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业时,你有想过方法论吗?

2007年加入腾讯时,邮件因为一个项目策划,在往返中被一路CC到BOSS们面前。当时总裁Martin回复一封邮件,询问:为什么要公开分享腾讯的Know How ?

Know How?什么是Know How?

加入腾讯之前,我的领导们非常棒。在过去数年,他们帮我形成了很好的工作习惯。

比如刘书,现在凤凰网高级副总,总编辑,那时新浪产经中心总监。业内大部分跨国公司全球董事长、CEO来华访问,多半会留出一个独家专访机会给到刘书。那段时间,刘书常常答应下来,一到现场,就将机会给到作为新人的我们。她则坐镇一旁观察指导。直接让新人在最好的舞台上锻炼自己,这是给机会。

如祝志军,TECHWEB创始人,前新浪科技主编。记得第一天入职新浪时,漂亮完成了几个采访工作,时间已经过了下班时间,我理所当然收拾东西准备下班,采访新闻准备稍后再写。老祝瞪着眼睛一旁问了一句:新闻为什么要过夜?这是引导新人树立做事应有的态度。

再早之前还在硅谷动力,当时老板(他是目前互联网中真正内秀的PM大神之一,当年对社交的理解可能仅次于马化腾和张小龙。现在创办的另一家公司,很短时间就拿到2000万美金风投。不过,他总是非常低调,外界几乎对他闻所未闻。除非密友。)总是过来拍拍肩膀,鼓励说,哇你们干的真棒,加油继续啊。然后就不见身影。这是不吝啬表扬,总是充分授权。

这些好领导协助当时作为职场新人的我们打下了良好基础,不仅仅是新闻不过夜,每次还会不断追问自己,能否第一时间抓住最重大新闻的核心当事人?速度能否再快一点?文笔能否再好一点?能否多从不同角度采写更多文章(或视频、照片),来将事件还原的更完整?诸如此类等等。

习惯一旦树立,就会根深蒂固。在后续对转型做追求细节的工作时,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2010年。这年,我加入腾讯已经3年了,从事媒体岗位超过9年时间,先被抽调去支援世博会,然后是搭建腾讯微博开放平台。

两个新岗位一致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团队弱。简单讲就是没人没钱没资源。惶恐之下,四处求教。

印象中,问过刘书怎么办。记得她的答复从培训团队下手:

日日讲、周周讲、月月讲。

问过酷讯CEO张海军,还是特意从上海飞回,去他办公室真诚求教,他答复也是从团队下手:

一是实战实战再实战,二是培训培训再培训。

记得问过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OO 申元庆,他在黑板上给我详细画了半天,他是建议从整理要做的事情的思路下手,现在我仍记得这一句话:

制定最简单的政策,应对最多变的情况。

这几句话,助我应对了世博和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早期最艰难时刻。也开始引导人不由去想:

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情况,leader要如何思考,才能和团队一起轻骑突进,快速地前进?

到这时,Martin提到的那个词反复出现在面前:

你的Know How是什么?

你的方法论是什么?你搞清楚了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并确定了这件事情的核心理解和关键数据点、因此可以从容布局,带领团队一起去做这件事情了吗?

不仅仅是Know How,还要Know Why,知道How to。

到用的时候,终于才开始反应过来。

究竟什么是方法论?简单看,方法论是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将要去做的事情,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来构建它,实现它。

如果回到世博的经历中来,我们发现,张海军和刘书两位神仙的话是对的,此后,我赶紧飞回上海,开始“天天夜总会”(天天夜里总是开会)的过程,在夜会中,从世博原创团队的每条新闻标题的不同风格的起法开始讨论,到每人的每次采访,还可以怎么样再优化、再产出更多优质内容。一个个严格的过下去,对团队每人的提升非常大。

到了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申元庆的建议就成为我们制定开放策略时的思考标尺。这个方向确定之后,新难题就变成需要解决我们相对新浪这个强劲对手的弱势局面。这时,尽快吸引业界更多合作伙伴进入,成为大关键。以商务为例,那时团队全部人手不到10杆枪,没法一个一个去拓展,因此在经过仔细分析后,将商务策略定为“让别人来找我”,为此,通过传播和沙龙等方式,将基于社交理解的干货定向扩撒出去,就成为吸引合作伙伴前来开放平台注册、调用接口的最好、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方式。

甚至,公众账号(徐志斌和社交红利,微信号:shejiaohongli)里近期一系列关于微信大号的后台分析文章,和《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乃至即将出版的《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也都是基于一个方法论下的产物(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

这是简述下的方法论。实际上,当能够明确一个主导方法时,产品、运营、商务、市场等之间的配合将会非常密切,不同部门在不同阶段的核心任务、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采取的方法,都会次第展开,一目了然。各自之间的合力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近期和朋友的一些面对面讨论中,我们都有详细触及这些。

今天BAT许多优秀的leader,都握有自己的方法论,多一两句话就可以被归纳的很清晰干净。不一定能笼罩全局,至少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可以做到长袖善舞。

但方法论,无疑也是稀缺的。

在开放平台工作期间,和许多创业者围绕业务长谈,会发现许多症结的起处是团队能力受到了限制,限制的原因是没能理解透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即没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方法论。面对新的任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才显得困惑。

2015年我离开腾讯。对,就是前不久办完离职,在将将加入鹅厂8年后离开,准备去做点自己的事情,一个类似TED演讲的项目,只是专注在互联网方面而已。筹备期间,更是感觉它的珍贵与稀缺。

创业特别需要非常扎实的人才,但创业浪潮的涌起,又加大了人才的缺口。很多时候,许多创业公司甚至连上场一战的资格都还没来得及获得,就被拍散在了白花花的滩头。找到牛人加盟固然是上上之选,引导团队成员形成和构建自己的方法论,也成为了当下之需。那么,问题就剩:

怎么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或者

那些牛人的方法论,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下次,我们再深入聊聊那些超牛的方法论形成的过程吧。如果你有感触,不妨也发来信息聊聊。

对了,我正在组队,计划通过类似TED演讲的方式,做一个互联网经验分享平台。如果你有兴趣,要不要一起?坐标北京。欢迎熟悉运营,或者网络媒体的朋友加入,哪怕是职场新人(还有一些个人的简单思考,放在阅读原文里,可以一起点击看看)。随时公众账号中(徐志斌和社交红利,微信号:shejiaohongli)留言,或者邮箱xzhibin@vip.qq.com,随时勾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推荐|你与腾讯的牛逼方法论只差一个书单的距离
2022年上半年小结
CGO研习社167期 | 营销数字化时代,品牌商搭建私域增长的方法论
腾讯微博为什么会被新浪微博打败?
正式叫停!腾讯社交软件被永久关闭,马化腾无奈放弃3亿用户
微信小程序变局? || 快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