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丨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奶奶是一九二七年生人,至今九十二岁了,已是垂垂耄耋,满头银发,没有一根黑丝掺杂,媪妪少有的高鼻梁,白净而清瘦的脸庞上偶有几块老年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她精神矍铄,眼神好使,只是有点耳背,从来不多言不多语,罕有农村老妇人的那种清气和雅质,见了我,她老菊花似的脸上眼睛总会眯眯着笑成一道缝,亲切而慈祥。我对于这个地主家闺女的奶奶更是敬爱有加,每次随老公回老家都不忘去看她。

  据说她是地主家的女儿,后因家庭成份不好,才下嫁给贫农的爷爷。在那个多子而又少吃少穿的年代里,还要伺候一家子老小,尤其是那不太好伺候的公婆。爷爷比她小一岁,她成了家里的劳力和主心骨,拾草剜菜、做饭、下地干活,统统不在话下,却从未与公婆红过脸。爷爷与她也是相敬如宾、陪伴至老。记得有一年奶奶病倒了,爷爷在坑前一直握着她的手不肯放开,生怕她离开,让我们在场的子孙们无不为之动容,这种情感也深深影响着儿孙们,这也是家风的一种传承。

      今年春节又去看她,她还是那么硬朗。自己独居,她不愿离开这座老房子,说里头有爷爷的气息。爷爷过世后,我们给她翻新了房子,四间新房,奶奶住得很舒心。屋子里煤火很旺,暖暖的,白墙也泛着耀眼的光。

奶奶像往常一样拉着我的手,日常的寒暄后,眼里闪烁着满足的笑,开始了她讲述:“如今这真是天堂里的好日子,记得六十年前,地里颗粒无收,饿死人是常事。凡是能吃的东西人们都会去吃,连树皮都不放过,眼看一家老小都要饿死,我就撵你爷爷去闯东北了。我手里拉着你爸爸和你二爹,肩上背着你三爹,你三爹那时候还吃奶,带着他们,三人去扒火车讨饭。许多人饿大了都学着扒火车,当然也有从火车上掉下来的,有一个晚上掉下来死了八个,真吓人哪。”

她伸出手指头跟我强调道:“火车管理员也有好人,碰上好人会给我们找个地儿坐坐,碰到脾气不好的就我们撵下车,就这样一路走一走要饭到枣庄,还到过济南。那个时候,要多苦就有多苦,要多难就有多难。”

  她叹口气,继续说道:“有一日,眼看到了一个山村,谁知村前有一片泥潭,我也不知深浅,一脚踏进去,只觉半个身子都进去了,脚下的泥沙慢慢打着旋儿地往下抽。我想,坏了,我死了不打紧,关键是你三爹还小。于是拼了命地喊救人,救人……那种绝望至今记得,还亏得山上有个老头看到了,带着干活的家什跑过来,把家什垫上把我们拖了上来,恩人呐,长得啥样我一直记得。”说完她满含感恩的眼里噙了泪。

“现在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呀!”她舒了一口气重复道,公公正好从门外走了进来,奶奶复问他还记得当年要饭的事没?

  公公激动地说:“记得记得,那时候的命都差点没了,那个救咱们的老人如果活着,也该一百多岁了吧!”我们唏嘘不已。

      奶奶从出生算起,是经历过两个朝代的人,在缺衣少穿的年代也见惯了饿殍满地,她感受的旧时代旧中国的悲苦和沧桑,是我们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的青年人是无法体会的,听起来像听瞎话。

  幸好,我们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到处都是繁荣景象,我们当思一饭一粥的来之不易,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幸福的可贵,有国才有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尽匹夫之责。

文/戴振丽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小城摄影俱乐部会员。一直使用笔名黛墨。土生土长的黄岛人,从小梦想成为一个带有文化气息,肚里有墨水的人。喜欢文字、爱好摄影,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善良而不失本真。

主播/杨锡霞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爱音乐,爱生活,爱旅行。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心怀感恩,与爱同行!

长按关注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宋荣芳

校稿:丁秀荣

音频:于全玲

复审:裴   珊

发布:裴   珊

 文学爱好者

请戳一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的哥(一)
裹在泥巴里(下)
最后的送别
父爱更像一道光
婚姻幸福的终极法宝是什么?(女人新志的回答,31赞)
真正爱你的人永远坚定不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