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个案工作与其他相关概念

1)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

相同:一对一的沟通                             

关注心理

注重情绪疏导                              

不同:个案工作注重价值理念;

个案工作将案主视为人在情境

个案工作动用社会资源。

2)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相同:个别化的方式

信息沟通的手段

关注人的思想意识

不同:服务的理念——教育、改造理念

平等的专业关系——不平等关系

注重心理感受——关注政治态度

3.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

关系性质——特殊的深度人际互动关系:

            角色与个性的互动;

            利益的单向性;

            专业的动态过程。

手段性质——有目的的信息沟通活动:

           与案主直接的信息沟通;

           与案主环境的沟通。

目的性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

           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

           在助人中得到成长。

4.个案工作的目标:

目标层次——

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  排除情绪困扰

中期目标:恢复自助能力   选择适当生活

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   不断完善人格

5.个案工作的功能

①预防性功能

②复健性功能:解决问题,恢复自助能力;

③治疗性功能

④提供资源的功能

⑤建设的功能:促进人格发展及能力提升

6、个案工作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的几个阶段

a萌发阶段(宗教团体,政府部门对贫穷的救助,英国的济贫法,查默斯牧师:“程序指引救济理论,美国改进贫穷状况协会

b职业化阶段(工作者及相关组织出现)

c科学化阶段

d多元化阶段(学术著作、教育;四大流派形成)

e整合发展阶段(生态系统模式)

f反思发展阶段(后现代思潮影响)

7.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   实证主义   乌托邦理想

8.个案工作价值的两难论题the dilema of value

⑴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

⑵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

⑶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三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

⑷价值从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的矛盾

9.社会工作价值 : 社会工作价值是为社会工作专业所抱持的一套有关人类本质的未经验证(或可能不可验证)的信念。这些信念反映在日常的实施活动之中,并提供了专业实施的方向和准则

10. 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哲学基础:

个别化

有目的地表达情绪

有所控制的感情投入

接纳

不批判的态度

自决

保密

11.个案工作的技巧:  善于运用技艺、知识、才能、性格或其他的资源的方法。

技巧是一种实务工作的内涵,结合知识与价值观,并转化成关怀与满足需求的行动;抑或是一种引导完成特殊目标或活动的组织行为。

12.个案工作的技巧类型:

.关系技巧:个案工作者如何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

.过程技巧: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去帮助案主发生改变和促进成长的技巧

13.沟通的定义   双方当事人(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感 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的双向互动过程。

 沟通的几个要素

主体——双方当事人

媒介——语言或非语言符号 

内容——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 

性质——双向互动过程 

14.会谈:是一群专门的、精于会谈技巧的人,主动与会谈者做的相互接受且有特定目的的一种专业性的谈话。(曾华源)

15.个案会谈的界定

目的的明确性  内容的选择性.   过程的计划性.      角色的规定性  会谈的非互惠性 .

会谈的非娱乐性

16. 基本的会谈技巧

支持性技巧

引领性技巧

影响性技巧

17.支持性技巧

 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18.专注 指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言语内容及非语言内容(包括音量、音调、身体、语言等)的专注观察;同时工作者也要用言语及非语言方式,把这种对他的专注传达给受助者,使他能感受到工作者的尊重和接纳。

19.倾听  作者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  当事人说了什么;当事人对问题所作的反应如何

20.鼓励 工作者通过声音、姿势、简单的句子甚至只言片语等来鼓励受助者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

21.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准确地感知他人内在的参考框架和一直持续的情绪要素

22. 澄清 是引导受助者把模糊不清的信息及不够清晰的陈述做更详细的解说(elaborating),使不够明确的信息转化为清楚、具体、深入的信息。

23.对焦 是将游离的话题、过于分散的谈论范围或几个同时提出来讨论的问题集中,指出重心所在,再继续进行商讨。

24. 摘要  是把受助者一段相当长的说话内容片段或在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感受加以整理,概括归纳,作重点摘述。

25. 反映技巧:

    反映是让受助者感受到工作者已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和思维之中,工作者把自己带入受助者的世界去看事物。工作者不单注意受助者的说话内容,还十分留意受助者表达的方式及表达时的情绪。这一组技巧可包括对内容、感受及经验的反映。 

26. 内容反映 :工作者用比较少的篇幅、比较新鲜的字眼,指出受助者所表达的主要见解。

27. 感受反映:是工作者把自己带入受助者所表达的感受中,如同亲身体验受助者的经历一样,而后用简洁的反应来表达出对受助者感受的了解。这种了解不仅包括受助者直接表达的感受,还包括其暗示的感受。

28.经验反映 :是工作者在与受助者进行一段交往和沟通后,对受助者的心路历程进行综合反映。这包括反映受助者的言语或行为、他或他们表达或暗示的非语言感受。

29.影响性技巧    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组技巧包括建议、教育、自我坦白、演绎、对质等。

30. 提供资料   提供资料是将一些受助者或社会人士需要得知的资料传达给他们。这些资料可包括一些关于政府政策、社会服务、社区资源、机构服务、活动内容、游戏玩法、工作者的资历、接触服务对象之目的等。

31.自我流露  工作者有选择地将亲身体会、处事方法和态度、对人对事的感受向受助者坦白,使受助者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32.建议 是工作者在对受助者的情况和问题有所了解的前提下,经过评估,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受助者提出的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33.教育 是工作者基于本身的专业特长,把受助者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他们。例如,教导家长有关他们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向年轻人传授与人交往的技巧

34.对质 是工作者直接指出受助者言谈、行为和感受上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或者向受助者提出挑战,要他去面对与现实不符的想法,改变缺乏建设性的、自相矛盾、自我打击的行为

35.访视 在个案社会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解案主情况与促使案主的转变,个案工作者常常前往案主的家庭等拜访有关人员,这是种专业性的访问。

36有效访视的注意事项

明确访视的目的

做好访视的准备

选择访视的时间

访视的服装

访视者的态度

37.记录  指在工作者与案主的整个接触过程中,把案主情况及其处理过程记录下来。包括一般的基本资料、案主问题等。

38.记录方式:文字记录、录音记录和录像记录

39.记录的主要种类

A管理式记录:个案卡+……

B临床式记录:过程式记录和摘要式记录

a过程式记录一般按时间顺序记录下会谈中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过程。

b摘要式记录需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根据某种格式把材料放入其中。

40. 评估的含义:工作者对个案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设计,互动中工作者与案主的表,案主的问题情境及个人功能,相关的个人及社会资源,计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率进行的评定。

42.评估的目的:决定工作方向 犯规调整办法 激发工作者热情  对相关方面交代  促进专业发展

43. 评估的类型:

A从评估者的角度来看,评估可分为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和小组评估。

B从评估的性质来看,可分为目标达成评估和因果关系评估

C从评估的程序来看,可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44. 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关注的两个方面————评估案主的行为和帮助的过程

45.评估的原则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  质性方法与量性方法相结合

46.个案工作的过程是指针对个案问题所采取的问题解决过程,是由一连串连续的服务过程所组成。这个过程,始于因为当事人面对个人问题或困扰,终于服务目标的达成或者中断专业关系。

47个案工作过程/程序接案与建立关系  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   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服务计划的实施

结案和评估 

问答题及论述题

48.案主的来源   A申请者,即个人、家庭或某个组织在发现存在问题,而问题不是他们自己所能解决的情况下,自发地寻求社工的帮助。B被转介者,即由有关的机构、社区组织转介过来的案主。C外展的对象,及社工通过外展工作和那些本身尚没有申请服务,但确实有服务需求的人接触,如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无家可归的人等。  

49.在接案前的准备工作   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   面谈前的心理准备       面谈的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    拟定初次面谈的纲要 

50.面谈的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

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案主的需要,征询对方的意见

环境布置考虑私密性、安全感和舒适感

工作员要穿着大方得体,遵守时间

51. 拟定初次面谈的纲要 

1)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等

2)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双方的角色和义务。

3)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等。

4)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对机构和社工协助的期望。

5)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协助。

52.接案的工作内容

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

澄清求助者的期望

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53.面谈的基本程序

1.自我介绍

2.明确初次面谈的目的和角色

3.)介绍机构的相关政策和伦理原则

4.)引导案主谈求助的期望

5.)探讨问题或需要的来龙去脉

6.)面谈小结

54. 收集资料

A个人资料

基本资料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量表、会谈观察)

价值观

能力

B环境资料

家庭环境

延伸的环境系统(同辈环境、社区环境和工作环境等)

交互作用

55.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直接收集资料   间接收集资料

56. .1)询问的类型

①直接询问: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经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

②间接询问:即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资料。

2)询问的方式

①会谈:会谈可以是个人会谈,也可以小组进行。要使会谈有成效,工作者需要掌握会谈的技巧,如提问、话题衔接、澄清、反映感受、释意和总结等。

②角色扮演:以角色扮演方式收集资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③问卷:问卷是非常有用的收集资料的工具,特别是在社区工作中,利用问卷可以收集社区需要、问题和居民意愿的资料。

57. 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1.询问。

2.咨询  为作出准确的预估,社会工作者也常常向其它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它专业系统的预估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

3.观察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所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

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

4.家访  家访是社会工作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服务对象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与其家庭和相关社区系统的互动形态,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在机构会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5.利用已有资料 主要是利用机构已有的服务对象资料、机构转介资料、工作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及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料等。

58.移情界定:案主把早年或目前生活上对其他重要人物的感受和被压抑的情绪体验,投射到工作员身上,把他看成和他们一样,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情感转移。

处理:

—提供机会让案主将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

—及时澄清案主的非现实性感受,以增进案主的自我洞察。

—工作员反省自己是否鼓励案主移情。

59反移情界定:

工作员把过去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经验,投身到所服务的案主身上,把它当成那个特定的人看。

60.个案工作专业关系  为专业人员与案主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工作员通过此种交互作用,以协助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是指导社工开展个案服务的理论依据,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受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较深,分为传统的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理论模式和建立在批判传统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模式。其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被称为个案工作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历史渊源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是传统的治疗模式之一。最早由玛丽·里士满在《社会诊断》一书中提出,但当时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架构,1928年,玛丽杰瑞特在心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精神病理社会工作的文章,她对《社会诊断》一书中所涉及的个案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其中至少有50%以上的个案显示案主具有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因此,她预言个案工作将朝心理学方向发展。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首次提出了心理社会的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戈登·汉密尔顿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个学派的观点。标志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成立。
  60年代,霍丽斯的《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是该学派的代表作。
  (二)理论来源
  1、首先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创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系统构成。
  (1)人的心理结构
  意识处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所有的知觉,包括日常所说的感受和感情,一开始都是意识的。
  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次的一个领域,是人的本能欲望及与此相关的情感意向的储存器。无意识系统中的本能冲动是人类精神中最原始的因素,遵循快乐原则。包括被压抑的、无从觉知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性欲。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心理深层的基础,精神分析的核心。
  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的关系可用三层楼房进行比喻:三层楼房,三楼住着理智有教养的意识;二层住着安分懂礼的潜意识,一楼住着粗野任性的无意识,二楼的居民可以随时到楼上去拜访,同时,他又有责任守住楼梯口,不让楼下的粗人冲到三楼去打扰意识的正常生活。如果冲破了阻碍,则会导致行为上的问题。
  (2)人格理论
  相对应于人的心理结构的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个体的人格可以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领域。
  本我,相对于无意识层面,是人格的基础部分。唯一目的在于追求本能需要的满足,如性欲、食欲、求生欲等,它只是原始的非理性的冲动,没有理智可言。
  自我相对于经验的、理性的意识系统。自我的活动包括记忆、知觉、情绪、思考等,作用是为本我提供外界消息,帮助本我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需要的满足,同时避免由于盲从而遭致危险。自我遵从现实原则。代表理性。但自我受本我的支配。弗洛伊德将自我和本我比喻为骑手与马的关系。(自我是马,本我是骑手)
超我包括良心、道德、理想、社会感情这些任性中的高级本性,是社会力量的代表。超我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个体人格中的反应,是理想中的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只有保持自我、本我和超我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人格健康成长。其中,自我受本我的支配,同时也被严厉的超我所监视,受到外界的挫折,因此,人们会经常感叹生活的不易。自我如果不能抵抗前三者的压力,则会产生焦虑。焦虑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所导致的。
  2人在情境中的理论(personinsituation
  认为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
  此理论认为案主的困扰来源三方面:
  (1)儿童时期没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到了成年期,从而导致了在环境中的不合理要求,如家庭暴力下长大的小孩,长大后会寻求关爱。
  (2)来自环境的压力。贫困的母亲由于生活压力打骂孩子。
  (3)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过渡被母亲溺爱的孩子长大后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包括沟通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
  (三)基本假设和原则
  1、基本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个人的成长受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彼此相互影响,案主所面对的困难,是案主本人同时受内在的生理、心理因素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的压力有关,个人早年的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或情绪需要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当社会压力过大,个体应付外界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和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时,早年的问题会引起偏激的反应。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个人与他人的互动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媒介物,了解按住沟通的能力和技术有助于理解案主的问题以及做出正确的诊断。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待发展和潜力的个体。人类的行为不仅可以被了解,而且可以用预测的方法来加以影响和改变。
  (四)实施程序(即特点要点)
  包括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1、心理社会研究
  第一步:开始接触(包括初次会谈、建立关系和签订服务协议)
  第二步:收集资料,以人在情境中唯一局全面收集与案主相关的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包括案主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是否尝试处理过这些问题,追溯案主的童年及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价值观念和如何看待自己。
  第三步:了解案主各种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的满足和不满足感受。其关心的重点应该放在意识层面而不是无意识层面。
  第四步:协助案主自我发现。让其了解自身的问题和原因所在。
  第五步:综合资料,确定下一步方案
  2、诊断
  是指除了对案主进行社会因素的分析外,进一步以精神分析理论来诊断案主的人格或心理问题,并针对案主的受助意愿,接受服务的能力进行预估。
  诊断的类型包括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1)动态诊断对案主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
  (2)缘由诊断对案主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3)分类诊断对案主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3、治疗
  目标:
  (1)减低案主的焦虑和不安
  (2)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
  (3)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和人在情境中系统地功能。
  (4)开发案主的潜在能力。
  (5)改善案主的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促进案主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五)治疗技巧
  霍利斯将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
  直接治疗是指工作者与案主二者之间的沟通、研究和治疗的过程。
  间接治疗是指工作者针对案主所处的环境所展开的治疗。包括案主有关的人和机构。
  1、直接治疗的技巧
  (1)非反映沟通技巧:支持(首先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其次保证,肯定案主的行为,另可以通过实物资助的方式表示你的支持)
  直接影响:工作者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尊重案主的自决。方法包括:
用点头或表示重视的姿态去鼓励案主实践一些他本来已有的想法或已经作过准备的行动。
  例:
  案主:我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想换个工作,但是怕换了后会更不好,就是拿不定主意。
  工作者:这个想法不错呀,可以试一试。
  (2)提供可能的解决途径,让案主自己选择。
  例:
  案主:虽然很努力,可是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
  工作者:你能考进这个学校,说明你的学习能力是很不错的,你有没有试着改变一下你的学习方法或者向别人学一点更好的经验呢?
  (3)忠告,表明自己确切的立场或态度。
  例:
  案主:我儿子迷上了打游戏,总是逃学去玩。
  工作者:放任孩子不管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我认为你可以抽点时间和老师沟通一下,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坚持、实际干预等。
  探索描述宣泄:探索、描述是指工作者用点头、微笑、沉默、了解的神情或语言来表达对案主描述的倾听,同时鼓励案主表达内心的感受。宣泄是指工作者协助案主毫无阻碍地表达他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和憎恨;悲伤;内疚感;焦虑。
  2、反映性沟通技巧
  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巧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鼓励案主运用自己的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与其它治疗方法的主要差异点。
  (1)人在情境中的反映性沟通:协助案主了解其现状,了解案主自己的反应。
  (2)心理模式动力反应:协助案主进一步去发掘他的感受、态度与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重点在于使案主觉察他的那些不适当的心理形态及倾向,以减少他们对案主的影响力。
  工作者针对一个经常与别人吵架的案主说:你想是什么原因使你经常误会那些你认为是你好朋友的人?”
  (3)人格发展反应:协助案主发现他的某些性格特征或行为来自于早年经验的影响,促使案主对这些影响加以适当的控制。以解决案主的困难,提高案主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者可以先协助案主回忆早期的经历,提供案主情绪发泄的机会,继而将早年经验与现在的感受和行动联系起来。
  工作者对一味抱怨孩子成绩差的母亲:你以前读书时的成绩怎么样?”
  (六)间接治疗法环境改善术
  改变案主的环境,从而减少案主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在案主的关系系统中,包括并行者和重要他人,其中并行者是指与案主以工作关系为主的人,重要他人是指与案主以感情联系为主的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等。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假设(多选)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直接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又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可单选也可多选)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
  二、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
  (2)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应对、危机解决、恢复期。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和身心平衡状态。
  (3)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第一,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基他人的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第三,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第三,输入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第四,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击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五,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第六,培养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2、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第一,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最近的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帮助对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迅整作出危险性判。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
  第三,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结绪,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
  第四,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制度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标的介入计划。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危机的定义、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单选、多选)
  2、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多选)


  三、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历史发展
  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南非的沃尔普从实验中发现了相互抑制原则,既当一个人松弛的时候,他是无法同时感到紧张、焦虑或者恐惧的。反之亦然。同时期的英国人艾森克提出:应采用客观和标准化的测试最为行为治疗的临床评估,实行为治疗又前进了一步。
  1950年至1960年初期。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所花时间过长,效果不很明显,于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阿尔伯特·班杜拉的学习理论,1971年出版《社会学习理论》一书标志着社会学习理论的正式形成。他认为个人不仅可以从奖罚中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模仿的过程学习。他对暴力性电视节目与观众的社会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模仿性暴力行为。同时认为人不仅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控制社会环境的主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行为、认知与环境三者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美国行为治疗方法促进会成立,会员大约为4000名。流派很多,共同的特征在于以治疗为导向、强调行为,重视学习作用,以及强调严格的诊断和评估。
  (二)理论来源
  来源于行为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等。其中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通过狗与铃声的实验(每次给狗实物的同事都摇铃,狗见到食物会反射性的分泌唾液,当这种情况重复多次以后,即使不给事物,狗听到铃声也会自动流口水。),将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据此,巴甫洛夫创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与中性刺激建立条件的反射。该理论模式主要强调刺激反应公式,既反应必须由刺激引发,反映的性质也由刺激的性质所决定。反应是后随于刺激出现的,为了使反映出现,刺激必须先出现。
  2、操作性为理论。1938年,斯金纳将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其中应答性行为是巴甫洛夫所研究过的条件反射性行为。操作性行为的理论假设:行为的改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行为后面伴随着某种特殊的结果,反应或行为被称为操作的行为,因为其操作了环境,而行为才有其结果。行为是由反映出的结果所控制的。如:孩子每次哭泣,父亲就会给糖吃,那么孩子哭泣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在这个例子中,孩子哭泣是行为,父亲给糖吃是结果,因为每次哭都能得到糖吃,那么孩子哭泣的行为就会增加。
  3、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创立。班杜拉研究了人的行为是如何获得的问题,认为:人主要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进行学习、习得行为。强调了人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认为观察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对榜样或模式的模仿和认同来完成。其中观察学习有四个过程:
  第一、注意过程。一个人看到其他人在做某种行为,他对此很关注;
  第二、保持过程。观察者在大脑中形成有关信息,这些信息是有关此行为如何被完成,也包括在实际或在头脑中演练此行为
  第三、运动再现过程。观察者总结出在何种情况下这个行为发生及其结果如何。
  第四、动机或诱因过程,指个体具有再现榜样行为的能力后,究竟是否把行为公开表现出来,要看诱因。
  班杜拉在阐述观察学习时运用了强化的概念,他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并重点强调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个体看到他人的行为获得成功或赞扬,便会增强产生同类行为的倾向,这叫做替代强化。个体一旦社会化,就能自己设定标准并根据这种内在标准来评定和奖罚自己的行为,这叫自我强化。班杜拉的观点在于,人是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得替代强化,从而控制自我强化,形成自我行为的。
  (三)基本假设
  (1)以行为(尤其是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作为研究和治疗的中心;
  (2)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
  (3)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4)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5)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不可。
  (四)基本方法和技巧
  包括操作性技巧、反应性技巧和综合性技巧
  1、操作性技术: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骼系统有关的自发性行为。如走路、说话、工作、学习等。方法包括正增强法、负增强法、差别增强法、消除法、惩罚法和分解法等。
  2、反应性技术:处理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为有关的。如反制约、系统减敏法、嫌恶疗法、泛暴疗法等。
  (1)放松训练
  放松疗法包括肌肉放松模式、深呼吸技巧和想像放松方式。
  肌肉放松练习是由亚克布森开创的,他通过调查发现,当人体肌肉随着亚里出现收缩时,焦虑与机体体验到的紧张有关,而通过放松肌肉,焦虑能被剧烈的减轻。肌肉放松的方法是指导人们先紧张后放松其身体的主要肌肉,并指导人们比较肌肉紧张和放松时不同的感觉。包括放松20种主要的肌肉群,在1个小时之内,每一种肌肉群的紧张和放松的方式不同,要坚持每日练习直到人们熟悉他的程序。详尽但耗时。可以用来缓解压力、紧张、普通的消除疲劳和焦虑,日常生活中也能用。
  这种放松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一起用,例如系统脱敏,果断训练等。
  (2)系统脱敏
  由沃尔普创立。人们在特殊刺激过分焦虑,如考试、社、老鼠、高空、打针、药物、一个人走路、被锁在物理、死亡、交通事故、恶梦等等,基于沃尔普的假设:人不可能同时感受到焦虑和放松。
  步骤包括三阶段:训练肌肉放松、构造焦虑等级和通过想像将刺激和放松对立起来。
  构造焦虑等级,例如怕蛇,我会将我的焦虑等级划分为:住房外面有蛇;住房里面有蛇;蛇在床底下;床爬到我身上。
  放松和脱敏:通过想象放松疗法将焦虑按照等级做好。评定主观焦虑度通过简单的说明,让案主学会衡量自己的焦虑程度,给以一个相对恰当的评分。评分通常以五分制为度量单位。O分是安宁平静,1分、2分、3分、4分、5分,焦虑依次递增,5分则表示极度焦虑不适。案主应学会熟练地估价自己的焦虑程度按照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
  首先让案主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刺激场面,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案主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案主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此为其一级脱敏。
  让案主想象高一等级的刺激物或湘激场面(即焦虑层次表中列为2分的刺激),然后又全身放松,反复多次,直到想象这一刺激不再焦虑紧张时为止。
  如此逐级而上,直至案主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最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
  治疗程序:
  松弛训练
  设计焦虑等级量表
  系统脱敏
  (3)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案主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果反复如此实施,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
  以后取消了附加刺激,当案主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就会产生厌恶体验,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案主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25名曾经接受戒酒治疗的酗酒男子,在六节疗程中每隔一天就要品尝已被含锂的酒,大部分人在15分钟内便会有呕吐的情形出现,47%曾经呕吐的人在6个月后仍然能够保持成功地戒酒记录。
用途:各种变态行为(如洁僻,露阴僻,窥阴僻,恋物僻等);酗酒、依赖行为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适应不良行为
  常见方法:
  电击法
  药物刺激如:吐酒石、土根碱等可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
  想象刺激
  其他刺激
  3、综合性技术:常用的有自我管理与引导、示范法、果敢训练、松弛训练法、多模式治疗法等。主要讲述果敢训练,果敢训练,又称果断训练。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案主很难适当地或正确地表现果敢的行为,如无法或不敢表现生气或愤怒,很难拒绝别人,不敢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觉得没有权力表达信念和想法等。他们往往表现为过分礼貌客气,害羞、事事小心,对别人的行为敢怒不敢言,生怕得罪人等。由于担心和害怕表露自己真实地、即时的感受,很多案主会怨恨和焦虑集聚起来,可能造成不舒服、没有自尊感、紧张性头痛、疲劳,同时还可能导致发脾气、愤怒和侵犯性行为。
  与人交往有三种基本的方式,既不果断、进攻和果断。
  不果断:特征是犹豫,说话柔声细气,眼光游离,回避问题,不顾及自己感受的赞成和附和别人,不表露自己的观点,妄自菲薄,宁愿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进攻方式:特征是抢在别人之前回答问题,说话大声武断,用挖苦、抱怨和贬低别人的方式与人交谈,用激烈的方式为自己辩护,高估自己,宁愿伤害别人而不愿亏待自己。
  果断方式:特征是回答问题公开、开放,对事不对人,能开放地表露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平等待人,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目标有两个:
  一是提高案主在某一情景中采取果敢行为的能力;
  二是引导案主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感觉或权力,并适当地做出反应。不是攻击别人,而是适当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两个测验:
  1、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职员,你和你的助手开车到一个城市开会,助手在车里点燃了一支烟,你发现烟把你薰得不舒服,烟味让你觉得窒息。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选择一:在三个小时的行程里不评价香烟,反而试图和助手愉快的聊天——不果断的反应。
  选择二:你越来越觉得不舒服,终于爆发:要么你把香烟扔掉,要么我替你扔掉——这味道太难闻了。”——进攻的反应
  选择三:用商量平静坚定的口吻跟助手说:对不起,能不能请你暂时把烟息了,我有点不舒服,可能没有睡好吧,谢谢你呀。”——果断反应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依据(多选)
  2、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技巧(反应性技巧,单选)
  3、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
  四、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一)发展历史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又称案主中心治疗模式,其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人本治疗模式的提出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1950)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开始阐述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基本概念,建立在对以往注重指导性分析取向的治疗模式的批判基础上,强调工作者应避免表露个人的看法和意愿,要尽量减少自己对案主的影响,以免影响案主的自然成长。所以,当时的治疗法提倡辅导员接受当事人,与他建立一个融洽、宽容和不带批评判的气氛,相信当事人能以他的内在资源来协助自己。所注重的技巧是澄清、同感;情感反映等,避免采用指引性的技巧,如批评、心理测验和诊断等方法。
  第二阶段(1950—1957
  罗杰斯于1950年在《案主中心治疗模式》一书中使人本治疗法更上一层楼。此时的他再不如早期般重视技巧,而是渐渐超向强调辅导员的本质。他指出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应是辅导员重视主要环节,所以此时的治疗法被称为当事人中心治疗法。辅导员要敏锐地反映当事人的感受,了解当事人主观的体验,使当事人更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当事人解决真我和理想我之间的矛盾,重新组成自我概念。
  第三阶段(1957—1970
  罗杰斯在1957年出版了《促进个性改变的必要条件》一书。这是人本治疗法的第三个里程碑。他提出治疗重点不再纯粹是反映当事人的感受,而是要提供一些可以协助当事人性格成长的基要条件,如表里一致、无条件的关怀和同感等。辅导员要尽量投入整个辅导过程中,利用他个人本质来引导当事人探讨问题。
  第四个阶段(1970年至今)
  强调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更积极的参与和投入。除了以上所提的技巧,辅导员应运用影响性的技巧,如自我披露、回馈、问题、立即性等。注重辅导员的特质、信念和态度,赋予辅导员更大的自由去建立与当事人的关系,尽量使当事人感到被接纳。
  罗杰斯于1974年将当事人中心治疗法改称为人本治疗法。改名后,更能反映他将人放在首要地位的信念,和需要辅导并非是病态的表现,而是成长中一个正常需要的信念。
  (二)理论依据
  1、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的定义
  自我概念是人本治疗法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罗杰斯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自我概念而定。它与自我self)不同,自我是指当事人真正、本身的自己。而自我概念是指当事人如何看自己,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一个只有80斤重的二十岁女孩子,她的自我可谓是相当瘦,但她的自我概念可以认为是一个大肥妹,她不满意自己身体仍是那么,常嚷着要减肥。
  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分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可以做什么?),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我应该是怎样?)。引用罗杰斯的话,自我概念乃是一套有组织,有连贯性对自己的观感。在内容方面,自我概念可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对人生的哲学。我们每天的行为,与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都是无时无刻地受着我们的自我概念所影响。
  (2)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我们成长的初期,自我概念是由很多现实经验,即对自己的体验所形成。透过周围的重要他人如父母等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我们不断地积极着很多的现实经验。
  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对应关系:
  (1)一致。如运动员,他肯定自己能够在奥运会中拿金牌,并且现实中他确实做到了。
  (2)矛盾和冲突。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人对自己能力、身份的认识低于现实的经验,即自我概念偏低,英语考试,自认为英语不行,但是在考试中考了第一名。二是个人对自己能力、身份的认识高于现实。自恋者。
3)脱节。即自我概念本身应和现实经验的内容相对应,但个人没有意识到。如女孩去公司面试失败,她认为是自己不够漂亮,而事实上她失败的原因在于工作经验不够。
  (3)自我概念对行为的影响
  A、经验的演绎
  罗杰斯认为人的自我概念决定了接受和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
  首先,我们看看一个理想的情况:若我们的现实经验与自我概念是互相符合的话,我们对经验的反应就是正面的。例如:一位自觉钢琴造诣很深的女孩子会相信自己在公开赛中有良好的表现。若她在公开赛中得奖,她会很高兴地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得奖的现实经验会加强她认为自己是很有弹琴天份的自我概念。我们称这种情况为自我概念与经验达成一致,这种情况是一个很完美的境界。
  第二种情况是当我们的现实经验与自我概念不相符或有冲突时,我们便会歪曲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以求心理平衡。例如当一个成绩素来不好的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受到老师赞赏时,他可能会认为:那位老师根本没有仔细地阅读过他的文章,或者那位老师的水准真是低。当他作出这样的解释时,会继续保持一个低落的自我概念。
  第三种情况是一些符合自我概念的经验可能完全被当事人用片面的方法去解释或否定它的存在。例如:一个在自我概念中非常认同异性恋的女孩,她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同性恋,当有一天,她对一个同性产生好感时,为了减低自己的精神压力,她可能会解释这是自己的错觉;或者她会索性否定,认为它从不没有发生过,使自己心安理得。
  以上提到的和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反映出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可产生于好与坏的经验中。很多接受辅导的当事人都有较低的自我概念,惯于否定或拒绝接受别人给他们的赞许和欣赏,惯常地压抑自己内心良好的感受。
  B、自我保证和焦虑的产生
  罗杰斯感到我们大部分行为都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相符.一方面我们会根据自己惯常的意念去决定行动的准则。比方说,若当事人认为自己是一个道德标准很高的人,她与异性接触会很谨慎,几乎一定会反对婚前发生性关系。而另一方面,则只容许自己认同与自我概念相符的经历。一旦遇到与自我概念有所抵触的经历时,当事人便会因惯常持有的自我概念被破坏而焦虑。在这样的处境中,当事人会采取某些防御机制来保证原来的自我概念。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或用片面的方法去解释所发生的事情,以避免因要改变自我概念而引起的精神痛苦。
  C、精神崩溃与人格解体
  适应能力低的人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因为他们常要采取很多防御机制去避免接触到不快或与自我概念违背的事情。若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或当事人突然遇到一件对他很重要,但却与他的自我概念有严重冲突的事情时,这时防御机制便会失去效力。当事人再不能片面解释或否定他的遭遇,而是要面对面地承受他一直不能接受的事实。这是很残酷的打击,当事人会大受刺激,自我概念可能随之而崩溃,严重的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例如:小明是一位充满自信且认为自己是年青有为,对事业前景抱有极大期望的职员;但在其上司眼中,却只是资质平平,并不看重他。小明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没有像其他同事对上司阿谀奉承。一天,他因严重失职受上司斥责后被辞退,他再不能以惯常的藉口去掩饰自己的无用,必须去面对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没有才干的人。这次痛苦的经历使他的自我概念大受打击,身受刺激,产生幻觉,经常感觉别人在评论他、批评他、甚至伤害他,结果患上精神分裂。
  (三)介入技巧
  罗杰斯认为协助当事人达成理想的性格转变,必须有以下六种要素存在:
  1、双方有心理上的接触
  辅导员和当事人能认识对方,建立信任关系,彼此聆听,投入地关注对方。
  2、当事人陷于焦虑及感到不安
  在当事人有强烈需要去找辅导员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通常与他的经历有所抵触,直觉上他的经历很可能令他有不快之感,冲击他一向所持有的自我概念,以致失去信心,或担心自己不如想像中那么完美,因而在意识上当事人会歪曲他的经历来保存自己一贯所持有的自我形象。这样却令他精神紧张,生活与现实的经历脱节,内心感到沮丧,处于易受捐害的状态。
  3、辅导员能表里一致
  表里一致是罗杰斯认为辅导员应具备之三大基本特质之一,他须表现出此时此地的内心情绪与行为和态度一致,并须很开放地披露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情。他要避免刻意做作,不扮演任何角色,而是在辅导员过程中表露最真实的自我。这可能需要他表达当事人的正面与负面之感受,如嬲努、关怀、烦闷、被吸引等,但当然他亦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可任意发湿个人情绪,而是本着自我表露或真挚的目的,与当事人维系一个有意义、诚恳和有人情味的关系,使双方能有效地沟通。并且,辅导员真诚的表现亦可作为当事人的模范,使他有所参照,学习真挚,忠于自己的感受,成为一个表里一致的人。罗杰斯认为当辅导员能真挚时,辅导已开始有进展了。
  例子:
  当事人:我来的目的是想得到帮助,其实我已把全部的资料都告诉你了,但你还是不能给我任何的帮助或建义。
  辅导员:我知道你的期望及不满,我也为事情没有进展而感到相当困扰,也许我们应该先就这点来讨论一下。
4、无条件的关怀(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
  辅导员对当事人要有深切和真挚的关心。无条件的关怀是协助当事人成长的要素。无论当事人的问题或行为是怎样,辅导员都要尊重当事人,也深信自己拥有足够的资源去协助当事人的成长。辅导员充分接受当事人的人性——包括他的弱点、优点和各样情绪。在此情况下,当事人无需畏惟辅导员对他的印象,而能将他的行为/感受/意见毫无隐藏地表露出来。他明暸自己是有权自由地拥有和表达各类情绪/思想,而无论他的表现是怎么样,他都会被接受。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价值和尊严始终符被推崇,此种尊重、开心和接受是无条件的,不带占有性。辅导员不会因当事人不能履行他的期望,或有不同看法,而减低对当事人的开心和尊重。
  辅导员对当事人无条件的关怀并不等于他须同意当事人所有的行为。在当事人表露他对别人或自己损害的行为时,辅导员可以很坦白地表达他不赞许这行为,并为此而难过。但辅导员仍是对当事人及其情绪深切地接受,继续给予他真挚的关怀,务使当事人能够释放内在资源,来协助自己成长。罗杰斯亦深明这种无条件关怀不容易达成,辅导员未必对每一位当事人都能表露出同样程度的接受和尊重。
  例子:
  当事人:(一位被控虐儿的妈妈,被警署辅介到辅导员):你说你想帮我,你们这些人都是那样虚伪。不要以为我来这里是因为我想你帮我。我在此纯粹是因为那个警察要我来,不然便说要拉我坐牢!
  辅导员:要你来见我令你很愤怒,尤其当你觉得我是假装着帮你,我想如果我像你那样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5、同感(empathy
  6、当事人感到辅导员的同感和无条件的关怀
  这辅导要素反映出罗杰斯很着重当事人的感受。在辅导员过程中,辅导员可能认为自己对他很真挚,有高度之同感和无条件的关怀;但若当事人未能体验到它的存在,这辅导关系便不算理想,而辅导的功能亦会降低。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自我概念的定义(单选)
  2、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

第二节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个案工作的程序: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和追踪等不同的阶段。
一、接案或转介
  接案:工作者与求助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是求助者成为案主。
  接案的工作重点包括:
  1、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
  求助对象现实性的心理反应受以下因素影响:
  (1)他可能不需要立刻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咨询和试探;
  (2)是已有失败的求助经历,从其他机构转介过来的
  (3)被迫寻求帮助,例如监禁人员、强制戒毒者、未成年人等。
  (4)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自愿前来求助
  工作者必须对求助者的现实心理反应进行了解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不需要立刻服务的求助者要对其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估,看是否真的不需立刻服务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对询问信息者,要尽量为其提供有帮助的信息;对有求助意愿的,应鼓励其成为案主。
  2、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称为服务对象
  对那些有求助意愿的案主,工作者要给予鼓励,树立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对机构和工作者的信心。为此,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工作者真诚的态度、机构具有的资源是鼓励求助者成为案主的必要条件。
  3、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
  即澄清求助者的期望,求助者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给机构和工作者,难免会对工作者寄予过大的期望,此时,工作者一定要明确求助者的要求,并向求助者澄清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要求,并告诉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工作者和机构单方面的事。
  4、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了解求助者的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简单评估,目的是决定机构是否需要对求助者提供服务。为此工作者需要了解以下问题以便作出初步的评估:
  (1)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如何?是主动还是被动?
  (2)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求助者期望达到什么目标以及需要什么结果?
  (3)求助者曾经为此寻求过什么帮助和自己做过什么努力?
  (4)机构的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能否为求助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5)机构对求助者的要求和求助者对工作者和机构的要求是否能够协调?
  工作者需要将初步评估与求助者一起分享,以便保证结论的准确性。经初步评估后,认为机构和工作者可以为求助者提供适当的服务,同时求助者也希望与机构建立专业关系,求助者才成为真正的案主。
  如果机构或者工作者不能为求助者提供他所需的服务,则需要进行转介。
  转介:即针对一些非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转送到其他机构或者个人,是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
  转介服务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工作者判断求助者所需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服务的范围;二是服务机构仅仅为某一个区域的人提供服务,求助者不属于这个区域,例如机构只为芙蓉区的老人提供服务,那么对于天心区的求助老人就要实行转介。
  二、收集资料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包括两个:一是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详细资料;二是结合资料对案主的问题进行确切评估
  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详细资料
  资料包括个人资料和社会环境资料,个人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心理方面;生理方面;价值观和能力
  环境资料包括家庭系统、朋辈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和与案主相关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2、对案主的问题进行确切评估
  从三个方面对案主的问题进行诊断,即服务对象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案主已采取的措施。
  对案主问题进行诊断一定要在资料收集齐备的基础上进行,并要求工作者与案主一起进行,工作者需要坚持个别化原则、避免对问题进行简单归因,尽量避免价值介入。
  三、制定计划
  根据案主的问题,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
  服务计划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即案主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
  2、见要准确描述并列出案主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
  3、案主要达到的结果与工作者的工作目标,目标包括直接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在每个目标中又可分为多个子目标,对所有的目标应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4、基本阶段和方法,以及每个阶段需要采用的方法和需要动用的资源
  5、达到目标所用的期限,即工作时间表
  6、联系方式
  由此,工作者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准确分析和评估案主的问题
  2、明确服务目标、阶段和方法
  3、熟悉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
  4、清晰认识自我的能力
  5、了解服务对象所拥有的资源
  四、签订协议
  工作协议是工作者与案主共同承担合作实现双方所同意的目标和计划,是促使双方关系具有承诺和责任要素的重要途径。协议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协议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服务目标
  2、服务的内容以及采用的方法
  3、双方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4、服务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5、双方签字
  五、服务计划的实施
  即工作者执行计划的阶段。变数较大,无法详细描述具体的过程,但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无外乎5种。
  1、使能者
  2、联系人
  3、教育者
  4、倡导者
  5、治疗者
  六、结案
  每一项工作都有结束的时候,个案工作不是一项无限期的服务活动,当服务目的达到或基本达到的时候,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就面临着结束和评估的工作。结束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对案主和社工都有挑战和帮助。
  结案是指工作者为结束与案主的专业关系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
  1、结案的情形
  -案主实现了目标,可以独立面对问题,结束工作关系
  -案主的进步较少,双方都已尽力
  -案主出现了新的问题是社工或机构无法解决的,须转介
  -案主主动提出中止服务关系。(案主不愿意或生病没有办法再接受服务、或案主自己认为已经了解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自己有能力和信心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案主与工作者的关系不协调等)
-其他不可预知的原因,如案主或工作者离开本地
  2、社工的工作
  (1)提前告知案主。一般在结束的前一、两次和案主讨论结束的事情,使其有所准备。
  (2)在结束前要有充分的时间与案主分享对于关系结束的感受。
  (3)总结和肯定案主在个案中的收获,增强案主面对未来的信心。
  (4)处理案主分离的情绪
  3、结案的形式
  (1)直接告诉案主
  (2)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
  (3)变化联系的方式
  七、评估
  评估是指对案主提供的服务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其目的是积累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评估的内容包括:
  1、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
  2、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
  3、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
  评估的方法:
  1、服务对象直接评估服务的效果
  2、工作者同行进行评估
  3、服务机构进行评估
  八、追踪
  接案并不意味着完全终止服务,工作者还须根据案主的情况进行跟进服务,同时跟进也是持续评估工作绩效的一部分。任务包括:
  1、安排结案之后的练习,巩固服务成果
  2、调动案主的资源,增强案主的支持网络
  3、进行持续评估
  4、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接案的定义和工作重点(单选、多选)
  (2)转介的定义和工作情境(单选、多选)
  (3)收集资料的工作重点(多选)
  (4)服务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工作(多选)
  (5)协议的基本内容(多选)
  (6)工作者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单选、多选)
  (7)结案的情境和工作者需要处理的工作(多选)
  (8)评估的内容、方法(多选)
  (9)追踪的任务(多选)
  (10)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多选)


  第三节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包括个案会谈技巧、建立关系技巧、收集资料的技巧、方案策划技巧、评估技巧
  一、会谈技巧
  个案会谈是工作者与案主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包括三个方面的技巧: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影响性技巧
  1、支持性技巧
  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另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受,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包括:
  (1)专注
  即通过你的姿势、手势、面部表情和声音语调将非口语信息传达给你的案主。让你的案主了解你对他的真诚、认真和尊重的态度。重要的是这种专注的运用必须与你的语言相一致。身体上专注的基本要素包括:
  正面朝向你的案主。
  倾身向着案主。
  开放的姿势。表示你对案主完全开放,不带一丝防卫性。
  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体现你有兴趣了解案主及其忧虑。
  尽量放轻松。向案主表达你的自信心,使案主也放松。
  (2)倾听
  指工作者主动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内容包括:
  案主的经验,他所经历的和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案主的行为,他已做的和没有做的事情;
  案主的感受,他的经历和行为所引发的感觉和情绪;
  案主对自己经历、行为和感受的看法。
  (3)同理心
  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给案主的一种技术和能力。同理心包含初层次同理心和高层次同理心。
  初层次同理心。是指个案工作者让案主知道他了解案主的感受,以及在这些感受下的经验和行为。
  高层次同理心。即不仅要了解案主的陈述,同时也要了解案主所隐含的,或是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
  (4)鼓励
  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包括:
  身体符号的表达,专注的表情和倾听的技巧去传达你的关心和认真。如点头、微笑、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语言鼓励。如对。”“你做得很好。”“请继续。等等来传达。
  2、引领性技巧
  指工作者主动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作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的表达和探讨,增进工作者对案主地认识和了解,协助案主作较为深入的自我探索。具体技巧包括:
  (1)澄清
  指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做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更清楚、具体的信息。也包括工作者杰说自己所表达得不甚清楚的信息,如服务的目的、理念等。还包括对产生的误会进行必要的解释。
  (2)对焦
  指工作者将游离的滑梯、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
  (3)摘要
  指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出简要的摘述。如工作者说你的担忧是这次英语四级再不过,就会影响到你拿学位证,是这样吗?”
  3、影响性技巧
  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具体技巧包括:
    1)提供信息
  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指示。提供信息包括提供案主不知道的新信息和帮助案主改正已有的错误信息。
  (2)自我披露
  指工作者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历、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一方面安抚案主的情绪,另一方面给案主在解决问题上有借鉴意义。披露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或身边朋友的与案主相似的精力、感受等。披露要在不对案主造成不安和分心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披露后要通过分享,对案主有所裨益。
  (3)建议
  是在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的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提出建议应以商量的口吻、征询的态度清楚地表达,并说明作出该建议的原因或根据,与案主充分讨论该建议的适合性和可行性,让俺住自己选择可行的方法,工作者不可将意见强加给案主。
  (4)忠告
  指工作者向案主之处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如:如果你还是每天翻看你丈夫的手机,他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夫妻感情。
  (5)对质
  指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又不一致的情况是直接发问或提出异议的技术。由于对质具有攻击性、面对面冲突的意思,因此,工作者应注意:对质的使用应建立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同时需要营造接纳、尊重、客观评价、真诚的情感环境。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个案会谈的技巧类型(多选、单选)
  2、支持性技巧的定义和各种具体技巧的定义(单选、多选)
  3、引领性技巧的定义和各种具体技巧的定义(单选、多选)
  4、影响性技巧的定义和各种具体技巧的定义(单选、多选)
  二、建立关系
  专业关系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结成的关系,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良好的专业关系是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技巧包括:
  (1)感同身受。即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尽量站在案主的角度去感受他的
  想法和感受,设身处地地为案主着想。
  (2)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3)制造气氛。一般而言,个案服务的氛围应该是温暖、真诚、尊重的。
  (4)积极主动。
  三、收集资料
  资料的收集可通过直接的方法和间接的方法,具体技巧包括:
  (1)会谈的运用。通过与案主面对面的访谈直接收集资料。
  (2)调查表的运用。即采用科学的调查工具,包括问卷、量表、心理测
  试等。
  (3)观察的运用。
  (4)现有资料的运用。
  四、方案策划
  方案设计的技巧主要包括:
  (1)目标清晰而现实。
  (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
  (3)策略合理
  五、评估
  个案工作评估是指工作者对个案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设计、互动中工作者与案主的表现、案主的问题情景及个人功能、相关的个人和社会资源、计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等进行的评定。技巧包括:
  (1)正确运用评估的类型。包括过程评估和总结评估。
  (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
  (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4)坦诚保密。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建立关系的技巧(多选)
  2、收集资料的技巧(多选)
  3、方案设计的技巧(多选)
  4、评估的技巧(多选)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一、理论背景

一、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发展历史 

艾利斯(Albert Ellis1955年创立。

艾利斯最初受心理分析训练,逐渐感受此派的限制;

艾利斯认为人变得不愉快和形成自挫的习惯思维是由于他们有不现实的或错误的信念;

艾利斯成立理性情绪治疗学会;

60年代被心理治疗学界接受

二、理想情绪治疗法的假设

(一)基本假设和原理

1、哲学性原则 

人对自立的要求过高是导致失败感或沮丧情绪的原因之一。

人应该持有一个关于自身的恰当的认识和合理的价值观、人生观,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活得快乐,摆脱心灵的牢笼。

理性情绪法总体上要求人应该接受自己的现实限制,不以十全十美苛求自己。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哲学性原则有:

(1)人就是人,而不是万能的神、超人。人应了解及接受作为人的限制。

(2)人都是要死的,因此今生便是唯一的生命,所以人应珍惜生命,尽可能好好利用这段生命。

(3)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的生活,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生活得并不快乐,但这并不符合人的本性。

4)人有自由意志,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价值观。人能够放弃不合理的价值观、而选择能导致人生快乐的合理的价值观。

二、理想情绪治疗法的假设

(一)基本假设和原理

2、人性观

1)人天生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

      来自于非理性信念;

2)人天生有容易受人影响倾向,尤其童年时候;

3)人的思想、行为、情绪是互相影响同时存在;

4)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及周围事物的强烈倾向;

5)人惯于以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作为生活准则;

6)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7)人的存在就是价值,而不是由他们的能力、

      表现等决定的。

二、理想情绪治疗法的假设

(一)基本假设和原理

3、基本假设(ABC性格理论)

  ABC性格理论说明:人的情绪困扰(C——emotional consequence),通常不是由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A——activating enent) 产生的,而是由人们对事物的信念系统(B——belief system)而产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各种事物作出评估和解释,而沮丧与不快乐正是由这种评估和解释产生的 

ABC理论

基本概念

A—activating event(诱发性经历)

B—belief(信念)

C—consequenc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disputing intervention

E—effect

F—new feeling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基本观点:不良的情绪或行为C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A本身引起,而是由经历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应该通过D驳斥B,取得E,从而产生新感觉F

不是:AActivating events)  C (Consequence)

而是:A  B(Belief) C    

应该  D debate)    E(effect)  F(Feel)

例如,遭人拒绝是一种诱发性经历(A),感到抑郁、威胁或受伤害是情绪性结果(C)。合理情绪治疗理论认为,出现这样结果在于来访者的信念(B),即来访者有一些不合理和不现实的信念。如果一个人有我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被每个人喜欢和赞扬的不现实的信念,那么他稍有冷遇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感情痛苦。

411种非理性信念

1.一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周围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一个人应该是全能的,只有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3.世界上有一些无用、可憎、邪恶的人,对他们应该歧视、排斥,并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 如果事情非已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5.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6.个体的不愉快均由外在环境因素造成,因此无法克服痛苦和困扰;

7.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准备他们的发生;

8.个人以往的经历决定现在的行为,而且是永远无法控制、改变的;

9.一个人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因此,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让其依附;

10.一个人应该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而伤心难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11.人生的每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精确的答案和完美的解决办法,一旦不能如此,就十分痛苦、糟糕。

非理性观念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⑴绝对化的要求。通常与应该必须联系

⑵过分概括化。常以偏盖全、以一盖十

⑶糟糕至极。

(二)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基本特点

它不重视对历史的追溯,而强调当下的现在;

它不重视对心理机制的分析,而直接从观念入手;

它不采用非直示方法,而采用工作者主导的直示方式;它不重视潜意识,而强调明确的思想;

它不重视环境的影响,而强调人的自由选择。

否认同理,认为同理会使案主觉得工作者认同他的非理性观念。

理性情绪的最大特点是以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产生更积极与负责任的行为。

         总体上说在理性情绪治疗法中,工作者采用主动的、导向式和直示式的治疗方法,灌输给案主一套新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这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三、治疗方法和技巧

(一)治疗目标

短期目标是帮助案主有健康的情绪反应;

长期目标是帮助案主改变思想,放弃非理性信念,建立更理性的人生哲学,使他们将来不再陷入情绪困扰中。

艾利斯把情绪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类。他认为一个成熟及身心健康的人应具备如下素质:

1、对自己有兴趣;

2、自我接纳

3、自我负责

4、足够的容忍度

5、接受世事难料的事实

6、对生活投入

7、有冒险精神

8、有弹性

9、能有系统的理性思考

10、对他人有兴趣

(二)工作者与案主角色 

工作者¡ª¡ª一个主导的角色:

1、指出案主的问题与它的非理性想法有关。

2、告诉案主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案主认识到,他之所以有情绪困扰,是因为他持有的不合逻辑的想法或自我挫败的人生哲学。

3、改变案主的思考模式,放弃非理性信念。

4、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帮助建立理性的人生哲学,使他避免在以后再受到情绪困扰。

案主¡ª¡ª一个学生的角色:

1、明白自己的情绪困扰是非理性心念所致。

2、了解自己情绪困扰的原因。

3、必须改变非理性的信念,否则不能改变情绪困扰。

(三)理性情绪治疗的步骤

   此派方法与人本治疗法正好相反,是主动、直接和教导式的,通常有以下步骤:

(1)确定引起情绪困扰的当前问题。发生什么事件?有哪些情绪困扰?

(2)确定与情绪困扰同时产生的心中的想法。

3)帮助案主确定这些想法中所包含的非理性信念。

4)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指出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以及持有这些不合理信念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5)以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实务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

⑴根据ABC理论对案主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

⑵和案主共同协商制定工作目标。

⑶最后,社会工作者还应向案主解说合理情绪治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案主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2、领悟阶段

⑴进一步明确案主的不合理信念。

⑵使案主进一步的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案主达到三种领悟:

 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技术与方法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质疑式辩论——直接向案主的不合理信念发问例:G:你说自己不漂亮,请能具体说说吗?

   A:我眼睛不漂亮 

   G:   还有吗?……

   G:你有什么依据能说明你的这一观点吗?

   G: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

                      能有呢?

    G:   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样去做?

    通过不断的辩论,使案主逐渐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性及非现实性,并以合理的信念慢慢取代夸张式辩论——将案主不合理、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例:A:别人都看着我!

    G: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了,都围着你看?

(四)具体治疗方法

1、理性功课

2、非理性信念辩论教导表格

3、通过想象或角色扮演处于某种境地

4、直接询问他人的看法

5、让案主尝试冒险

四、评价

优点:

1、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和解决问题。

2、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价值,表现无条件的

         接纳人。

3、采用功课的形式,注重当事人的自助。

4、强调非理性信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5、强调工作者积极、主动介入个案辅导过程 

6、采取并放的态度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局限:

1、不适用于辅导的早期。

2、受限于辅导员自己的知识、训练以及自我了解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

3、忽视对求助者内部感受的分析和理解 

4、过分强调工作者积极介入辅导过程 

5、理性信念含义的不清 

 联合家庭治疗

一、理论背景

二、理论基础与假设 

三、治疗的方法与技术 

一、理论背景

(一)发展历史

萨提亚最初受精神分析影响

发现改变的案主回到家庭中又会重现问题

1951年开始进行家庭治疗

1964出版《联合家庭治疗》

(二)联合家庭治疗法的基本特点

1、强调治疗目标的终极性。致力于彻底解决问题

2、对问题成因的独到见解。她认为个人或家庭问题的成因,不是传统治疗模式所认为的遇到了压力和危机事件,而是不能有效处理这些压力和危机事件。 

3、注重对家庭互动模式的研究。 

4、注重新经验的获得。摆脱旧经验的束缚,必须学习新经验。萨提娅研究出家庭重塑的介入方法。

5、强调工作者的素质

6、强调个人改变的层次性。 

7、治疗技术运用上极富弹性。 

二、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

(一)人性观

萨提亚的人性观属人本主义流派,是乐观的。她相信每个人都有各种能力和资源使人能够过快乐和建设性的生活 

人是善良的;

人是由身体、心智、情绪、精神、感觉等组成;

人有生存、成长与亲近的渴求;

人必须和家庭社会不断接触建立自我观念和行为;

(二)自我价值

萨提娅把有关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称为自我价值。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由四部分组成:

  ⑴ 对自己的看法;

  ⑵ 对别人的看法;

  ⑶ 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⑷ 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所产生的对自己的看法。

一个缺乏自尊的人常常有以下的特征: 

(1)自我否定,忽视自身存在的能力和资源;

 (2)不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愿望,与他人的沟通是含糊的、间接的;

 (3)害怕错误与失败,不敢作新尝试或冒险;

 (4)倾向于让别人替自己作决定,凡事要寻求权威的赞许;

 (5)用种种心理防卫方式保护自己。 

(三)人的基本需要

 此模式认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特别是在童年时候学到的。小孩子这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和自我认识的结果,主要在四个方面受父母表现的影响:

  ⑴父母是否能满足孩子生理上的需要?

  ⑵父母和孩子是否能维持稳定的关系?

  ⑶父母对孩子的反应有没有可预测性?  ⑷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好是坏?

(四)家庭规则

  萨提亚把人们决定应该如何感觉、如何行动的规则,称为家庭规则 

 有两种类型:  

 1、开放处理问题:

成员角色和责任有弹性的

差异是被接纳的

每人都可有自己的需要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封闭处理问题:

角色僵化

差异被认为是破坏性的

坚持某种行为是唯一正确的

(五)沟通形式

 沟通形式

家庭不同的沟通形式对家庭成员自我价值的影响 

(六)人对事物的反应过程 

对困难的基本认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处理才是问题

良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包含以下的特征

⑴对现实有正确的评估;

⑵对自己的能力、需求和其他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⑶能充分动用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⑷处理方式有弹性,能按事情的变化而修改处理的方法 

不适当的处理方法有以下的特征:

⑴不能正确地评估现实,不是受制于过往的经验,就是沉醉于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

⑵不觉察(包括忽略或否认)自己的身心状况和行为反应;

⑶只运用部分的资源;

⑷处理方法一成不变。

三、方法和技巧

(一)工作者的角色 

1、解释者。 

2、示范者。 

3、引导者。 

(二)评估与诊断

1、评估自尊(self esteem)和自我价值(self worth)

自尊评估:

如何评估: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看法,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而产生对自己的看法;

低自尊表现:自我否定,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他人含混沟通,害怕错误,让别人替自己做     决定;用种种心理防御机制保护自己;

 父母影响:能否满足孩子生理需要能否维持稳定的关系 ,对孩子的反应有否预测性,对孩子评价好坏

§ 自我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是在成长中形成的。

2、评估沟通形态

表里不一的沟通形式: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这些形态反映了当事人内心安全感差,利用心理防卫机制来掩饰其自卑、孤独、脆弱等特点。

沟通评估:

    良好沟通兼顾:我的需要、想法是什么?他人的需要是什么?我所处的情境对我有什么要求和限制

不良沟通:讨好型,忽略自我,责备型,忽略他人,孤独、无安全感,超理智型,忽略自我和他人,无安全感, 打岔型,忽略自我、他人和情境

3、评估家庭规则

萨提亚认为,以下几种家庭规则是有害的:

1)绝对化:如绝对不可以和长辈争论

2)矛盾:如要求孩子不准说谎、和任何情况下不得伤害别人的感情

3)过时

4)非人性化:不可表达愤怒的情绪

(三)治疗的层面和步骤

完整的治疗模式分三部分:

1、追溯过去

2、重整旧的经验:

1)完成往事——角色扮演模仿过去生活片断;2)空隙——借回馈,帮助案主填补一些经验上的空隙,使其注意到原本没有注意的事,从而对事情有更多的了解;

3)重订规则——将防碍个人成长的规则加以修订

3、新旧经验的结合

治疗

接触期:建立信任

        观察家庭互动方式

        反馈所了解的情况和问题

转变期:追溯以往的生活经验;

        赋予旧经验以新的解释;

       促使案主对旧经验的新认识运用到对当前行为的理解。

巩固期:回顾治疗过程

        邀请一家庭成员观察并反馈

治疗效果:成员间表里如一的沟通成员间能接纳、解决不同意见,明白各人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脱离了过去经验造成的不良影响,成员彼此接纳、支持、爱护及滋润,规则有弹性、自尊受到重视

有选择的自由。

(四)治疗技术

家庭重塑——

界定:用戏剧形式把个人家庭生活史重演出来

工具:家庭图、家庭生活年表、影响轮

内容:案主父母的家庭生活史、案主父母的相识、相爱及结婚历史、案主的家庭演变、案主出生及当时环境、案主家庭成员的离开或死亡

沟通游戏

自我环

模拟家庭会谈

家庭塑像

面貌舞会

冥想

  结构家庭治疗

一、理论背景

(一)家庭治疗法的特点。

家庭治疗的基本观点是,个人的许多问题是由于不良的家庭交往产生的,只有改变家庭的交往方式才能解决案主的问题。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二)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创立与发展

创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创立人:米纽秦(Minuchin S.

起因:心理分析法在辅导贫民窟边缘青  少年 中收效甚微 

理论基础:帕森斯的核心家庭理论 

代表作:《家庭与家庭治疗》、《心理生理疾病家庭》、《家庭治疗技术》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特点与基本思想

1、基本思想: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改变家庭动力与家庭组织可以导致家庭中个人的改变。它的目标不是直接去解决个人的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在重建家庭结构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促进角色,使家庭发挥功能并由此来解决困扰着家人的问题。

2、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特点:

 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治疗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

 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1、家庭系统:

     家庭并不是单个家庭成员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一个组织化的系统,它具有单个家庭成员不具有的性质。在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有它特定的角色与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作为整体的家庭有着超越于单个家庭成员的结构,这个结构反映的是家庭成员的交往与关系,而不是单个家庭成员个体的特质。 

 2、家庭结构:

次系统:夫妻、亲子

    边界

    角色和责任分工

    权力架构

3、病态结构:

纠缠与疏离

   联合对抗

   三角缠

   倒三角

4、家庭生命周期

1)形成期——2)发展期(生育子女)——3)扩展完成期(孩子长大)——4)收缩期(子女因各种原因离开父母、离开家)——5)完成收缩期(夫妻重建二人世界)——6)解体期(离婚或丧偶)

  家庭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面临不同的课题和任务、困难、危机

三、方法和技巧

1、进入家庭——观察其成员间的言行与交往

 工作者在家庭治疗中有三种立场与角色 

第一:贴近的立场   

第二:中间的立场   

第三: 远离的立场   

 工作者在进入工作阶段有如下几点必须注意:

一是入乡随俗,即接纳家庭的规则、习惯。

二是注重了解家庭交往的过程与关系而不是谈话内容。

三是模仿。即为了更好地博得成员的信任和接纳,以及实现和他们的有效沟通,工作者最好能模仿家庭成员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他们的行为习惯 

2、评估

      目的:诊断家庭功能,制定治疗方案

   内容:家庭形态与结构

         家庭系统的弹性

         家庭系统的回馈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成员的症状与交往方式的关系

   过程:事前的准备

         探索家人交往过程及改变的弹性

         找出有问题成员的优点

         重新界定问题

3、介入

 1 改变家庭的看法:重演 、集中焦点、感觉冲击

2)改善家庭结构:划清界限,破坏有害的家庭结构揭示家庭互补规律

3)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四、理论述评

理想的家庭结构模式:西方中产阶级核心家庭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

一、 价值观素养

1、关于人与社会:

对人性抱有积极的观念,相信人是善良 积极  理性  可改变的.

相信人际沟通与互动

承认社会对人类幸福负有责任

2、关于具体问题:

    堕胎  自杀  同性恋  女权运动等

  讨论/辩论:

个案工作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个案工作的特征不包括(

A、个案工作注重案主个人的独特性   

B、个案工作重视了解案主问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C、个案工作把社会工作者作为助人的前提 

D、个案工作非常重视良好专业关系的建立与运用

2、基思·卢卡斯认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三大精神支柱包括人道主义,实证主义和(D )。

A、新教伦理  B、实证主义  C、社会福利观念  D、乌托邦

3、个案工作的两大理论基础包括精神分析理论和(D)。

A、现象学    B、系统理论   C、沟通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4、我国的心理分析治疗家(B  )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分析法——认识领悟疗法。

A、费孝通    B、钟友彬    C、吴文藻    D、李达

5、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的()的情感反应或态度表现。

A、非现实性的   B、现实性的   C、道德观    D、心理因素

6、标志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的书是(B )。

A、《社会诊断》  B、《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C、《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

D、《案主中心治疗法》

7、多年前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张氏夫妇把大女儿方方送到农村跟奶奶一起生活。十年后才接回到身边,发现方方十分任性,无心学习。但是张氏夫妇从来不责备她,还将好吃的留给她。张氏夫妇的策略属于( )。

A、隐拟策略   B、升华策略   C、补偿策略    D、正视策略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设计的优点是可信度比较高。

BA——B——A——B设计适用于不能回复的行为,如语言学习。

C、多种基点设计中只有其中一种行为或其中一个人的行为先行接受治疗。

D、以上都不正确

9、在人本治疗法中,作为主角和辅助者的角色分别是( )。

A、案主 工作者   B、工作者案主   C、服务机构  案主   D、案主  服务机构

10、下列不属于转案的原因是(A )。

A、当案主所申请的服务项目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时。

B、社会工作者因工作变动

C、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D、案主主动提出更换社会工作者

11、理性治疗法同其他治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重视对案主心理机制的分析,而直接从(A)入手。

A、理念  B、历史原因  C、精神分析  D、非理性

12、联合家庭治疗法主张将案主的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注重对( )的研究。

A、家庭互动模式   B、家庭成员   C、家庭的生存状况   D、家庭问题 

13、纠缠与疏离是不良家庭结构的一种形式,它是指()。

A、各次系统之间的边界模糊或混淆   

B、一个次系统的成员角色过渡涉入另一个次系统成员角色

C、家庭中的双方通过第三方互动

D、父母运用家长权利管教子女

14、一位妻子总是在众人面前数落丈夫没有用,如果你是工作者,打算利用结构家庭治疗法,这时可以采取( )办法改善这种情况。

A、集中焦点     B、感觉冲击    C、重演      D、引起危机

15、现实治疗法治疗过程的核心是(B  )。

A、建立关系   B、协助案主制定行动计划    C、承诺    D、了解当前案主行为

16、在个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特点表现为重视案主个人的( B )方面。

A、性格   B、道德   C、心理    D、情绪

17、在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进行判断时,罗温堡和道格夫提出四个步骤,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四个步骤()。

A、社会工作者自我价值的澄清      B、社会工作者社会价值的澄清

C、案主不能参与到伦理决断中来    D、让案主参与到伦理决断中来

18、在个案工作服务过程中,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B  ),而不能运用自己的专业权威来支配案主的决定。

A、参与权   B、自决权   C、评判权   D、情感

19、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同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差异点是(A)。

A、鼓励案主应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B、引导案主宣泄内疚感

C、环境工作方法                       D、直接影响法

20、南非的沃尔普(Joseph Wolpe)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互相抑制原则,以此为依据发明了( B )。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满灌疗法     D、反应性技术

21、在人本治疗法中,当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主的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感受案主的思想的同时,要(A   )。

A、保持专业自我    B、充分的对案主感同身受   C、表达出对案主的同情  D、深刻的剖析工作者自身

22、同感包含着工作者对案主的尊重,所以授予者(工作者)与接受者(案主)的地位是(A )。

A、平等的   B、不对称的    C、不能确定的   D、以上都不对

23、社会工作者的使能者角色中,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 ),使案主自身发生改变。

A、解决问题   B、学习新技能   C、维护合法权益   D、发掘自身潜力

24、在联合家庭治疗法中,正确的()是家庭成员良性互动的一个重要前提。

A、自尊评估   B、自我价值评估   C、沟通形态   D、家庭规则

25、在记录的方法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诊断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结上一段的工作和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

B、定期记录主要是指案主个人生活史的纪录。

C、转案记录是指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所作的总结。

D、结案记录主要包括工作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案主的治疗程度。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客我

27、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B  )。

A、案主系统中的重要他人参与    B、案主本人的参与

C、社会工作者悄悄地调查        D、社会工作者直接观察案主的情况

28、在个案工作者的非知识素质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是(A    )。

A、文化能力   B、专业自我   C、人格特点   D、社工技巧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人类个体的多样性是指人人不同;

B、文化能力是指跨语言交流的能力;

C、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我是指不允许社会工作者的感受在个案工作过程中出现

D、社会工作者的人格特质既具有跨情景性和持久性,又具有焦点性。

30、个案社会工作中最早运用、也是最多的运用的一种访视为( )。

A、学校访视   B、家庭访视   C、社区访视    D、工作单位访视

31、在结案技巧中,适用于案主为儿童的情况的是(B   )方法。

A、过程回顾    B、建立纪念册   C、分享情绪    D、评估

3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人物( A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3、属于非计划性结案的情况是(C )。

A、机构功能出了问题         B、在个案工作期限内结束专业关系

C、案主主动提出提前结案     D、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时间结案

34、案主的问题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因个人生活环境而造成的问题   B、因个人人格因素而造成的问题

C、个人外部因素和内在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问题

D、因案主心理不够坚强而造成的问题

35、(B )对个案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个案工作的灵魂与基石

A、个案工作的技术   B、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   C、个案工作者的素质   D、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

36、在间接治疗技术中,下列哪些技巧属于反映讨论沟通方式()。

A、支持  B、宣泄    C、心理模式动态反映   D、直接影响

37、自我概念是人本治疗法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 B )。

A、个体对自己天赋、能力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B、个体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评价和界定

C、个体不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

D、个体准确地领悟周围的事物,有基本的安全感。

8、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基本假设之一是(B)。

A、人性本善   B、人类天生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不良行为

39、结构家庭治疗法的基本理念是( B )。

A、认为案主问题起源于个人问题    B、人为案主的问题起源于不良的家庭环境

C、认为案主问题起源于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   D、认为案主的问题起源于非理性

40、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是( A

A、助人自助         B、慈善助人

C、代案主解决问题  D、协助个人和家庭解决问题

41、社会工作界发展出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包括对人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和(

A、社会工作的工具价值 B、人的自我实现  C、人的基本需要   D、社会保障

42、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心理学界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华生   D、斯金纳

43、即时化就是帮助案主注意( )的情况。

A、过去   B、未来   C、此时此刻    D、自身

44、在接案的时候,最关键的阶段是(A ),通过这个阶段,案主的申请将被决定是否接受。

A、初次会谈    B、二次会谈    C、三次会谈   D、以上都不对

45、结构家庭治疗法的特点是下列( C )。

A、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和成因的追溯

B、不关注问题本身,而是帮助案主找到处理困难的方法。

C、不关注问题本身,而是将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中心

D、注重家庭运行的规则

46、第一次卓有成效的组织社会个案工作的知识基础的一本书是( B )。

A、《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 B、《社会诊断》 

C、《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D、《辅导与心理治疗》

47、工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表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以推动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称之为( C)。

A、支持   B、人在情景中反映讨论   C、直接影响    D、宣泄

481929年,Kantorovich用电刺激治疗酒瘾,在酒瘾者看见酒、闻到酒和喝酒时都给以电击,以达到戒酒的问题。这种治疗方式是(A )。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满灌疗法     D、反应性技术

49、同传统的精神分析法相比,罗杰斯反对对案主进行()。

A、同感   B、尊重   C、诊断    D、沟通

50、操作制约理论是由()创立的。

A、班杜拉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华生

51、某学生一直用功读书,不料高考期间得了重感冒,结果名落孙山。他十分沮丧。对此案例,理性情绪治法认为(D)。

A、该生的消极情绪来自于他的自卑。

B、该生的消极情绪来自于他人的偏见。

C、该生的消极情绪是由于童年阴影的影响。

D、该生的消极情绪来源于他的非理性的信念。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联合家庭治疗法强调治疗目标的终极性。

B、联合家庭治疗法是帮助案主建立理性的信念。

C、联合家庭治疗法很关注案主问题的本身。

D、联合家庭治疗法认为由于案主自身的因素导致其不能应付生活中的困扰。

53、联合家庭治疗的治疗程序中的核心部分是( D)。

A、追溯过去   B、新经验的学习    C、新旧经验的统合    D、重整旧的经验

54、现实治疗法治疗过程的核心是()。

A、建立关系   B、协助案主制定行动计划    C、承诺    D、了解当前案主行为

55、联合家庭治疗法中最全面、最完整和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家庭重塑   B、沟通游戏    C、自我环    D、戏剧疗法 

56、结构家庭治疗法的核心是()。

A、同案主谈话分析   B、观察    C、建立关系    D、进入家庭

57、在个人方面,适应个案工作的基本目标而衍生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促进个人和家庭改善生活环境  

B、弥补案主在其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失败和不足

C、稳定社会的功能

D、调节和治疗案主因为人格不健全而导致的不适当的心理状态和机制

58、联合家庭治疗法中,工作者要帮助案主找到他的(),实现内在的成长性改变。

A、智慧盒  B、问题所在 C、治疗目标   D、优势

59、联合家庭治疗法认为人生活在(C   )系统中。

A1     B2     C3    D4  

60、结构家庭治疗法的采取的治疗方式主要是(C   )。

A、群体会谈    B、单对单会谈   C、多层次的家庭介入   D、以上都不对

二、判断题

1、理性情绪治疗法倾向于让案主在价值问题上作自我选择。( ×  

2、现实治疗法是一个适合于自我治疗的方法。(×

3、萨提亚认为个人或家庭问题的成因,是因为个人或家庭遇到了压力和危机事件。(×

1、个案工作的助人原则是要求工作者一起和案主寻求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由案主自己决定和采取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  

2、实证主义现已成为个案工作专业化的思想观念基础。(√ 

3、钟友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分析法——认识领悟法,它承认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思想,但是不同意把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都归之于幼年型心理的症结。(√ 

4、联合家庭疗法不注重研究家庭成员互动如何导致了问题的产生,而是注重解决问题本身。(×

5、家庭结构治疗法是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从而达到发挥家庭的功能。(

6、个案工作价值的两难论题主要集中于案主的个人权利和社会整体的利益之间的冲突。(√ 

7、人本治疗法的目的不在于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而是协助其成长。(

8、在心理社会治疗法的间接治疗技术中,直接治疗的四种沟通技巧不能适用。( ×

9、霍丽斯(Hollis)被称为个案工作的鼻祖。(×

10、萨提亚治疗模式认为,父母如果自我价值感低,那么子女的自尊肯定也低。(×

11、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合理化作用,另一种是转移作用。酸葡萄心理属于合理化作用,甜柠檬心理则属于转移作用。(×

12、在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中,工作者可能会产生移情现象,案主可能产生反移情现象。(×

13、口不对心的沟通形式分为四种,其中讨好型忽略掉了他人这一方面。(×

14、伊根(Egan1957年提出无条件的尊重,并认为这是促使案主产生建设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15、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工作者应把来自案主系统中的重要他人的资料作为办事的依据。(×

16、沟通是个案社会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手段和方法。(×

17、人本治疗法特别适用于青少年辅导,而行为疗法不适用于青少年辅导。( ×

18、间接资料的人群主要包括案主系统中的重要他人和并行者。(

19、萨提亚治疗模式认为,父母如果自我价值感低,那么子女的自尊肯定也低。(×

20、在结构家庭治疗法中,工作者不应过多考虑案主与家庭的交往方式。(×

21三角缠家庭结构是指父母子女三方一起互动。(×

22、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边界,家庭的次系统则没有边界。(×

23、在现实治疗过程中,工作者不允许个人的价值观面临案主的挑战。(×

24、人的经验和感受被萨提亚比喻为人的内在冰山,其中属于浮出水面的是行为。(

25、现实治疗法强调人应该面对现实及做出负责任的行为。(

26、理性情绪治疗法宜采用非直示式方法。( ×  

27、工作者为案主做出必要的治疗效果的承诺被霍利斯称之为爱的礼物。( ×

28、人本治疗法反对将案主看作病人,因为辅导绝不仅仅是解决案主当时的问题,而是一个成长的模式。(

29、化悲痛为力量属于正视策略。( ×

30、行为治疗法不仅注重人的可观察的行为,而且也重视人的内在心理机制。( ×

31、行为治疗的特点是针对案主当前的问题,并追究其历史根源。( ×

32、在制定服务计划中,间接法与直接法相比,工作效率比较高。(×

33、行为治疗法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的。(

34、在记录时,工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对案主的基本情况以及工作者的处理意见作出概括和总结。(√  

35、行为治疗法和心理社会治疗法的区别在于心理社会疗法鼓励案主应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36、在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中,工作者可能会产生移情现象,案主可能产生反移情现象。(×

37、在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中,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是互助性的。(×

38、即时化的内容之一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与自身的关系要敏感,并予以必要的反应。(√   

39、在持续性评估中,需要针对具体结果进行评估,不能针对整个助人过程进行评估。(×

40、瓦纳·鲍伊姆把社会工作知识基础分为三部分:社会服务、社工实务和人的成长与行为。(×

三、简答题

1、简述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个案工作基本原则公认的有7条:

1个别化原则:承认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环境上的(独特性)是个案工作最基本的精神。

2有目的的情感表露   3接纳    4  沟通  5)  非评判原则    6案主参与原则

7保密原则

2、个案工作中具有治疗功能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卡克霍夫等人认为,治疗的效果不再与工作者的理论取向和技巧,而是在于能否在专业关系中提供一定程度的的促进条件。包括同感、尊重、真诚和简洁具体等条件。

同感:是指工作者不仅能够体会案主的感受,而且能够准确了解这些感受的意义并传递给案主。包括两个方面:体悟和体悟的传达。

尊重:尊重是一种价值,是用行为表达出来的一种态度。无条件的尊重时促使案主产生建设性改变的一个重要条件。

真诚:是指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能够以真正的自我出现,同时也容许自己的感受适当地在个案工作中表现。

简洁具体:是指工作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用字措辞要适当、简单和清楚。

3、论述个案社会工作的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第一个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初,称为萌芽阶段,其特点主要在于重视案主个人的道德方面。

第二阶段:20世纪初到20年代。其特点是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

第三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病医学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

第四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

第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出综融取向和后现代主义个案工作视角。

4、个案工作的基本技术是什么?(20分)

参考答案:有三种:沟通与会谈,访视,记录

沟通是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等交换的过程;

会谈是个案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手段和方法;

访视贯穿于个案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了家庭访视、学校访视、社区访视等。

记录时个案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技巧,它是社会工作者与用专业知识,对案主的基本情况及工作者的处理意见作出概括和总结。

5、简述现实治疗法的实施过程?

参考答案:1、与案主建立关系,了解案主的需要 2、询问及了解案主当前的行为。

3、行为评估 

4、协助案主制定行动计划 

5、承诺  

6、不接受借口 

7、排除惩罚 

 8、拒绝放弃

四、实务题

1、资料

个案:张哲,42

主诉:总是怀疑自己患上了癌症,不停的清洗。

案主个人史情况:

这是一位曾经住院的案主,经由病房医生转介门诊做个案辅导。工作者在治疗前了解到案主目前是42岁的男性,已婚。3年前,妻子的一位女友在家留宿了一夜。据说她正患病在某医院治疗,可能是癌症。患者与妻子共住一床。次日女友离开后,案主即将床单,被褥清洗一遍,但仍不放心。以后总是担心传染上了癌症。每天下班回家后,要多次洗手,洗衣,反复清洗全身,并且逐渐加剧。路上看见穿孝服的人,即使距离很远,也非常恐慌。怕听别人议论癌症,死人,怕见到送葬的花圈。曾两次入院就诊,均无查出病症。妻子和孩子都不理解他的这些行为,经常为此吵架,家庭关系日益紧张。

阅读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本案的治疗模式,主要可以采取下列哪一种模式?( A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行为治疗模式

2)回答所采取治疗模式的理论基本假设是什么?

参考答案:1、人在情景中;2、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当前状况的影响;3、个人与其环境的互动;4、每个人都被视为有价值和有待发展潜质的个体。

3)您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对本案案主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

参考答案:1、从案主的成长经历来分析其恐惧原因:案主所受的困扰来自于童年的某些经历和外界环境的压力。压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在他人帮助下发生自我改变。让案主从这两方面思考,有助于帮助案主理清思路。也有助于案主人格的改善。是具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上的意义的。2、本案治疗目标定为:从心理与社会两方面解释案主的行为,帮助案主认清自己,消除恐惧。在治疗的过程中,特别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原则,使案主了解到幼年时的情绪生活经验及其和目前行为的关系。并给与支持和帮助。以便案主消除儿童心理障碍,有利于案主心理的健康过渡。

案例: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准备利用人本主义治疗法,那么如何和案主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1、树立正确的工作者角色,强调以案主为中心。

2、工作者和案主心理上的接触,打破案主的心理防御机制,坦诚的交流。

3、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表里如一

4、工作者应对案主表现出无条件的关怀

5、工作者要运用同感去理解案主的心理与行为

6、作者对案主的尊重、理解和无条件的关怀要让案主感受得到。

3、案主自述:

离婚以后我实在是沮丧透顶,我真的很无用,人生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也没有脸面去见家人、亲戚和朋友。

但我真的很绝望,孩子现在还小刚刚读小学二年级,经济条件也不怎么宽裕,其他的压力也很大,有时候想想活得真没有意思。大部分时间里我感到情神很困扰,令我恍恍惚惚不能集中思想做事。

问题1:请根据理性情绪治疗法指出案主的非理性信念。(任意指出4项即可)

参考答案要点:

1、离婚对女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太悲惨的事情。

2、离婚对女人来说太坍台了,永远没有可能在别人面前抬起头来。

3、离婚的女人命实在太苦,肯定前世没有修好。

4、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太不完满了,所以,一定得给孩子再找一个父亲/母亲。

5、离婚以后的生活肯定是万丈深渊,毫无希望。

6、既然是离了婚,反正破罐子破摔。

7、单亲家庭已经十分凄惨了,所以,别人对要我加倍怜悯和照顾才对。

8、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肯定会被别人看不起。

问题2:如果是你是辅导员,那么你的角色与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指出当事人的问题和行为与他的非理性想法有关。

2)让当事人知道,他之所以有情绪困扰,是因为他至今还保持着不合逻辑的想法或自我挫败的人生哲学。

3)改变当事人的思考,放弃非理性信念。

4)反驳当事人的非理性信念,帮助建立更理性的人生哲学,以使他将来不再陷入情绪困扰中。

4、案主情况:一位26岁的年轻母亲,有三个女儿,分别为6岁、4岁和半岁。案主外貌看起来比较苍老。两个大女儿异常活跃,案主经常不停的训斥她们,但是没有用。对工作者诉说自己不能有效地管教她们。案主的丈夫是一个吸毒者,没有固定职业。案主的丈夫因藏毒罪被判入狱一年半。案主对她自己的母亲和婆婆都很不满,认为他们没有给她足够支持和帮助。案主来自一个大家庭,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三。父亲是一个苦力,经常酗酒,对家人经常使用暴力。案主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再念书了。对于丈夫的入狱,她既觉得羞耻,另一方面又觉得得到一种舒缓。

问题1运用萨提亚模式,根据以上资料,你认为案主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

1、因渴求不获满足引起的问题;

2、因自我形象低引起的问题;

3、因过往经验和现在经验混淆引起的问题。

问题2如果你是工作者,辅导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1、帮助案主重整过去的经验,改变她对过去经验的诠释。

2、帮助案主察觉自己的能力,改变她对所面对的问题采取的应付方法。

3、帮助案主提高自尊,能够自我肯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0282个案社会工作.doc
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运用在考试焦虑的辅导与矫治
帮助身患多病的空巢老人走出阴霾
“做黑暗行走时的一支拐杖”社会支持理论在困境儿童个案服务中的运用
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