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爱国‖家乡的老屋

咏花诗十一首

文/王爱国

【作者前言】

“腊梅吐蕊丛中笑,暗香浮动枝头俏” 。江南的梅花开了,这就意味着春天即 

家乡的老屋
文/王爱国




新年去农村老家哥哥家吃饭。每次回老家总是忘不了去看一看我曾经生活过的老屋的地方。曾经的老屋,虽然随着新农村建设在旧村改造中早以夷为平地,但老屋的情缘在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念念难以忘怀。

人生走过了七十年,在这其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大部分的往事,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家乡的老屋,无论岁月如何沉浮,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却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因为家乡的老屋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向着远方出发的地方。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家是很贫穷的,自从我记事起,我家一直都是靠租别人家的房子过日子的,到了我八九岁时才新建了三间茅草屋,屋的墙是用后山的黄土夯起来的,屋的顶是用稻草盖起来。在兴建三间茅草屋时我还小干不了重活,放学回家时只能帮父亲和哥姐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而大姐和两个哥哥在父亲的带领下,披星戴月地筹备着建房所用的一切材料,待到筹备得差不多时,父亲请来了泥瓦匠,木匠和村里的几个乡亲一起帮忙,劳作了几十天就建起了三间茅草屋,虽然是茅草屋但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一家人吃住围在一起总有家的温暖感。住了几年后,就把三间茅草屋翻建并扩建成了五间大瓦房。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处处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打算,一辈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着想。我的父母考虑到我们五个兄弟将来娶了媳妇成家立业分家时,五间大瓦房不够分,而且两个哥哥已经快到了谈婚娶妻的年龄了,所以没有过多久,全家在父亲的带领下,勤俭节约、勒紧裤带又新建了四间大瓦房。为了建造家里的这些房子,我的两个哥哥跟着父亲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他们俩没有读过几年书,因为那个年代家里穷得经常吃不饱饭,所以两个哥哥早早就辍学回家干农活了。据大哥说他在上学时,每天带的中午饭本来就很少,加上每天早饭根本没有吃饱,所以在上学的路上把带的午饭早早就吃完了,经常饿着肚子上学,后来实在受不了就不上学了。我的二哥,我知道他辍学后曾经跟着木匠师傅学过木工技术,也是由于家里穷,大概学了不到一年的工夫就回家干农活了。我小时候有时还经常笑话二哥:“学了大半年的木工技术,舍也不会做只会做几条木板凳。”二哥听后就会生气得追着打我。
在兴建家里这些房子时,两个哥哥虽然不到二十来岁,但每天跟着父亲起早贪黑地拉石头、挑砖头、挖屋基等忙个不停。记得他们每天干活要干到晚上八九点,我还经常提着玻璃灯笼照着他们挖屋基。由于房子建造在朝南的山脚下那块平地上,所以屋基特别坚硬难挖,有时挖着挖着就挖到了早年坍塌的老坟头上,哥哥们有点害怕,可我父亲不怕这些,父亲把老坟墓的石板和砖头统统的挖出来当作盖房子的材料,依照父亲的说法这叫就地取材,所以说我家房屋地基上磊的石头,房屋墙上砌的砖头,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的坟石和坟砖,窗槛下用的石板栏和屋檐下走廊上铺的石板路,大部分用的都是坟石板。那时候村里的很多人说我家在坍塌的老坟上起房子会闹鬼的,但我家自从住进后,一直都是平平安安人畜两旺。


到了1972年我18周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此后一直就没有回老家长期居住过,我在外地时的那十几年里,只有探亲假来过几次看看父母和兄弟姐妹。
我记得在1975年时收到了父亲写给我的一封分家信,信中父亲说,二个哥哥都娶了媳妇结了婚,为了生活方便起见就把家分了,五间大瓦房分给了二个哥哥各一半,另外四间屋子我和父母及二个弟一个妹分,我分在了东首头的一间半,二个弟和一个妹还小,与父母亲一起住在西首头的二间半。在信中还夹着一份分给我的财产清单,清单上写着:“分给三儿王爱国财产如下:住房一间半(注:堂屋我和父母及弟妹各一半);旧饭桌一张;旧毛竹介橱一只(注:用毛竹做的放碗筷的碗橱);旧衣柜一只;旧瓦缸一口;旧便桶一只(注:大小便用的粪桶);旧的三弯面床一张(注:“床铺”象山人叫“面床”,在六七十年代,象山最流行的面床有“七弯面床,三弯面床,四脚床”。七弯面床与三弯面床造型都差不多,床的两头和后面都有五六十公分高带着雕刻的屏风板,讲究一点的话屏风板上还镶着玉白色的龙、凤、马、鸟、花等各种图案,但七弯面床与三弯面床最大区别在于七弯面床前面的造型比较考究,整体形状看上去犹如圆圆的大半个月亮,十分美观。居说在旧社会大财主人家七弯面床更考究,一张七弯面床细木工要做上一千工才完成,所以象山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千工床”。三弯面床雕刻简单,但看上去也很美观。四脚床就更简单了,床的两头和后面按上三块拦板,床的四角做上四根长长的可以挂蚊帐的木棍)。分给我的还有门前道地边上的四棵苦李树,这四棵树是我在家时自己种的,不到三四年还很小,父亲说等树长大后给我做家具。这是我全部家档了,分家时是姨夫做的中介人。
我第一次探亲回家是在1976年的夏天,回家后看了看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家,瞧了瞧分给我的旧家具,那饭桌的四条腿腐蚀成了一只长一只短,还用缸砖垫着,桌面裂缝大得可以伸进手指,瓦缸还打了很多补钉,不能放水只能放些干货,放碗筷的橱和衣柜旧得不成样子了,只有面床虽然旧了点还算过得去,看着家里那副穷酸样,心中真是有点五味杂陈。
但是家不管多么贫穷,他必经是自己的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自从我72年离开家后一直没有来长期居住,但不管我走多远,离开老家多久,家乡的老屋总会经常在我的梦中出现,老屋里的那些破旧家具,老屋门前园子里的那些果树,花儿开满枝头,蜂儿,蝶儿翩翩起舞的场景,经常在我的梦中呈现。尤其是在幽暗的煤油灯下,母亲在为我们缝缝补补,一针一线纳着布鞋的底子,我爬在窗台的桌子前做着老师留的作业,更是仿佛就在昨天。


小时候虽然贫穷,但童年的时光温暖而快乐,每当太阳渐渐落山的时候,老屋里就会传来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地催我回家的呼唤声,还有鸡,鸭、羊们,都朝着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的残阳。
小时候虽然没有玩具,但与小伙伴们一块玩泥巴,捉迷藏、学打仗,老鹰捉小鸡,单膝斗鸡,跳方格,玩玻璃球……还有更难忘的,打三角,抛铜钱,滚铁环等等,那种一边玩一边用袖子擦着流淌着鼻涕的快乐感觉,是无法用现在的手机,积木,拼图来体验的。
小时候虽然没有丰富的零食,但与小伙伴们上山采摘野果,进果园摘桃子,摘李子,下田地偷吃西瓜,还有跟着鸡毛换糖的货郎一路不肯离开的那种香味,是无法用现在带着添加剂味道的零食来替代的。
小时候,常常会坐在老屋的门槛上,望着遥远的天空,编织着童年的梦想,遐想着外面世界的模样。那个时候我多想走出村庄去远方坐一次火车。乘一次飞机。那个时候我多想跟随着老屋门前那一条小溪的溪水,沿着弯弯曲曲的渠道,流向远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家乡的老屋,是我成长的摇篮,在每天落霞余辉时,老屋上空的那一缕缕飘逸的炊烟里,缠绕着我一步步成长的路;在斑驳透风的石头墙上,写满了我童年的一串串往事。我在那里种过树赏过花;我在那里摸过鱼抓过虾;我在那里摘过果拾过稻;我在那里放过羊牧过牛。我的童年,是在故乡的老屋里度过的。那是人生中最温暖的记忆,无论我的年龄怎么增长,这种记忆永远都会镌刻在心中,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思念家乡老屋的情绪更浓,这种情结愈发如同陈年的老酒,浓浓的醇香每天都在心中升腾翻滚,让人不知不觉犹如醉倒在老屋的亲情里。
家乡的老屋,是故乡的符号,是几代人的命脉。在老屋,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懵懂的少年,逐梦青年。老屋承载了我童年的酸甜苦辣,记载了我简单而快乐的童年时光,书写了我所追求的目标与梦想。老屋,虽已随着时光慢慢远去,但总让我常常怀念老屋的模样,怀念兄弟姐妹挨挨挤挤在一起的老屋,就算身居城市,思念老屋却从未疏离,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生活在老屋的日子,我就好似重返童真,心情愉悦。




【作者简介】 


王爱国,浙江省宁波市人,转业军人,现在象山工作。爱好散文、诗歌。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旧稿(之前在公众号刊推过的作品)新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大数据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更多了解请点击:

温馨提示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乡小记
|散文|家乡的滋味II周菊​
散文 | 沈强:老屋
珍贵纪录片:从茅草屋到大瓦房的剪彩影像!
家乡的老屋
一叶孤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