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是立春,老北京的这些习俗,您还记得吗?

眼看冬天就要过去了,过了立春,天气就一天天的渐暖了。哪怕是在有冷空气来袭,那也不叫寒冬了,而是叫倒春寒。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非常受老百姓的重视。在早年间,立春才叫“春节”,大年三十叫“除夕”,正月初一叫“元旦”,后来在民国时期,政府提倡使用公历,逐渐形成了改变了称呼习惯。

2021年的立春的具体时间是2月3日22点57分,每年在立春这天,农民们就开始准备播种了。如果按照以前的观点,今年将不是一个好年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一句老话叫“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大概意思就是说,立春如果正好处在五九的最后几天,那么预示着这一年的收成将不会很好,老百姓吃不上饭,都沿街去要饭了。如果再过几天的话,那就不一样了,老话说是“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

都知道老北京人好吃,那么在立春这一天老北京人都吃些什么呢?首先来说就是吃春饼,吃春饼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炒合菜,将鸡蛋、韭菜、肉丝、粉丝、豆芽菜、菠菜合在一起翻炒,这就叫炒合菜,然后再来一张薄饼,夹一筷子炒合菜,卷好了一口闷,那就一个地道。最早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就讲究吃春饼,不过那时候不叫春饼,而是叫春盘。水果、蔬菜、糖果、饼、饵拼在一起,这里多解释一句什么叫饵,这个饵可不是鱼饵,而是一种蒸糕。

除了吃春饼,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吃食就是“咬春”。可能有人就要问了,“咬春”不就是吃春饼吗?确实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么解释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在早年间的北京,“咬春”吃的可不是春饼,而是萝卜。唐朝时期有一本书叫《四时宝镜》,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立春日食萝菔”,这里的萝菔就是萝卜。明朝的一本名叫《酌中志》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宦官,他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万历年间发生在紫禁城的种种故事。其中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连皇帝在这天也得吃萝卜,可见“咬春”吃萝卜才是正解。

另外还有一样吃食,也是老北京必不可少的,吃面蚕。什么是面蚕呢?就是用白面捏成蚕的形状,然后放进油锅里烹炸。这有什么讲究吗?因为在过去,种桑养蚕也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经济支柱,都说我国事农业大国,严谨的来说应该是农桑大国。就连帝王们也都对桑蚕业非常重视,老北京的先蚕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帝王家都这般重视,老百姓们更是如此,所以就有了吃面蚕的讲究,图个吉利。

除了吃,在明清时期,政府部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叫“打春”。什么是“打春”呢?首先在立春的头一天,由北京地区最大的父母官顺天府尹到东直门外设立一个春场,然后在立春当天把春牛运到午门广场,随后皇帝、文武百官轮番拿着鞭子抽打春牛,春牛被打的越碎,来年就越风调雨顺。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只能自己在家做春饼吃了,如果食材不全,也可以用其他青菜代替。最重要的一点,记得饭前饭后要洗手哟。最后祝各位,立春快乐。

1

END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北京的您,今儿个春饼合菜了吗?
立春
老北京立春的习俗
话立春
话说“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
立春除了吃春饼,还有这些习俗你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