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温跃渊作品丨崔道怡写信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在中国文学界,崔道怡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先是被誉为文学界“四大名编”,后来又升级为“天下第一编辑”。他身形伟岸,瘦骨临风。他慧眼识珠,又具有伯乐精神。1956年,22岁的崔道怡刚进编辑部,就从来稿中,发现了一个叫李国文的作者,他写信叫李国文来了,李国文当时写了6篇小说,崔道怡建议他先改《改选》。1957年7月,李国文的小说《改选》发在《人民文学》的头条,从此,文学界升起了一颗新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封来自内蒙古的来稿引起了崔道怡的兴趣,作者叫玛拉沁夫,崔道怡觉得小说的生活气息浓郁,但艺术上还欠火候,就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他能修改。后来玛拉沁夫在崔道怡的帮助下,很快就修改好小说《腾格里日出》,刊登在一九六四年第十期《人民文学》的头条。 

“文革”后期,崔道怡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人民文学》复刊。崔道怡从《天津文学》杂志发现有个叫蒋子龙的人写东西不错,就写信约他到出版社见面。蒋子龙高高兴兴来到出版社,崔道怡得知他是天津重型机械厂的工人,就建议他写点最熟悉的工厂生活。受到鼓舞的蒋子龙一鼓作气写出了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描写一个工厂的中层干部大胆抓生产的事。崔道怡鼎力相助,这篇小说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刊登在《人民文学》复刊号上。那时候“四人帮”还在台上,帽子棒子满天飞,在黑白混淆的日子里,这篇小说遭到批判,说是应合了右倾翻案风。作为小说组副组长和责任编辑的崔道怡挺身而出,替蒋子龙抵挡风雨。粉碎“四人帮”后,蒋子龙欢欣鼓舞,写出了《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一批重量级的小说,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 

崔道怡广泛浏览各地的文学报刊,一个叫刘心武的新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刘心武的文章中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东西,便写信向他约稿。刘心武当时是北京十三中学的老师,接到《人民文学》编辑的来信很受鼓舞,他把自己写的小说《班主任》寄给崔道怡。崔道怡看后非常激动,立刻给刘心武回信说:“稿子写得很好,我已提交给主编审阅。” 

刘心武接到崔道怡的信心潮起伏,因为稿子才寄走一个礼拜就收到了编辑肯定的来信!但没想到小说在编辑部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太危险,当时中央文件还没有正式否定“文革”,这篇小说会不会捅娄子?崔道怡据理力争,在主编与几位同行的支持下,《班主任》于一九七七年夏天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立刻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那时候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行量达一百八十万份,在读者中有很高的威望。 

这些作家的成长都与崔道怡的写信有关。

在我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尽管我未在《人民文学》上过稿件,但《人民文学》给我的信件却是最多的。长达40封,其中,光是崔道怡先生的就有25封。认识先生40多年了。第一次见面是1977年的2月3号。那时《人民文学》刚复刊不久,道怡先生来安徽组稿,我们《文艺作品》毕竟也办了四五年了,拥有一批作者队伍。他在我们那个十分简陋的编辑部开了个座谈会。这年10月间,《人民文学》小说组长涂光群写信向我约稿,于是我写了一篇小说,然后到京城修改,这样与道怡先生更熟悉了。然后便书来信往。

道怡先生给我的信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我在工厂的妻子居然写起小说来,而且一炮就在《人民文学》打响!而且后来居然在《人民文学》又上了一篇小说!那时我们常常期待着道怡先生的来信。另一个内容是,我横插上一杠,把我的一部长篇小说《春风秋雨》要请先生看一遍。我知道他极忙。他来信说: 

首先向你们道歉!6月间你们给我的信及全家福照片,早已收见,很高兴。只是尚未作复,我就病倒了。是在办公室正看稿子时发作的。当即被送到医院急诊,谁料一入院竟住了两个多月。这一回被扣上了5顶帽子:冠心病、心绞痛、右束之完全性传导阻滞,心神紊乱、频发窦性早搏。真个是“人到中年”,好在还没有“心肌梗死”。在医院中曾想到要给你复信,让我爱人找你那封来信以便接上话头,她却没有找见——因我的大孩子这时也患胸膜炎住院,家里乱得一塌糊涂……再次拖延了复信,让你久等,很为不安,特此申述,还望鉴谅。 

这一次,就接这封信的话头来说吧。……从它成书过程和江流同志的评价看来,《春风秋雨》定然卓有份量。不要说我们之间作为朋友,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编辑,也是渴望能早日读见有特色的作品的。何况,我们之间不是普通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作为同志同行加朋友的关系,我对它的问世更是有义不容辞之责。请不要说什么“审阅”之类的话,我愿先睹为快,并当尽力设法使之早日付排。关于作品本身,我完全信赖江流同志的的估计……这里不谈了,只说如何谋求早日出版之事吧。我所设想的情况是: 

最好它能先在刊物上发表。现在大型刊物这么多,总可以找到发表园地的。安徽之《清明》不知持何态度?我这里只认识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的人,北京出版社之《十月》,知道他们编辑之名,如张守仁、章仲锷等,但不熟识。因此,如你有两份底稿,其一可给我,转《当代》,请他们早日定夺;另一份,你可同时与《清明》《十月》联系,以免延误时机。 

如果《当代》看中,或虽不发却相当肯定,则不妨与赵水金打交道,争取能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书。在人文出书,社会影响总要大一些。我也认识水金,可从旁促成一下。 

至于上海,比较出得来一些,他们不像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老大,“萌芽”丛书搞得也活,而且他们对安徽关系较深。如有陈登科同志举荐,想来问题不大。如果你手头稿子有副本,不妨多路进行。反正是转托一个熟人,也算不得一稿两投,谁那里先决策就先给谁好了。 

假使你只有一份稿子,则要考虑如何安排一下顺序了。我的意见是先难后易,即《当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十月》——北京出版社——上海“萌芽”丛书。 

不知你的情况和想法怎样?手边有两份稿件,见信后即可将其中一份寄给我。我当尽快拜读。然后咱们信中联系,再看你何时来京为宜。手边只有一份原稿,则寄不寄来我有些把握不定。因为,我读后的观感即使你愿听取,却与出版无关,这样只怕延误了稿件能早日到达主管编辑手中的时间。不是我客气,推托,实是切望它能早日出版。在这个意义上,我早看晚看无所谓的。你以为然否,究竟如何,盼再来信。

…… 

我现在不厌其烦地抄录道怡先生的这段信,首先是感动,然后是汗颜,惭愧! 

先生是倒在岗位上的啊!5种病啊!你还来烦他!先生还考虑得那么细致,那么周详! 

后来我还是把稿子寄给他了,先生在百忙中又写了14页纸的信来! 

我的所谓书稿与他的工作简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啊! 

我时常想,像我这样在《人民文学》上不了一个字的作者,都要烦先生写这么多的信,那么全国那么多的作家和作者,先生一年要写多少信啊! 

收到先生最后一信,是在1996年的年初。20岁的儿子从外地寄一篇小说,我们先请鲁彥周先生看了,先生说好,说超过你们了。我们又寄给道怡先生看,他便写了信来说: 

温泉的小说《无风的秋季》已收阅,总的感觉,相当不错。看来他汲取了你们两口子的艺术基因,且有新的发展。我准备将这一篇转给小说编辑室有关同志看看。 

玲蒙虽闯海南,并还想写东西,令人钦敬;兄的爱好偏于书画,也让人羡慕;想来你们全家全能各有成就。相比之下,我这个编辑当得无甚意趣。在《人民文学》40年了,已算尽心尽力。帷望退休,得些自由。 

后来便再无联系。 

2016年的全国作家代表会上,道怡先生是我极想见的一个人。那天果然也同时和叶文玲一起见着了。我问了先生的地址和电话,只想每年给他寄去一份我自己的年历,表达我对先生的一份感念之情。 

但也不知道先生收到了没有。

           2019年9月16日,文苑


  作者简介:温跃渊,1941年生于安徽肥东,195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4年从事文艺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曾任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安徽省报告文学协会会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20余部问世。举办过两次书画展,有《跃渊书画》出版。是撰写“小岗红手印、凤阳大包干、沈浩好村官”的中国作家第一人。著有《小岗纪事》《小岗风云录》《人民村官沈浩》《怀念沈浩》《沈浩故事》《沈浩与小岗》《见证小岗》等。2008年被小岗村授予001号荣誉村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推荐】陈寿昌:自然来稿的命运
昨夜的星辰已经坠落
征文38 | 想 起 先 生
《白鹿原》责编回忆陈忠实创作细节:一周让老婆送一次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必读32部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张炜长篇小说《独药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