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汉语语法学习-代词(续)

    上一回,一尘总结了代词的部分用法,今天,继续分析代词中的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用法。


一、指示代词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彼等。它们和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彼”有时也可以做第三人称代词用。如例1所示。

    例1:《诗经·王风·采葛》:“采葛兮。”

    “其”和“之”也可做指示代词。如:“非其人不可”(非那个人不可),“之二虫又何知?”(这两个动物又懂得什么?)但是,“之”字很少这样使用。


二、疑问代词


    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奚、安、恶等。“谁”是问人的。“孰”可以问人,也可以问物,还可以用于选择。如例2所示。

    例2:《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画最难者?”(画画里头什么是最难的?)

    “何、奚、安、恶”做宾语时表示“什么”、“哪里”。如例3所示。

    例3:《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在?”(沛公在哪里?)

    “何、奚、安、恶”做状语时表示“为什么”、“怎么”。如例4所示。

    例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得广厦千万间?”(怎么才能让老百姓得到安置与救济呢?)    


三、特殊代词


    古汉语中,除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代词,如:诸、焉、者、旃(zhān)、所。

    “诸”等于“之于”或“之乎”。“焉”等于“于之”,“旃”等于“之焉”。它们都不是单纯的代词,而是既包含了一个代词“之”,又包含了一个介词“于”或一个语气词“乎”。这种情况是现代汉语没有的。

    “诸”相当于“之于”(此处,“之”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如例5所示。

    例5:《列子·汤问》:“投渤海之尾。”(投诸:投之于,把它投到。)

    “诸”相当于“之乎”(此处,“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如例6所示。

    例6:《左传·昭公八年》:“子闻诸?”(闻诸:闻之乎,听说过这件事情吗?)

    “者”和“所”表示“... ...的人”、“... ...的东西”、“... ...的原因”。简单地说,这两个字的区别是:它们和动词配合时,“者”代替动作的主动者,“所”代替动作的对象。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句中的“闻者”是指听话的人。而“所见所闻”中的“所闻”则是指听到的东西。而当“所”和“者”结合起来使用时,就都指动作的对象。如:“吾所闻者”就是“我听到的东西”之意。

    好了,今天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就分享到这里了。上一篇语法知识点请点击下方的文章链接阅读。


《古代汉语语法学习-代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学好文言文,会让人有厚重感,很多语文问题会迎刃而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学:现代汉语语法讲座系列(代词)(第十节)
现代汉语知识讲座36----词的分类(中)
高考文言语法讲析(11)|宾语前置句
古代汉语:疑问代词
代词 研究
复习签到14:通论(十二)疑问句、疑问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