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些努力,看似“带来安全”,但其实带来的是“不安”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在未来的生活中,你会遇到一些喜欢对他人指指点点,可真当需要他做些什么的时候,又百般推脱的人。我知道,你可能从心底里有些看不起他们,但其实他们只是在用这样的形式来让自己呆在相对“安全”的地方。

从树洞山洞到茅屋砖瓦房,再到现在的钢筋水泥,人们通过对环境,尤其是居住地方的不断改造,来表达自己对安全感的追求。而这份追求伴着发展也早已烙印在我们的血脉与本能中,并悄悄成为每个人一言一行、所思所想背后的动机之一。

就比如,我们希望赚更多的钱,这样自己不仅想要的都能买到,还不用向谁低头、我们会选择跟靠谱的人在一起,这样不仅相处会比较融洽,也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我们会努力让生活和身边的人都按照我们的期待发展,这样自己就拥有足够的确定感,便不至于每日被意外惊扰……

当然了,作为生物而言,我们追求生存、追求安全感,这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但呆得久了,却又未必是一件好事。

这个说法可能并不会获得你的认同,因为不可否认的是,呆在安全感中的我们会收获非常多的舒适。

谁会闲得没事儿老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接着,如果我们再加上“安全感是生物本能诉求的一种”、“安全感每个人都需要”等因素,这就自然会诞生出“人追求安全感,有什么奇怪的呢”这个想法。

你看,不仅名正言顺,我们也确实有需要,而且呆在里面还很舒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自然会进入持续追求“安全感被满足”的状态,并且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接着就一直呆在这个模式里了。

说到这儿,我联想起之前接触过的一位朋友。

他呢,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吃了上顿就没下顿的家庭,虽然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了,可因为小时候的物质极度匮乏,使得他在成年后竭尽全力的想要赚钱与赚更多的钱。

我知道在一些朋友的眼中,会认为他这样的状况“其实挺好”、“这个人很上进”、“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但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虽然我也知道其实现在家里有车有房有存款的,其实已经不错了,可是我还是很怕自己又没钱,还是会因为钱焦虑的睡不着”、“别人都觉得我过的挺好,但其实我真的非常累”。

很多朋友都常说“赚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可你看他有安全感么?

也不能说他没有,因为物质的增加确实缓解了内心安全感的匮乏,但要说有的话,也不合适,因为他只是在借助外界的东西来缓解自己的安全感。外界协助我们缓解,不就等于我自己其实也还是没有么?

我们不仅需要安全感,更需要来源于自己的安全感,毕竟会点外卖和会做饭还是不同的。而如果我们十分依赖“利用外界缓解自身安全感缺失”的这种方式,也就自然会弱化自身的安全感,不是么?

接着我又想到另外一些朋友。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你还会遇到类似让你讨厌的人呢?”

“可能吧,那到时候我再远离他就行了,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为什么你总抓着不放呢。”

“嗯,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我们确实可以通过‘避开’来让自己不出现难受。那如果我们能通过自我的完善,来达到‘不用避开就可以不被其影响’的状况,你会不会想要试试呢?”

“那多累呀,我还是继续这样吧。”

趋利避害与逃避是刻画在我们本能中的两样东西。它们也总会在我们尚不具备足够自我保护能力的时候,于恰当的时机站出来保护我们,给予我们适度的安全感。而假如自己的适应性、自我保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确实比较弱的话,那这里的“恰当的时机”其实就会变得非常普遍。

就比如,遇到“跟自己脾气或观念不那么合的人”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大概率事件,多数朋友也会大概率的选择“既然让我不开心,那我就远离他”这样的手段。

“远离刺激源”确实会让我们少受影响,但这里让我们不开心的主因不是对方,而是自身“暂时适应不了对方性格”的实际状况。

如果我们一直沿用“规避”的处理手段,并且在“规避”后,也不去调整自己“暂时适应不了”这个实际状况,那本来100平米的生存空间,我们可能只能在其中的40平米内生存,并且随着沿用的持续,40平米的生存空间可能最终会被压缩到“自己的房间”或“自己的床上”。

那在这个时候,虽然我们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虽然周围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虽然墙壁和钢筋水泥会保护我们,可内心中始终是不安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连自己的大门都走不出去。

安全感是需要来源于自己的,所以外求得到的只是缓解,并且本质上也阻碍了“自身安全感”的发展进程;

虽然躲避能缓解不安,但它不能带来安全感,甚至于在我们无意识的选择“享受规避带来的安逸”时,其实我的安全感就已经开始下降了,毕竟,总是需要躲和逃,那又有什么安全感可言呢。

而看起来能带给我们安全感,但实际是损害我们安全感的模式呢,并不是只有上面两个,接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状况。

人呢,天生是需要安全感的,因为这不仅能带给我们舒适,也能让我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里。由此,基本上每个人都喜欢呆在安全感中。

“怎么,呆在安全感中也坏事了?”

呆在安全感中不是坏事儿,但是,如果是基于喜欢呆在安全感中而慢慢衍生出“只能生活在安全感中”、“离不开安全感”呢?

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们确实呆在安全感、自己拥有一些安全感,整体状况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只能”与“离不开”,其实也代表着“我们在安全感中呆的太久了,已经有些丧失面对、承载不安的能力”。

而这不就是一种不安吗?

没错,人在安全感里待得越久,其实越容易滋生不安。一开始提到的那类“只会指指点点,真到让他做的时候就怂、害怕自身不足被人看到”的朋友,其实多半都是被父母所提供的“安全感”宠坏的“孩子”。

你看,我们追求安全感的努力,其实也会让我们丧失安全感。而对比一下,这些因素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呢,如果有又占据了多少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们旅行,是为了什么?
男人的安全感,女人的安全感
性格内向的人,其实是这样的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这些事,我不想告诉你…
在婚姻里,你有安全感吗?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