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悠悠秫桔情浓浓思乡意

初秋的夜雨送走了数日的高温,迎来了阵阵清凉,我站在家乡的东方,回想着昔日家乡农忙时的画面。
我出生在红席之乡,每到春播的季节家家户户就会分别种上几亩红高梁和白高梁,我们那里叫秫桔,以备冬天编红席的原料和喂猪、鸡的饲料。
编席户的人们一年到头没闲空,从种到收各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种时既不能使肥也不能用粪,打苗也是个技术活,不能太稀、不能太密,太稀了劲大长成的秫桔出节、皮硬,太密了长不高、不出秛子,所以每棵的间距大约在二寸左右,打好了的小苗长得就快了,不知不觉就长得比人还高,最怕的是三伏天刮风下雨,风雨过后秫桔倒成一片,顽强的生命力促使它们昂首向上,为了不让秫桔长弯,每遇到这样的年头,全村老少齐出动,向东倒的向西翻,向西倒的向东翻,一棵棵一趟趟,人们头顶骄阳,满头大汗,脸被秫桔叶子抽出一道道的红杠子,没人叫苦、没人喊累,不知疲倦地来回翻啊翻,直翻到秸秆红透,秫米饱满!
到了收秫桔的季节,村里村外人们忙忙碌碌、车来车往一片庆丰收的欢乐景象,男劳力都去地里砍秫桔,大姑娘小媳妇去地里割秫黍穗子,上了年纪的妇女仨一堆两一蔟地坐在一起刮秫桔,她们说着、笑着拉着家常、看着孩子,老头们就会坐在树底下或墙边的荫凉里,哼着小曲、抽着烟袋开杆子、晒秛子,刮好的秫桔叫杆子,劈开的杆子叫秛子,大一点的孩子坐在爷爷们的旁边缠着爷爷讲故事。
这一切的农活都要在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天气下完成,如果遇上连阴天,秛子晒不好长了花,冬天编出的红席就卖不出个好价钱,这可是编席户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啊!所以每到收秫桔的季节我家乡的父老乡亲就会格外地忙碌。
我的父亲从小在外上学,长大后只钟情于农科研究,对含有技巧性的农活只是一知半解,用娘的话说:半边脸子、累死不出活,我娘是嫁给父亲后才学着刮秫桔的,半路出身,一天忙到黑也刮不出多少秫桔杆子,每逢收秫桔的季节,别人家忙着晒秛子,我们家忙着晒秫桔,晒干后的秫桔娘到农闲的时候慢慢地刮,在如此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从小就知道帮着爹娘干活,记得弟弟上高一的时候,那天我和父亲在地里砍秫桔,中午弟弟放学后和叔家的弟弟一起骑着自行车回家,我们村离泊里二中有八里路,如果不是农忙的时候,弟弟他们中午就不回家了,弟弟先到地里把车子让给我,他就和父亲把砍好的秫桔装在车上推回家,当时父亲把砍秫桔的小镢放在秫桔地里没往家拿,这一幕正好让弟弟看见了,午饭后,累了一上午的人们都在家歇歇晌、休息休息,弟弟这时跟母亲说:娘!天太热了,我想去村东头的大口井洗洗澡,母亲嘱咐了几句让他注意安全的话,又忙着刮秫桔把这个茬给忘了,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叔家的弟弟来叫弟弟上学走,母亲猛然想起:坏了!这孩子吃完饭就去洗澡了,这么长的时间没回家,是不是出事了?母亲惊得慌忙把午睡的父亲叫醒,父亲听完母亲惊恐的话语,一拍大腿:这个熊孩子,肯定是我把小镢放在地里让他看见了,到地里砍秫桔去了。正说着,弟弟骑着车风风火火地回来了,满是汗水的脸上全是灰尘,母亲又心疼又气恼,抬手在弟弟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你这个熊孩子,吓死我了!弟弟憨笑着洗净了脸,换上衣服和叔家的弟弟上学去了。
那个时候村里的大人孩子都是白天忙着砍秫桔,晚上全家老少围在一起刮秫黍米,就是用铁锨头把秫黍穗上的米粒刮下来,这个活是既脏又痒,必须晚上天气湿润的时候干,爹为了哄着我们多帮家里干活,就会在那个时间给我们讲《岳飞传》《杨家将》《七侠五义》等古代英雄事迹,娘也会在爹讲得口干舌燥的时候,续上几句《聊斋》里的神话故事,就这样在爹娘轮流讲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白天割下的秫黍穗子刮完了。
收秫桔的季节虽然很忙,但看到一捆捆晒干的秛子和一袋袋晒干的秫黍,还有大人孩子在一起说笑打闹讲故事的场面,都永存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成为我今生最幸福、最温馨的回忆!
随着婚后的离乡和父母的离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思乡的情结越来越浓 ,那温馨的画面象梦一样一次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简介:耿方华,胶南泊里人,现家住黄岛街道辖区。经营茶行。爱诗歌,爱阅读,喜欢用文字写出自己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娘那年她十四
煤油灯照亮的漫漫冬夜
春燕:我的母亲 | 品读
[清明专号]涂孝海的随笔《父亲的诺言》
你养我大,我养你老。
娘啊,您千万千万不要这样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