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领导人不易,做女性领导人更难

一位女性领导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你可能会想到撒切尔夫人,要有标准的腔调、过人的智慧、强硬的铁腕;也许会想到默克尔,她以物理学硕士、化学博士的身份转入政界,沉着冷静、严谨务实;也许还会想到昂山素季,她在多次的软禁、抗争中,仍坚持带领缅甸走向民主......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特质,她们被称为「铁娘子」,她们得以成为一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人。

非洲也有这么一位铁娘子,而且与前面几位「铁娘子」比,她丝毫不落下风。

她就是埃伦·约翰逊·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2006年起任西非小国利比里亚(Republic of Liberia)总统。

上任的时候,瑟利夫已经66岁,这位祖母级的人物年迈、矮小。

但12年后,所有人都佩服她的所作所为,称其为「非洲铁娘子」。

《时代》(Time)杂志发表上个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100位年度女性」榜单,瑟利夫入选。

图片来源:Time

01

为什么她是「非洲铁娘子」?

瑟利夫上任时,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落后国家。当时的利比里亚刚刚经历了长久的独裁统治和两次血腥内乱,经济缩水90%,人口减少接近十分之一。

这对于任何一个领导人来说,都极具挑战。

被称为「铁娘子」的瑟利夫,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将是一场漫长的跋涉。

图片来源:AP

然而,瑟利夫在12年的政治生涯当中,不仅使已经陷入混乱和衰败的国家稳定起来,而且将国家带入了经济正轨。

要想做到这一切,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

2006年,在瑟利夫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利比里亚已经因为战争成为了「重债穷国」,这主要是因为那些在战争前的贷款由于战争无法按期偿还,产生大量利息。

当时,利比里亚的债务约有49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倍,几乎不可能偿还。但是,如果不偿还,利比里亚又永远不可能回到正轨。

敏锐的瑟利夫意识到,这个「死结」有可能被打开。

一方面,当时给利比里亚贷款的商业机构和国家,已经对利比里亚偿还债务的能力没有期待。实际上,就算完全不还,也在它们的意料之中,只是利比里亚的国家信誉会面临危机。

于是,瑟利夫开始与相关政府与机构谈判,希望能够减免一些债务。

瑟利夫的奔走换来了转机,美国率先减免了利比里亚的债务,以97%的惊人折让率,使12亿美元的外债成了可偿还的3800万美元。加上其他各组织的减免和注销债务,到了2009年,利比里亚的债务总额已经从49亿美元减少到了17亿美元。

不过,17亿美元对于利比里亚仍然是天文数字,瑟利夫还需要再想办法。

瑟利夫又将目光转向了国际组织,只要符合一定标准,利比里亚可以依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倡议免除一些债务。

当然,在此之前,利比里亚最好能将债务继续降低。既然从原来借债给利比里亚的国家和机构中无法降低,瑟利夫就向另一些组织求援。

其实,早在2007年,她就开始双管齐下,从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八国集团那里得到了超过3亿美元用以偿还债务。

当然,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虽说借债给利比里亚的国家和机构对其偿还能力没有什么期望,一些国际组织也希望帮助这个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国家。但要想让别人帮助,首先需要自己的改变。

利比里亚需要让全世界意识到,自己一定会走入正轨,瑟利夫要凭借政策让国际社会放心。

她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2016年,瑟利夫成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轮值主席。

图片来源:Punch Newspapers

战后的利比里亚沉疴遍地,瑟利夫承诺要尽快恢复水电供应、修缮基础设施。她没有像非洲大多数政客那样只是说说,而是积极实施,并且立竿见影。

2010年,她签署《信息自由法》,允许公众访问政府网站所拥有的数据,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这一做法不仅在西非是首例,在整个非洲都极其罕见。

另外,瑟利夫也没有忘记社会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改善。

她呼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保健的政策措施,并用政令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可以接受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

同时,她与NGO合作,创立了一个名为「瑟利夫市场妇女基金会」(Sirleaf Market Wowen's Fund)的基金会,用以支持女童识字就学、小额信贷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她还推动了反强奸立法,将一切形式的强奸定为刑事犯罪,扩大了强奸的定义。

这一系列做法,相当于持续给战后社会注入了稳定剂。瑟利夫也因温和、亲切的形象,充满人道主义的政策,被支持者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妈总统」(Ma Ellen)。

这样的一些政策,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利比里亚的希望之光,利比里亚由此开始了良性循环,政策越与国际社会接轨,债务免除得越多。

于是,利比里亚在2010年后彻底走上经济的快车道,GDP年增长超过7%,从最初的政府年度预算只有8000万美元,到2011年提高到了5.16亿美元。

这些成就,让她在2011年的大选中得以连任,并与另外两位女性共同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2011年,三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从右至左分别是:前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瑟利夫,利比里亚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也门政治家塔瓦库·卡曼。

图片来源:Wikipedia

就算不了解利比里亚,人们也能从瑟利夫这12年的总统任期中看到政治奇迹。

拯救将衰落的国家,或是把国家带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任何一个成就都足可以称之为伟业,何况她一下子完成两项。

如果考虑到利比里亚的特殊情况,瑟利夫就更加了不起。

02

为何沉疴遍地

利比里亚是个很特殊的非洲国家。

大航海的最初时光中,西班牙和葡萄牙主要在西非一带进行贸易和殖民,利比里亚东边的科特迪瓦被称作「象牙海岸」;科特迪瓦东边的加纳被成为「黄金海岸」;而利比里亚在那个时候,也因为盛产胡椒和谷物被称为「胡椒海岸」或「谷物海岸」。

然而,1816年,美国殖民协会(ACS)掀起了一项运动,开始让美国的有色人种迁往利比里亚。

美国殖民协会由当地基督教派中的少数派和一些奴隶主构成。他们或是致力于解放黑奴,或是害怕黑奴叛乱,认为将一些黑奴送回非洲,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1822年开始,大量的美国黑奴被送到利比里亚。

这些黑奴中,有的是奴隶,有的是已经被解放的自由民。被送到利比里亚的有色人种,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都同意回到非洲,这当中不乏从小受到美国教育的人。

利比里亚的特殊就在于此,某种意义上,它是由「美国人」建立的。

这些来到利比里亚的有色人种,十分清楚被压迫和奴役是怎样的感受,于是将利比里亚当做是一个实现理想的地方。

利比里亚的建国,一开始就具有乌托邦的光芒。它也是非洲大陆上第一个共和国,国名利比里亚(Liberia)中就带着「自由」(Liberty)与「解放」(Liberated)。

1847年,从美国回来的利比里亚定居者们,依据美国的《独立宣言》制定了宪法,立刻得到了英国的承认;十几年后,也得到了美国的承认。

到这里,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

然而,由于利比里亚的奇特性、复杂性,也使得这个国家一经建立,就难以摆脱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美洲-利比里亚人和本地利比里亚人的矛盾。

利比里亚的土著人,占总人口数的90%以上,民族多样,包括克佩尔、巴萨等数十个民族。在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的统治下,土著人的生活艰苦,不被允许与美洲裔利比里亚人通婚、被迫出卖土地,反抗也数次被镇压,只能做一些低端工作,成为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的奴仆。

在19世纪利比里亚建国后,虽然采用了民主制度,还学习美国的辉格党(Whig Party)建立了真辉格党(TWP),但这个利比里亚最大党却完全由美洲-利比里亚人组成。

从1877年到1980年,真辉格党执政了超过一个世纪,这在世界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由于反对党派根本无法形成气候,真辉格党的党内决定几乎就决定了政府和国家行为。

长期的一言堂,使得民主名存实亡。

美洲-利比里亚人形成了一个阶层,完全凌驾于占据人口多数的本土利比里亚人,他们渗透进国家的所有部门,开始对本土利比里亚人进行压迫。以往美国奴隶主压迫他们有多狠,他们压迫土著就有多狠。

最初的理想,已经完全抛诸脑后。

瑟利夫曾在自己的自传《前途无量的孩子》(This Child Will be Great)开头写过:

「利比里亚在西非突出部分,拥有43000平方英里湿润而青翠的土地,比俄亥俄州稍微大一点,是一个拥有伟大历史的小国。来自16个民族的350万人口说着英语和16种土语。除了偶尔的洪水,利比里亚从来没有飓风,地震,干旱等天灾,更多的,是人祸。」

她说的「人祸」,其实就是美洲-利比里亚人的所作所为。

在20世纪中期,时任总统杜伯曼(William Tubman)曾想弥补美洲-利比里亚人和本土利比里亚人的矛盾,也获得了一些成效。

不过,好景不长,杜伯曼的继任总统托尔伯特(William Tolbert Jr.)开始面对巨大的种族撕裂。

事实证明,杜伯曼可能过于理想化了,他担任总统时期,大量本土利比里亚人进入政府部门,这相当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杜伯曼死后,美洲-利比里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本土利比里亚人进入政府,就是「让农民进入了厨房」。

托尔伯特面对的是,本土利比里亚人认为他在平等上做得太慢,而美洲-利比里亚人则认为他步子迈得太大。

争端终于在1979年爆发。

当年4月,托尔伯特政府宣布要提高大米价格,伴随着对真辉格党独裁专政百余年的愤怒,抗议与示威此起彼伏,许多的无辜群众被暴力对待、伤亡惨重。

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个强人——塞缪尔·多伊(Samuel Kanyon Doe)出现了。

在大米事件爆发后的一天夜里,本土利比里亚人多伊带着十几个士兵潜进了总统府。

枪声弹影中,来不及逃走的托尔伯特被击毙,多伊也顺势占领总统府,宣布政变成功,成了利比里亚有史以来第一个土著总统。

1980年4月12日,塞缪尔·多伊手持对讲机,宣布成功推翻托尔伯特政权。

图片来源:AP

瑟利夫的政治生涯就开始于这样动荡的年代中,而等待她的还有更多、更强烈的混乱。

03

疯狂的年代

瑟利夫的身世特殊,她的父母都是本土利比里亚人,她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杜伯曼的政策,因此瑟利夫一家的地位很低下。

不过,瑟利夫的父亲后来遇到了「好时代」。在杜伯曼执政时期成为了第一个本土国会议员,这改变了瑟利夫一家的贫困,也使瑟利夫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

瑟利夫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农场里。

图片来源:The Observer

因此,瑟利夫在青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结婚后曾去往美国进修会计学、公共政策学。

这样的背景让她有着一种双重身份:在思想上,她和美洲-利比里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她又出身土著。

学成归国后,瑟利夫就在财政部工作,当时已经是托尔伯特担任总统了。

托尔伯特赏识瑟利夫,使她成为了财政部长。但是很快发生了政变,多个内阁部长都被枪杀,瑟利夫则侥幸躲过一劫。

这个时候,土著身份的瑟利夫,其实完全可以继续她的政治生涯,加入多伊政府。她也的确接受了新政府的职位,短暂地成为了利比里亚开发和投资银行的行长。

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流亡。在她心中,多伊政权是非法的。

塞缪尔·多伊,利比里亚第一位土著总统。多伊在任期间残暴不仁,将前政府官员赤裸绑于海滩上示众,电视台记者因碰上多伊心情不好被活活打死。

图片来源:Wikipedia

她先是逃到了美国,然后去肯尼亚。在这些地方,她任职于世界银行、花旗银行,生活过得很体面。

1985年,当瑟利夫听说利比里亚将举行第一次大选,她立刻辞去了工作,回到利比里亚。

她加入了反对派「利比里亚行动党」(Liberian Action Party),准备竞选副总统之位。根据BBC的统计,当时虽然反对派获得了大多数选票,可当时多伊掌握着权力,暗箱操作了一番,继续连任。

愤怒不已的瑟利夫发表演讲,讽刺多伊政权,转头就被安上了一个「煽动叛乱」的罪名。所幸,国际社会的发声,瑟利夫被释放,却也再度踏上了流亡之路。

1986年,瑟利夫从狱中被释放,鼓励自己的支持者。

图片来源:EPA

而利比里亚国内就在多伊的独裁统治中水深火热,他的前助手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建立起了「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National Patriotic Front of Liberia),在1989年底攻入了利比里亚,引发了利比里亚第一次内战。

多伊被推翻了。

他死前遭到酷刑,耳朵被剪掉,死后被剃了光头裸体示众。

而在1997年的选举中得以连任的泰勒,开始和以前的盟友罗斯福·约翰逊(Roosevelt Johnson)闹翻。

于是,第二次利比里亚内战爆发。

查尔斯·泰勒,利比里亚最知名、残酷的独裁者之一。

图片来源:The Africa Report

连续的独裁暴政、连绵不绝的内战,将本就矛盾重重的利比里亚彻底带向了难以挽回的局面:

城镇里的学校、医院、道路都被毁坏,基础设施一团糟;

大量的军阀割据,毒品泛滥、土匪横行;

从未上过学的娃娃兵肆虐,他们年幼无知、却残忍暴虐,奸淫妇女、枪杀路人,犯下一桩桩难以启齿的罪行……

以利比里亚内战为背景的电影《疯狗强尼》(Johnny Mad Dog),描绘了一群从未受过教育的娃娃兵杀人如麻、奸淫妇女的残酷故事。

图片来源:《疯狗强尼》

十四年的内战摧毁了利比里亚,造成了超过20万人死亡,过百万人成为难民。如《卫报》(The Guardian)所写:

「它不只是场像观察家们描述的战争,更像是场世界末日般的堕落和暴力的爆发。」

(Less a war, as observers described it, and more an apocalyptic explosion of depravity and violence.)

这个原本就被视为上帝抛弃的地方,战后更是集结了暴力、土匪、疾病和随时爆炸的地雷。

在这样的糟糕中,还有一部分人身处更糟糕的境地,就是妇女。

男性在外打仗,总戴着橘色头巾的市场妇女却在维持着国家的经济。可在这漫长的内战中,有70%的女性遭遇过性侵,阴影挥之不去。

因此,2005年,当瑟利夫在竞选中表示,会将「将母亲的敏感与情感带到总统职位上」(bring motherly sensitivity and emotion to the presidency)时,鼓舞了无数的利比里亚百姓。

2005年,瑟利夫在首都蒙罗维亚举行竞选演讲。

图片来源:Wikipedia

女权、和平,怀抱着这样的希冀,瑟利夫打败了有「世界足球先生」之称的乔治·维阿(George Weah,现任利比里亚总统),成功当选总统,成为整个非洲第一位女总统,被看作利比里亚的希望。

2017年,瑟利夫卸任。前世界足球先生乔治·维阿当选总统。

图片来源:EPA

04

女性领导人的难处

疯狂的年代中,瑟利夫没有堕落,担任总统之后,她也没有疯狂。

这对于利比里亚,甚至对于非洲来说,已经非常不易。

在瑟利夫之前利比里亚的总统,或是长期坐在位置上不愿走,或是被残忍地杀害,不仅没有人愿意遵守任期,而且都无法完成和平交接。

瑟利夫出现在国家最危难、最混乱之际,力挽狂澜,使得利比里亚走入正轨,这实在体现了她人格的闪光之处,也是她被称为「非洲铁娘子」、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说瑟利夫是完美的政治家,也不是说现在的利比里亚已经是一个好国家。

瑟利夫执政时期的利比里亚,是西非地区埃博拉病毒最猖獗的地方,其死万人数将近5000人,是西非死亡总数的一半。显然,瑟利夫的公共卫生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切。

2014年到2015年,埃博拉病毒肆虐利比里亚。在这样的环境下,卫生官员们依然贫困,难以拿到自己应得的报酬。

图片来源:Reuters

而且,作为国家支柱的铁矿、橡胶价格在瑟利夫时代不断下跌,利比里亚虽然已经没有了战争,民众的生活却仍然极端贫困。

在利比里亚,130万人处于联合国标准的「极度贫困」中,83%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联合国贫困线以下。

女权主义者们批评瑟利夫是伪女权,认为她并没有在议会中推动女性法案。瑟利夫对此反唇相讥,一度名声受损。

而且,在瑟利夫最关注的腐败问题上,她仍然没有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从真辉格党执政的时代一直到今天,利比里亚的腐败都极其严重。

甚至,就连瑟利夫自己也卷入到许多裙带关系的丑闻之中。

2019年,她的儿子查尔斯·瑟里夫(Charles Sirleaf)被曝出曾通过非法印刷价值7500万美元的当地货币,被指控蓄意破坏经济。

从这些角度来说,瑟利夫远远不是完人。但作为深刻改变利比里亚的女性领导人,她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她是伟大的。

她一路走来,并非总是带有光芒,但无疑为人们展现了她的正直和勇气。

在多伊非法取得政权之后,她曾像大多数人那样选择了接受新职位,但却最终选择了流亡,这一选择就不是多数人有勇气做出的了。

同样,在多伊政府举行选举的时候,她本可以在外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毅然决然选择回国,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的选择。

更不用说,她怒斥多伊,遭到软禁,还有她经历两次内战却选择继续自己的政治生涯。

这其中每一次选择,都需要无比的勇气。

瑟利夫不仅有勇气,也有足够的智慧和现实感。她使利比里亚走出战争阴霾,并使其不必为外债而困扰,这需要智慧;她面对利比里亚土著与美洲移民的撕裂,以及女权主义的非难,则需要现实感。

她知道哪些是应该尽快推进的政策,哪些是快不得的,并把握好分寸,这对于任何政治家来说都是难得的。

当然,她一个人远不能完全使利比里亚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好国家。

利比里亚内部的族群问题、疾病与贫困,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都指向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瑟利夫到社区里向人们介绍埃博拉病毒。

图片来源:Reuters

历史已经证明,乌托邦的构想与暴力的手段都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利比里亚需要的是对民主制度、法治的全面完善,需要的仍然是一个能够充分保证民众权利的制度。

想达到这些,利比里亚道阻且长。

瑟利夫开了一个好头,能够走多远,取决于利比里亚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靓丽非洲铁娘子
全球十大女性政客排行榜
游世界[非洲28]---利比里亚
瑟利夫夫人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29岁成为世界足球先生, 51岁当选国家总统, 他创造了一个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