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声读物 | 边城小镇——理务关

_
_
_

_
_
_

黄 家

岛 在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理务关,位处青岛、潍坊、日照三地交界,历史旧镇,明朝时因为信阳盐检司在这设关查验盐务而得名。一个山清水秀、绿意成荫、花果满园、草长莺飞的边城小镇。这里不但有青岛西海岸最大的水库,也有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戴家尧泥陶,还有被称作“天下第一集”的理务关大集,更还有全国有名的民营企业——青岛盛华隆橡胶机械、六百年历史的花根山古槐.....

吉利河水库

  吉利河水库,始建于一九五九年,当时的规划是要建成鲁东南地区最大水库。可为当时的胶南西部、日照全境乃至江苏的赣榆北部提供有效水源。并动员了库区2600户农民移民到吉林和辽宁。很难想象,为了这项水利工程,在那个年代,上万人口撇下家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自己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家园,该是何等的壮怀。

  水库最初的名字叫十字路水库,因为水库设计的规模,除了现今吉利河水库的全部面积外,还要向南延伸十里,坝址就在东十字路村。

  工程上马后,没有机械,人们全凭着美好向往和信念意志,还有畜拉人抬的合力,历时近两年的时间,黏土大坝眼看就要合拢......可国内最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一天比一天严重,别说国家拨不出钱款来投入建设,就连这上万人的吃饭问题都难以保证。听曾在这工程上带队的父亲说,工程的最后,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哪还有力气推车挑担,有心去附近的地里扒个地瓜充饥那都不可能,树上的树叶都被采光了,哪还有其他吃的东西,当然还有人们的“大公无私”觉悟。

  一个还没有叫出去名字的“十字路水库”就这样胎死腹中。人们在恋恋不舍和饥肠辘辘中离开了这里。据说一名从省里聘请来的年轻技术员,在即将合拢的大坝上长跪不起,最后还是别人把他架起,又给他包一把黄土装在他的背兜里,他才哭着离开,并且直到十年后的第二期工程上马,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一九七〇年,已经从饥饿中缓过来的人们,再一次聚集到这里,重新拾起这座水库梦。只是这一次已不再叫十字路水库,而是暂叫张戈庄水库,以当时张戈庄人民公社名称命名,坝址重新选定在公社驻地北三里路外的洼里和新小庄一带。原来即将合拢的黏土大坝,早已被周边村当做烧制砖瓦的最好土源采挖殆尽。让人有些凄然。

  已经迁到东北又回来的部分村民们,不得不再次进行移民,只是移民范围有所缩小,而且部分户分散迁往临近公社,大部分是从库底整体迁往就近高处重新建村。听听这些村的名字就知道:红旗村、团结村、胜利村、向阳村、卫东村、和平村,也有整体迁到大场公社立村的红旗岭、前进村等。曾经被水库淹没了的那些村庄名字,如张戈庄、兰上等村,只能永远留存在当地老人们的记忆里。

  1971年8月,经过九个多月的努力,总投资300万元、完成土石和混凝土119万方、一个大于西湖面积0.2平方公里的中型水库终于建成。总面积6.7平方公里,有效蓄水7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48万方,最大防洪水位51.06米,最大泄量10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涵盖周边七个公社近6670公顷土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吉利河水库已经成为青岛西海岸地区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

  建成了的张戈庄水库正式被命名为吉利河水库。水库形似一只大型船锚,镶嵌于青(岛)、潍(坊)、日(照)三地交界的理务关镇域,周边有紫罗山、重罗山、范家山、红旗岭、庙子岭,可谓水在山谷,山映水中,山上花果满园,水中鱼跃莺飞,形成一幅秀美的北方山水画卷。

  2002年,我还在这里工作的时候,省里的一位领导曾亲临这里视察。在经过一番实地查看和到库区移民家访贫问苦后,这位领导站在水库大坝上听取了当时镇党委书记赵伟宏同志的汇报,这位领导要求不进办公室听汇报,就要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他对赵书记汇报中的“发展生态农业,打造林业强镇”的工作思路,大加赞赏,还感慨:我们对库区人民欠账太多了,他们把最好的土地和家园贡献给国家,却生活依然贫苦,该还帐了!

  这一年,理务关作为青岛市最后一个乡撤改镇;这一年,吉利河库区环库公路开始加宽硬化;这一年,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的“青岛吉利河森林公园”规划开始编制并实施。再后来,在历任镇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一个“林业兴镇、工业强镇,旅游富镇”的边城小镇悄然形成。

戴家尧泥陶

  我去理务关工作的时候,曾经红极一时的戴家尧泥陶,已基本走向落寞,偶尔还有一两家窑口,烧制些用作殡葬或祭祀用的泥盆和农家用来盛尿的尿罐,推到集市卖售,但生意清淡,后来这一两家窑口也自觉无聊地关闭。

  戴家尧是理务关镇的一个大村。据说,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叫吉水村。清代,本村有一家姓戴的人家,在村子东北角建起了一座烧制泥陶盆罐的窑屋,而且生意红火。常有一些外村来买泥盆、泥罐、泥碗的人,走到村口,总要打听:“戴家窑怎么走?”久而久之,外边来的人只知道这里有个戴家窑,而不知道这只是吉水村的一个作坊,后来连本村的人也跟着这样叫,逐渐把吉水村名字给淡忘了,再后来戴家窑又演变为戴家尧。

  因为窑货生意好,村里的好多农家也跟着做起了烧制泥陶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还专门有人做起了贩卖泥陶和柴草的生意。据记载:刚解放时的戴家尧村,有窑口四十座,后又新开张十二座,每座窑口房屋都在五六间,加上贩卖窑货的村民,全村有半数的人从事烧陶制陶和贩卖窑货行当。

  戴家尧泥陶最鼎盛时期,村里共有酒馆饭店十多家,流动叫卖的饮食摊贩达四五十家,还有卖其他物品的小贩,整个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邻近吉利河村一个卖猪头肉的商户,一天到戴家尧村能卖出八箱子烧肉。

  烧陶制陶十分辛苦,而且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一件陶器,大到一个缸,中到一个盆,小到一个碗,要先从选土开始,和泥,制胚、打磨(有些还要刻印花纹和字符)、晾晒、再到入窑点火、起窑,无不是两手捧心,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起早贪黑,汗水和泥,是制陶和烧窑人的真实写照。一件像样的大陶器,也收入颇丰,听曾贩卖过窑货的原村书记老滕说,出产一个大点的水缸,解放前能换半个大洋,解放后也能换来二十多斤大豆。

  贩卖窑货要比烧制窑货轻松一些,尽管也是起早贪黑,风餐露宿,但收入不会比制陶烧窑的差。传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村里有户人家,爷儿仨,年前的一圈子集下来,就纯挣200大洋,足能买下一座窑口。

  人民公社和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时期,戴家尧泥陶从鼎盛走向了消亡。大集体时代,戴家尧泥陶为村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当时政策是以粮为纲,但依靠这项传统工艺,戴家尧成为当地有名的集体经济富裕村。改革开放后,本应该走向更大辉煌的戴家尧泥陶,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缺少工艺和产品创新,逐步被瓷器产品和塑料、金属制品取代,戴家尧泥陶到二十世纪末已淡出历史舞台。

  任何事物,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必定会走向消亡。戴家尧泥陶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如果能保留下来,足可以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务关大集

  理务关地处三地交界,素有“鸡鸣闻三县,天下第一集”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确也贴实。大集不但人员数量众多,所上市的产品也应有尽有、花样齐全:泊里红席、烧肉、大场炉包、大村香菇、理务关水库鱼、大锅全羊、信阳海鲜、胶河白菜,还有潍坊诸城粮油、日照五莲畜禽、瓜果等等,这里就是一个三地农牧产品集散地,三地的乡民可以在这里互通有无,物变钱钞。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第一次去赶理务关大集的时候,就领略过这种场景,所有的街道,全部被各种摊点占满,一直到镇子前面的南河,整个河滩河岸,全部被牲口、畜禽占满。牛羊马驴,鸡鸭猪兔,那场面是我一生当中见过的最大畜禽交易场面,从天不明开始人声鼎沸、牛欢马叫,一直到太阳落山。

  想起当时看到的牲口交易,至今我也不明白里面的些许学问,明明是买卖双方可以明讲价、明算账的事情,为啥就得有第三方的经纪来从中捯饬呢?一个乡民牵来一头牛,马上就有几个看起来很精明的老者围过来,这个扒开牛嘴看看,那个又弯下腰搬起牛蹄瞅瞅。等来一个买牛的乡民,那几个老者的其中一个又会再凑过来,跟你说这个牲口的牙口如何,腿蹄怎样,说的买方心动了,这就再去卖方那边谈价,谈价不是用嘴谈,而是把卖方的手拉进自己的肥大衣袖里,一番捏咕,这又再倒过头来跟买方明说价格,也有可能再回去继续一番捏咕,最终达到双方心满意足,一单交易这就完成。当然买方的钱款必须交到这个经纪手中,卖方只能从经纪人手中接过应得的钱款。听一些有经验的老农说,这些“戳驴腚的经纪”,他们会看牲口、懂市场行情,但就是两头瞒,赚了你的钱还要让你高兴。

  等去到这工作的时候,理务关大集已经从街道上移至中学前面的一块空旷的林地,规模更大,人流、物流更多。几个同事“抓个大头”,然后每人头顶一个遮脸的草帽,来到大集全羊锅子前,低低地喊一声:老板,每人来碗羊汤!老板也知道这几个怕人看见脸的常客又馋了,很热情的高声回一句,好来——羊汤三碗!但忽然又会把调门压低一些:全羊还是全肉?全羊就是带羊杂的那种。很多人早早地赶来集上,就是为了吃到“第一锅”理务关大锅全羊。

  理务关离城区远,交通在过去不是很发达,即使是交通好了,去趟城也需要一天的功夫,赶大集则就成了大姑娘小媳妇们的每五天一次的必然生活,何况周边三地的女人们都是这种情况。布匹服装针织市,是大集最热闹地方,口音各有不同,这儿一句:真好呀!那边一句:俊死了!不时还会有“姑姐姨娘”的相互招呼声。

  离开理务关之后,城区至理务关的开城路不久也修建开通,曾回去过一次,但只是坐在车上匆匆而过。“夹岸杨柳拂绿水,百鸟展翅竟相栖”,沿河沿库的吉利河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秀枝苍穹,花果满园、沁人心脾。

  如今理务关镇已与邻近的大村镇合并,但小镇那份自然的华丽和清秀,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很让人驻足留恋,好想再回去看看!


作者/史新

简介:家在黄岛·泊里文学社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六零后,当过农民,写过报道,机关工作,喜欢记录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散有作品在媒体上发表。


诵读/于全玲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抱朴守拙,好古敏求。喜文字,修己以敬;喜诵读,修己以安。


摄影/魏世洲

简介:家在黄岛·小城摄影俱乐部副主席兼秘书长。一个喜欢用镜头捕捉美好瞬间的摄影爱好者。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姜蕴青

校稿:王礼明

音频:于全玲

复审:姜蕴青

发布:王礼明

“家在黄岛”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曲有多少个乡镇村
青州各地集市、夜市、庙会、山会大全(值得收藏集市一贴通)
太全了,收藏!淄博各乡镇赶集时间表!
淄博市各区县集市一览
黄岛大集
山东省淄博市赶集集市时间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