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和尚当白居易的面写首禅诗,都是大白话却很高明,白居易很佩服

唐代出现了很多名垂文史的大诗人,站在巅峰的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其实在中唐还有一位大诗人堪与他们相媲美,他就是“诗魔”白居易,他们三人也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那么白居易为什么会被称为“诗魔”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读书写诗太过刻苦,从早到晚反复吟诵,日久天长,不仅舌头生疮,而且手指也因为写字遍布老茧。这样的行为本就有点“如痴如魔”的意味,再加上他自己又有诗句“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和“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人们钦佩于他对于诗歌的热爱,于是后人便称他为“诗魔”。

除了对于诗歌的无限热爱,白居易对于佛法也是极为热衷。我们都知道王维对于佛法造诣颇深,不仅有着“诗佛”的称号,而且本身也是佛门居士,自号摩诘居士。其实白居易在佛法上同样造诣不浅,同样是佛门居士,自号香山居士。就像“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这一句的前面两句就表现出了他对于佛法的浓厚兴趣,写道“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白居易自从对于佛法产生浓厚兴趣之后,便时常和佛门中人一同论禅,这其中便有一位老和尚,叫鸟窠禅师,他们的相遇说起来也是颇有意思。鸟窠禅师曾在西湖背面的一棵松树上端坐参禅,这也是他被称为“鸟窠禅师”的原因。

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听闻有这么一位禅师于是便去拜访,看着老和尚坐在高高的松树上,白居易对于他的安危也是颇为担心,于是便叫他下来,说这样太危险。鸟窠禅师不仅没有下来,反倒对白居易说你的处境更危险。白居易很纳闷,我好好地在朝廷做官,怎么就会危险呢?

鸟窠禅师便说“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其实意思朝堂之上各种勾心斗角,危险无处不在,而要解决这样的风险则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一听这话,这不是三岁小儿都知道的道理吗,并不算什么高明的解决办法啊。鸟窠禅师便点拨白居易,这道理是三岁小儿都知道,但是很多百岁老人却都做不到。白居易一听恍然大悟,也明白鸟窠禅师真的是一位佛门高僧。

此后白居易便时常去拜访鸟窠禅师,向他请教禅理。有一次白居易又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有意想考考鸟窠禅师,于是便当着这位老和尚的面写了首禅诗: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这首禅诗前两句表明了白居易的来意,自己此次前来就是向鸟窠禅师请教,关于佛家所谓的苦与空的问题。后两句则是表明自己的疑惑,有时候在梦境中会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人生,有时候在真实的人生中又会觉得那是虚幻的梦境。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呢?

鸟窠禅师看了白居易的禅诗,当场当着白居易的面也写了一首28字的禅诗为他答疑解惑: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这首诗全篇都是大白话,却写得很是高明。面对白居易的疑惑,老和尚告诉他,人生一世,空手而来,也是空手而去,这是相同的。同时在生与死之间,世人都面对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疑惑。既然白居易说人生如梦,那么又何必再过问浮生之事?佛教讲求万事皆空,所以何必执迷,平静对待人生中的变化就可以了。

白居易听了鸟窠禅师的解答,对于自己的困惑也有了答案,同时也更加佩服这个老和尚,而这两首诗也被世人传颂,流传了1000多年。于是便在西湖边建了一座竹阁楼,时常和鸟窠禅师参禅论理。

对于白居易和鸟窠禅师的这两首禅诗,大家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鸟窠《无题》
浮生梦中
白居易和鸟巢禅师的禅诗对答
鸟窠禅师与白居易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日向鸟窠禅师请益,作一...
白居易写下一首诗向高僧讨教,对方回他28字,堪称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