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琐忆】杨恩章||​别样的战友真情
 

别样的战友真情

——在批评、处分和惩罚中生发孕育的战友情

杨恩章

军营里结成的战友情谊,尽管共生于人民军队这个革命大家庭,但具体的相互间友谊的起因和缘由却各有所异。有战场上枪林弹雨中的你掩我护,有提职晋级时的提携扶助,有身体伤痛时的嘘寒问暖,有生活困难时的倾心帮扶,等等。
我这里所说的别样真情,是在对部属的训斥、处分和惩罚中意外地得以生发和孕育,经过年久日深考验才酿成的一种独特的战友真情。
我向来对部属要求比较严格,工作上过于较真,加上性情急且直的毛病,批评人多,态度严苛。30多年前,我在任65集团军处长和193师政治部主任与政委时,曾对四位部属实施过批评、处分和“惩罚”。时经多年后,才逐渐显露出由此生发的战友真情,既觉得出乎意料,又弥感真挚和珍贵。

(一)处分中生发的真情

上月中旬,有位老部下邀我加入了“东山坡集结号”网群。实际上,十多年前我就应邀加入了由原65军政治部成员建立的这个群,只是看到没有同龄人参加,不好意思跟年轻人凑热闹,就悄然退群了。
当我在群里一露头,很快有个熟悉的名为“何德成”的帖子崩了出来,向我问好。实际上,过去每逢年节,小何都致电问候。我未离开老部队驻地时,他还给予不少关照。只是我退群时未留下联系方式,加上我有个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退休后从不主动找老部属,导致我俩失联近20年。
看了小何的来帖,我即刻给他回了个话:“你记得你探家误了两天假,我给了你个处分吗?”他回道:“感谢老领导的严格要求,使我终生受益。”
在交谈中,他还提到当年从院校毕业后,原所在部队撤编,我安排他来本师工作的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他找到办公室,拿着他上稿的剪贴本给我看。我一看十多页的剪贴本贴满了上报的稿子,块头都不算小,而且大多是他一人署名。我一看,顿起爱才惜才之心,告诉他两天后等回话。我很快让干部科长黄建民向集团军干部处了解小何的表现,当得知是军校优秀学员时,就立马通知他前来报到。


说到小何受处分的事,是那年春节前后探家,因湖北老家突降大雪,汽车停运,误了两天假。现在看,这个处分可给可不给。但当时讲纪律的空气较浓,加上他是我主张调来的,担心轻易放过,他人会不服,就决意给了他个行政警告。
在受过处分之后,小何各方面表现很积极。我看他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就把他放到连队当指导员,干得卓有成绩。过了近一年,集团军一位处长对我说想选调一名人品好、懂基层、文笔又好的干部,我就向他推荐了小何。小何在集团军机关一直干得挺出色,直到提升为处长干了几年才转业。到地方政法机关工作不久,就被委以重任。没过几年,又被提升为副厅级。
在这次网上通话中,他连连感谢我对他的培养教育,我只是将一句古诗改了个字,发给了他:“天生你才必有用。”

(二)惩罚中生发的真情

时间大约在1989年九十月份,我在193师政治部当主任时,组织人员收集整理部队历史和现实资料。宣传科张姓干事在参与此项工作中,用公款给自己买了架二百多元的小照相机,开了张假发票,找我签批。我在审核中发现了破绽,当场将假发票撕下来甩到了地上。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越是熟悉的部下,就要求越严,批评起来也格外严厉。张干事的父亲是解放前参军的老同志,曾在集团军政治部和我一起工作多年,小张小的时候,我就熟识,经常逗着他玩。所以,我披头盖脑地猛批狠训了他一通,临了还要他写一份深刻的检讨。
在厉声批评过后,我又劝导他不要辜负父辈希望,摆正学才和修德的关系,严于律己,正派做人。当时他流下了愧悔的眼泪,表示要痛改前非。
对小张的错误,虽然没给处分,但给了一个变相的“惩罚”:下连队锻炼。

他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连声称赞我的做法好,并希冀这成为他儿子人生的转折点。
事后,小张从这次过错中认真吸取教训,对自己严格要求,下连锻炼期间干得很出色,提为指导员后被团评为模范干部。他爱学习,肯钻研,文笔长进也比较快,不久就被调往军区机关工作。若干年后, 他转业进入著名跨国公司任宣传文化主管,后又调任某世界500强企业任信息研究部经理、高级研究员、教授。
前十多年前,他在一个微信群里发现有我,便主动跟我联系,一再对当年我对他的那次严厉批评表示感谢,并给我寄来他多次再版的一本专著。

(三)误批中生发的真情

本人确有个性急性直爱批评人的毛病。批评人多,且有时偏听偏信,又不加调查,就难免出现错批伤人的现象。
有一年,我师赴京执行某项任务,我负责营区留守。部队撤回营区后,有人给我反映宣传科长马振环在执行任务后期,经常抱着师宣传队的女兵跳舞。我一听,心中怒火顿起:这还了得,执行任务期间还敢这样放肆,非重重处理不可!当时正准备开全部人员大会,来不及调查也未想到要调查,就在大会上披头盖脑地狠批了马科长。我有个说不清是好还是赖的习惯做法,越是相处久越是熟识的老部下就批评得越凶,越不掌握分寸。我在集团军宣传处当处长时,马科长在处理当干事,因而批评起来更无遮无拦,不计轻重,什么“胆大妄为”、“流氓习气”等难听的词用了不少。记得好像马科长当场嘟囔了几句,我不容他分辩继续批。
会后,马科长满脸委屈地找到我,说和宣传队女兵跳舞确是实情,但事出有因,是师主官让他负责在宣传队培训舞蹈教员,然后分派下去教部分人员的舞蹈技巧,准备参加某项重大节日的现场集体舞表演。我听后悔自己太鲁莽,便向他说:“对不起,批错了。”


年终,政治部党委研究年度立功受奖人员时,大家一致同意上报马科长提前由少校晋升为中校,有人跟马科长开玩笑说:挨一次批,长一个豆,收获不小。若干年以后,听说当时本部有的人员私下调侃:“边某挨批不久由付营职升为正营职,马科长挨批后由少校晋升为中校,看起来谁挨主任批,谁进步”。多年以后,与政治部老人谈论起此事,觉得很可笑。
对于挨我误批的事,振环一点也不计较。我几次回张家口看望我的老排长和入党介绍人霍瑞科,振环总是到最高档的饭店,拿最高级的酒,热情满满地招待我,使我感到受之有愧,很过意不去。

(四)训斥中生发的真情

前不久,偶读李景富战友写的《喧嚣中沉思》一书。此书2012 年出版,当时他因"不敢班门弄斧"不好意思赠我。直到2 017年我知情后才让他寄给我一本。在翻阅时发现,8年前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竟在书中的四个地方用千余字不吝赐予我许多溢美之词(原文附后),而对我当年过火训斥他的小波折只字未提。
这勾起我对30多年前一段往事的回忆:
1984年至1985年上半年,我任65军宣传处长时被抽调到军整党办公室材料组任组长,李景富也由组织处抽到该组工作。记得有个周一上午,景富从宣化家里来上班时迟到了近半天,因当时有个文件急等他处理,他一进办公室,我不问青红皂白,就朝他发了一通火。他有点接受不了,跟我顶了两句嘴。我当时拍桌子瞪眼,劈头盖脑地狠训了他一气,使他下不来台。我冷静下来以后想,一见人家迟到就大发雷霆,不问有什么特殊情况,也不容对方辩解,真有点不讲情理,简单粗暴。另外,他家在宣化,距军部70余华里,过去过完周末从家里来军部从没有迟到过,偶尔晚半天上班一定另有原因。想到这些,我就没把这件事放到心里去,一切一如既往,只是碍于情面未向景富道歉。然而,景富见我却非比往常,总是谨小慎微,唯唯诺诺。
1985年9月,我到193师任政治部主任,过了几个月,景富也调到我师政治部组织科当干事。我发现上次小波折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并未完全消除,见了我总有点躲躲闪闪,敬而远之,可能是怕我跟他算旧账,给小鞋穿。半年后,他下到团任组织股长,不久,又被调到军区后勤部工作。此后,我们二人好几年没有什么联系。
我俩分手多年后,有一次我去北京八一制片厂办事,他从我的另一个部属那里得知后,特地从西山赶到城里看我,并设宴招待了我。此后,还有两次我去军区机关读书,他和爱人小李知晓后,都对我热情相待,使我激动不已,深感用鲁迅先生“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来形容,可谓恰如其分。


从四个老部属身上,不仅使我见识了他们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好人品,也让我再次陶醉于八十年代风清气正的部队政治氛围,重温了一次纯真无邪的战友深情。
回顾同几位老部下交往的前前后后,也使我对批评的原则和戒律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对部属的缺点和错误实施正确的批评,是领导者的责任,也是教育管理下属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批评也有许多原则和戒律需要遵循。其实,对于批评的目的、原则和戒律,毛主席早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讲得十分清楚,明确提出“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并要求“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等。这是正确开展批评,防止把治病救人的武器变为整人的工具,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其中的关键,在于批评要出以公心,出以善意,主要应有“四心”:事业为重、工作为要之心;严格要求、爱护部属之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心;重在表现、奖惩分明之心。千万不能记小帐,在非原则问题上小题大做,以小疵掩大节;不能记旧帐,对已经纠正的老问题纠缠不休,一棍子打死人;更不能记私帐,借机撒气解恨,挟嫌报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错了当批评即批评,改了当使用照使用,好了当提升照提升。
如此看来,领导对部属的批评,只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戒律,坚持出于公心和善意,不整人,不害人,就不会“自我树敌”,就不难取得下级的理解。然而,领导者并不能以好心好意原谅自己,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场合,要掌控适当的分寸。如果批评错了,要放下架子主动道歉,真正达到陈毅元帅诗中所描述的那样: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不能忍,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太妥,道歉亲上门。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这样,才能使批评真正取得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原则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作者简介 
杨恩章,山西省河津市人,1965年2月入伍,当年9月入党。曾任65集团军宣传处长,193师(前身为红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等,在正师职岗位退休。年轻时被军内外几家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或特约记者,写有《官德与官能》《官德与理性》《官德与官戒》三本书,前两本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难忘军旅(二首)
战友:重温我们的军旅回忆
军旅歌曲带来的回忆
【我的卧虎湾】李京昌:军旅生活记(28)●军旅回眸
军旅《情系孔家庄》23、虚心好学不断有进步
潍坊(1989—1992):心随风筝一起飞(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