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读出画面,感受语言之美?

    在小学,写得最多的就是记叙文,一般为记事、写景和写人。初中开始,加强了散文和议论文的训练,归根结底,无论写什么,都是检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其实,这三方面就是语文的的核心素养。今天,我们只谈如何借助画面感知语言的美。


借助画面,感知语言之美!


    许多散文,都能让我们觉得“这是有画面感的文字”: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便能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这种画面感的体验是需要训练的,新课标对小学低段(一二三年级)就做出过明确的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是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总要求里面的一点。在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在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是对于读的要求。下面,笔者通过几个片段,一起来体会文字中的画面之美、语言之美。


 《咏鹅》(骆宾王)赏析


  在骆宾王的《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用浅显而直白的语言,不仅把白鹅的形象直接给了我们,而且通过红掌与白毛的对比,绿水与清波的画面,让学生们直接有了图画之感,进一步可以通过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白鹅戏水情境进行对比,同时展开想象,在画面中感知古诗语言的精准与美感。这样的古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们家长们可以再读一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汇总及学习方法》)


    写景的文章中,最容易让人产生画面的想象,在这里一尘分享两篇散文的片段给大家。


《第一场雪》片段(峻青)赏析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长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在这一段里,首先交代了时间:大雪后的清晨,然后由一句“嗬!好大的雪啊!”开始写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个体。从“山川、树木、房屋”都罩上的厚厚的雪到“柳树、松树、柏树”堆满了蓬松松的雪球,画面由远而近,从整体到细节,让人身临其境。本段末尾在“一阵风吹”之后由静态的画面到动态的画面,由白雪到阳光形成的“彩虹”,让画面活了起来。作者一步步勾勒出了好一派大雪初晴时的壮观景象。


《梦幻泸沽湖》片段(徐成淼)欣赏


    从旅游车上下来,沿缓坡往上,向观景台而去。泸沽湖从眼前升起,一大片耀眼的明蓝。蓝到了这般模样,叫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它是蓝宝石的蓝,是蓝色多瑙河的蓝,是蓝屏显示的蓝,是蓝精灵,是蓝调音乐,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蓝得明艳,蓝得鲜丽,蓝得剔透,蓝得不容你分辨。蓝到了你的眼底,把视网膜都染蓝了,还要蓝到人心的深处去。正惊叹着,一阵风从湖上拂过,湖面起了涟漪,从淡蓝、浅蓝,到碧蓝、湛蓝;从蔚蓝、天蓝,到品蓝、深蓝。颜色由浅变深,慢慢过渡。于是人便有了梦幻之感:泸沽湖是一个奇异的梦,这梦是有颜色的——蓝色。

    作者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并且直接就写颜色“一大片耀眼的明蓝”,直抒胸意:蓝到了这般模样,叫人有点喘不过气来。然后又以实物中的各种蓝色比拟,更是通过“蓝到了你的眼底,把视网膜都染蓝了”的夸张写法,让人为之震撼。这种色彩的写法非常值得学习。只要读了这一段文字的你,我想都会体会到泸沽湖的“蓝色”诱惑!


《虾趣》片段(秦牧)赏析


    虾随着环境的不同,甲壳上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江河里的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洁白些。活蹦乱跳的虾,身体很透明,在它将要死亡的时候,透明程度就减轻了,逐渐转化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显著。那是它的脏腑和未曾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本段是典型的说明文文体。在本段文字是描写虾的甲壳颜色的变化。先说不同产地的虾的颜色的不同,再说了生命力不同的虾的颜色的不同。作者从颜色入手,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读出画面感,通过颜色上的差异让人很直观地分清了虾的甲壳上色彩产生的原因。本段文字虽然不多,词语也很平实,却把虾的颜色讲得透彻。


《怒吼吧,黄河》片段(李海燕)赏析


    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冼星海激动得站起来,一把将稿子抓在手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有把握把曲谱好!一定能!”

    六天后,冼星海谱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仅仅六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冼星海谱出了这部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

    第一段里,通过“激动得站起来”和“一把将稿子抓在手里”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冼星海的激动心情,通过“斩钉截铁”一词准确地再现了他的自信而激动的神情。第二段里的三个“就在”不仅画面感强烈,而且气势上一个比一个强烈,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条件的艰苦,同时也说明了他的音乐才能的确非凡!

    通过以上几个片段的分享,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属于细节描写。我们在读文章时,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都要仔细去体会这些精彩部分的画面,并且用心分析这些画面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给我们的,在写作顺序上、修辞方法上和用词搭配上多做研究。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只有我们在朗读和揣摩的过程中有所体悟,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慢慢地我们的文字也会呈现各种精彩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花女》经典片段赏析
齐白石《虾》赏析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中央乐团 经典版本
为什么画得像的画不一定是好画?
巨怪赏析
▶️沪剧《红梅颂》片段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