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普京罕见低头谈判,6战俘换英雄遗体,转身下令:血债血偿

“我们将到处追捕恐怖分子,从一个机场追到另一个机场。如果在厕所追到了,就把他们淹死在马桶里……”

这是1999年,普京针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份子,公开说的一句话。在当时,这被当成他向世界恐怖组织的宣战,可谓字字千钧。

毫无疑问,在2001年因9·11事件,反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后,这样有前瞻意识的普京也受到了世人的追捧。

就在2013年10月30日,他还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首位。虽然他自己倒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俄罗斯民众却着实为此兴奋了挺长时间。

然而,就在1999年的这则高调反恐宣言过去17年后,在2016年4月,普京居然罕见地向恐怖组织IS“低头”,允许俄罗斯有关部门与他们进行了一次谈判。

一个硬派总统,居然会同意跟恐怖组织谈判,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

整个谈判持续了整整1个月的时间,从3月21日谈到了4月21日。最后,俄方以释放6名战俘的代价,结束了谈判。

这件事后,世界不少知名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句话:

“这大概是普京从政生涯里,唯一一次愿意低下头来接受谈判。”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俄国25岁特种兵的壮烈牺牲

普京的这一决定,与一位名叫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的俄罗斯特种兵之死有关。

普罗霍连科出身于俄罗斯军人世家,他的两个兄弟也都是军人。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普罗霍连科少年时代便立志参军。

长大后,普罗霍连科报考了俄罗斯军事院校。之后,因为在学校优异的表现,成为了俄罗斯某特种部队的一员。

普罗霍连科入特种兵后不久,便和战友们一起被派往了叙利亚。

众所周知,叙利亚的局势问题,一直是俄罗斯人心里的一块石头。由于当地恐怖组织IS的猖獗,执政的巴沙尔政权是头疼不已。但以他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一力清除凶残成性的IS组织。

这时候,巴沙尔政权想到了找普京。一方面,巴沙尔是亲俄派,如果他倒台,对俄罗斯来说肯定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稳定是符合俄罗斯的利益的,而普京又一直以消灭世界范围内的恐怖组织为己任。

于是,此后大量俄罗斯特种兵出现在叙利亚。

25岁的普罗霍连科出发前,刚跟妻子叶卡捷琳娜结婚不久,而且妻子已经怀孕。

临行时,为了让妻子安心,他并没有告诉对方自己要去叙利亚。他骗妻子说:“我只是去高加索地区而已,很快就能回来!”

到达叙利亚后不久,2016年3月中旬,25岁的普罗霍连科参加了收复当地重镇巴尔米拉的战斗。

当时,俄军已经得到情报,称附近有一群IS恐怖人员。后方指挥部也做出指示:找到他们的确切位置,利用空袭,把他们一锅端了。

作为中尉的普罗霍连科,奉命执行空袭的地面引导任务。所谓引导任务,就是要轻装上阵,前往敌战区寻找对方的老巢。为了降低被发现的风险,一般都是独行、或少量人员分散行动。

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普罗霍连科一直在附近搜集信息,终于被他在塔德莫尔村附近发现敌人的踪迹。

几乎是第一时间,普罗霍连科就把信息传给了指挥部。而后,他准备隐蔽起来,等待空袭部队。

但就在这时候,IS恐怖人员居然发现了他,大量敌人从四处向他包围。眼看敌人就要到跟前,已经退无可退的普罗霍连科,只能利用无线电跟指挥人员联系:“长官,我已经被包围了!”

此后,指挥人员也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

他们要求普罗霍连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寻找合适的掩体,等待支援。同时,他们也告诉普罗霍连科:“只要你再坚持10分钟,援军就能到达!”

遗憾的是,敌人留给普罗霍连科的时间,已经没有10分钟。

眼见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普罗霍连科判断:如果不及时轰炸,那敌人在杀害或俘虏自己后,仍然会有充足的时间逃离。那早前的一切侦察工作,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他,也不愿意死在敌人手里。

于是,高加索郑重请示上级:“我已经出不去了,不要再浪费时间,我请求战机直接轰炸!”

上级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声冲他喊:“不予批准!等待救援!”

普罗霍连科只能再次提出请求,并在最后时刻留下了一段珍贵的遗言:

请告诉我的家人,我爱他们,请让他们知道我是为了自己的祖国战斗而死的。指挥官同志,请照顾我的家人并为我报仇,永别了!

在他的坚持下,指挥人员下达了轰炸的命令。俄罗斯战机仅用几分钟时间,就端掉了敌人在附近的老巢。

而普罗霍连科,则倒在了血泊中。

一个年仅25岁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异国他乡。

这一消息传来,俄罗斯举国震动,无数民众为年轻的英雄落泪。他们纷纷要求:一定要把普罗霍连科的遗体运回国,让他以英雄的身份得以安葬,决不能让英雄之子将来无处祭拜父亲。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普罗霍连科的遗体当时落入了IS人员手里。

二:一向硬派的普京

在普罗霍连科的牺牲引起国际社会震动的同时,不少有经验的外交官都提出:是不是可以尝试通过谈判,与IS达成某种协议,以达到要回普罗霍连科遗体的目的?

一边是义愤填膺的民众,一边是猖獗叫嚣的IS组织,到底该怎么办,显然不是在叙利亚的俄军指挥官们能作主的。

最后的决定权,只能落到普京的头上。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普京大概率是不会接受这种谈判的。毕竟,这不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在普京任俄罗斯总统期间,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向世人展示一个硬汉的形象。外界分析认为,这极有可能跟他早年在克格勃的经历有关。

克格勃是早年苏联的情报组织,与英国军情六处、美国中央情报局处,以及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

普京于197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克格勃工作。此后,他的形象一直跟神秘的克格勃一样。上台后,他在打击各大寡头时,几乎每一次都是一击即中。而在对付恐怖组织时,更是强硬出击。

当然,为了打造自己的硬汉形象,普京也确实是做过一系列“包装”的:

有时候,他会出现在柔道场上。每次照片一放出来,总是对手被摔倒在地,他则一脸淡定;

有时候,他会出现在消防现场。照片中,他总是冲在一线,拿着消防水枪冲着火苗;

有时候,他则会出现在直升机上。照片中,他往往是坐在驾驶室的位置,眼神坚毅地朝着前方。

除此之外,还有骑马、打猎,等多张照片流出。而在这所有照片中,大秀肌肉都会成为主题。

虽然,也有不少媒体认为:这些行为都有作秀的嫌疑。但多数俄罗斯人,都愿意相信他是有真实力的。

2013年,在莫斯科街头,曾有这样一段对话。记者问俄罗斯人:“你觉得一个人到中年,五短身材、秃顶离婚的男人有魅力吗?”

对方回答:“当然没有!”

然而,当记者说“如果这个人是普京”时,几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都表示:“他不一样!他是全俄罗斯最有魅力、最性感的男人!”

这大概,就是普京在俄罗斯人眼里的形象吧。

当然,当这样的硬汉遇到实际问题时,普京也曾受到国际社会的不小质疑,比如: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

2002年10月23日晚上,几十名荷枪实弹的车臣绑匪,出现在莫斯科的一个剧院里。一时间,剧院里700多名观众、100多名工作人员都被扣为人质。

很显然,这些绑匪是冲着普京对车臣的强硬态度来的,是针对普京的一次报复。

自2000年上台后,普京便坚持打击车臣恐怖分子,他提出: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此后,他更曾亲自驾驶飞机,出现在车臣反恐一线,并当场赠送士兵匕首。

当时,那群车臣绑匪的要求是:普京必须下令俄罗斯在一周内,撤出车臣。否则,他们将让手上的800名人质一一从地球上消失。

得知这一情况,普京立即取消了出访计划,召集所有军政部下,商量对策。毕竟是800多条人命,这是早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受到的人质威胁。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次,普京再也强硬不起来了。

但在此后的数日内,普京每一次出现在公众与媒体面前,都是再三强调:

俄罗斯决不会与恐怖分子达成任何协议,也决不会向勒索屈服!

普京的这一次次表态,曾一度被认为是“没有人情味的”、“冷默的”、“不顾民众死活的”。

此后,眼看恐怖份子不断伤害人质,并逐渐失去耐心,事件处于崩溃的边缘。普京不得不下令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联合军警采取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秘密”的化学气体麻醉了在场所有人。

整个解救行动,只持续了40多分钟。

最后,对人员进行统计时,共有近130名人质因使用这种气体而死亡,恐怖分子则无一逃脱。

事件结束后,普京在电视中低头请求国民的原谅,他表示:

“我们不能拯救所有的人,请原谅我们!”

同时,特种部队指挥官也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强攻文化宫是解救人质的唯一办法……如果不进行强攻,所有人都会死亡!”

当然,在种种质疑声中,也有不少反恐专家在模拟了各种方案后,得出结论:“普京用其硬派的作风,给全世界反恐上了一课!”

此后,俄罗斯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也进行过一次全俄民众的调查。调查显示:85%的俄罗斯人,是支持普京在莫斯科人质危机时采取的行动的。

此次事件后,普京的硬派作风在质疑声中,越走越远。

三:硬派的普京,将如何处理普罗霍连科的遗体问题?

正因有了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对于普罗霍连科的遗体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普京不会同意与IS谈判,毕竟那只是一具遗体”。

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普京展现出了另一面。

在普罗霍连科牺牲后第一时间,普京就下达命令:“必须把遗体运回俄罗斯安葬”。与此同时,他也下令俄罗斯国防部官员,亲自参与整个行动。

为了实现与IS的有效谈判,俄方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多部门构成的谈判小组。

然而,整个谈判过程其实并不顺利。IS组织前前后后,曾提出了多项要求,来回“讨价还价”,使得整个谈判的推进非常困难。

而与此同时,普罗霍连科的妻子、父母,也一直处于无限的悲痛中。可以说,虽然谈判过程是秘密进行的,但结果如何却牵动着无数俄罗斯国民的心。

谈判,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最终,俄罗斯以释放6名IS战俘的代价,换回了普罗霍连科的遗体。

6名战俘换一具遗体,是否真的值得?毕竟,IS方面提出释放的这几名战俘,显然不会仅仅是小人物那么简单。

对此,事后有媒体也采访了一位俄方人员,不愿意过多透露消息的他,则淡淡地说了一句:“IS得到的远远更多!”至于,IS组织到底还提出了其它什么物质上的条件,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就这样,普罗霍连科的遗体被专机送回了俄罗斯。

在为他举办的盛大的葬礼上,无数俄罗斯民众落泪,俄罗斯国防副部长亲自致辞。而普京也在第一时间,亲自接见了普罗霍连科的家人,称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一个好儿子。

与此同时,在普罗霍连科的家乡,各种纪念他的仪式都在进行着。人们为他立起了雕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学校,纪念这位反恐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普罗霍连科最后的遗言中,除了要求祖国照顾好他的家人外,还提到一点:为我报仇!

因此,在这次罕见的低头谈判,换回普罗霍连科的遗体后,普京转身就下达了命令:要血债血偿!

此后,俄罗斯持续向叙利亚投入战机、兵力,不遗余力、以几乎不计成本的状态,向IS组织发起一次次进攻。

与此同时,俄军在叙利亚战场上,也涌现出了一群跟普罗霍连科一样的英雄。比如,绝不丢下战友的俄军康斯坦丁诺夫上尉;拉响手榴弹,高喊“为了兄弟们”的飞行员罗曼·菲利波夫少校。

这些英雄牺牲后,普京的决策几乎都是一样的:

比如飞行员菲利波夫少校牺牲当天,普京便下令集中力量行动,数小时内消灭了30多名武装分子,并找回了他的遗体,运回了俄罗斯;

高级将领阿萨波夫中将在叙利亚中炮牺牲后,俄方直接派出了一组轰炸编队长途奔袭近7000多公里,悉数摧毁恐怖组织老巢。

曾有人对俄罗斯的士兵进行过调查,问他们为何愿意血洒沙场,他们回答概括起来就是“3个相信”:他们相信,祖国会照顾好他们的家人;他们相信,战友会为他们报仇;他们相信,他们的遗体会被送回老家。

到2017年11月,也就是普罗霍连科牺牲一年多后,普京再一次出现在叙利亚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面对这些在前线拼命的年轻将士们,普京宣布:“自2015年9月开始的叙利亚反恐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你们可以安全撤离!”将士们一片欢腾。

尾声:

普罗霍连科在中国,被网友们称为“俄罗斯的王成”。因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国也涌现出了不少喊着“向我开炮”的英雄。

英雄不分国界!正是这些人,让我们的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改变。

而在对待英雄的遗体上,中国和俄罗斯也是一样的。从2014年到2020年,已有7批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2021年9月份,韩方向中方移交的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运-20专机护送回国。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很多人都在问:为何中俄两国会成为多年友好国家?

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民众,都是讲良心的;因为我们的国家,都是崇尚英雄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京和恐怖分子谈判,用6名俘虏换英雄遗体,俄罗斯人为之动容
普京唯一一次低头谈判,用6名俘虏换英雄遗体,获得全世界点赞
俄罗斯罕见低头谈判,用6名俘虏换英雄遗体,全国人民为之动容
告诉我的家人和祖国,我很勇敢,我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俄罗斯军人也会叫向我开炮!揭秘俄军近期最惨烈一战!
全部用手雕刻而成!意大利耗资700万纪念一俄罗斯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