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严天志作品 | 豆花,舌尖上的乡愁

一声“豆花,有钱没钱都蹴下”,虽然单调,却回荡着舌尖上的悠悠乡愁;一碗“豆花泡馍”清淡,却能保得饥饿时的温饱;一盘“豆腐白菜”,虽然一清二白,却渗透着做人的磊落坦荡。

豆花已不再是一种美食了,流年之间一朝逆袭就成了人间田园诗话的一部分,演绎出无限的诗情画意。据传,豆花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在安徽淮南的八公山上炼丹,一次偶然的机会,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人间便有了豆腐美食。后来,相继传遍各地。陇州的豆花,属陕北典型的豆制食品之一,已成为陇州大地舌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称之为陇州民间的饮食之宝,被世人传颂。

笔者作为地道的陇州人,谈谈豆花之谜吧。

豆腐花,简称“豆花”,是一种用黄豆制作的小吃。用水泡涨,磨碎过滤出豆浆,豆浆如果加入盐卤或石膏就会凝结非常稀软的固体。豆花制作须先将黄豆浸泡,依品种或个人喜好约4至8小时不等,待黄豆吸饱水分后再加以打浆、滤渣、煮滚,温至90度,最后步骤为“冲豆花”、意即给豆花冲入凝固剂再静置5至15分种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于豆浆与凝固剂融冾的温度控制以及冲豆花的速度与技巧。豆花的味道也分两种,分别是南方味和北方的囗味。南方的甜,北方的咸。这一直是南北豆花差异之争。对南方人来说,撒上一把白糖就可以了,北方人则是加上香菜和酱汁,就是一顿美味的小吃,这并没有争议可言,主要是南北的生活、饮食习惯形成的。

陇州人是用石磨来磨豆浆的,这我是耳闻目睹者。磨豆浆时一边拉磨一边添磨。此时,小孩子们总是欢喜地扶着推磨的木柄,随着石磨的转动,不停地前后走动,眼睛滴溜溜地注视着两盘石磨间,看那奶白色的豆浆源源不断地从四周流出,流到磨盘底下的大盆里。豆浆磨好后,就将开水倒进一大盆中的豆浆里,然后用锅盖盖严,等到豆浆泡好了,就用一个白纱布袋将泡好的豆浆包好,然后用力地挤压,滤出的豆汁,挤于豆渣,接着,在灶膛里架起柴火开始烧煮豆浆。豆浆煮好了,把煮开的豆浆舀进一囗齐腰的大缸里,在碗里调好石膏水,左手往缸里慢慢地倒,右手用瓢不停地搅动缸里的热豆浆,然后用锅盖将缸口盖严。不出半个小时,缸里就生出一大缸豆花,又白又嫩。趁着豆花的热劲,在家门囗放上一张小桌子用条扁担支起架,然后在支架上摊开白纱布,形成一个四方形的格子,再把白花花、嫩生生的豆花舀入格子里,把沙布包好,压上木板,再在木板上压几块石头,格子里豆腐中的水不停地往外流淌,不多久白白嫩嫩豆腐就压好了,然后切成小块。

多年后,我读到“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形,舍刀剖破玉无暇”时总会想到做豆腐的情景。豆腐观之洁白,抚之柔嫩,食之馨香。豆腐既然成为人们的心灵诉求,便早已不仅是一种美味,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抹难食的乡愁、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豆花以其营养价值高、滋补养胃、经济实惠等成为大众美食流传了下来。豆花是一种难以忘却的味道,一份无法割舍的心情刻在我们骨子里的记忆。朋友,无论你走多远,都走不出那碗氤氲浓浓豆香的家乡味道,它将会给您带来无限的愉悦,让您的舌尖更安全更放心。


作者简介:严天志,陕西省陇县人,退休教师。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陇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纸质刊物及网络文学平台发表数篇,著有《我的人生档案文集》《闲情逸致》散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花,舌尖上的乡愁
磨豆腐
寻味|乡愁中的石磨豆花
自己在家做豆腐
饶城人小时候吃的推磨豆腐,现在有钱也难找到了…
宜昌美食:峡口豆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