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炕听瞎话 | 媒人丁启好

围炕听瞎话儿

点我查看

征文通知

围炕听瞎话儿征稿

诸位看官,您可听说过瞎话儿?所谓瞎话儿,就是我大黄岛方言对民间传说故事的称呼。在那个没有路灯、没有电视的年代,每到晚上,小孩子们都喜欢围在炕头上,于火焰跳跃不定的煤油灯下,央着祖辈们讲一些皮狐子精、牛郎织女、黄大仙娶亲等等瞎话儿,一时之间,仿佛置身于古怪离奇的幻境里了,听着害怕却是上瘾......征稿邮箱:jiazaihuangdao@163.com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许多职业已经逝去,如月老和媒婆。

  媒妁,男称:月老,女称:红娘(媒婆)。说媒又叫做媒,就是通过媒人从中说合,让男女双方共结秦晋之好。

  延续了几千年的“父母指婚”和“媒妁促婚”,渐渐的被自由恋爱替代了,不过当今男婚女嫁还是会有人从中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封建社会中的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说媒,确实需要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状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既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应情况,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优点,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意向。

  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来往于男女两家,传达彼此的期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

  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说成了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有男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喜主家经济状况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

  今天我说的就是上个世纪初媒人丁启好的故事。

  西丁村丁启好,天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死的能说活了,坏的能说好了,巧舌如簧。

  他好吃懒做,很少下地干活。人们直接把他的名字给颠倒过来,久而久之没人知道他叫丁启好的,都叫他丁“好吃”。

  丁启好看到做媒人这个活不错,既不费力,又能吃好喝好,还能收受不少钱财,于是他就做起了月老。

  丁启好凭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很快说成了很多桩媒,说媒自然就成了他的专业。看来说媒这个职业就是上天给他安排的,整天游走于各个村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他会说媒,几乎是百说百成。到了几十里以外的村子就没人知道他的外号叫“好吃”了,只有本乡本土的知道。

  因为他说媒出名,有些大龄男青年没说着媳妇或者女青年没找着婆家,做父母的就直接找到他,并出高价让他说媒。

  徐家村有一青年长得一表人才,可以说是高富帅,老大不小了没找着媳妇,可把父母急坏了,那个社会男的过了二十就是大龄青年了。他父亲专程找到丁启好让他给他儿子说媳妇,丁启好就来到他家了解情况,确实是个好家庭、好青年,但就因为他家条件好,所以始终没有选上个“门当户对”的。丁启好一口就答应下来,并说一定给他说个漂亮的媳妇,那才叫做郎才女貌,家里人一听就高兴的不得了。成不成四两瓶,中午这顿酒席就吃上了。

  洼里村有一女青年年龄和徐家村青年相仿,比徐家青年长一岁,人长得特漂亮,长长的上翘的睫毛,水灵灵的大眼睛,弯弯的细细的柳叶眉,红润的光滑的脸颊,长长的秀发搭在肩上,皮肤又白又嫩,论模样,村里人都说她是“茶壶盖”。一手好活也令人称赞,摊煎饼摊的又快又好,又薄又脆又香,她专管摊,父亲专管卖,一开始他父亲挑着挑子到处卖,由于他家的煎饼好吃,一挑子煎饼不出村就卖上了,后来人们直接到他家里买,供不应求,她家的小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

  姑娘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站立,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始终不能自己站立,拄着拐棍也走不了多远。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也没有人给她去提亲,成了父母的心病。一天一位来买煎饼的人向她父亲说起西丁村大媒人丁启好来,让他去找找丁启好一定能办成。

  她父亲放下手上的活就去找丁启好,丁启好不在家,到外村说媒去了,就把地址和一些情况,简单的和丁启好老婆说了说,让他抽时间到家里看看。

  丁启好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不停蹄就来了,一看确实是个好姑娘,除了不会站,样样都好看,嘴又甜活又好,这样的姑娘哪里找。便一口就答应下来,一定给她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必须是郎才女貌,说的姑娘心中窃喜。成不成四两瓶,中午的酒席就又有了。姑娘的父亲还说,媒成必有重谢。

  酒足饭饱后,丁启好心里就打起了算盘,徐家村的那个男青年与洼里村的这个女青年,论模样正好是郎才女貌,很般配,至于女孩的腿吗?自己也有点犯难为,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一天,丁启好又来到徐家村青年家,和他们说,已经给找好媳妇了,那女的长得多么多么漂亮,那活干的多么多么出色,家里是要啥有啥,女的比男的大一岁,不是有句俗语吗,女大一吃陈米(有粮吃),我看你们俩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标准的门当户对。他赞不绝口,一家人听的心花怒放。徐家父亲吩咐:天晌了,赶紧炒菜烫酒。

  喝着酒,丁启好有点神神秘秘地说:“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我们也别按照老规矩来,待几天我亲自带你去看看,看看我说的话真不真,如果你看中了,那我们就成亲,你看怎么样?”,青年还有些害羞,一时没开口,他父亲沉不住气了,忙替儿子说,中,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丁启好又来到姑娘家,一进屋就笑眯眯的,一家人快把他迎进屋里,烧水下茶。

  丁启好一边喝茶一边对姑娘说:我给你找好了,是徐家村的,那青年比你小一岁,长得又高又帅,是十里八乡的好青年,家庭也称料,什么也不缺。姑娘一家人不敢相信,姑娘想,人家的条件和自己不相配啊,自己虽然长得俊,但身体不行,人家能愿意吗?丁启好看出了姑娘的心思,马上说:我说的是真话,一点不骗人,要不,再天我领来让你亲自看看他,也让他亲自看看你,中不中你们自己定。“那行”姑娘说。

  丁启好临走时嘱咐姑娘,过两天我带他来,你就坐在这里摊煎饼,该说了说,该笑了笑,该干了干,其他的事不用你管。

  丁启好离开姑娘家,就直接来到了青年家,告诉青年后天一起去姑娘家,那青年迫不及待,眉开眼笑的满口说好。

  到了青年家,已是傍晚时分,安排了一下事情,已经好吃晚饭了,青年的父亲说:“老丁,不走吧,今晚上在这里住下,明天从这里和青年一起去就行了。”青年也说:“是啊,现在天已经黑了,你往回走我们也不放心,你住一宿,明天和我一起去就行了。”其实丁启好就是这么想的。随口说“那好吧。”

  又得吃两顿好饭。

  那青年一晚上没睡好觉,除了丁启好的鼾声,满脑子都是想象中那俊巧姑娘的模样。天一放亮就起来打扮,先洗了洗头,又抹上了油,把自己最心爱的衣服拿出来,从头换到脚,呵!确实一表人才,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板,光洁白皙的脸庞,棱角分明;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自己看了都喜欢。

  丁启好在前,青年在后,大约太阳杆子高就来到了姑娘家。

  姑娘家的大门敞开着,从大门口一直望到堂门口,从外到里拾到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到她家买煎饼的人络绎不绝。姑娘坐在那里忙碌着,脸上汗津津的。看到他们来了,一边忙着一边向他们打招呼,微笑着,漏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那微笑甜美诱人。而且摊煎饼是那么的娴熟,就像机械一般,青年忙坏了眼睛,一会儿看看姑娘,一会儿看看她那娴熟的活。心里美滋滋的,有一万个满意。

  坐了一会儿,丁启好对青年说,咱走吧?姑娘一家人热情地留他们吃饭,丁启好说,改天再来,今天就不吃了。

  姑娘仍坐在那里摊煎饼,笑容可掬地说:“大爷慢走,再来,我忙就不送你们了。”

  姑娘也被超帅的青年触动了心房,心想要是能和他过一辈子,那是前世修来的福。

  刚出大门口,丁启好就问青年:“你看她长得怎么样?”“很好。”“你看她摊(瘫)的怎么样?”“摊的很好。”“你看中了?”“看中了。”“不后悔?”“不后悔。”“那就这么定了?”“定了吧。”

  丁启好一万个放心了。今天我就不到你家了,你把情况和你父母说说,明天我去和女方说说,说你同意了。你们也老大不小了,都同意了就选个日子快成亲。

  徐家青年一路飞奔,想想那姑娘模样就咧嘴笑,那高兴劲就甭提了。要快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到家一进门,母亲就对他父亲说,他看中了!他父亲说你怎么知道的?我从他脸上看出来的,不信进门问问。儿子满脸笑容进了屋,母亲问:“怎么样?看中了?”“看中了。”然后青年就把那姑娘的长相,姑娘的活详细地告诉了父母,一家人高兴的一夜没睡着觉。

  两厢情愿,两家人很快就把成亲的日子定好了。那青年感觉度日如年,整天捹着指头数日子,快盼着成亲那一天,让街坊邻居都来看看他娶了个一个俊俏的好媳妇,咱也显摆一下帅哥配美女。

  成亲的日子终于到了,前后左右的村子的人也来了,都听说他娶了个超俊的媳妇,都来一饱眼福。大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那青年迫不及待,过门的时辰还不到就来到村外迎接,直到傍晚时分,才见新娘的哥哥推着架子车,架子车上坐着新娘,大媒人丁启好紧跟其后。

  青年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怎么不坐花轿?莫非她病了,这些日子她又摊煎饼又忙着办嫁妆,大概是累病了?真有些心疼人,连忙把丁启好拽到一边小声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还推着呢?”“不推着怎么办?她也不会走。”“你......你......”“我怎么啦?我问你啦,我说她瘫的怎么样?你说瘫的好。你看中了还说不后悔。”这时候,青年母亲一切听明白了,连忙对儿子说:“孩子,这就是命,你命里就摊这么个人。”

  新郎背起新娘入了洞房......。

文/王永高

简介:青西新区,乡村教师,四十余年,爱好写作。

主播/太行后生

简介:史佳伟,上泉朗诵社会员。热爱生活,喜欢用声音表达情感,用镜头记录感动,希望结交更多朋友,共同学习提高。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史   新

复审:姜蕴青

发布:姜蕴青

《家在黄岛》主编

文学爱好者

请戳一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华民族及婚俗(系列一)
【民俗】佤族婚俗:探秘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
趣闻 全球最另类的定情信物
民族 | 云南少数民族各种奇怪的婚俗
偷鸡头与抬锅盖
鲁中旧婚俗:“转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