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语阅读】董光巨作品丨临涣古城的底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1

千里淮北大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初冬时节,笔者慕名来到濉溪县临涣古镇,近距离感受古城的温度与脉搏。

行走在临涣古城的大街上,第一感觉是原色原香,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视觉冲击。她不像国内其它古镇经过重金打造,过度包装,涂脂抹粉,而是具有皖北人质朴自然、豪放粗犷的个性。

临涣古城是一个集红色文化、名人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古镇位于浍河北岸,自然风光优美、水运便利、镇区规模较大、房屋密集,S202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捷。

临涣,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颇丰。拥有培腐乳、包瓜、棒棒茶、烧饼等特产美食。拥有临涣古城、文昌宫、城隍庙、茶馆等古建筑。拥有茶馆文化、临涣唢呐、淮北大鼓、说书等风俗文化。被誉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等荣誉称号。

2

“临涣”的名称从何而来?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随导航来到“临涣码头”,只见一桥飞架南北,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河面宽阔,碧水盈盈。古代的“临涣码头”早已被这座钢筋水泥大桥取代,这一河碧水就是“涣水”吗?

《水经注》记载,涣水流经铚县。这个涣水在哪呢?春秋时期,为宋国的铚邑,秦灭东周,统一六国,置铚县,属泗水郡;南北朝时期,胡人占据北方,汉人南迁,铚县废,铚县一带为北魏占领,南朝梁武帝元年,置临涣郡;北齐天宝元年,废临涣郡,置临涣县。这个铚县就是后来的临涣县,城池因临涣水而名临涣。临涣集南侧有一条河流,这条河就是涣水,又称为“浍水”,就是今天的浍河。

站在浍河大桥上看,河里有游船,两岸是原生态的,没有护岸,不像其它河流两岸用毛石或混凝土防护,从而能让河水在流淌中达到自然净化。

临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太平御览》记载:“涣水、雎水,传曰睢、涣之水出文章”。这两条河流之间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有嵇康、桓谭、白居易、张仲素、皮日休等历史名人,或出生于此,或成长于斯,或长眠此地。

“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濉溪县号称“嵇康故里”。嵇康,字叔夜,本姓奚,世人又称嵇中散(曾在曹魏当权时官至中散大夫),曹操的曾孙女婿。谯国铚县(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书画家,“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

3

行走在临涣古镇的大街上,街面整洁,摊点摆放有序,“临涣烧饼”闻名遐迩,茶楼更是临涣一绝。“南阁茶楼”楼高三层,飞檐翘角,堪称临涣茶楼中的代表。当地有“未到茶楼等于未到临涣”的说法。

晌午,我们慕名来“南阁茶楼”,楼前聚集几个青年“飙车族”,正所谓“鲜衣怒马少年时”,胯下是乌黑锃亮的进口摩托车,他们停车在茶楼喝茶休息。我们跨进茶楼,只见厅内摆放十几张桌椅,桌巾为土制蓝布,桌上摆放茶具、糖果花生瓜子。戏台背景墙上挂一幅字画,两边对联:清泉映明月,香茗酬嘉宾。还有一块金色匾额: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棒棒茶协会。台中央的桌子上摆放音响设备,桌边坐着几位弹琵琶、拉二胡的艺人,一位手持话筒的女演员正在唱“梆子戏”,台下人正聚精会神听戏。

临涣“棒棒茶”,是借用六安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的品牌茶。用当地泉水浸泡,“河水煮河鱼”让茶汤色泽红润、清香宜人。饮后口齿留香,生津止渴,消暑提神,还有解酒的功效。

临涣城下、浍河岸边流淌着四大名泉,即回龙泉、龙须泉、珍珠泉和饮马泉。围绕着这四大名泉,当地流传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据水文专家鉴定,确认临涣泉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4

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后改为昌帝庙。武则天出行江南时,昌帝庙被改为一座行宫,宋朝末年易名为文昌宫。分南北中三进庭院,青砖灰瓦,重梁抱柱,雕花门,方格窗,三级台阶,古朴曲雅,是历代文人学士奉祀文昌帝君和聚会的地方。

文昌宫的文昌神韵和书院之气,在民国后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革命气息。民国初年,这里成立临涣第二高等小学;1930年,改办为宿县第七区立师范学校。进步知识分子在这里一边教书,一边进行革命活动。

1948年11月11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进驻临涣文昌宫,指挥淮海战役;11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此成立了淮海战役总前委。

文昌宫,现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前后三进庭院,青砖小瓦砖木结构房屋58间,占地3000平方米。其中南院在当时是总前委的参谋处、作战处、机要室和通讯处等,现在布置为历史文物展厅。展陈淮海战役相关资料,展出文物100余件;中院西墙是总前委巨幅合影;北院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首长的住所、会议室及警卫员住所,按原状陈列。

总前委一经诞生,震惊中外的“大淮海”也就拉开了战幕。在总前委的统帅下,华野16个纵队,中野7个纵队,还有各地方部队共60万人马,加上543万支前民工,在纵横七百余里的淮海战场上,按照战役总方针和总体作战计划,协同作战,分别向各自的作战目标发起攻势。

总前委入驻临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地区具有革命斗争的红色历史,群众基础较好;二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紧靠浍河码头,水运十分方便。从河北、河南支援前线的各类物资,大多通过浍河转运而来;三是战时需要,便于指挥。中野进驻临涣,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攻取宿县,切断徐蚌铁路,孤立徐州杜聿明集团。临涣离宿县约90华里,指挥部设在这里,比较靠近前线,便于了解敌情,便于指挥。四是临涣是当时的大集镇,具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人口多、规模大,镇上有很多可被利用的古代建筑。除文昌宫外,还有天主堂被用作战地医院。1948年11月19日,邓小平曾亲临战地医院看望伤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城隍庙被用作中原军区支前的弹药交付所;山西会馆被用作粮食补给站,据统计每天运往前线军粮五六万斤;慈云庵作为兵站,负责前线物资的补给,接待过往部队等。

由于文昌宫建筑目标大,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容易暴露,遭到国民党飞机空袭。11月22日晚,总前委转移至东12华里的小李庄。从中原野战军指挥部到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虽然在临涣文昌宫只停留了短短12天,但对淮海战役的全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刘、陈、邓不仅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而且制定了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部署,并在文昌宫多次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前线将士的吃、穿、用、武器配备等做好了充分准备。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次我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其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在中国战争史上史无前例。这次战役,军事上使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淮海战役中,共有2.5万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长眠于淮北大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期间,冀鲁豫皖苏五省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人,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解放区人民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支前民谣,让我们体会到军民鱼水的浓浓深情。

我们伫立在“人民力量,胜利之本”的展厅前,“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淮北人民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红色,构成了临涣古城的底色。


作者简介:董光巨,安徽肥西人。合肥市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新安晚报》《江淮晨报》《皖西日报》和《散文选刊》《参花》《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小小说月刊》以及《同步悦读》《今日头条》《东方散文》等报刊与网络媒体,有多篇文章获奖,有文编入年度散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粟 裕大将:指挥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纪念馆
揭秘谁才是淮海战役真正的总指挥
淮海战役即将结束,总前委委员第一次聚齐,拍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指挥序列有多强?看完这张图你就清楚了!不仅下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