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猝死是指意外而突然的自然性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 但可能有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1】。国内报道,精神病住院 患者院内猝死率约为0.7%,猝死难以预料、抢救困难、成 活率低,易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 进行分析,从护理角度探讨积极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1

原因分析 

1、抗精神药物的作用

对心电图的影响:经典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 致心脏不良反应,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 QTC间期延长,它和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可增加猝死的危险 性,并已成为预测猝死的重要指标之一【1】。临床上尤其应该 注意容易发生QTC延长的药物,如甲硫哒嗪以及非典型抗精 神病药物齐拉西酮等,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使心率增加,心肌 耗氧量增加,易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和心肌复极不均匀与 不稳定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2】;另外有的患者存在心电图T 波改变和特异性J波及Brugada综合征。该类患者有过心脏 性猝死或室颤史,因此可将这种J波作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 的指标。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有持续性或间歇性右束支传 导阻滞,患者易发生猝死【3】。

对血压的影响:严重低血压也可能是猝死的另一常见 原因,主要是由于药物对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而产生直 立性低压、心动过速等。药物引起心动过速对对大多数心肌 缺血者可促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4】。三环类抗抑郁 药有奎尼丁样作用,引起血压降低、心动过速,抑制多种心血 管反射,易致心律失常,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更易导致严 重心律失常而猝死。抗躁狂药对造血系统有一定影响,特别 是卡马西平可引起粒细胞缺乏,导致严重感染及并发症,有出 现猝死的危险。

对体重及血糖的影响:抗精神病药由于对组织胺受体的阻断作用,可产生过度镇静和体重增加的作用。大量研究 报告认为,抗精神病药均可不同程度引起体重增加,部分患者 还可出现肥胖症,尤其是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等。肥胖增 加了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使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发生率 增加。抗精神病药不仅影响糖代谢,引起高血糖,甚至酮症酸 中毒,还可使原有糖尿病恶化从而引起一系列躯体疾病、 感染等,增加猝死风险。

2 、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主 要为上气道狭窄、软组织松弛、舌根后坠或松弛造成上气道阻 塞,抗精神病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引起咽喉肌 群共济失调、吞咽困难、会厌关闭失灵、咳嗽反射和呼吸道纤 毛活动抑制,进而引起肺水肿、肺动脉栓塞或吸入性肺炎等。这些因素可加重或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加上个 体差异和神经介质的改变,从而引起猝死⑴。该病大多发生 在睡眠的快速动眼睡眠(REM)期,而REM睡眠大多发生在 后半夜。有研究发现,精神科临床猝死多发生于REM期,尤 其是最后一个REM期更易出现。此时交感神经活动一过性 增高,可触发冠状动脉痉挛,潜在激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 QTC间期延长,从而诱发猝死⑺,且常见于老年、肥胖者。

合并其他疾病:精神病患者多长期住院,活动减少及 精神衰退等所致的痛觉阈值上升,加之缺乏主诉致躯体症状 常被掩盖。这些病人大多年老体弱,病程长,自理能力差,常 因进食不良伴发慢性腹泻和电解质紊乱等躯体疾患。部分患 者住院时因精神症状较重,实行强制性住院,因病人的不合 作,住院前几天不可能进行相应的医技检查。细致的躯体检 查有时难以完成,受精神症状的影响,病人无躯体不适的主 诉,使查体失去针对性。有时医生过分相信入院时的检查,忽 视病情变化,不再重视查体和反复的实验室检查,住院后合并 躯体疾病不能及早发现。精神症状和大剂量抗精神药物的应 用,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都可掩盖躯体症状,一旦出现高热、 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往往失去了抢救时机。

3、生活方式的改变

精神病患者服药后睡眠习惯的改变、 长期住院、吸烟、体力活动减少、饮食量的变化等生活方式的 改变均是院内猝死相关因素。从猝死季节分布看,秋冬季猝 死率显著高于春夏季,可能与秋冬气候干燥,体表水分蒸发, 体内血细胞比容和全血黏度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变有 关【8】。家族有心脏猝死或本人有晕厥史者猝死率增加。

2

护理对策

1、关注躯体疾病

精神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住院患者躯 体情况的观察,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合并心血管疾患,特别是心 电图特异性改变的患者,及时发现并发症及各种潜在问、隐匿性疾病并及时进行处理。

2、密切观察病情

对新入院精神症状严重、躯体检查难以 完成的患者应予高度重视,尤其是要强化生命体征的动态观 察并做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控制。对慢性患者 应加强护理管理,注意纠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重点关注肥 胖、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心脏病的患者。对病人轻微不 适的主诉(包括不可信的)和不明显的体征都应引起重视。同时,发生猝死多是夜间,故对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应做好 24 h的监护,夜班护士尤其要加强巡视。另外,尽管是治疗剂 量,也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定期测量并动态观察, 尤其是血压,严重低血压是猝死最常见原因之一【9】。在病人 进食、睡眠、起床后或如厕期间,应注意重点观察。

3、强化专科知识

护理人员应掌握精神科用药特点及各 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掌握长期用药、联合用药、大 剂量用药及加药量过快时存在的危险和隐患,观察用药后患 者的情况,包括用药情况、躯体情况、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等, 对药物有副反应的患者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尤其要加强监 护。注重个体差异,随时发现不良反应,报告医生,及时纠正和处理气

4、掌握必要的综合医学知识

以提高急救能力猝死发病突然,护士应掌握准确判断患者呼吸心搏陳停的方式和方法, 一旦发生猝死决不能依赖医生前来抢救,在报告医生的同时 立即行现场急救,因为基础生命救护必须在4 min之内建立, 其时间性与技术性对能否挽救病人生命和取得良好的预后至 关重要,有效的方法是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

5、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以减少躯体疾病的发生

饮食护理:一日三餐是精神科重点护理工作之一,注 意患者的饮食起居,确保营养的正常供给,同时注意防止暴饮 暴食、噎食等意外发生,同时防止过量饮食加重患者心脏负担 而增加猝死的风险。

睡眠护理:对于肥胖、鼾声较大及口腔涎水分泌物较 多患者,尤其是患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睡眠时易采 取侧卧位,勿俯卧或蒙被而睡,护士夜间勤巡视,到每个患者 床旁细心观察睡眠情况,包括睡姿或卧位、呼吸与面色等,以 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救治。

适宜的锻炼:组织患者积极参加娱乐和体育活动。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且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接触 的机会少,生活被动、懒散。因此,应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娱乐 活动及体育锻炼,并根据季节变化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增 强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减少外来细菌、病毒的侵 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躯体疾病的发病率, 对减少猝死亡能起到极好的预防作用。


寻找预测猝死的临床指标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作为精神 科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掌握必要的 综合医学知识,提高急救能力,对于意外及猝死高危风险患者 及时发现,并且配合积极有效的救治,使护理工作在有效地预 防猝死的发生及提髙抢救成功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均国.心律失常性猝死的预测[J].临床内科杂志, 2007,17(4) :291-292.

[2] 沈渔村.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677.

[3] 张开滋.心脏信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18M82.

[4] 喻东山,张心保.精神药物所致的心脏不良反应[J].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11(3):246.

[5] 彭华生,吴光怀.较大剂量氯氮平对心电图QT离散度 过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3):201-202.

[6] 陈炜,沈鉴清.精神科猝死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 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1999,20(1):63.

[7] 曲秀芬,刘莹,黄永麟,等.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1)=25-27.

[8] 祝家镇,法医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79-280.

[9] 王祖沂,裴印权,金有豫.临床精神药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1-146.

[10] 周小东,黄宣银,李建勋.抗精神病药物致猝死与QTC和 Torsade de pointes 综合征的相关性[J].2003,16(1) :63-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病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精神狂躁症患者有哪些饮食?
关于避免首页疾病诊断的漏填
心脏不养好,精神好不了!
社区护理学生版-7章
精神病患者用药要注意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