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扶养关系具有社会保障的替代功能
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老、幼、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或没有独立生活来源的“弱者”群体。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生存和生活,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古代社会单一的亲属或家族扶养保障模式;二是近代社会逐步建立的亲属扶养与社会保障相结合模式;三是极少数发达国家正在推行的单一社会扶养保障模式。
  从主流来看,亲属扶养一直担负着对“弱者”给予保障的重要角色,扶养制度是“弱者”保护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制度,家庭则是这一角色的结构载体。所以,迄今为止,赡老养幼、扶助病患伤残等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亲属成员,是对其有扶养义务的(或自愿予以扶养的)亲属所担当的基本社会责任,亦是家庭保障功能的重要内容,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社会福利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亲属或家庭保障对社会中的“弱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代社会虽然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相继建立,但亲属扶养性的家庭保障仍不能也不应全部消退。尤其是当今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口剧增,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压力大而社会、政府难于完全承受,必须凭借传统的亲属扶养保障功能予以缓解。因此,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老年人的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使晚辈赡养长辈的“反哺模式”得到有效的运行,让家庭、亲属继续充当一定的社会保障角色,避免西方社会老年人“空巢模式”的忧患。
  通过上述四个特征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亲属扶养关系不仅具有身份与财产的双重性,而且具有私法与公法的双重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舟 : 你们为何未征得我同意就把我生下来
重视转型社会中家庭的独特功能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模式有哪些
从今天起,医保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给家人用了!(内附详细操作步骤)
七夕节,这才是炫耀朋友圈的最佳礼物
浅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社会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