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旅琐忆】张庆林||万众一心兴水利 徒骇河上红旗飘


徒骇河上红旗飘
——献给上世纪为祖国水利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村青壮年民兵

张庆林||


一九六八年的深秋,海河流域水利建设大会战开始了。位于鲁西北的徒骇河要进行加深拓宽的大治理,任务相当艰巨。为此,县施工指挥部要求各乡镇、村施工营连要做好充分准备,务必按上级要求完成施工任务。

我们村在镇里接受任务后,我担任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工作。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上河,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水利建设工程,也是我第一次作为民兵连的组织者之一,带领两个村的青壮年民兵,去完成上级交办的艰巨任务。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凡是年龄在十八周岁至四十五周岁的青壮年民,参加一年两次的外出水利建设工程,是应尽的义不容辞的一项义务。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容许刨除上河任务的。那时候,外出挖河施工,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般情况下,上河的民工都要住在距离施工工地较近的村子里,找些无人居住的村民偏房,搭个地铺睡在地上,或者,为了减少同村民打交道带来的麻烦,干脆就在施工工地上,挖些“地窑子”住。七八个人挤在一个潮湿的黑洞洞的地窖子里面睡觉,虽然照样睡得香甜,但一觉醒来,总不解乏。挖河的民兵,吃得都是上级调配的工程粮,细粮(大米和小麦粉)很少,基本上都是玉米面和地瓜面。因此,吃得都是黑糊糊的甜丝丝的玉米面掺了地瓜面的窝窝头,白面馒头隔几天才能吃上一次。民兵的劳动强度很大,每天睁开眼,就是推着装满泥土的胶皮独轮车,沿着陡直的河坡堤道,上下爬来爬去,只有等到天完全黑了下来才能停止施工。施工的民兵,由于施工时间较长,一般一天要吃四顿饭,不论天气怎样,顿顿都要吃在工地上。负责施工的基层带队干部,为了争先进赶进度,还不停的开会动员,要求民兵大干大干再大干,只累得挖河的息时,躺在地上就不愿起来。因此,村里的适龄青壮年,对于上级指派的上河任务,从心里都怵怵的,生怕上河轮上自己,或上河抓阄时,抓上自己。因此,那时候,在村里组织基干民兵上河施工,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这次,村里要我在连里以学毛著辅导员的身份,组织大家上河施工,而要完成的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任务,我意识到了工作的艰巨性。同时,我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配合好连长、指导员的工作,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做圆满。


我们民兵连的领导,除了我,还有连长张庆常,我们院里的一个哥哥,和栗庄的一位指导员。我的这位大哥,患有慢性气管炎病,因此,连里的许多具体工作都要我来做,我便“代理连长”。记得那时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备足运土用的车子和装土用的红荆篓。这就如同打仗一样,要准备好打仗的武器。挖河,在没有机械化施工的年代里,没有充足的车子是不能把河里的泥和土运到河堤上去的。因此,我们要求上河的民兵,三个人两辆车子,大篓都要买新的结实的。再就是要求上河的民兵,上河前,都要把家里的事处理得妥妥当当,免得上河后惦记着家里。我们连部的三个人,在上河出发前,由于做好了方方面面的准备,都对打好这一仗,争取圆满施工任务,提前竣工、凯旋而归,充满了信心。

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按时出发了。那时候上河,不论施工地点离家远近,都是步行,而且吃住都在路上。走累了,就停下来歇歇;走饿了,就坐在路边上啃几个凉干粮,喝上几口凉开水。晚上,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几个人围在车子周围,躺在用麦杆编成的蒿楷上,迷迷糊糊的睡上一觉。等到天亮了,睡醒了,整理好铺盖,继续赶路。 


我们那次的施工地点,是济阳县垛石桥镇的厉家寨村,离我们县有200多里路。我们只用了一天一宿的功夫就赶到了。基本上是一路小跑,走得够快的。

我们连到达工地后,立即组织大家按事先选好的民了下来。民兵的住房是村民的偏房,只要能够遮风避雨就行。民兵的伙房都是现垒的锅灶。由于那时烧饭的用煤都是按人头按量供给的,需要得既好烧又省煤。在那次施工中,县团部要求各连节能灶,每个职工每天的用煤不能超过二两,这的确是一件大难事,如果灶台不好,既浪费了煤,浪费了时间,还做不熟饭。为此,我们到其它连队学习灶的技术和经验,终于垒了一个既省煤又好烧的大灶台。

兴修水利工程,要想速度快、质量高,圆满完成任务,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同时,还要讲究好的工作方法和劳动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大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士气、精力和干劲。为此,我们连部的几个人,做了精心的布署和安排。我们把参加施工的人员,按三人一组,以自由结合的方式,实行了分工责任制,身强力壮的推车子,体力差一点的掘土装车子。由于那次的施工任务是拓宽加深河道的工程,土方量很大。要把河道里的泥土,运到河床外的大堤上,需要爬两道大堤,如果在河坡上打斜马道,施工速度会很慢的,还会影响推车的秩序。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在上河前,我们连就准备好了拉车爬堤的滑车,以及配套的轴承和拉绳。在这次施工中,我们连部提出的要求是:人车固定,合理搭配,充分使用工具,保证不出事故,提高施工效率,争取全团第一

在这次施工中,西关民兵连紧挨着我们连施工,们连的施工进度也很快,并且喊出口号来要同我们连比一比。他们加大了劳动强度,把车子上的土装得满满的,每辆车子都装成了一个个“圆锥形”的小土丘,而且推车子的人一溜小跑,累得大汗淋漓,连汗都顾不得擦。同时,他们连采取了延长施工时间,歇人不歇车等一连串的措施,结果,还是被我们连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由于我们连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明显地好于全团其它连队,团部在我们连召开了全团连干部现场会。在现场会上,首先参观了我们连的施工现场,尔后,由我介绍了我们连施工的措施和方法。在我的发言中,我主要讲了这么几点:一、首先要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开好施工动员大会。通过思想工作要让全体参加施工的人懂得为什么挖河?为什么要保质保量、争分夺秒的完成这次施工任务。二、要做好车子、滑车等施工工具的检查维修工作,在确保施工工具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三、要做好施工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此,连部要求炊事人员要按照食谱搞好民兵的饭菜调剂改善工作,让民兵吃饱吃好,保证有一个拼命大干的好身体,努力争取少出病号,尽量保证全连出工人数。四、保证安全生产,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这次施工中,由于推土的重车要爬两道高高的陡陡的六十度斜坡的大堤,同时,需要由两辆空车下行拉着重车爬堤,三辆车同时上下行动,十分危险。因此我们连部的几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的弦一直崩得紧紧的,严格杜绝工事故的发生。其实,有的连队在这次施工中,由于意识不够,就出現了工事故,严重地影响了施工进度。五、我们在施工中,采取了施工人员自由结合,连部明确分工认段,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包干责任制,从而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各生产小组之间,互不示弱,你追我赶撵工程,竭尽全力地争夺施工流动红旗,争当模范小组。这样一来,民兵出工下工,干活休息,都不用连部干部去喊去催,都干得非常主动自觉,整个连队施工形势,形成了“鼓足干劲争上游,齐心协力争第一”的气氛,从而使连队创造了挖河史上,工程进度最快、施工质量最好的施工状况。前来参加现场会的干部,看了我们连的施工情况,听了我的工作介绍,深受鼓舞和启发。会后,根治海河施工战报,刊登了我们连的先进事迹。同时,让我代表我们连在鲁西北海河治理会议上,介绍了我们连的施工迹,县团部将我们连命名为“夏津红四连”,颁布了锦旗。


我们全连施工人员,在这次施工中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做了最大的努力。事隔十多年,至今,我清楚地记得,人均七十三个工日的施工任务,在三十三个白天黑夜的施工中,我们虽然住在厉家寨的村里,却没有看见过厉家寨的村民是什么样的。每天,我们都是满天星星出工,披星戴月收工,一天四顿饭都是吃在工地上,又哪里会见到村民呢?在施工的那些日子里,我们连民兵一人一天的平均口粮是二斤四两多,每到吃包子的时候,一个民兵就会吃掉碗口大的包子五六个。我记得有一个爱开玩笑的民兵,把包子排胳膀上从手腕一直排到肩膀,他竟能一顿全部吃掉。这样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的。

这次施工,我们打了一次大胜仗,县团、营部对我们很满意,民兵也很满意。由于完成的工程快,提前竣工,我们连每个民兵还分到了七十多斤的地瓜干剩余粮。这七十多斤的地瓜干,对于那时缺吃少穿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我也在这次施工中,出了“人头”,我的名字也传开了。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参加过那次施工的人员,回忆起那次施工的时候,没有一个不为之感叹的。我自己也常常为之激动,总感到那次带工上河是一次荣耀。

在那次施工中,由于民兵一天要干十几个钟头的活,劳动强度很大,因此,我们经常改善生活,尽最大努力,让大家吃饱吃好干得有劲。说实在的,我们连的施工强度可真够大的,一辆满载泥土的独轮车,有四五百斤重,由两辆空车拉滑车,要爬两道坡度很大、上下直行的大堤,爬上大堤后,还要走四五里路的滩地,把泥土倒在堤外的滩地上。就这样,一个人睁开眼,就得拼死拼活地干上十几个小时,这需要一个人付出多大的气力和汗水呵。我记得,发给民兵的毛巾,总是湿拉拉的,甩在肩膀上没有晾干的时候。但是,每当第二天,出工的民兵看到施工的徒骇河河道里的泥土,又挖下去了一大截,离竣工的日子又近了一天,民兵们又会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看他们干活的那狠劲,好象一铣要把河床挖到底似的。待到工程进行到后半期,接近竣工的时候,大家的热情、干劲也达到了最高潮,大家的劳动完全变成了自觉的行动,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拢不住,一发而不可收,直到全部完成了任务。我记得营团部领导前来验工收工的时候,全连民兵都兴奋得喊着、叫着、鼓着掌,人人眼里都浸满了泪花。

回想我们施工打胜仗的原因,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是重要的一条。那时,我讲了那么多,大家最爱听的还是如何赶快完成任务,多多挣工分,多节约粮食,早早回家,与老婆孩子早团聚。有时,我讲着讲着的民兵打断我的讲话,喊着:“甭讲了,快干吧,干完了好回家抱孩子”。在整个施工中,全连民兵都干得很用心,很开心,没有一点抱怨情绪。七十三个工日的任务,只用了三十三天就完成了任务,创造了我连上河史上的奇迹。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张庆林,中共党員,退伍军人,服役期间,从事新闻工作。后毕业于山师聊城分院中文糸,毕业后,任教于夏津一中语文课,后从政三十多年。曾在中国火炬、山东教育、辽宁日报、盘锦日报以及都市头条、锒都文学发表作品多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要塞区通信二连,我既当“司令”又当“月嫂”
郑申才:​襄 渝 情 缘(上)
那棱格勒河畔:一场“持久战”正在打响
随笔||平凡而伟大的老连长
著名书画家关衡:1965年我在北京修地铁
我的海河民工经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