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 | 娘的记工本

  不论什么年代都有它独特的印记,一个故事,一种物件,能反映出时代背景,娘的记工本就是其中之一。

  娘出生在解放前,不识字,缠过足。全国解放了,娘的脚也得到了解放,长成了半裹半放的解放脚。

  自从我记事起,爹在外村当老师,薪酬微薄,不够养活一大家子人,后来两个弟弟相继降生,我们家的生活更加艰难了。为了减轻爹养家的压力,娘拉扯着我们兄弟四人在家过日子,还坚持每天参加沉重的生产队劳动。

  男孩子不但饭量大,而且整天折腾惹事。衣服,鞋子破碎的快。劳累了一天的娘,拖着疲惫的身躯,点灯熬夜,给我们兄弟缝缝补补,推磨、压碾置办吃的,没有人能搭把手帮忙,娘的辛苦不言自明。

  队里按照半个劳动力给娘记工分,每天挣四分工分,遇到活多收工晚,再加一分或者半分。妇女队长带队劳动,监工,记工分,月底把记工本交给队长保存。

  为避免发生错误,妇女队长要求大家自己也要记工。每隔十天利用休息的时间核对一次,发现错误立即改正。她们相信朝暮相处的妇女队长,多数人自己不记工,凭大脑记忆,时间短一般不会出错。

  娘没进过学堂一日,却深深懂得知识会改变命运的道理,总是教诲我们多读书识字。娘始终坚持让我记工,就是图让我多识字罢了。

  娘花四分钱,从村代销点买张白纸订成小本子,当记工本。大哥升到初中后,轮到我帮娘记工。记工内容是:日期、劳动地点、劳动多长时间、带队人。带队人是指带领一起劳动的队干部。

  我读小学正是文革期间,学校不重视教学质量。教的不正经教,学的不正经学,在学校根本没学到文化知识。因为识字少,记工很费劲,最难记的是劳动地点,名称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很多是古怪的方言读音。娘的思路很清晰,记工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让我用拼音代替,要么就空着。需要填空的地方,娘帮我想着,等着大哥或者爹回来时给填写,不会写的字,再次出现要会写。

  娘的一双小脚,脚印遍布在生产队的几十块田地里。干的农活无非就是锄地、施肥、间苗、抗旱等。时间长了,记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了。为了让我多识字,娘又琢磨出了新的办法,增加记工内容,把一起参加劳动的人名也记一部分。娘千方百计地变换着方式让我识字,今天让我记人家的名字,明天又不让记名字了,娘说,记“俺二婶子”。再一天也不记二婶子了,记“关东客”。“关东客”是二婶子的绰号,二婶子是早些年自己的男人闯关东,领回来的东北媳妇,村里人就给她起了此绰号。娘把一起参加劳动的人名轮流变换,很低俗的绰号从来不让记。娘说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学字也要讲究文雅,改成记某某的娘;原先两个月用完一个记工本,自从增加了记工内容,一个月就用两个记工本。多花钱订本子,娘从来不心疼。

  娘点灯做针线活的时候,让我读课文听。爹回家了,让爹找篇我读过的课文读一遍,检查一下我是否糊弄她。娘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督促我识字。一次,秋天下大雨,没有防雨工具,人们从田地里往回跑,娘是解放脚跑得慢,在泥泞的路上摔过跤,雨水冰凉,娘被淋得感冒了。我放学回家的时候,看见娘生病发烧,没给我们做饭。我去赤脚医生家要了药,娘起身吃药的功夫,吩咐我:今天的记工本淋湿了,字都模糊了,再抄一遍,看不清楚的字就问我,我能记住什么时间在那里干的啥活。我对娘的吩咐不情愿,但是心疼娘有病,也没作声。

  休息一晚上,娘还要坚持去上工,为了多挣点工分减轻家里的负担,挣工分越多,就会减少向队里的投资数。爹每个月不足二十元工资,依据当时的政策,交给生产队十元钱,我家吃平均口粮,他们说我家是“投资户”。爹微薄的工资,还要买做针线活用的布料。当时是计划经济,买布料要用布票,自己的布票不够用,要到黑市上购买布票才能买到布。爹的工资捉襟见肘,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向队里投资不足数额,我家又成了“欠款户”。

  每年的小年这天,队里上午杀猪,下午分肉。一次,我跟娘去队部领猪肉,三十户人家的生产队,院子里有六七十号人,嘁嘁喳喳很热闹。队长对娘说:你家是“欠款户”,不能领肉。还说马上组织队干部,去我家扒地瓜干,顶饥荒。我看见娘的眼里圈泪水了。我年少气盛,破口大骂队长。老保管员劝娘说,先领着孩子回去吧。娘领着我空手而归,路上还开导我说,咱家欠队里钱,不能怨队长不分肉给咱。后来,老保管员拎一块猪肉来到我家,对娘说,侄媳妇别往心里去,队长那样说是给别人听的,咱队的情况你也清楚,肉早给你家留着了,队长让我送过来,领着孩子们过好年。

  老保管员走了。娘批评了我的鲁莽行为,不应该骂人。娘分析当时队里的情况让我听,对我说,队里有好几家“投资户”,队长知道咱家里最困难,今天是做样子给大伙看,怕其他投资户攀伴不向队里交钱。娘对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还陪着我去队部向队长认错、道歉。

  娘讲的道理我记忆尤深,一个不识字的农村普通妇女,能讲出这么深刻的道理,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独特的方式随时随地教育我们学文化。娘在我们身上付出太多了,超出了一般母亲的付出,用心血和智慧把我们四兄弟培养成人。村里人都说娘教子有方。

  那个年代,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广种薄收。每到秋收时节,娘明知自己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也会被收获的景象所陶醉。秋天,是娘一年中最劳累的季节,是娘的期盼,是全家人来年的希望。

  地瓜是丘岭地区的主食。秋季队里分地瓜,与其他队里交换会计记账,分出来的地瓜堆着,压着字条不写名字,只写代码,一般是晚上八、九点钟结束。会计念完各家的代码,各家往回运地瓜。爹在镇上工作,离家远不能经常回家。大哥读书住校,每次队里分地瓜,我跟娘只能用提篮往家担。两个弟弟小,就在坡里守着地瓜堆。我年纪小担很少的地瓜就累的直不起腰来,娘是解放脚,走路本身就慢,更何况是担着两大提篮地瓜,直到大半夜从坡里到家里来回数次。邻家奶奶可怜娘,派小姑帮忙。回家后,还要切成地瓜干晒了,往往干到天亮了才能结束。第二天,娘还要继续参加队里的劳动。

  娘忙了整个晚上,次日上工时才记起来把记工本丢了。劳动的时候挨个人问了,没有人捡到。记工本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那个年代,有很多抽烟的人需要纸卷烟丝,估计有人捡到记工本不想还了。娘就向妇女队长借队里的记工本,回家让我抄一遍。队里的记工本没有娘的记工本复杂,简单明了,抄完后,娘凭着记忆再让我把记工本,按照娘的记工方式补充一遍。长大后,我真正体会到了娘的良苦用心。

  在我的记忆里,娘的记工本跟队里的记工本,出现过两次误差。一次是队长亲自带队劳动,顺便抽查性地检查记工本是否有错误。抽查的是上个月的,对账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一个月的工日没有一天是相符合的。我记得很详细,队长相信娘的记工本正确,队长说,明天问问妇女队长,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妇女队长说,不用再核对了,昨天是队长的疏忽,拿了去年的记工本。第二次是个夏天,雨水多,农田里杂草茂盛,妇女队长领着妇女们灭荒。期间有两个妇女,因为琐事嚼舌根子,动手撕扯起来,娘在中间给她们劝架,正巧被队长碰见了,队长大声训斥,打架,还踩坏了庄稼,扣一天的工分。月底妇女队长把记工本交给队长,队长空闲时要浏览一遍。队长对打架事件记忆深刻,发现妇女队长没扣娘的工分,就顺手把娘的工分划掉了。后期核对账的时候,出现了差头。娘付出了劳动,挣点工分实属不易。但是,娘没有跟队长据理力争,只是说,扣工分可以,但是不能说我参加打架,我是给她们劝架。经过调查,队长又恢复了娘的工分。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农民承包了责任田,我们兄弟也渐渐长大了,娘的记工本再也起不到作用了。农田还是那片农田,变成责任田后,庄稼长得茂盛,粮食年年大丰收。

  那片热土,养育了故乡一代代人,刻下了一个个难忘的记忆。然而对于我来说,那片热土上最深刻的记忆是娘的记工本,那里面有我的童年时光。


文/王德逊

简介:家在黄岛·泊里文学社会员。网名,海边人,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六零后,某机关普通职员。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和本地文学社等,热爱生活,喜欢读书。



主播/薛亚伦

简介:90后,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现在美丽的灵山岛任教。爱朗诵,好配音。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王礼明

复审:姜蕴青

发布:宋荣芳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日的生产队
[黄石文坛]华绍银的散文《生产队岁月·选队长》
“钻石”是怎样炼成的(21)
一个妇女队长对集体化时代的记忆
相濡以沫的日子不能被困难吓倒
童年的记忆,说说生产队那些年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