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人常说的“穷不走南富不去北”,到底有什么含义?
记得刚毕业那年,家里人在讨论我以后的工作问题。这时奶奶跟我说了一句话:孙子,记着,找工作别往南边去。这么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直接给我干懵了,我当时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我是压根一点没明白。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这是一句老话,说全了叫:穷不走南,富不去北。这个南北,其实对应的是二环里的东西南北,相对与皇城来分的。我奶奶之所以有这种偏见,完全归结于早年间老北京人对于北京城区域的理解。
 
在1644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后,清朝铁骑踏入中原,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就此灭亡。满清进入北京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城。那些明朝的既得利益们纷纷被赶出内城,不仅仅是皇亲国戚、朝中大员,只要是汉人都被迫搬家,为八旗子弟腾地方,从此内城成为了满洲八旗的地盘。也正是从这时起,北京城迎来了新的格局,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咱们先来说说东富。北京城的东边,是做生意的人最喜欢的区域,他们大多把自己店铺开在北京城的东边,这完全都得益于东城的地理位置。古时候最发达的交通工具就是漕运,北京城的东边就是北京通州大运河的源头,很多商贩为了方便做买卖,纷纷选择在北京城东落户。就像如今很多明星选择在朝阳买房一样,地处市区和机场之间,图的就是方便。另外对于商人们来说,东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城门,崇文门。崇文门又称为税门,所有流入到北京城的商品都要途径崇文门,纳完税之后才能进行售卖。所以东城就成了商人们聚集的区域,这就是所谓的“东富”。


那么什么叫西贵呢?这里说的西,分为内城的西边和外城的西边。内城的西边大多都是王府,那么为什么清朝的王爷们都喜欢去西边呢?有一种说法是上朝方便,离紫禁城的西华门比较近。还有一种说法是西边的环境好,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中南海、北海、什刹海都在西边。说完了内城的皇亲,再来说说外城的重臣。当时在京官员的府邸大多都在西边,这也是为什么宣武门被称为官门的原因,但宣武门还有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死门。这是因为宣武门毗邻菜市口。清朝之所以把菜市口设为刑场,也是大有深意的。当时朝中大员的府邸大多在西边,菜市口就是他们上朝时的必经之地,每天路过菜市口,可以时刻警示朝中官员遵守本分,不做违法乱纪扰乱朝纲的事。由于皇亲国戚、官员大多住在西城,所以逐渐有了“西贵”的说法。


至于南贱就很好理解了。当时北京南城汇集了很多从事下九流工作的人,当时的下九流其实算个中性词,他是泛指一些职业,比如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高台、吹、马戏、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打狗、卖油、修脚、剃头、抬食合、裁缝、优、吹鼓手、巫、大神、梆、戏子、街、卖糖等等。当时的南城可谓人又多又杂,所以南城也是故事最多的地方,像老舍先生的茶馆、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描绘的就是北京南城的故事。当时在满清贵族圈流传这么一句话:谁要是学了南城的口音,那就叫脏了口儿。这也印证了南贱的说法。


最让人费解的就是北贫。当时清军入关后,北城就成了正黄旗、镶黄旗的地盘,众所周知这两旗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按说住在城北的人,怎么也和贫联系不到一起。正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萧何,按照规定八旗子弟一不准经商,二不准务农,只能吃皇粮。但是清朝末期,国力衰弱,八旗子弟也没有了往日的富裕,纷纷变卖祖产。后来还衍生出一种职业,打小鼓的。他们专门去北城走街串巷收文物,看清楚他们可不是收废品,放在今天,那些物品都是价值千金的古董。因为住在北城的都是八旗子弟,曾经在街面上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要是让人看见他们出入典当行,那实在是给老祖宗抹黑。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变卖家产。所以他们一听见有打小鼓的,就把他们叫进家里谈买卖。这就是北贫的由来。


虽然这是百年前的人们对于北京城的理解,但其实直到今天,因为城市规划的原因,这种类似的说法依然存在,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人心中“从菜市口到朝阳门”就算是出了个远门儿!!
《北京拾遗》邱竟竟(简介)
城南旧事:“围城”内外的崇文和宣武
北京“九门”有什么用,为什么说过门惊险
说说老北京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如果京城九门还在,北京何至于以中轴线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