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教育 | 写作,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新网师的一分子,自己的严重缺席,让我失去了很多。在选择放弃之后,自己却不断发现,原来,一次放弃,居然放弃了那么多。这就是叠加效应。

虽然我放弃了课程的进度,但是我依然在接受新网师的环境熏陶,我的教育叙事从未放弃,至少,我还在努力。

7月9日下午,我观看了2022新教育年会的直播分享,也是新教育实验第二十二届研讨会,我的生命律动再一次被新教育的老师们所撼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真好。

一、师生共读共写,让生命的律动点石成金


陈冬梅老师分享的是师生共读、共写的深情教育生活——每天,她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一段话,共写生活中感动的瞬间。于是,读书和写作成为了他们发现生活中那些“真金”的放大镜,而陈冬梅老师的百字点评则成为了“点石成金”的魔术棒。

陈冬梅老师在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了600来篇长长短短的习作,每一篇习作,她都进行了“百字点评”,这种心与心的碰撞最终实现了心灵的捆绑式成长,最终形成了30多部学生习作集。

她在学生的习作后点评道:“哪怕路人,进入了你的眼里,更走进了你的心,你凝视了他,连老人斑都回应了你,于是,你的笔端舞了。如此凝视,在时间的河里,你的生命有了新的生长意义。”对于孩子们的每一次发现,都应该用放大镜来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如何发现更多的生命的精彩,以这样的积极心态生长和成长,每一位孩子眼中具备了更多发现美的视角。虽然生活并不完美,正是这样的不完美成就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而这种残缺的人生,也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成长。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世间的纷繁复杂和精彩无限;通过写作,我们发现了内心与现实世界搏斗后,自己对生活依然热爱有佳。

陈老师在《镜头》一文中这样袒露心声:“读吧,终会有一天,镜头不再是鞭子,镜头只是记录,记录孩子们的沉浸,记录孩子们不一样的眼光。”有人问她如此执念手持发表这块“表”,究竟图生命?她说,她是在以写作的方式拯救自己,拯救着她的孩子们。让每个和她相遇的孩子,在读写的世界里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通过多年的共读、共写实践,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过着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弘毅读写模式|海阅读 深思考 引诗情 宽视野 大分享


来自南通市的茅雅琳老师分享了她和学生开展的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生活,以此撬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诗意可抵岁月长,静待“数学”绽芬芳。

茅老师把语文的文学性和情感化进行了优化,在数学中,让文字舞出了数学技能的广阔天地。她干了三件事:1、赏析优秀数学小论文,掌握写作方法;2、探索小论文的切入口,明确写作主题;3、采用不同方式,鼓励学生坚持写作。

作为小论文的切入口,她也做了分析和汇总:可以是一节新课的学习体会,可以是一个概念的深刻剖析,可以是一类题型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个规律的探寻历程,还可以是一个方法的推广运用。

当然,光是学生写肯定是不行的。茅老师对学生提交的这些论文进行了逐篇阅读,并进行了中肯点评。然后再精心修改,形成班级小论文的展示,对优秀作品投稿到报刊杂志进行发表。

根据我过往的经验发现,教师对学生写作中的点评和肯定是写作之初的原动力,而展示和发表之后,一种内心深处的渴望逐渐成为了写作的源动力。所以,光写不看,光看不点评,光点评不分类整理与展示,这些都不是有效的写作路径。语文中的写作如此,数学中的写作亦如此。

三、教师专业写作的成长路径


在直播分享中,来自河南省开封市贞元学校的石星星老师分享了科学学科写作案例叙事。从她的叙述中,我发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不同,写作诉求和写作方式也是不同的。当然,教师在指导方法上也应区别对待。

在科学课程的写作中,孩子们通过观察、通过实验、通过资料收集,发现了这个世界的无数精彩,通过写作把这些精彩通过画画、诗句和脑图逐步总结和分享了出来,这是认知的成长,更是生命的成长。

最后,新教育的点评老师丁老师总结说,教师的专业写作其实就是在为全民写作探路。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迭代发展,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媒体的主角。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无论是图片还是声音的表达,都脱离不了一个中心,那就是自带IP属性。而这个IP,其实就是个人的风格——个人风格从何而来?从我们的阅历中来,从读书中来,从写作中来。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语文写作是学生写作的主阵地,永远值得深耕细作。语文写作的成功深刻影响学生全部写作的心态和生态。而作为教师,更应该成为写作领域的典范。湖北松滋市实小黄华斌校长在《以笔为马,奔赴教育的诗和远方》告诉我们,学校借助新教育“生命叙事”的独特方式鼓励教师写作:

1、项目驱动,营造教师叙事场景。取消各类常规工作总结,代之以“教育叙事”。

2、会议分享,听到教师拔节的声音。变“教师例会”为“榜样故事会”,变“班主任例会”为“优秀案例叙事研修”,变“读书会”为“读思会”,促进教师口头和书面写作。

3、上清走笔,呈现教师生长模样。开设“上清走笔”专栏,推送老师“生命叙事”400多篇,成为有影响的地方品牌公号。

4、故事首席,编织教师幸福生活。做好“笔尖下的管理”,不放弃校长讲故事的机会。

5、叙事研究,助力教师找到门道。引入梁衡的“五字诀”即形、事、情、理、典,作为叙事标准,形成写作策略体系。

古今中外的作家们、思想家们、哲学家们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简单的道理:写作是难的。杜甫在《偶题》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代大诗人大作家写文章都这么难,更何况我们普通教师。美国的库尔特·冯内古特也说,他在写作时,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四肢全无、只能用嘴叼着蜡笔画线的人。

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对阅读乐此不疲,却对写作望而生畏。原因其实很简单,阅读是输入,主要是读者和文本的关系;写作则是输出,并且涉及到写作作者、生活、读者、媒介等诸多环境之间复杂的多边关系,因此,写作不仅需要个人素养,还需要他对现实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对读者心理的预期与认知,对写作过程的运思与表达......所以,相对而言,写作遇到的困惑更多,难度更大。

那么,写作是否有秘诀呢?

对每个人适用的秘诀虽然没有,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四个“法宝”,让我们的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还是可以做到的。

写作的法宝一:“源”,感物而动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这段话看起来很高深,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用生活中的一切来作为我们写作素材的源泉。

我们的生活,既包括我们的童年,也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师生活、精神生活等诸多方面,写作就是要从这些生活的纷繁芜杂中挑出我们有感受的、能够触动别人的资料加以利用。因此,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强化我们对生活的感受、生活的积累以及生活的感悟。

写作的法宝二:流,以读促写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说:“如果我有十分的时间,六分用来阅读,三分用来生活,一分用来写作。”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那么阅读则是写作的“流”,二者结合,写作才能源流汇响,盈科而进。古人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感叹,当我们熟读一首诗、熟读一段文后,写作时,就会不知不觉间加以模仿,甚至借用,并且在吟诵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在加强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习得修辞技巧,通过反复咀嚼,逐步的就化为己用,化为己有了。

写作法宝三:心,情动于衷    

杨雄在《法言·问神》中说:“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毛诗序》中也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人在写作方面就已经总结出了普遍的规律:写作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

既然是心理活动,“情”则是最重要的心理动因,应当“缘情而缀文”,而不能“为文而造情”,阅读者才能“批文入情”。当然,写作的“情”与“理”或“思”不可分割,离不开心灵的“构思”或“运思”。它是情感、思维、感受、想象等结合体。

写作法宝四:辞,咬文嚼字    

无论使用何种法宝,最终写作是要借助语言进行表达。而有效的表达需要修辞,也就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推敲琢磨等。

语言的表达要考虑诚实、正确、妥帖、文采等等。要想“出口成章”或“文思泉涌”,要么天赋聪颖,要么勤学苦练,但为求得进步,或精益求精,就需要经历咬文嚼字的训练。只有经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才能拥有杜甫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毅。

作为教师,本人也喜欢写作,我的经验是,理想的教师,最起码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39.教育写作,点亮教育生活
教育叙事是一种研究
教作文,你准备好了吗(二)
康老师回顾 | 读写思行 不辍成长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的出发地
教师的气质——读刘良华《教师的专业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