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 | 王台逄猛山寺庙

家在

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镇东北方向四公里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逄猛山”。坐落在逄猛王、逄猛张、逄猛孙三个村正北,埠上村正西,右邻巨洋河,左邻错水河,是个风水宝地。虽说这座小山不出名、不显眼,但是在古老的历史上风光过、神圣过。

  说是山,其实是个岭,原名就叫“虎埠岭”,面积0.35平方公里,海拔25米,花冈岩石质。明代曾在此设立过“巡检司”,当地人习惯叫“呈子顶”,相当于公安机构,有庙宇。民国版《增修胶志.山川》记载此山因隐士逄萌得名。

  逄萌,字子康,西汉末高士,是一位品行高尚不愿做官的隐士,西汉北海郡都昌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家境贫寒,曾任亭长。县尉路过驿亭,逄萌候迎拜谒,感慨不已,喟然长叹:“大丈夫岂能为他人服役!”遂去长安就学,研读春秋。在长安时闻听王莽篡权,其子王宇阻止,并暗中保护皇族,王莽得知,杀其亲子和儿媳,篡位得成。逄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于是悬冠于长安东郭城门,回归故里,携家渡海辽东(今辽宁东部和南部)居住。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逄萌又从辽东来到崂山,隐居在不其山(今崂山铁骑山)下,讲学授业,养志修道,教化人心。汉明帝刘庄即位后,曾屡次下诏,征其出山赴朝廷做官,逄萌佯作疯狂拒辞,直至寿终。明代即墨文人周如锦有诗赞其“逄萌悯三纲,举世无枉足。辽东不可留,崂山栖黄鹄”。

  传说逄萌不愿赴朝廷做官,跋山涉水行至王台时,曾隐居北山,后来去了崂山。从此北山命名“逄萌山”,附近三个村按姓氏命名“逄萌王”、“逄萌张”、“逄萌孙”。后人在书写中改写“逄猛山”、“逄猛王”、“逄猛张”、“逄猛孙”。

  逄猛山上的寺庙,庙号“竹林寺”,据说是建于明朝永乐二年之前。有围墙,内建“前殿”、“中殿”、“大殿”,南边是“山门”,方言“三门”。全是青砖琉璃瓦建筑,屋脊两边和四角全是龙头仰天长啸。每处三间,朱漆大门,花格棂子窗。殿内两挺四方石柱支撑。

  北大殿西侧墙外有一座塔,塔志记载历代僧人姓名。中殿左前方有一座花冈岩钟楼,四挺大石柱子支撑,高悬铸铜大钟,直径约1米,重几千斤,大钟上铸满百名化缘人的姓名。钟楼对联:“声彻雲霄龙虎伏,音传山谷鬼神歆”。每当钟声一鸣,轰鸣声惊天动地,声波立体传播。东传红石崖龙斗山,南传小珠山,西传艾山,北传九龙山。寺庙围墙东侧有五间僧人房舍,独门独院。

  寺院内外百花争艳,翠竹常青。院内有古柏和椿树20余棵,高达20余米。寺庙山门外的大阡子下西侧,有一座土地庙。大阡子上长满迎春花和爬山虎。大阡子东侧独悬一棵大椿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树姿摇曳,为寺庙招迎八方来客。

  进入山门,偏西侧是前殿,殿内有两尊观音送子塑像,方言叫“送生娘娘”“送生爷爷”。送生娘娘左手臂托红肚兜娃娃,右手托玉静瓶柳枝,脚踏莲花,飘然下凡姿态。送生爷爷是黄铜色塑像,手持玉净瓶,盘腿打坐莲花坛。观音送子殿为那些不孕不育的夫妇寄托着诚挚的期望。

  向北偏东侧是中殿,墙壁是四季山水画,殿内是“十八罗汉”泥塑像,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佛法通灵,道行超群。

  大殿与中殿之间设有石供桌,石供桌东侧立一石碑,高约1.8米,宽约60厘米,记载着寺庙的历史。经日月风雨侵染,石碑上长满厚厚的青苔和石花,字迹隐约模糊,故寺庙历史不详。

  北大殿屋脊建筑独特,中间是金黄色的“圣旨”二字,两边是双龙相对,龙身蜿蜒曲折伸向屋脊两边。大殿内正北是高大上的“如来佛”泥塑贴金像,佛光普照。两边是“八大金刚”塑像,个个形象各异,威严肃穆。

  北大殿内还有一尊六臂神佛,右边第一只手托面颊,主思维;第二只手,持如意宝;第三只手,持念珠;左边第一只手,扶莲花座坛;第二只手,持莲花;第三只手,持宝轮,称如意轮观音,又名如意轮菩萨、持宝金刚。能救六道众生,广为世人崇奉。

  大殿内门口的正上方,写着“万寿无疆”四个黑体大字,壁画是帝王将相彩色画和诗文。大殿脊檩中间横挂一块木牌,长约1.5米,宽约20厘米。写着“乾隆年间”四个黑体字,下面注有小字。脊檩北下方第二檩上也挂一块木牌,长短同脊檩,中间写着“道光年间”四个黑体字,注有小字,这两个牌子都是寺庙历次维修记录。

  每逢休闲时节,逄猛山便举办庙会,会场设在寺庙山门南边,扎戏台唱大戏。周边地摊生意兴隆,山上山下一派繁荣。

  登上山顶,朗朗晴空,极目远眺,东方一条蔚蓝色的彩练横空出世,潮水涌动,帆舟点点,群山楼阁,天海相接,宛若海市蜃楼,这就是青岛崂山,令人心旷神怡。环顾巨洋河、错水河,汩汩清水流入东海。岸边桃红柳绿,芦荻葳蕤;河面青蒲长蔓,鸥鹭翩翩,水鸟穿梭,蛙鸣鱼跃。

  每逢初一、十五和重大节日,香火缭绕和着朦朦细雾,笼罩山庙,若隐若现,真是天上人间。

  逄猛山寺庙不仅是神圣之地,更是大自然的百鸟之家。鸟儿们昼出夜归,和谐共生。数量最多、个头最大、最招人喜欢的当属“瞎古鹰”,又名“雀古鹰”,酷似猫头鹰,比山鸡还大。每天傍晚时分,便成群结队,扑楞楞飞向四野捕鼠觅食。天黑后又扑楞楞飞到山庙的古柏树和椿树上。“咕咕”、“啾啾”、“喳喳”的百鸟声,和着“叮叮”、“咚咚”、“咿唔”的梆磬诵经声,巧妙地奏响了夜间交响曲。

  逄猛山寺庙,风雨沧桑几百年,历次修缮的费用都由埠上村“举人”、“秀才”家族奉献,即王氏家族,王功庸老先生已九十高寿,仍能挥毫书法、侃侃健谈。那座花冈岩钟楼,是其曾祖父王允淮出资捐建的。因附近的山上没有理想的石材,特意去外地订做。当时土路狭窄,又无运输工具,利用冬季寒冷条件,花钱买路,在路上提前泼水冰冻后,用人工和马绑上绳索,将大钟顶和四根石柱子滑行运到山庙立好。钟楼的对联是由王老先生的爷爷亲自题写。北大殿的“万寿无疆”四个大字是由王允淮先生亲自书写。

  乾隆年间后的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光绪二十五年五月,王氏家族对庙宇进行了大修。民国时老先生的亲大爷王兆三,时任本地社长,继续主张修缮,保护寺庙完好无损。

  寺庙的开山和尚和继任的代代和尚,在那座塔志上有详细记载。因塔志失传,故和尚姓名不详。后来无和尚接班,便由道士接管。第一任道士叫宗本盛,将庙号改为“逄猛山大庙”。后延续到张严和道士,下传张宝善、张仁贵等(解放后迁至田家窑居住)。最后一任是雇佣工董凤高,一直留守至去逝。

  时代变迁,风云变幻,逄猛山在雷管炸药的爆炸下,在钢钎铁锤的凿击中,陆续变成寻常百姓的福居,四面八方高楼林立。百鸟飞走了,瞎古鹰不见了,高眺极致的美景不再,朝钟暮鼓远去,只留下神话般的传说。


文/韩月香

简介:王台退休职工,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王台文学社理事,喜欢读书写作,愿以文字传承文化,分享快乐。


主播/王刚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常务副主席。喜欢朗诵,用声音传播真诚,浸润岁月,温暖人生。


摄影/丁启伟

简介:家在黄岛·小城摄影俱乐部会员,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摄影家协会会员。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勤于实践,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美好,留住精彩瞬间。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姜蕴青

校稿:王玉来

复审:姜蕴青

发布:姜蕴青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桂平人文:宾山寺,你除了正月十五的庙会,还了解什么?
【崂山风物】崂山的书院(一)
你是我的山 / 王殿利
莫如忠、王逄元书法作品
惠山寺一棵600多岁的银杏王,无锡最有名气的古树
[转载]晋 · 青龙寺 · 绝美的元代水陆壁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