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刘中海作品 | 父母的手艺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的大舅二舅和我的父亲母亲,都是编席子和茓子的高手。在那个还不能解决温饱的年代,一家人中能有一个这样手艺的人,生活就不会那么清苦。

我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手艺人。我的母亲曾经告诉我,我父亲编席的手艺还是她教的呢!因而,母亲一说起这事儿,都会引以为豪,说父亲是她的徒弟,她是父亲的师傅。每到这时,父亲总是抿嘴笑笑,一点儿也没有反驳的意思。

母亲说,那时候家家都困难,往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编席子和编茓子都是为了多挣俩钱,贴补家用。有时候父亲用石磙碾苇眉子,母亲编席,二人分工明确。只见父亲手拿有两米长的木尺子,双脚一跳,站到石磙上,木尺用力向后一使劲,石磙就上了摆放好的苇眉子上,向前滚去。苇眉子在母亲手里飞快地跳跃,一会儿功夫,席子就编出一米多长。整个堂屋都成了父母施展手艺的阵地。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每每回到家里,丢下书包,蹲在一旁观察着父母,也曾在同学面前多次炫耀父母的手艺。每每编好十多张席子和十几个茓子,装上架子车拉到集市上,根据质量、外观,价钱8元到12元不等,不到一个上午就卖完了。用换来的钱再买些粮食,还可以改善一下伙食。

我上初中的时候,父母有意识地想把这些手艺传给我,给我讲解席子和茓子的编法。什么“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二法”“隔二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三再抬四法”等等,如果不是那年考上了师范学校,我也早成编席子和茓子的高手了。

你别看席子光滑、冰凉,躺上面舒适,其实编席子和茓子也是经过很多工序哩。平时用高粱秆为原料,经过剖篾、浸泡、碾压和编织等工序编制。编织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手势一致,一般是左手抬、右手压。还有,在编织的过程中要步步注意席花的紧密,随时用撬刀(拐7型的)挤紧,只有这样才能编织出受人喜爱的高质量席子来。最后是折边,又叫窝边,撬边,是苇席编织中最后的一道工序,收边后压平,苇席即成。

当年,周边的年轻人结婚,都找我父母给他们编结婚用席子,全部用红色的席眉子,用其他颜色的眉子挑花或撬边,美观、喜庆、适用,深受青年人喜爱。

茓子的用料大都是当年的高粱秆,把高粱秆去叶去皮,用篦刀把高粱秆破开,撒水浸泡,再用石滚碾平,然后去掉里边的秫秸瓤,留其外皮用,茓子都是有固定尺寸的,当然,我父母掌握的最好。编席子编茓子冬天用的都是苇子料,每年到初冬时节,农活不多了,苇子也成熟了,这时父母亲就拉着架子车,到有芦苇的地方去买苇子,但芦苇成本大,价钱也高,一领苇席和茓子要比高粱眉子编的价钱多3元至5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分了自留地,打的粮食逐渐多了起来,交了公粮之后,家家大都把剩下的粮食储存起来,那时用的都是茓子,在房屋的一角选一块地方用茓子把粮食储存起来,这时,茓子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吃穿不愁了,苇席已经很少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按摩席、竹炭席、环保席等等。尤其是农业实行机械化之后,机收的粮食也不再储存,直接卖给了国家,自然,茓子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用茓子储粮的方法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作者简介:刘中海,就职于河南省遂平县阳丰镇中心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遂平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文学百花苑》《首都文学》及网络平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民俗物什之芦苇编:漫话席子(作者:许广洲)
丰县老家的芦苇
家乡的芦苇和苇席
东北炕席
鹿清江原创散文:告别老屋
父亲与苇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