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书事】刘战军||​浪漫的思想家——阅读札记十八


浪漫的思想家
——阅读札记十八
        
刘战军

余以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哲学就是道家学说(参见拙作《老子之道》《归谷奇人》《会讲故事的人》)。中国人的道家哲学思想理念,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具有深厚的客观基础和完备的理论依据,以系列节点人物为代表层层递进,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从而深入人心。人们一致认为,庄子是道学集大成者。那么,庄子的思想表现是什么呢?    

一.道家理论的脉络

黄帝

1.《黄帝四经》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从象形文字开始。大约一万年前,中国出现“文字刻符”记事,促进了中华文明发展。汉字的正式出现和广泛应用,始于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黄帝用汉字写出一系列著作,开辟了华夏文明新纪元。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黄帝帛书》,其中的《经法》《十六经》《称》《道原》,被称为道家经典著作,也称《黄帝四经》。此外,还有《黄帝内经》(据说《黄帝外经》失传)等篇章,为历史镌刻印痕。

黄帝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世界是由元气组成,一切事物存在阴阳,遵循“五行”之道。后人将黄帝尊奉为道学、道教的创始人之一,与老子并称为“黄老”。

周文王

2.《周易》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云:“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易》也称《易经》,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并称为道学、道教三大经典著作。

相传,《易经》是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关押期间所作,阐述“天道可辨”。天道的外在表现形式复杂,却可以通过“阴阳”和“六十四卦”推断而得,有章可循。

老子

3.《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道教的圭臬,是核心经典著作。《道德经》可分为《道经》和《德经》。《道经》讲什么是天道,《德经》讲如何识别天道,按天道行事。

4.《南华经》

《南华经》是《庄子》别称,乃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庄子是道家理论集大成者,《庄子》是继《易经》《道德经》之后,又一部道家学术经典。

汉代以后,《庄子》被尊称为《南华经》,唐玄宗更是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对道家理论思想形成做出重要贡献,故而后人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尊为道家思想理论学说创始人。

列子

5.《冲虚经》

史料记载,在道家思想理论学说形成过程中,老子与庄子之间出现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战国时期列御寇。其著作《列子》,用古人对话、编寓言、讲故事的形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道家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道家思想理论体系,对庄子产生重要影响。    

唐代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宋代景德中期,宋真宗加封列御寇为“冲虚至德真人”,《列子》又名《冲虚至德真经》。窃以为,列御寇对道家思想理论的贡献和作用被严重低估。

6.其他道家名人

纵观历史,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最先产生于宗教信仰,继而从宗教信仰中产生其对立面——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虽然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却都是对客观认知的综合论述。随着哲学思想不断进步、成熟和多样化,后人将其归类划分。比如,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各派别的思想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参杂。道家思想中,也有法家、名家、纵横家、兵家、杂家乃至文学家的内容。

黄帝时期的力牧、姜尚(姜太公),夏末商初时的伊尹,商纣王时的辛甲,春秋时的鬼谷子、管仲、范蠡,战国时的吕不韦等人,都对道家思想理论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汉代初期,张良、曹参、汉文帝等人,也可以归类道家人物。张良的后人,依据道学在东汉时期创建了道教。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道家思想理论发展为两条途经——玄学和道教,生生不息,赓续有力。

庄子

二.庄子其人

1.庄子的身世

司马迁认为,庄子名周,字子休或子沐,生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宋国蒙邑人,先秦时期宋国公后代。蒙邑所在,争议很大,一说是河南商丘,一说是安徽蒙城,一说是山东东明。山东东明有庄子故里——菜园集镇庄寨村,始建于战国初期,初称“南华”。庄子在南华山著书授徒,归隐后卒于此、葬于此,嫡系后裔在此建村,定名“庄寨”,延续至第七十九世。庄子故于何年,史料并无明确记载,后人推断大约是在公元前286年,这一年宋国灭亡。    

庄子父亲的曾祖父,与越国大夫范蠡是至交。范蠡相助第二代越国君王勾践,在春秋舞台上演一出绝地求生、反败为胜的精彩大剧,功成身退泛舟商海,成为道商鼻祖,被后人尊称“商圣”“文财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庄子父亲的曾祖父能够与范蠡相看两不厌,可见其卓尔不凡。

2.漆园傲吏

庄子23岁时,做“漆园吏”。春秋之前,“吏”通指官吏。战国以后,“吏”一般指等级最低的官员或者吏卒(差役)。庄子这个小吏,没有资格住在官衙,只能住在漆园之内,负责漆树园的种植和生产。

庄子在漆园内起早贪黑劳作,拿到的微薄薪水难以保证生活质量,不得不以编草鞋、卖草鞋贴补家用。即便这样,上级官员还要时常下达任务,督促检查,吹毛求疵,追究问责。庄子烦了,专门与多事官员对着干,人送外号“漆园傲吏”。庄子32岁时,“撂挑子”不干“漆园吏”,转而经营自己的“荆园”。    

庄子的“荆园”,经营的也不怎么样,时常借贷,生活拮据。有一次,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草鞋找人借粮,人家问他为何如此穷困潦倒?他说:我只是贫穷,而不潦倒,我精神上很富有。

庄子辞掉“漆园吏”以后,经常周游世界,体察自然和社会,与或贤或愚、或大或小的国君交流。他秉承的是“无为而治”思想理念,并不为战国时期马上天下的君王们认可,每每扫兴而归。楚威王闻其贤名,派谴两位大夫携带千金礼请庄子前去楚国辅佐。庄子认为,其治国理念与楚威王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犹豫拒绝楚使,隐居南华山收徒讲学,著书立说,84岁时老于山野。

3.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生著述颇丰,思维活跃,涉猎知识门类极其广泛,是名符其实的思想家。

庄子著述明显摆脱了春秋时期的“语录体”,文章散文化,处处可见列御寇影子。庄子像列子一样,采用古人对话形式阐述自己的思想理论,编写寓言故事讲述深刻道理。比如,“朝三暮四”,讲述善养猴、懂猴语的“狙公”,因为猴子太多养不起,决定给猴子发“粮票”——每天早饭给猴子三颗橡子,晚饭给猴子四颗橡子。猴子不干了,大闹起来,狙公说:好吧,修改一下,每天早上给四颗橡子,晚上给三颗橡子,猴子们都高兴地同意了。庄子的这个寓言故事,抄录于列子。    

庄子之所以名气超越列子,与老子并称“老庄”,我认为与司马迁对其评价有很大关系。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云:“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三.庄子的思想著述

1.庄子的著述

庄子著述颇丰,流传下来的却只有《庄子》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有7篇文章,外篇有15篇文章,杂篇有11篇文章。后人考证认为,内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文章是经庄子过目修改;杂篇文章有可能是其弟子整理书写。

庄子的文章,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部分段落之间,甚至同一段落之中,上下文并无严格逻辑关系,显得突兀,体现其无拘无束、随性自然、行所欲行、止所欲止的“无为”思想理念。    

2.庄子思想的承续性和创新性

庄子的思想理念,从内容上看,明显继承了老子、列子,对“道”进行系统论述。但是,又没有停留在老子、列子的论述框架之内,而是把“道”发展成为“天道”,对其进行多角度论述,使道学内容完善丰满,形成周密严谨的学术体系。

庄子的思想,从表达形式上看,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又与其“天道”内容相契合,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获得较高评价。

老子的《道德经》,多用四言韵句书写,受《诗经》影响颇深。但是,四言韵句对老子思想的表达产生一定限制,使《道德经》显得难懂。

庄子著作则呈现散文化,修饰、描写、抒发感情的内容增多,文章变得活泼、浪漫。其采用的人物对话、寓言故事表达方式,完全可以放开思想,天马行空,恣意潇洒,引人共鸣,以至于后人评说——(庄子文章)“哲学里有文学,文学里有哲学”。

司马迁

四.庄子的天道

1.丰富了道的体系

司马迁对庄子的评价非常准确,他推崇“天道”,就是对老子“道”的继承。庄子认为,“天道”就是客观世界,就是“无为”的客观存在(《德充符》)。“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公”(《则阳》)。意思是说,“道”是天地、阴阳的共同来源。他认为,“道”是老师,必须尊重(《大宗师》)    

他认为,“道”产生天地,在太极之上不算高,在太极之下不算深。伏羲得到他,调和元气;北斗得到他,永不变方位;日月得到他,永不停息地运行。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对“天道”客观物质性认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在古代就认为日月是在不断运行,比认为太阳是恒定不动的西方理论要深刻得多。

庄子认为,“天道”的特点是不断变化,无边无际。阴阳相互照应,相互损伤,相互调治。四季相互更替,相互产生,相互衰减。安全与危难相互变换,灾祸与幸福相互产生,寿诞与夭折相互冲突,物极必反(《则阳》),从而表达了他朴素的辩证思想。

2.出世、无为的道德观

老子的道德观中,认为“道”就是“天道”,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内在运行规律。人的“无为”,就是不能违背“天道”,而德则能识别天道,按“天道”行事。但是,庄子多角度反复论述“天道不可违”,人在“天道”面前不能有任何作为,必须得“无为”,顺应“天道”而为也不可行。

庄子认为,生死如日夜一样不停运动是自然规律,人无法干涉(《大宗师》)。但是,他又将其极端化,认为人在“天道”面前“怍为”,是大逆不道。因为,“人”字加“为”字,就是“伪”,是虚伪可笑。他无情地批判儒家“仁德”的“仁”极其虚伪,极其不道德。他在《胠箧》一文中说,撬开一个小箱子(胠箧),偷了一个带钩的人,是一个窃贼。而用冠冕堂皇地话,偷盗一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所以,人要摈弃仁义枷锁(《马蹄》)    

他在《内篇》《应帝王》中明确表示,当帝王就要“以不治为治”“以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如果帝王真如庄子所言,则令无所行,法无所施,国将不国。

3.庄子思想的消极面

真理再向前迈一步,就是谬误。余以为,庄子就是这样走向反面,大肆宣扬“无为”理念。庄子周游的一些国家,国君们都不认同“无为”思想,他只能扫兴而归,选择出世隐居,收徒讲学。

出世,隐居,加上道学,本来就有“修天德”“养生息”内涵,庄子于不经意间把“养生学”发扬光大。在古代,七十岁就是古稀之年,而庄子长寿到八十多岁,可见其真心修道。

庄子学说中存有“出世”“无为”消极思想,被唐朝统治者看中,希望百姓步其后尘“无为”“出世”,遂对庄子大加赞赏,封为“真君”,将其著作《庄子》封为《南华经》。    

五.思想家

后人评价庄子是道家人物,定义准确。但是,庄子思想的广度并没有局限在道家范畴,而是对人类思想领域多个方面,都有极为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在中国、在世界,都遥遥领先。

1.世界是无限的

庄子《天下》一文,有一个著名论述——“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个论述,流传非常广泛,每每被人引用。它阐述了“世界是无限的”哲学问题;更是一个循环无穷大的数学问题;近代物理学“量子理论”出现以后,又成为中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问题。庄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却可以与现代顶级科学家隔空对话。

2.思辨的极端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墨辩”,即思维的思维问题。庄子,则对人类思维提出更新的挑战。比如,人们经常举例的“鱼乐”:庄子与惠施走在濠濮水边,看到水里的鱼在游动。庄子说,这鱼自由自在地游,很欢乐。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能知道鱼是欢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鱼是欢乐的?他们俩谁都不能说服谁,他们已经进入思维的极端形式——“悖论”当中。类似的问题还有,“飞鸟的影子不动”“白狗黑”“孤犊无母”……这些问题“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天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也有类似悖论命题。    

我理解的“悖论”,是哲学理论的“灯下黑”,也是哲学理论的一个特殊内容。古今中外,学者们对“悖论”进行不断研究和阐释,我们的先哲占有一席之地。

3.思维的深层问题

《庄子》洋洋洒洒十万言,虽然“其学无所不窥”,但也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围绕“天道”“无为”进行论述。编撰了大量的寓言、对话、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反复论证说明,涉及到人类思维深层次问题,就是对“梦”如何认识和解读。

庄子循列子谈到“御风”,进一步强调最后弄不清楚“我御风还是风御我”。“庄周梦蝶”,是庄子脍炙人口的名篇。故事讲到最后,体现的是不知道“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梦,可能是伴随着人类而产生,人类对这一现象始终没有权威性科学解释。直到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对梦的研究才进入科学范畴。人类无法认清“梦”,究其原因是无法界定其精神性和物质性。人人在睡眠中都做过梦,它显然是精神层面的产物。但是,它与“意识”有关吗?“意识与量子纠缠”有关吗?没有正确答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正确的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庄子提出了问题,在这方面是先知先觉者。但是,他也在等待着后来人的回答。

4.有用无用与长寿的辩证关系

庄子在《山木》中讲过两件事情:一,一座山里长了很多相同的树,按照正常情况,高大粗壮的树竞争力强,应当长寿。可是,人们看到高大粗壮的树都因为成材而被人砍走了,长寿的反倒是不成材一簇一簇的树。二,一户人家养了两只大鹅,一只鹅见到外来人和动物,就叫唤报警,另一只却总也不叫唤。一天客来,主人要杀一只鹅做菜,主人认为不叫唤的鹅无用,就把它杀了,而有用的鹅留下来,得以长寿。

庄子论述,有用无用与长寿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结果。所以,看问题不能绝对化,要学会辩证思维,领悟处事之道。    

庖丁解牛

5.庖丁解牛的含义

“庖丁解牛”曾经是小学教科书内容,几乎人尽皆知。查阅庄子印迹,发现历史上真有“庖丁”此人。

庄子28岁时去蒙邑交漆税,结识了庖丁,从而在《养生主》文中,详细介绍了庖丁解牛。因为熟悉庖丁,庄子的叙述绘声绘色——庖丁目无全牛,庖丁隔着皮肉能看清牛的各个部位。庄子惟妙惟肖地介绍了庖丁解牛时的各种动作,发出的各种声响,游刃有余,一气呵成,庖丁解牛的小刀使用几十年,依然毫无损伤,锋利如初。庄子强调庖丁解牛时“踌躇满志”,是借助“解牛”来表达自己在思想上是有更高追求的人。    

“庖丁解牛”,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启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术业有专攻、熟能生巧。有人进一步认为,只要把事情研究透彻,思想意识就会从必然状态达到自由高度。

庄子还讲过“津人操舟”“吕梁丈人”等同类故事(《达生》),落脚点却是庖丁真正“悟道”,才能出神入化。

6.思想家的精彩评价

庄子对我国古代重要经典著作,都有自己的思想认知和中肯评价,他在《天下》中说:《诗》(即《诗经》)是表达志向,《书》(即《尚书》)是记载政事,《礼》是规范道德行为,《乐》是陶冶情操,《易》是预测阴阳变化,《春秋》是讲述名份。

当时的社会战乱不断,圣贤不能综合全面地明察秋毫,道德规范不能统一标准,学者只抱守自己的《诗》《书》《礼》《乐》,十分可悲。庄子坚持认为,只有“天道”才能治理好天下。

六.文学巨匠

庄子作为哲学家、思想家,其光辉是耀眼的。同时,作为战国时代的文学家,他与屈原一样日月同辉,是双子星。庄子比屈原大31岁,他们可以说是同代人。

屈原创造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文学瑰宝。而这一时期庄子的文章,给中国文学带来满目春风,其影响力跨越了许多时代,一直影响到当代。乃至有人评价他是“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郭沫若),“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闻一多)

1.浪漫无拘  海阔天空

《庄子》开篇“逍遥游”,第一句话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如此恢宏狂野的笔法,一下子就震惊了先秦学术界,更震动了后来学子之心。庄子十多万字著述中,类似的语言非常多,不仅表达了他的心胸和视野,更表达了他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思想,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先河,催生了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出现“疑似银河落九天”豪迈诗句。

庄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角度奇特,笔法细腻,变化多端。他赞成的观点,阐述起来时而排比,时而韵达,时而夸张;他反对的观点,阐述起来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富有幽默色彩。庄子语言能力超凡脱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让人深感美妙。    

2.富有哲理的语言

后人评说,庄子语言富有哲理。比如,他讲“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其中道理,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甚至演变成更加通俗的说法:广厦千万间,只睡一张床。珍馐千万道,只吃腹中餐。

庄子言论中提炼出来的成语,多达上百条。比如,逍遥自得、鹏程万里、栉风沐雨、变幻无常、游刃有余、捉襟见肘、失之交臂、每况愈下、随遇而安、踌躇满志、越俎代庖、庖丁解牛、望洋兴叹、不上不下、不徐不疾、目无全牛、白驹过隙、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相濡以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哀莫大于心死等等。他的语句,成为跨时代成语、警句、格言,不仅概括力强、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所表达内容更是深邃悠远,富有哲理,越琢磨越有滋味,生命力特别强。千百年来,读书修文、著书立传者,皆绕不开庄子。

庄子对事物的描写,非常出色。比如,他在《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确实是前世无古人、后世为楷模。 

诸子百家

余以为,中国历史上以炎帝、黄帝、蚩尤为代表的先祖们,以其卓越思想和出色才能,把中国带入文明时代,创立第一个辉煌文明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涌现出孔子、老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中国带入第二个辉煌文明历史。

七.大时代的终结者

庄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与他同时代的有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荀子(公元前313你——238年),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等人。

庄子是道学集大成者,孟子是亚圣,荀子是诸子百家学说集大成者,屈子则开创了楚辞。他们的同时期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然结果。他们肩负时代使命,是引领时代人物,为“双百”做出完美收官和总结,会同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政治上的雄才大略,结束了五百五十年风云激荡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他们都是华夏文明耀眼的巨星,光照千秋!    

对庄子来说,这正是:

牛腾老子出函谷,
蝶梦庄周悟道天。
青史千秋星耀斗,
神州万载颂国贤。

2024.02.26.于哈尔滨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刘战军,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被选调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师、军参谋,军营职参谋,军副处长,团副政委、师后勤部政委。任战士期间,在东北“八三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代表沈阳军区参战部队讲用发言。转业至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期间,荣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单位十多次奖励,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中1990年黑龙江省政府记大功奖励,1992年哈尔滨市政府分别给予记大功、记功奖励,1996年获评黑龙江省先进工作者,1998年哈尔滨市政府授予特等奖。职任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至退休



【重要提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深入了解道家思想,除了《老子》《庄子》《列子》,你还需要这本书
老子之道、庄子之道、列子之道、杨朱之道并无师承,道不同。
道家智慧: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列子》导读、精彩篇章、经典名句
关于“道宗四经”
道 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