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夏迎东作品丨食在寻常阡陌间——腌咸菜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深秋时节,霜凝大地,正是腌制各种咸菜的最佳时期,但凡从地里面收获的蔬菜,都有人家拿来腌制,而且是千变万化、各有各的方法,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咸菜,成为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之一。

我的家乡地处丘陵,应时而种的蔬菜莫过于辣菜、白菜、萝卜、冬瓜、韭菜、葱蒜、辣椒等,虽然品种不多,但是,经过婶婶大娘、小媳妇们的巧手一翻饬,就变幻出丰富多彩的模样和味道来,让人惊羡不已。

雪里红·秋辣菜

雪里红是现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腌菜品种,基本上是在初秋播种、育苗,待秧苗长到两三寸高的时候再移栽定苗,第二年春天里收获、腌制。雪里红的腌制比较单一,很多的家庭都喜欢整棵整棵地先腌起来,临吃时切碎了炒一炒即可。生活精细一点的人家则是把菜切碎了,与盐揉搓均匀盛缸,拿菜杵子压紧实后,放一块或几块青石再压紧,封缸,月余方能食用。不论用什么方法腌制出来的雪里红,吃在嘴里的感觉都非常的脆爽、开胃,因此很受公众的喜爱。

我们家乡有一种很原始的、与雪里红属一个大家族的蔬菜,名字叫做“辣菜”,它们叶茎的长相差不多,但是比雪里红的个头高许多,还有一些辛辣味,所以被称作“辣菜”。辣菜跟雪里红的生长季节也是一样的,因此在每年秋天,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会栽种一些,来年春天腌成成品,以应付一个夏天饭桌上的需要。

还有一种辣菜,与雪里红差不多高矮,是在春天播种、移栽,秋天收获、腌制,家乡人称它“秋辣菜”。秋辣菜有一种辣蒿子气味,比较冲,但是腌出来的味道却是极好,尤其是与荤肉一起红烧,或者是炒肉丝、肉片,味道极佳。只可惜,那时候很少有能够吃上肉食的人家,这样的滋味难得一品。

2008年的国庆节,我带着儿子、侄儿出去玩,在浙江的乌镇点了一份“梅菜扣肉”,俩孩子一个劲儿地说好吃,我倒是想,若把那梅菜干换成我们家乡的秋辣菜干,味道岂不更美!

我刚上班的那几年,在一个偏远的乡政府工作,吃食堂。食堂的老马师傅做的大馍非常好吃,可能是他劲儿大,每次都把面团揉和的劲道、有韧性吧,那馒头蒸出来后既实沉又肉筋,咬到嘴里香喷喷的。我更喜欢的还是那碗小咸菜,是什么呢?蒸辣菜呗!每次蒸大馍的时候,老马师傅把他自己腌的秋辣菜盛进一只大大的瓦钵里,倒一些黄豆油,放在大馍锅里一起蒸,大馍和辣菜的香味跟随着热蒸汽袅袅地飞出灶间,引诱着我们的食欲。我把蒸辣菜夹进大馍里头,一口气能吃俩,呵呵……

白菜·大白菜

白菜的品种较多,而我们老家能用来腌着吃的却只有那种叫做“箭杆白”的白菜,这种白菜个子较高,茎干长,腌着吃脆生生的,比新鲜的吃起来口感要好。后来,有一种叫做“小蛮菜”(也叫做上海青)的白菜品种传播到了我们家乡,这种来自南方的白菜色青、茎杆短、肉厚,长到两寸来长就可以做汤或者清炒,经过移栽,长到秋天就可以腌制,因此它渐渐地替代了“箭干白”,现在我们那里很难再见到“箭干白”的踪迹了。

前两天,从一个店铺前经过,看见门前的地面上晾晒着一摊菜,似曾相识的样子,以为是“箭杆白”,走到近前一看,却不是,而是一种产自云南的白菜品种,店主人说这种白菜晾晒半干后腌出来,比新鲜的要好吃。想这区区白菜,不远千里来到这街头的摊位上,实属不易啊!

在白菜这个大家族里,最受北方人欢迎的还是那白白胖胖的“大白菜”,北京人称之为“蔬菜中的高丽参”,每年初冬,家家户户都要储备好一个冬天所需的大白菜,前些年,经常在一些报刊媒体上,看到或者听到有关北京人选购大白菜的消息,甚至在一些年份还遭遇过供不应求的境况,那时候,排队购买大白菜成了北京城一道无法言说的景致。

由大白菜衍生出来的各种菜肴不胜枚举,最简单的腌制方式要数酸白菜或泡白菜。东北人腌制酸白菜的方法最多,把酸白菜加入很多菜食中就会别有风味,例如酸菜饺子、酸菜包子、酸菜炖粉皮等等。而泡制大白菜应该是朝鲜族的风味小菜吧,如今被发扬光大,不仅是寻常人家的寻常菜,而且还被韩国拿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岂不怪哉?

辣萝卜·胡萝卜

我们这里种植的萝卜,大致就是辣萝卜和胡萝卜之分,辣萝卜再被分为青皮白心的和青皮红心的。不论哪种萝卜都是可以生着来吃的,尤其是那种青皮红心的萝卜,孩子们最爱吃,皮儿不辣、心儿甜甜的,比现在一些水果的味道都要好几分,只是这种萝卜产量低,种的人家也较少,那时候能够吃到也算是稀奇的。寻常人家种的是那种青皮白心的萝卜,这种萝卜耐性好、不挑拣地方,产量也大,到了秋天腌制成的萝卜干,是家家必备的小咸菜。

小时候,对于胡萝卜的记忆尤为深刻,特别是胡萝卜煮饭,现在想起来胃里都会倒酸水,所谓胡萝卜煮饭,就是把胡萝卜剁碎以后,跟米一起煮出来的饭,还别说,那饭的色彩还真是好看:中间是一小团白米饭,米饭的一圈是红黄色的萝卜丁,组成一朵特大的花儿。这种饭吃上一两顿还行,可是天天都吃的话,就没有那么好的味道了,而且是越吃越反胃,连打嗝都是胡萝卜的气味。不过,胡萝卜的另一种吃法很受小孩子的宠爱,就是把那些小个儿的煮熟了,放在太阳底下晒半干再吃,既有韧劲、又很甜,完全可以当做零食儿。

用胡萝卜做菜还是近些年的事情,它的特有的红黄色最适宜用来做配菜,可以让菜色更加靓丽。胡萝卜也可以腌出来做小菜,泡、酱、单独腌制均可。我喜欢把胡萝卜切成丁或丝,与辣椒、冬瓜、熟黄豆、韭菜等一起腌出来,放一些黄豆油在饭锅里蒸一下,那可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可下饭呢!

韭菜·小韭菜

我一直认为韭菜是一种特别的植物,细细的叶子长得跟麦苗差不多,城里的孩子常常分不清啥是麦苗、啥是韭菜,闹出许多笑话来。韭菜强大的繁殖功能,是其它作物不能够比拟的,一遍遍地被割取、又一遍遍地生长出来,正所谓“生生不息、无私奉献”。

韭菜的品种大致有小叶的、大叶的和阔叶的之分。阔叶韭菜主要生长在南方,它的生长期短、抽薹快,所以那里的菜农多喜欢采割菜花出售。大叶韭菜是一种杂交品种,很多地方的大棚里都有种植,因此在菜市场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得到。而那小叶韭菜,即是正宗的农家菜园子里生长出来的有机菜了,这种菜叶子细、叶片薄、香味浓,我们老家那里一直都有种植,也是我本人买菜时的首选。

韭菜的吃法很多,可以做出许多种菜,像韭菜炒鸡蛋、韭菜炒千张、韭菜炒辣椒等,韭菜炒芫荽还是一种很不错的新的吃法,融芫荽和韭菜的香味于一体,特佳。用韭菜做出来的点心,如韭菜盒子、韭菜饺子、韭菜摊煎饼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食品。

我每天上下班经过的路口处,那家点心摊子,夫妻俩、一只烤炉、一方几案,烤制的面食里就有韭菜盒子这一款,薄薄的面皮包裹着用韭菜、干红椒、粉丝、馓子做出来的馅料,咬上一口香气扑鼻,很多人都去买,人多的时候竟然还得等上几分钟,生意不错得很。

韭菜本身具有的特殊香味,但它在腌制以后的口感更奇妙,香味更浓郁。若是把韭菜添加在其它的蔬菜里头一起腌制,让它的香味充分地融入进去,这样的小咸菜、味道非常之好,不妨推荐一款——“韭菜裹辣椒”,即是:选购农家菜园种出来的小韭菜,洗干净、控水,几根韭菜裹住一根辣椒,形成一个个韭菜疙瘩,一层疙瘩一层盐,整整齐齐码放到小口坛子里,压实、封口,半月取出、切碎(且勿太碎),即可食用了,若是滴上几滴芝麻油,可就更是“锦上添花”喽!

生姜·洋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是流传很广的民谚。中医说: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中医又说:姜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比如阴虚体质的人是不能吃姜的,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我平常的菜肴里,几乎无处不有生姜的身影,虽然我知道我的体质并不适合多食用它,但是,我在做菜的时候,总忘不了用它来调味,因为那样做出来的菜,的确好吃一些。

我还喜欢另一种姜——洋生姜,喜欢它的长相,喜欢它嚼在口里发出的脆响。

记忆中的洋生姜,清清秀秀的模样,瘦瘦的个子有近两米高,锯齿一样宽大的叶子青青翠翠,昂然俏立。每年的春夏,洋生姜的叶茎就会拔地而出、一路疯涨,到了秋季,就会开许多黄色的花朵,与菊花的花朵差不多,所以,洋生姜另一个学名也叫菊芋。它还有着超强的生命力,只需种一次,就会年年生长,根系繁茂,果实累累,而且不用浇水施肥、不用除草治虫,是一种纯天然的植物,。

我与洋生姜有着很深的感情,缘自于老家的那片小菜园子,那里就生长着一片洋生姜。我不记得这一片洋生姜是何时种的、又是谁种上的,我只晓得在每年的秋天,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挖掘出一大块、一大块的根茎,用这根茎腌出来的小菜,全家人都爱吃。

我奶奶腌洋生姜大致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洋生姜切成小丁,与冬瓜丁、熟黄豆、小韭菜、青红辣椒丁一起翻匀了,加入适量盐,半月左右既能食用,炒或蒸都行。另一种是整腌,即是把辣椒、韭菜、洋生姜洗净,晾干水,一同放入坛子里,撒盐、封坛,吃的时候掏出来切一切、入盘,这几种菜可以“混搭”成为杂菜,可以分开成为几样小菜,一举多得,家里来人的时候装进小菜碟奉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南铜陵的“八宝”之一——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我的同学老丁每年都要捎上一坛来,这更让我怀念老家门前的菜园子,以及长在园子南边的那一片洋生姜。

大蒜·红辣椒

与土豆一样,大蒜也是一种“舶来品”,它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蒜营养丰富,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之外,还拥有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由此诞生出一种美容产品——蛋黄大蒜,即是在捣碎的大蒜里拌入蛋黄,然后用文火慢慢煎制而成,长期食用可抗衰老。

我们这儿种植的大蒜基本上都是白皮蒜,有大瓣的和小瓣的之分,大瓣儿的味道淡一些,小瓣儿的味道辛辣一些。还有一种独瓣儿的,俗称“独蒜”,仅只是圆锥形的一个瓣儿,有人说这种蒜最有营养价值,所以价格最贵,在菜市场很难碰得到。

“八月十五蒜不在家,五月端午蒜不在地”,这是我们家乡的谚语,说的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之前,要把蒜种到地里去,不要误了时节,第二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之前,要把大蒜头从地里挖回家,防止烂在地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每年的9、10月份播种,月余(11月中旬左右)蒜苗即可上市,一直可食用到来年春天的2、3月份,接着是4、5月份的蒜薹,然后收获大蒜头,即是端午节了。这小小大蒜竟然有着大半年的寿命,从它的茎叶露出地面开始,就无偿地为人类奉送着自己,实属不易。

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大蒜是不可缺少的调料,尤其是在烹调鱼、肉、禽类时,它有去腥增味的作用,而在炒菜或凉拌菜中,它既可提鲜,又可杀菌,起着“两全其美”的功效。

腌制糖醋蒜头是大蒜的又一种吃法,选择新鲜的、个头大的蒜头,剥衣去根洗干净,清水浸泡3、5天,晾干水分入坛,凉开水中加入适量的盐、醋、糖,倒入坛内淹没蒜头,封坛一个月,味道鲜香可口。

而我本人则喜欢腌一些红辣椒,这里头就少不了大蒜头的功劳。每年的夏秋时节,红辣椒上市的时候,选那些熟透了的、红的透亮的辣椒(我们当地的农家辣椒最好),洗净控水,细细地切成小块,大蒜瓣切成丁,加入一定比例的盐拌匀装瓶,再滴入少许白酒,瓶盖封严实入冰箱,两周后取出来,那饱含着蒜香味儿的红辣椒,煞是娇艳诱人,用它夹大馍、就米饭着实开胃。家里来客人时,品酒、赏菜之后,一小盘鲜红爽口的红辣椒,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让他们叫好不迭。

我把自己的这一杰作赠送给我的好友们,可把她们给乐坏了!她们知道,我把自己的款款情意,也融汇在那一瓶瓶的红辣椒里,就如我的这颗诚挚的心。


作者简介:夏迎东,女,安徽淮南人,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笔耕不辍,希望用宁静、质朴的语言诠释纷繁人生。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安徽日报》《安徽文学》《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未来》等报刊杂志,散文集《岁月留痕》获第三届“美伦杯”安徽散文三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式梨泡菜的做法
家常大白菜泡菜的做法
全国各地15种美味泡菜的做法,开胃爽口总有一款是你爱吃的!
这么腌辣椒太好吃了(放胡萝卜、大蒜、生姜、花生米)
“辣白菜”
红烧豆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