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同题·第9期】饶金辉||一封家书
★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一封家书

文/饶金辉

在我当兵的那个时代,基本上还是传呼机一统天下的世界,有手机者寥寥。部队和家之间主要的通信手段基本就靠写信了。

当时寄信是不用花钱的,只需写好信后交给通信员,由通信员统一去营部盖上义务兵免费的专用三角邮戳,然后交给邮递员就行了。这也算是义务兵的一项福利。邮递员每天都会来营区送报纸,收发也很方便。

我的第一封家书写于新训期间,记得主要是写了“部队的一些见闻,思念家乡,挂念亲人,在部队一切都好,勿念,云云……”

“思念家乡,挂念亲人”是发自内心,毕竟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亲人。虽也有同年同乡战友,但都是分散编入各班的,平时也难得一见。用“举目无亲,互不相识”来形容此时的境地恰好不过。只能说新兵繁重的训练稍稍抵消了一点这份思念的感情。

说“在部队一切都好”,这确实是自我安慰,也是免得家人担心。当过兵的都知道刚进部队是怎么过来的,我就不赘述了。

后来和战友们熟识以后,笔触也就轻快了许多,但“思念”的情感始终没有变。

诗圣杜甫曾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斤”的诗句。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再难现“烽火连三月”的景现,但“家书抵万斤”五个字依然能重重的砸在每个游子的心上,亘古不变。

如今,人人都做了手机的奴隶,除了一些打印的函件和印刷品还需要通过信件的方式发送以处,再难见到手写的信件了。

偶尔,不经意间翻出过去发黄的信件,不免感叹,感叹科技的发展之快,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历史的见证人。  

作者简介

饶金辉,1983年生,湖北随州人。曾于第二炮兵某部服役。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

2.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请自尊

3.了解《新时代文学社》“美丽中国”杯国庆70周年征文详情,请点击平台公告链接:“美丽中国”杯国庆70周年征文启事

4.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160封家书背后的故事
李文龙:当通信员的军旅岁月
我的书信情缘
精品推送:郭全东作品《书信的记忆》
铁十八团 崔伟——家书
黄乔生:《鲁迅家书》序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