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年四审 两次抗诉 终获无罪

近日,由京师律所丁海洋律师、葛占田律师代理的一起合同诈骗、销售伪劣产品案,最终被法院宣告无罪。此案历时四年,经历一审二审发回重审二审四次审理,辩护过程历时四年,最终在京师律师的坚持下获全案无罪。本案的成功办理,是在合同领域“泛刑化”背景下少有的全案无罪案例,将京师律所刑辩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基本案情


2015年12月,山西两公司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国土资源局中标了2015年兴安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六个标段。被告人包某某、张某某以包工包料的形式分包了相关工程。合同约定:主要施工内容为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灌溉与排水工程所铺设管材标准为干管壁厚6.6毫米。

2016年10月,包某某、张某某在河北雄县与冯某某夫妻经营的某塑料制品厂签订购销合同,约定购买壁厚6毫米每米单价为16.95元,总长10万米,后冯某开始发货。2016年11月7日,冯某又与包某某、张某某签订了双方协议保证书,约定修改原合同中的管材壁厚为3.3mm。在包某某、张某某付款后,冯某某将部分合同差价返还给包某、张某。包某某、张某某先后获得管材差价款65万余元和27万余元用于支付工人工资。

检方认为,包某某等四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骗取对方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四人刑事责任。此外,包某某等四人为谋取私利,向施工方销售不合格产品,应当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四人刑事责任。建议对四名被告人均判处有期徒刑十五至二十年,并处罚金。

精研证据 坚持无罪辩护


2018年4月初接受委托后,丁海洋、葛占田两位律师立即奔赴案发地,与办案单位沟通,了解基本案情,进行了调查取证。经过多次论证、分析,认为本案系合同纠纷,而非罪案。
在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在阅卷、取证及多次会见当事人的基础上,撰写详细的案件论证材料,并与承办检察官进行了充分沟通,但最终检察员未采纳律师的意见,坚持以合同诈骗罪、销售伪劣产品罪起诉。

丁海洋律师


在一审审判过程中,丁海洋律师采用“证据肢解法”,通过不懈的努力,说服合议庭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并娴熟地运用交叉询问技巧,成功推翻了所谓“伪劣产品”的鉴定意见。同时,通过对证据的深入分析、质证,从合同签订的目的、履行能力、实际履行状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提出本案系民事纠纷而非合同诈骗的观点。最终,一审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包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万元;判处冯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万元;判处孟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万元;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5万元。

一审判决后,包某、冯某、孟某提出上诉;检察机关亦认为一审判决仅仅认定合同诈骗罪一罪不当,提起抗诉。

案件进入二审,新冠疫情爆发,此案在后续的审理程序陷入久拖不决,还曾中止审理。二审审理期间,兴安盟检察院认为基层检察院抗诉不当,申请撤回抗诉,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撤抗。通过审理,该案二审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

重审期间,科右前旗检察院仍以原起诉书进行指控,科右前旗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在事实和证据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仍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包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万元;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5万元;但改判冯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万元;改判孟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3万元。

重审判决后,包某、冯某、孟某、张某四人均提出上诉;科尔沁右翼前旗检察院再次以“只判处四人犯有合同诈骗罪定性错误,重审在事实认定、犯罪数额、量刑情节一致的情况下,对冯某某及孟某各减一年刑期,量刑畸轻”提出抗诉。

本案第二次进入二审程序,兴安盟检察院没有撤回抗诉,并两次申请延期审理、补充侦查。

2021年11月5日,该案二审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开庭审理。丁海洋、葛占田两位律师分别作为孟某、冯某的辩护人参加诉讼。辩护人提出:1.公诉机关在原二审时申请撤回抗诉,即服从原一审判决,上级检察院的决定,科右前旗检察院应当执行,因此一审时控方仍以原起诉书、两个罪名指控是错误的。2.基于以上第一点,控方二审继续抗诉也是不当的,兴安盟检察院支持抗诉错误,违反“禁止不利变更原则”。3.合同诈骗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均不能成立。

2021年11月22日,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以(2021)内22刑终69号判决,宣告四被告无罪。

本案意义


本案是在没有“真凶落网”、“亡者归来”条件下的一起无罪判决。谈起该案的意义和影响时,孟某的辩护律师丁海洋表示,民法意义上的合同欺诈与刑法意义上的合同诈骗应当根据当事人的主客观方面综合认定,而不能单独考察履行能力、客观后果,“合同履行前提下的民事欺诈,不能作为犯罪处理”。    

丁海洋律师强调,刑法是维护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杀手锏”,刑法的适用应当保持谦抑性,遵循“不得已原则”。社会治理 “过度刑法化”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完全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解决的问题动辄采取刑事手段解决,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反而会造成刑法的不必要代价,其结果是刑法的“杀手锏”地位严重滑坡,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作用逐渐失效。
 
律师简介

丁海洋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

第十一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委员会委员

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主要业务领域:重大职务犯罪、走私犯罪案件、互联网犯罪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葛占田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主要业务领域:民商事诉讼、公司法律事务、经济及职务犯罪领域刑事诉讼 

编辑|吴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帮同学抢60万元涉案借条,男子先以抢劫罪被判10年,后经多次裁决终改判抢夺罪获刑3年多,律师详解两罪差异
办案手记丨刑期从5年降到3年,罚金从270万减到8.5万,忠赢律师都做了什么?
【法纳大数据(十二)】广州地区合同诈骗罪大数据报告
上海刑事律师:男子成立文物鉴定公司虚假鉴定骗取鉴定费,获刑5年3个月
汪涵夫妇说要防偷防盗防闺蜜
多益网络与“花100万追杀”的三家广告公司首战落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