郡太守,也不能做扬州刺史或者扬州牧,更不可能在其他人做太守的情况下以一个领袖的身份做一个县令,所以会稽太守只能说是一个权宜的身份。会稽郡的大小政务都交给了孙策的"萧何"虞翻处理了。

孙策去世后,孙权成为江东集团的二代目,也是继续在吴县。这个时间段一直持续到建安十三年到建安十四年之间(即公元208年到209年)。相信大家对这段历史都不陌生,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以及第一次"合肥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孙权在开始的时候是努力保持与曹操的外交关系的,在建安十三年被彻底打破,转为敌对的状态。面对这种局势的剧变,孙权必然要做出改变,于是迁徙到京城。

京城

京城的位置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在古代又名朱方,靠近江北地区,可以利用中渎水、武安湖、武安湖、射阳湖、淮水等水系的交通便利,同时威胁徐州广陵郡或者淮南合肥一带。孙权在京岘山筑城,在南面和西面各开一门,东面和北面则没有开门,加强了京城的防御能力。京城又名京口,一说因京城居高山而建(京有高丘的意思);一说因在东吴都城建业之北;一说在汉朝就已经存在这个名字,不能详察。

孙权从偏向于江东腹地的吴县迁徙到京城,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也释放出一种信号,即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坚决抵抗曹操南下,自己也来到靠近长江的京城,鼓舞众人的士气,也为接下来北伐做准备。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开始着手迁徙治所的工作,建安十四年居住在京城,期间一年时间大概是修筑京城的时间。总之从本质上来说,在京城或者在建业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有一种"天子守国门"的味道(当然孙权当时并非天子)。后来孙权迁到建业,京城也成为长江防线上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建业

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孙权终于将治所定在建业,也就是秣陵,最早期的名字叫金陵。迁徙秣陵的建议是由张纮提出来的。张纮访问当地长老,听说金陵地势有王者之气,当年秦始皇因忌惮金陵王气特意挖断连绵的山冈,更名为秣陵。

然而秦始皇的举动并没有消除这种所谓王气,"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这种事情在现在看来当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在古代是一种比较重要、主流的因素,皇帝的很多命令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望气者或者谶纬之说的影响。张纮因为这个理由提议迁徙到秣陵,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

不仅是张纮,还有一个人劝说孙权迁至秣陵,那就是孙权的盟友刘备。当时还处于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的妹妹与刘备联姻,刘备到京城见孙权,路上经过秣陵,观察周围山势后也劝孙权迁徙到秣陵,于是孙权采纳了张纮和刘备的建议,建业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东吴的政治中心,直到东吴灭亡(东吴后主孙皓时期倒是有一段时间迁都武昌,但是比较短暂)。

武昌

相对于建业而言,武昌这个都城就带有一些临时性的性质。这个时候武昌终于可以说是都城而非治所,因为在这个时候孙权虽然还没有称帝,但马上就有吴王的爵位。孙权迁徙武昌的时间是在曹魏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这个时候东吴奉曹魏为正统,还没有与曹丕破裂,所以年号是用曹魏的年号),与迁徙京城相比,这个时间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剧变的节点。

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阳、樊城,江东集团趁机偷袭公安、江陵、夷陵等地,终于实现了自孙策时期就存在的全据长江防线的设想。不久后刘备率军东征,在夷陵受挫溃败,就是与"赤壁之战"并列为三国"三大战役""夷陵之战"

很多人包括诸葛亮都是从"夷陵之战"的结果来评价这次战役的动机,认为不应该打。但是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刘备刚刚立国,荆州丢失,心腹将领关羽被杀,荆州出身的官吏的家业都被孙权所控制,刘备怎么可能不发动这次战争呢?孙权也心知肚明,自己一定会面临刘备的报复。

所以他做了很多准备,从外交到军事到政治的各种手段都有,比如向曹丕称臣,令诸葛瑾与刘备讲和;将步骘调出交州,建设"解烦兵";从公安转移到江夏郡鄂县,改名为武昌,寓意武运昌盛,从这个名字上也能感受到当时刘备和孙权之间紧张的气氛。这个时候孙权的重心已经从对抗曹魏变成对抗蜀汉,荆州又是双方的唯一战场,迁都到江夏郡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

等到东吴黄龙元年(即公元229年),孙权真正地成为皇帝而非"大魏吴王",东吴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而非曹魏的藩国(虽然在这之前孙权和曹魏的关系就已经破裂,也使用了自己的年号)。这个时候东吴和蜀汉已经重结盟好,有了合作北伐的经历;在前年东吴黄武七年(即公元228年),孙权刚刚对曹魏发动"石亭之战"并且取得大胜,导致两个政权关系进一步恶化。

 

另外武昌这个都城是做吴王的时期决定的,孙权登基称帝彻底摆脱吴王的身份,也需要一个新的面貌。综合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的因素,孙权又将都城迁回建业。而建业作为孙权、孙亮、孙休、孙皓的都城,又经历东晋以及南朝,奠定了它六朝古都的身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权的多次'迁都':京城、建业、武昌,原因分别是什么?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分别在哪?有何依据?
东吴时候的南京杂谈
三国时期,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东吴政权,为何最终将都城迁到建业
三国时,孙权为什么称帝最晚?(长江岸边说六朝23)
南京帝王往事2:孙权在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