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丨自行车情结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上班路上,看到一位环卫师傅骑着老式横梁的26型自行车,莫名地感觉亲切,想起30多年前流行的一句话:“家有缝纫机笼络人,自行车是得罪人的货。”

  因为那时物质生活匮乏,民风淳朴,有台缝纫机缝缝补补的活儿干得既快又漂亮,左邻右舍的只要开口,捎带着也给做了,无形之中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如果有辆自行车,珍贵的宝贝似的,怕磕着碰着,邻居来借,一次两次还行,时间久了难免不舍得借,所以就会得罪人。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托关系凭票购买自行车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一户一车是普遍现象,铮亮的28型大金鹿自行车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你弟弟学会骑自行车了?”母亲询问来我家玩的大表哥。

  “差不多会了,我弟弟就是喜欢‘摽着’车子走,省事不用蹬车。”30多年前姑侄俩的对话似乎就在耳边。

  十岁左右的孩子个头没有自行车高,灵活地从横架的空隙里把腿伸到对面的脚蹬上,双脚用力,让车子前行。

  要掌握这门技艺,首先要练习掌握人车平衡,就是所谓的“摽”车:双手紧握车把,左脚在踏板上,右脚用力蹬地,利用惯性车子前行时迅速跟上,这样“摽”着车走一段,自己感觉车子平衡了,迅速上车双脚用力蹬车,只要一直保持车子平衡就算大功告成。

  我们会选择宽敞的打谷场作为练车场地,后座上绑一条长棍子,这样车子倒了木棍的一端先着地,刚好和车子形成一个安全的三角区,不至于伤到人。实在不行就朝草垛冲,打谷场草垛多,所以并没有人摔伤的记录。

  如此练习几圈后,自我感觉不错,就把实习场地挪至道路上。为了不妨碍行人,拆除掉后座的“安全棍”。刚开始难免小心翼翼,眼睛紧盯着自行车的前轱辘,心里祈祷着千万不要走歪了。

  路过的大人总是嘱咐一句:“往前看,不要看车轱辘。”看你跌倒了,帮着扶起来,手里的家什往路边一放,双手把着自行车后座辅助着跑一程,直到看着歪歪扭扭的自行车直线行驶才松开,回头继续赶自己的路干自己的活儿。

  那小小的骑行者以为保护神一直在后面护航呢,所以胆大肆意,不知不觉就练习得很熟练啦!

  如今那些帮扶我骑行的叔叔大爷大多数已经不在人世,生活中一直相信他们那句“往前看”,结局都不会太糟糕。

  那时的孩子基本属于“放养”状态,小升初我们都是骑行20多里路去大珠山镇驻地,没有校车没有家长接送。学校要求住校,每到周末,一群孩子三五成群,前面车把上挂着那种塑料编篮,里面盛着一周的干粮和咸菜。宽宽的后座上挂着书包,有的还坐着一个同样年纪的同学。上坡时后座的同学迅速下车跑步推行然后再灵活地跳上“坐骑”,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能是喜欢和风追逐的感觉,小口子军区一些条件优越的孩子偶尔也放弃坐专车,改搭同学的自行车后座回家。当然,多数是那种漂亮的女生给那些小小少年展示精湛车技的机会。

  记得1987年元旦的那场大雪把回校的道路都封死了,我属于胆小且肢体协调能力差的人,平时骑自行车左拐时经常拐进庄稼地的技术,这样的路况根本不敢骑行。同村一个同学就一直陪着我推车步行20多里雪路。他当时的车技完全可以不必如此辛苦,这种友谊如当年的雪花洁白清沁,它像一束光驱逐生活的所有阴霾。人到中年,我对他的回忆还是那个14岁的男孩子,满脸真诚地问我:“小姑,明天放假了,我帮你用自行车驮点儿什么?”第二天必然会来女生宿舍帮我把铺盖捆好,他回家的自行车上也必然会绑上我的一个小木箱———哥哥给我做的放饭票、钱财等同于保险柜的“大物件”。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有了重大改进:方便上下的弯梁设计,新上市的26型24型行驶更加轻便灵巧,靓丽的车身颜色,男女车式的分类…….人手一车,车座底下塞一块抹布,有空就保养爱车:去尘除锈,每一根车轮辐条都抹得铮亮。从修车师傅那里淘来废弃的不锈钢辐条就可以磨成毛衣针。

  时光荏苒,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很少看到那种人力自行车了,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方便快捷。不知为何,我时常怀念那个热火朝天骑车风行的少年时代。对小口子村北边的大陡坡还是心有余悸,当年死命蹬着刹车的右腿似乎还能感觉到肌肉紧绷的酸疼。

  最近几年我一直都在策划着有那么一次,背起简单的行囊,沿滨海大道南边的自行车道,找一辆老式自行车不疾不徐地骑行。沿途欣赏迤逦风光,累了,躺在金黄的海滩上,看天上云卷云舒,听脚下潮起潮落;恢复体力后继续前行,晚了,行到哪儿就宿在哪里……

  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抛开生活琐事的所有羁绊,起点大珠山地铁站附近,终点唐岛湾,定要来一场策划中的骑行。


文/王惠芳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一直信奉文字是和这个世界交流的最好方式。



主播/孙晓飞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副秘书长。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喜欢朗诵,愿用朴素的声音表达心灵感悟,在诵读中静心享受自然与恬静。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薛素爱

复审:裴   珊

发布:裴   珊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夫妻齐心其利断金之老车翻新
难忘的“二八大杠”
儿童自行车的挑选攻略
自行车
骑自行车的事
褚荣兴 | 单车上的青春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