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张建春作品丨时光令(外三篇)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一人在家,尤其是夜深人静时,喜欢燃一支线香,烟绕香环,时光突然就变慢了。线香明灭,夜也更加安静。

书入思绪,此时的读,才叫真正的读。好书这时读,一个标点也浪费不了。精彩处拍案而起,甚至连带上句国骂,仅只线香听到,何况线香的记忆,不久就焚燃尽了。

写作也是好时间,无须红袖添香,香到好处时,自有境界。

静夜焚香,多有幻像。李白说: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是什么样子?夜间缕缕香烟,就是紫的。

青烟在幻像中发紫,还会生发出故事。遥远的人从月宫中走来,纤手葱玉,指尖轻握,心醉了。《聊斋》中的情节与现实交葛,只是让夜更加深沉。

读小学时,老师有创意,出了道题目:一支线香燃尽需一小时,仅有一支线香与火,如何测出半小时?同学们七嘴八舌,老师总摇头否定。我讷言,不大爱掺和事,老师不饶,就差拧耳朵提问。我说,线香从两头同时点燃,香尽为灰,正是半小时。老师满意,倒是同学们安静了片刻,就在这片刻,我第一次听到了时间滴滴答答的声音,如自天籁。

老师又挥发,说,用两支香,又如何测出十五分钟呢?当作思考题交给了同学们。

那年我七岁多,爷爷刚去世,我对生和死亡才有直观的认识。爷爷的死让我悲伤,同时学会了一个词:驻寿。寿乃时光,驻寿也就是一个人的时光停止了。

老师的思考题难不住我,有解。两支香,一支两头同时点燃,另一支点燃一头,当两头点燃的香燃尽了,再点燃另一支香的另一头,这支香燃尽,表述的过程就是十五分钟。

农村人的家中都有线香,净手焚香不为佛家事,为的是一股香气。

香为檀香,淡淡的,却有厚度。乡间的时光似乎不珍贵,檀香的青烟四处弥漫,连透风的墙缝也填满了。我把香点燃,插在墙缝里,我看到土蜂萦飞,它们奔香而来,我完成了十五分钟的思考题。

也就是这天,我明白了时光是可以燃烧的,燃出香雾,香雾散尽时,光阴走远。古人用香计时,不是把一天天送走、一夜夜过得完整无缺吗?

许多年后,我见到老师,他已经老态龙钟,说起测试时间的故事,老师眼中冒光,问我,可曾悟出什么?我答,闻到过时间的香味。老师大笑,说,我这根香,快燃尽了。老师不悲伤,身尽香不绝呀!我没说出口,这是我的彻和悟。

这几天雨雪多,我迷上了小城的河,总爱打着伞在河边散步,寒风有趣,漫不经心吹走我的枝枝叉叉,水曼妙,承托雨雪的鞭挞,一波漪着一波,倒显出了雨雪的小气。立于岸边,我想到了“逝者如斯夫”的说道,惊觉时光的号令无处不在。

线香、小河,几乎是水火的事,我不知为什么就把它们系在了一起。

今晚的夜可更静些。小河边回来,我点燃了一根檀香,一本埋在枕下久远的书,一杯远方捎来的红茶,招香宽心,浅啜慢饮,立定没静,持书入境,我迎来了自己的世界。

时光好有厚度,我翻着一页又一页。

时光发令,紫烟清明。

散心

散心如散步,慢慢的走,慢慢的将景色看饱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散的不是金银,是心情。

李白爱酒,狂饮斗酒,而后写诗,诗百篇。醒了,再饮,再诗,月上树梢,醉着的影子也入诗。心情不错,心又散了次步。

诗人似乎都爱酒,不胜酒力的也爱,酒是粮食精,有五谷的混合味。有些年少粮,用稗子酿酒,拉嗓子般难喝,闻起来还是爽朗的。有诗人写“稗子胆颤心惊的春天” ,我就想到稗子酒,秋稗子成熟,黄橙橙的就可以酿酒。酒里散心,稗子酒和五粮液同样的有效,一醉解百愁。愁去,心就活了。

我几乎不喝酒,有时沾点,转身就醉,醉得不知东西,心却是明白的。

醉的滋味还真好玩,我是说好玩,心情淡淡的,说不上的飘飘然,天地悠悠,似乎自己最大。过去醉了,爱干的事是打电话,好友们打上一遍,还不过瘾,再来一遍,月底结帐,电话费蹿了一截。好在我酒后不乱,电话中莫名其妙的话少,也就是叙叙旧,天南海北的扯上一通。现在若醉,泡杯茶,静静的坐,把心向远处散去,倒是可轻松上一番。

醉酒先醉心,心醉身自醉。有人总结,猴子变成人要上亿年,人变为猴子,只要三两酒。心在酒中散步,歪歪扭扭,不失为一种状态。

我以为散心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和喝茶。

书当是放在枕下许久不舍读的、憋得心难受的书,厚薄不论,著作者名气不去论,好书润心,心在中不疾不许的走,停顿处,或许是一粒露珠挡路。有些年沉缅于《红楼梦》,放开了去读,一遍、两遍、三遍,久久的都有好心情。或许岁月青葱,少年不知愁滋味,实际上《红楼梦》我是没读懂的。张爱玲的文字也好得很,文字中有红楼的筋骨,她的短文可以让心情散步,似乎不是我一人以为,同仁中不止一人谈起,说是想起一些句子,心就柔和得明快。

中年始喝茶,估计是心渐平和,茶的禅和气都喝出了,入喉及胃,最终是养心。把心伏在茶草上,心是会呼吸的,心有记忆,记下了的比脑子稳固。我每年都会在谷雨前后进山,为的是心仪的茶,之后论证般的存好,为的就是让心在之间散步,当然要用水泡开了。一茶在手,手握乾坤,此时一切都是淡然和自我的,世界很大,都在浅啜中。在茶中,我不拒绝,瓜片、毛峰、黄芽、猴魁都好,甚至是家乡土丘上的茶,茶草奇妙,竟把水分解开了,有了层次和意境,心就在这层次和意境中放纵开来的。

这个冬天,迷上了红茶,祁门的红茶绝色绝味的妙趣横生,茶水微烫在舌尖上弹跳,迎合着心的逸动,由之静气驾临,由不得让心域扩大了。今晚好运气,红茶正酽,案上有好书,诸如汪曾祺、赵焰、胡竹峰、钱红丽们的。茶小口小口的品,书一齐读,各读一篇,如吃大餐,拍案中想叫,又忍住了,一天的块垒都不见了,好爽好爽。好茶,好书,结合来,怎一个妙字了得。

散心的地方实际上多,比如把心寄在腊梅的花朵里、系在一株无名小草上……滚滚红尘、功名利禄就都奈何不得。

心的散步也是可以随人走的,朋友们华山论剑,数字时代可知可参与,剑走偏锋,亦可凑上几招。如若心稀软,那就是思念了。

散心有心,动了的是古意的新生。

栅栏

微妙是个好词,也是好状态。下午不知为什么就想到这词,实在微妙。许多年里我都在为自己插建栅栏,并且隔三差五的修补,试图把自己囚禁起来,让心有个存放的地方。栅栏越建越密,如今仅是目光可以透进。我采用的栅栏材料是横平竖直的汉字,拾掇组合就高得连鸟也飞不过了。在这栅栏里,我有驰骋的大世界,读或写都足以让我的心平静。

对栅栏我不陌生,童年时生活在乡村,左邻右舍谁家无栅栏?栅栏的材料五花八门,但其目标是明确的,关一块绿地,种菜种瓜种豆,防鸡防鸭防鹅,鸡鸭鹅是见不得青的傢伙,有了栅栏,也就拦住了它们的侵扰。

我家也是有栅栏的,且这栅栏是绿色的,用枸角刺围拢而成。枸角刺全身生长长的刺,春发芽秋落叶,白花绿果,和桔相近,有生在江南为桔,长于江北为枳的说法。实际上枸角刺学名叫香圆,果子成熟了香,和桔有一拼。我记事时,这栅栏就长得周正,密密的高过我的人头。枸角刺栅栏随季节、地力,与栅栏里的菜瓜果一起长,即使是冬天,地也不会闲,雪里的白菜仍绿得可人。落叶枸角刺的枝桠是绿的,青绿青绿,连刺也绿,倒是让寒风柔和了不少,栅栏围住的一领地因之有了温度。

枸角刺栅栏位于我家场地的下沿,按奶奶的说法,屁股大的地,不过没了牲口的光顾,之中的生长由衷的葳蕤,算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枸角刺卑微,却是肯长的,一旦栽下便毫无怨言地生长,主要是刺密密仄仄的,刺得风疼,自然鸡鸭鹅们也只能望绿兴叹了。尽管农活忙,但就在门前,奶奶和妈妈顺带着打理,其中的生长也没见比田地里差。

栅栏防牲口,是不防人的。菜蔬兴得好,常被人顺手牵去一二,奶奶和妈妈生气,也只是一小会的事,谁家没个急的时候呢?奶奶和妈妈善解人意,最多闲着时把枸角刺补密些,也知道无济于事,找个心理平衡。一年栅栏里的萝卜长得好,白生生的露出半个腰身,可是连续好几天都会被拔出三、五个,这就有点过份了。奶奶决计逮小偷,她关了灯,躲在月亮的阴影里,半夜时分小偷来了,蹑手蹑脚走进栅栏里。奶奶本要大喊一声,却又把喊声噎在嗓子里。小偷是白天来村子里讨饭的,女人,一人拖着俩个孩子。再到晚上,奶奶把栅栏门敞开了,把狗也紧关在家中。

多栽花,少栽刺,枸角刺栅栏是花也是刺,不多不少地封闭了一些风情,和或多或少的道理。乡村有自己的哲理,栅栏无声无息,却关住又放出了碎散的走动。大雪封门的一年,枸角刺栅栏里仍余春光,天寒地冻,栅栏里如是温暖的陷阱,一只灰兔撞进了。灰兔竟把柵栏当成了自己的家,其结果可想而知,生生的被逮住了。栅栏的领地,可闯入,但要能寻到走出的路线。狡兔三窟,因诱惑陷落。

栅栏如境,走进安宁,走出欢畅,我不止一次受到启示。

下午几个朋友相约,要我出去一聚,心是动的,但栅栏起了作用,还是把我拦在了家中。一杯茶、一本书,足以让我享受。如今是信息爆炸年代,对时间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碎片化的时间,如何使用真的成了问题。我找到了自己栅栏的材料,把栅栏一次次的植密,栅栏坚固,囚禁的约束就加大了。朋友们还是懂我的,他们是调侃也是真话:隔着栅栏看你,也精彩。这还真有点笼内鸟和鸟外鸟的味道,不过,鸟笼有盖,安放心的栅栏是无穹顶的。

为心组建栅栏,莫让心走失,很是微妙。我枯坐书桌前,文字一粒粒的袭来,我想到若干年前,我家门前的枸角刺栅栏,绿篱萋萋,那是生命力的彰显,尖刺凛凛,是对诱惑的一再拒绝。我突然又想到,枸角刺初春的嫩叶,采下氽水晒干,蒸五花肉是难得的佳肴。栅栏的另一面,也很微妙。

荒芜的痴迷

年少时读《红楼梦》,最不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病态、小气、刻薄,对贾宝玉的痴迷有着说不上的反感。

随着时间推移,再读《红楼梦》,许多看法颠覆了,痴迷二字常在脑子里打转。贾宝玉痴迷成病,林黛玉痴迷到死,其中的凄婉之美,倒是代替了道家、佛家、政治家的诸多说法。

痴迷成病的贾宝玉自有痴迷的道理,林黛玉以知音、美丽、聪慧、清高、深挚于一身出现时,贾宝玉就无法不呆了。这位生下时就口含宝玉的公子哥,用十二分的理解、珍惜、郑重深陷其中,甚至一改清狂,温润起来。

林黛玉也好不到那去,她的痴迷婉转得多,但她的举动却更激烈,葬花、焚诗帕之类,将无尽的痴迷推向了高处,直至呕血而亡前,还“宝玉,宝玉,你好……”的呻唤,留下来的谜底,至今难以猜透。

为情痴迷又何止是情呢?实际上“知己”已经足够了,互为知已难,难得上青天。贾宝玉为林妹妹呆、疯、痴、狂都有了,林黛玉唯一的回报是泪水,终而香销魂散。

沈从文是文章大家,痴迷于张兆和,其痴其迷的程度和贾宝玉有一比。让沈从文痴迷的是张兆和的学识和风彩,按现在的说法属于才女加美女类。沈从文的痴迷或多或少是荒芜的,有些一厢情愿的味,说得到位点,张兆和不曾有过倾心之爱,若爱也很牵强。

张兆和真正的痴迷,是在沈从文去世后,在整理夫君的文稿书信时,才走了进沈从文的内心,只是对沈从文而言太迟了。沈从文从痴迷起,又一辈子希望得到张兆和的重视,估计还真没做到。沈从文晚年常常流泪,一辈子诸多的苦难是原因,我以为更多的是痴迷种在荒芜里了。

读沈从文的文章,还真的喜欢先生写给张兆和的信函,顺带着看张兆和的回信,常有欲泪的感觉,好文好情,都令人感动。

宝黛相互间的痴迷是悲剧,读《红楼梦》时常作幻想,贾宝玉怎就不携着林黛玉的手私奔了,隐于民间,作一对饮食男女?甚至想捉笔改变他们的命运,但也仅是一念中,我还没有进入痴迷,如若进入,这痴迷自然是荒芜的。

《红楼梦》太远,张兆和却近些,这世间的奇女子的故居就在我的家乡张老圩,我每次走进,都会想起她,不高、微胖、肤黑,四姐妹中也不是受宠的。就这样的人,竟征服了大才子沈从文,其中的魔力到底是如何的?痴迷这物质,摸不着,也不想摸。

张老圩风吹古意,一些花香新鲜。

朋友孟君一辈子痴迷于一平凡女子的笑,当然这笑是发生在他最落魄时。他说,那时只能看到她对自己灿然一笑,其余的都是冷漠。孟君伴着这笑走过了自己最为黑暗的时期,鼓着劲向前走,一走,竟然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当孟君回过头来,女子的笑消失了,那烂然的风声,落在了尘埃里。孟君不甘心,他和女子说,只要一声呼唤,他会从天涯海角奔向她的身边。

孟君和我说,他要讨回自己的心。我问:心她保管着?孟君一愣。我以为孟君的痴迷也是荒芜的,荒芜得没有响应。

心在痴迷处,身在尘埃中,孟君的苦难,再也没有盛装的包袱。

冬至的晚上再读《红楼梦》,挑着读,鸡一嘴鸭一嘴的读,读到“……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敢是他犯了呆病了?”这是雪雁说贾宝玉的。也就在这时,贾宝玉最为痴诚,他的富贵气、骄宠气、骄纵气都不见了。痴诚不错、迷狂不错。“朝如青丝暮如雪”,原来痴迷多是因荒芜而生的。

不去说情感类的事了。我也有自己的痴迷,我痴迷文字,弊帚自珍,略有空闲就沉缅之中来,谓之用文字养心,用文字竖起栅栏。理解或者不理解,对我来说,都不是个事。曾为栅栏写过文字,有文友说,可透过栅栏看青色。也有文友说,栅栏连目光都吹不进……想想自己多余,不过这多余和贾宝玉不一样。

和孟君通话说痴迷,说荒芜的痴迷,说《红楼梦》和沈从文,也说孟君存心的笑,有泪挂在眼角,我要诉诸文字,为自己的痴迷,并下决心不让它荒芜了。


作者简介:张建春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肥西县委宣传部。在《清明》《安徽文学》《长江文艺》《北方文学》《文学港》《厦门文学》《散文选刊》《诗歌月刊》《散文诗》《短篇小说》《青春》《海外文摘》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安徽商报》专栏作家,出版有《心旅》《一朵故乡的野花》《边缘行走》《未修剪的村庄》等诗歌、散文集,多篇作品被选入年度读本,系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省散文随笔学会副秘书长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光恍如隔世◆◇(原创诗文)
那场· 遇见(原创)
再回首,我心依旧
【原创】仲夏*荷心
【原创】留不住的时光
【原创】被锁住的旧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