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发展要从“项目化”走向“常态化”(达良厚)<div>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opinion/pgypl/201511/t20151129_644834.htm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项目化建设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项目立市”、“项目立县”更是随处可见的战略口号。教育也不例外。从恢复高考到实施素质教育,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新课程改革,再到教育均衡发展……可以说,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教育大项目”。

  美国学者詹姆斯·C.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一书中分析了“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可能存在的弊端。他认为,项目操作应该遵循四条法则:小步走,鼓励可逆性,为意外情况做计划,为人类创造力做计划。这些法则对我们分析“教育大项目”的成败得失,以及如何发展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以恢复高考为例,作为项目来说,初期很成功,但随之而来的应试教育则利弊共存,极端化的应试教育甚至阻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还有,素质教育、“普九”、“新课改”等大项目,口号、理论不少,但精神和实质却仍未全面落实,甚至产生了一些新的弊端。

  项目的优势在于能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但要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项目操作并不代表常态。教育的基本常态是在教育理想指导下的形成的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的教育结构。比如,学校管理和课堂,就不能老是跟着项目转。国家推进的“教育大项目”,尤其要有连贯性和稳定性的考虑,不能妨碍常态化教育的发展需求。

  第二,我们要建立起教育新常态。主要应包含三项内容:一是要“理想化办学”而非“需要化(功利化)办学”。理想是指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主体是人的发展趋势。各种各样的现实需要只能是办学考虑的因素,但不能直接纳入办学目标。二是要人格化治教而非物化治教。健康人格的成长才是教育之魂,我们不能把人异化成考试工具。三是教育家治教而非行政化治教。现在的教育,行政规章制度太多,束缚了师生的发展。只有建立起教育家治教体系才能克服这些缺陷。而且,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以教育家的境界来激励、要求自己自主从教。

  唯其如此,教育项目的弊端才可能减少甚至避免。(作者达良厚,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9次入选“锐评”栏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当好一名称职的现代学校校长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与传统评估的八大区别
衡水二中教育管理之二
教育家办学与教育均衡发展
真正的教育家办学,离我们有多远
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刘彭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