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掉”一个人,就让他拖延、一直拖延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明明早就做好了计划,却总一拖再拖。

捱到十万火急,才一百个不情愿地动起手,忙得头昏脑涨,只恨当初怎么就没早点开始。

心里一直挂念着工作,手却不自觉地点开了手机,看看这,刷刷那。

一眨眼仨小时过去了,活还有一堆,只能加班弥补。

兴冲冲办了张健身卡,结果从一周两次,到半年不去一回。

最后边捏着肚子上的游泳圈懊悔,边后悔又白浪费了好几千。

总觉得有好多事应该做,可偏偏就是不想做。

躲过去后又忍不住反复回想,想得整个人心烦意乱,负罪感满满。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

(图源网络,侵删)

拖延,就像一个顽固的小人,消耗你的精力,助长你的焦虑,偷走你的梦想。

直到最后,一步一步地拖垮你的生活。

TED有期关于拖延的演讲,演讲者Tim Urban的日常,戳中了屏幕前的无数人。

(图源TED演讲《拖延症人群的内心世界》,侵删)

自称“拖延癌晚期”的他,读书时的每次作业,不拖到火烧屁股绝对不做。

到了大四,同学们纷纷预留出一年来攻克毕业论文这个大块头。

结果他呢?

还剩1年,“时间还有一大把呢”,优哉游哉。

还剩半年,“下个月再说”,先打把游戏。

还剩2个月,“完全来得及”,继续自我安慰。

还剩半个月,开始慌了,每天一边焦虑不安,一边晃晃悠悠。

最后3天,“天呐,居然一个字还没写!”于是拼命自责、懊悔、着急。

生生熬了俩通宵,终于交了稿,大脑和身体却累到差点宕机。

(图源TED演讲《拖延症人群的内心世界》,侵删)

网上有句话一语戳心:计划很丰满,执行却很骨感。

从“明天再做”“下次再说”,到“十万火急”“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你发现没,人总是习惯把享受留给当下,却把痛苦抛给了未来。

然后一边痛恨自己,一边继续纵容自己,一拖再拖,周而复始。

很多人都觉得拖延无非是懒、不自律,事实却远不止如此。

《终结拖延症》一书曾提出两种常见的拖延类型:截止期限拖延和认知障碍拖延。

每种类型,都藏着拖延背后复杂的心理诱因。

截止期限拖延,简而言之,就是有明确Deadline的工作。

比如本周要交的报告,下周要完成的作业。

心理学家刘轩曾提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及时行乐猴

(图源TED演讲《拖延症人群的内心世界》,侵删

它天生喜欢简单容易、能带来多巴胺的事,抗拒一切要动脑的事。

当工作一旦有了明确的DDL,人就很容易受猴子的驱使,用一些轻松愉快的事逃避真正要做的事。

而认知障碍拖延,则多由完美主义和畏难心理导致。

很多人都是隐性的完美主义者,包括屏幕前的你:“做就做到最好,不然就干脆不做。”

准备好了全套装备才能运动、搜集好所有素材才能写文章... ....

等一切好不容易齐活了,畏难心理又开始作祟:“我真的可以吗?”“这看起来好难。”

总害怕被人评价,担心不被认可,焦虑不够完美。

这种长期的内耗,不知不觉就会瓦解掉你的行动力。

就像有人讲的:

“可怕的不是拖延,而是它带来的自责、羞愧、恐慌和不快乐的自我。”

拖延,更像是一场内心的苦战。

每个一拖再拖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为没完成的任务昼夜焦虑,为总做不成某事而自我厌恶,为被人嫌弃做事低效而自卑... ....

因为抗拒、逃避而开始拖延,又因为拖延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事情累积到一定程度,人就随时岌岌可危。



自媒体作者@墨yui 曾在文章里提起自己的研究生室友:

一个人送外号“拖拉新”的东北妹子。

大家一起逛街,说好三点出门,她硬是拖到了四点半;

吃饭永远让人帮忙带,脏衣服永远堆到周末,课堂作业永远最后一个提交。

刚进大学那会儿,妹子定了一篓子的计划,发誓不拿国奖、名企offer不罢休。

结果呢,大学三年里,她不是今天聚会、明天刷剧,就是后天逛街。

就这样一拖再拖,一个个选题被搁置,一个个机会也因此流失。

到了毕业季,大家写论文、投简历,她却依旧我行我素。

结果别说奖学金了,干脆论文盲审不过关,手头offer稀稀落落。

失眠、脱发、暴饮暴食成了常态。

作家苏小杨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人生拖延症

在她看来,比起有截止期限的拖延,更可怕的是指的是对心中美好设想的拖延:

比如学门语言、瘦到100斤,读一本喜欢很久的书,去一直想去的地方旅行;

再比如腾出时间好好陪孩子和父母... ...

人一旦在心里种下拖延的种子,它就会在你体内生根发芽。

表面上拖延的是时间,实际上是在拖延自己。

因为每一次拖延,都让你遗憾越攒越多,离想要的人生越来越远。

豆瓣有个名叫“我们都是拖延症”的小组,里面汇聚了225789名战拖者:

(图源豆瓣,侵删)

有人拖延成“瘾”,年年挂科,结果大学读了六年,延毕三次;

有人讨厌自己的工作,买了一堆课程想学习、跳槽,最后课在手机吃灰,人仍困在原地;

有人总计划下次假期就回老家,可拖呀拖,却等到了爷爷去世的消息。

日本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有本书,叫《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其中名列第一的,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没有去做某件事”。

那些年轻时没追求的梦想、没抓住的机会,都成了生命尽头最深的懊悔。

(图源网络,侵删)

就像有句话讲的:

“拖延无声无息地折磨着你,它是你长期压抑的根源,它让你感觉自己是生活的旁观者。

让你沮丧的,并不是没有实现梦想,而是你甚至没有开始追逐梦想。”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能”,而是“本可以”。

当一个个美好的设想,在一次次推迟中化成了泡沫。

到头来,留下的只有依旧一成不变的你自己。




或许每个拖延成瘾的人,在午夜梦回时,都曾痛恨过自己。

在一次次尝试强迫改变无果后,对自我的批判都愈发严重。

拖延,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曾说:

“我们总习惯用自责来给自己施加压力,认为它能够带来改变。

事实上自责只会加重你的焦虑。越自责,越放纵。”

没有谁想在拖延中消耗余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调整好心态,把自己当成朋友,跟他一起出主意。

如何和拖延症和解?我总结了以下两个方法。

首先,要撕掉“我是拖延症患者”的标签。

樊登老师曾说过:给自己贴上拖延症患者的标签,会不利于你解决拖延。

为什么呢?因为人是最爱找借口、又最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动物。

当你总把“我有拖延症”当成借口,那你的人生会充满借口。

当你认为自己的拖延已经无可救药,那它真的会越来越重。

其次,跳出情绪陷阱,别想太多,做了再说。

讲个感触很深的故事。

小记者琼斯有次被上司安排采访大法官。

她吓得赶紧拒绝了:“他根本不认识我,我就是个无名小卒……”

上司没回答她,直接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你好,我是记者琼斯,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他今天有没有时间?”

那头很快传出声音:“1点15分,请准时。”

你看,其实那些你反复纠结挣扎的事,并没有想象中得那么难。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先完成,再完美。”

完美主义和畏难情绪,最容易催生逃兵心理。

人生不像做菜,所有材料准备好了才能下锅。

只想不做,是亏本买卖;犹犹豫豫,是慢性“自杀”。

跳出情绪的陷阱,凡事先搞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关于立即行动,这里还有几个具体的Tips,供大家参考。

1、简化目标,把任务调成“Easy模式”

过多的目标、过长的时间线,都是拖延的导火索。

试着一次只做一件事,再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你会更有执行动力。

比如,“我今年想考证,就把减肥、学习等都放到次要,以考证为这一年的优先级”;

“我要在1周内读完这本书,那每天读80页就可以。”

当一件事完成得轻松、看得见收获,人内心的抗拒自然会大大降低。

2、抓住“撒旦五分钟”,先开始再说

自媒体人蔡冲曾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撒旦五分钟。

当你计划好一件事,什么都别去想,立刻投入地去做五分钟。

人的大脑是很奇怪的东西,它懒得改变现状,却适应力惊人。

开始可能会非常抗拒,但只要熬过开头的5分钟,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状态。

3、善用工具,提升持续行动力

比行动力更重要,是你的持续行动力。

番茄工作法、三只青蛙原则,合适的工作方法会帮你事半功倍;

一顿大餐、一件礼物,适当的自我激励、积极的心理暗示,都是摆脱拖延的利器。

当然,最好用的工具,还当属你的大脑和身体。

网上有句话,曾触动我许久:

“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已经是耄耋老人,坐在墙根。

数着还有多少梦想是年轻时没完成的,不知那时的我会有多么的悔不当初。”

那些现在让你恐惧的,也许都会成为日后的遗憾。

那些你以后羡慕不已的,可能都是你因拖延错过的人生。

而在一切都尚未发生的现在,你完全可以重新选择——

想变瘦变健康,今天就开始运动健身;

想升职加薪,就先从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开始;

想去看诗跟远方,就立刻迈出困在房间里的脚。

就像余世存在《时间之书》里写的: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你所渴望的改变,没有从现在开始,就永远不会开始。

点个「在看」,愿你早日跟拖延和解,拿回生活的自主权。

作者 | 何了了,你也是宇宙的孩子,和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何了了
音乐 | 初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的人都是怎样训练大脑的 | TED演讲
TED演讲:优秀的人都是怎样训练大脑的?
【TED演讲】优秀的人都是怎样训练大脑的
关于大脑,你必须要知道的4件事|停止焦虑,改善身心|TED演讲
TED演讲:做喜欢的事,喜欢所做的事
TED | 优秀的人都是怎样训练大脑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