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丨凑堆儿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村子当央偏东一点,立着一棵得两人合抱才拢得来的老槐树,村里爷爷辈上的老人说,他们记事时,老槐树就差不多这个模样了。离槐树两丈远安着一盘青石碾,碾盘,碾砣用手摸着感觉溜滑溜滑的。青石碾和老槐树年纪不相上下,树皮斑驳,石碾光溜,都叫时光浸泡得浅了肤色,少了棱角。

  这地方一年到头不怎么消停,腊月根儿上最热闹,村里各家的“女掌柜”忙年,挨号,有时还披着怪冷的风在这儿挑灯排队,碾米弄面做年干粮。除了这阵儿,这地方就成了村里老少爷们儿凑堆儿的地场。地场居在村子当央,又不太窄巴,你来我往,有事没事聚来说个东道个西,聊个长话拉个短呱,有时候,这个地场能热闹得叫人恋恋不舍、久久不忘呢!

  凑堆儿,可谓乡间一景。庄户人,没大有不爱凑堆儿的。住村后地的赵木匠曾有话:不凑堆儿,要不聋子一个;要不木头一截。这话音儿粗理不歪。你想呀!庄户人成天伺候庄稼,与坷垃石头粪团子打交道,步子迈的小,动静听的少,乡里乡亲凑个堆儿,通通信儿、道道事儿,就算不能叫人耳更聪目更明,多多少少心里头可以顺个气透个风不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闷头拉犁,眼里光有二亩地,说不定,不喜凑堆儿的人,几年后眼里还是地二亩呢!

  凑堆儿,都是在没急事、大事、忙事时开始的。捣弄完地里的,拾掇停当园里的,拴好牛马驴骡,搁罢锄镰锨䦆,回头望,媳妇在系着围裙在当门围着锅台烧火、切菜、贴饼子呢。走,凑堆儿去!男人转身敞门,又转身掩门,迈腿朝着街当央的宽地场走去。

  此时,夕阳西下,微风拂面,暖色的光照从西岭高处洇润过来,漫过村西梢儿参差交错的枝枝杈权,一路浸到村子当央。硬梆梆的青石碾猛丁泛起了红晕,苍老挺拔的老槐树好像镀了一层薄薄的金色羽衣。男人也被这些暖色的光映照着,脸面愈发红润温和,身上下地时穿的粗布衣裳仿佛镶了好看的丝边儿,人显得格外精神。见街坊邻居早先凑了过来,男人双手轻提裤管,倚着碾盘缓缓蹲下身子,习惯地掏出随身的家伙什儿,按满一锅子旱烟面儿,“呲拉”一声划着火柴,点上烟袋,猛吸一口,男人才稳稳当当、慢条斯理地开了腔。腔一开,凑堆儿便是启开了帷幕。

  “二叔,今年俺的三亩沙瓤西瓜十天八日就该落了,帮打听个大户呗!”“正好,城里西水东调工地上要呢!价也公道。”你瞧,这凑堆儿,烟还没抽完一袋,三亩地的西瓜就找着主了。“二叔,仔猪一过夏,行情能起动静吗?”“立了秋,天凉长膘,头年不咋地,猪缺栏空栏多,养禽畜有波峰就有浪谷,抻长劲,秋后孬不了。”“二叔,菜园连种两茬芋头,今年苗子咋老是低头耷拉角的呀?”“痴孩子,菜园子得脱毒啊!老种,重茬,弄不好秋收收两捆秸子就不错了。过了年换种叶菜吧!”街坊们披着太阳余辉凑堆儿,话头儿连话尾儿,有问就有答,有来就有往,貌似闲拉呱,却有若干管用的法子交流了出来。

  “二叔”是谁?二叔不是外人,本村的,住村东崖。二叔家祖上没出过先贤大官,小辈中也没能人在大场面上露过脸。他怎么能掐会算跟神仙似的大小事都知道?为这,村里若干人都动过脑筋,好长工夫者弄不出个所以然来。过后,村里有二叔的长辈刨根问底,二叔才告了饶道了实情。原来,他城里有早年认识的下乡知识青个,加上自个儿喜欢听收音机,村里的办公家他常逛悠,破报纸烂书刊他像个文化人儿似的爱翻看爱收拾,熟字多看两眼,难字过目一望拉倒。日子一长,二叔“矬子里面拔将军”,在村里就成了略知天文少懂地理,晓行情会过活的“神仙”了。至于“二叔”的称谓,没什么道道,兄弟三个,他行二。

  凑堆儿,在乡间是个闲事儿。忙活儿消停下来,街坊们乐意遛达着去村当央的老槐树下,倚靠着青石碾,或围拢着老石碾,蹲下来,抑或坐下来,彼此抽着旱烟,喝着酽茶,紧一搭、慢一搭地说话拉呱,有时也叙旧、也道情,也打理家谱气、也说干活路数。虚话少,实话多,既中听,又好用。左邻右舍,你来我往,两厢之间没有隔阂,没有藏掖,直来直去,痛痛快快。每每都是夕照隐去,街巷朦胧时才起身让各户的饭香牵着回家。

  凑堆儿,解难事不说,还开思路、增见识、长能耐。一年一载,一辈一代,闲景成了习俗,习俗生成乡愁。

  时光如水,岁月似歌。昔年的乡村,在时间的摧撵中日渐老去,不少已在机器轰鸣中猝然逝去。村庄已消失,那凑堆儿的习俗呢?那曾经浓得无法化开的乡愁呢?

文/崔启昌

简介:中共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专栏作者,报纸副刊编辑。喜爱散文、随笔、杂文、报告文学创作。在国家及省、市级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发表文学作品90余万字。出版散文随笔集《在心中栽培风景》。参与主创《恋恋西海岸》《烽火杨家山里》等著作4部。30多篇散文、随笔作品被收入专题著作及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喜观的话:睛耕雨读,真水无香。

主播/孟鑫

简介:孟利平,上泉朗诵社会员。四十多年前,误打误撞与语言结了缘,并深深地爱上了朗读这个一半是天籁、一半是情怀的物种。从事语言工作三十多年的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孩子们。2016年她开始创办《淳语口才》小主持人培训,经常带领学生们参加青岛市和西海岸新区的公益活动。她一心所愿,愿更多的孩子用美好的声音诠释美好的生活!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静   秋

复审:姜蕴青

发布:姜蕴青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小说连载《异乡》8
【乡土夜话】张海江: 老院.童年
风水故事:一棵老槐树
【西散原创】常忠魁作品丨故乡的符号
散文风尚|维摩:拾忆书
散文名篇赏析:《静虚村记》贾平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