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单体舜作品 | 状元师傅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俗话说: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意思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充分表现了人们总是对后辈们寄予殷切的期望,希望社会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新旧交替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而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从来没有完全绝对的。在这里我要赞美的就是一位人皆敬仰的状元师傅。

我的姥爷出生于一个山清水秀,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也许是由于村落地理位置四面皆山的缘故吧,祖先们把它命名为“圈里村”。

文明荒芜之处,野蛮总会泛滥。这里虽然景色秀丽,环境宜人,却是愚昧落后,人心不古,野蛮粗俗。倘若不信,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村里人虽然识字的极少,大家却很热衷于给他人起外号。俗是俗了些,却是生动有趣,极具个性特征,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某孩童因家贫缺衣,出门玩耍时穿了父亲的褂子,似长袍般覆盖了小腿。本是不懂事的无心之举,众人却从此美其名曰“大褂子”。

在生活困难时期,某人从路上捡了半截不知被谁吐出来的,坚硬得像铁一般的熟地瓜枣(先煮熟再晒干的小地瓜),并责怪人家:这样的好东西也舍得扔?真是不会过日子。于是乎被众人取了个“瓜巴”的雅号。

某人身材瘦高,拉起呱来又特响快。于是大家都喊他为“喜鹊”……总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而唯独我姥爷的外号文雅。因其平时少言寡语,文文静静,又特喜欢读书,于是一长辈欣喜地说:这孩子将来得中状元!从此,“状元”便成了姥爷的代名词。

本来姥爷是相当反对这种粗俗行为的,常跟人说这太不文明!可对自己的外号却是心满意足,甚至于情有独钟。也许“状元”乃历代读书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吧,哪怕名不符实,也是一种精神慰籍,乐在其中。

当然,若是只给人家起个外号,那至多也就能算得上个粗俗吧,跟野蛮还是沾不上边的。可别急,还有呢。

有一次,村里某叔伯兄弟二人因家务琐事发生了口角,竟大打出手。在众人的极力劝说下,终于得以平息。本该就此风平浪静,不想就在哥哥跟乡邻们细说详情之时,弟弟却悄悄回家荷枪实弹,偷偷地从背后瞄准了哥哥,“砰”地就是一枪!结果哥哥莫名其妙地做了枪下冤魂……

还有一回,某人因性情直爽暴躁,不知不觉地得罪了人。在那多子多女的艰苦岁月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为儿子盖起了四间新房。因临时未住而放置了一些檩条杂草之类。夜里却被人家从里面点上了火!一把火成了残垣断壁,让其所有的心血都付诸东流……

二十多岁已满腹经纶的姥爷,目睹着村里人性的严重缺失,他善良的心里在流血!在失望与惋惜的双重折磨下,他终于冷静下来。他深知,自古以来,愚昧与野蛮从来都是孪生兄弟,一切都是愚昧惹的祸!

经过再三思索,姥爷终于想通了。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娃娃抓起。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办私学教孩子们识字懂礼。这也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当姥爷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亲和村干部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消息传出,全村沸腾!家长们心花怒放,那些整天瞎胡混的孩子们,终于有盼头了!

报名者络绎不绝,姥爷喜出望外。可是村里人穷啊!简直一贫如洗。许多家长都很为难地向姥爷诉说,求情……

姥爷轻描淡写地笑笑说:我知道大家拖家带口的,都不宽裕。正因为咱们村世代贫穷,我才要让孩子们通过识字懂礼去改变将来的命运!能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完全应该的,绝非为了挣钱。至于学费,大家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尽力而为,实在困难的就算了。

姥爷的一席话,温暖了大伙的心。人们都对年轻善良,文雅明礼的姥爷非常感激,暗暗敬佩。

学校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仓促诞生了。大家各尽所能,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有人实在过意不去,就到农忙时去帮姥爷家忙几天……姥爷只是图个温饱,正所谓好者不误,乐此不疲。

年轻的姥爷就已经展露出他过人的教学天赋。因势利导,激发潜能是姥爷惯用的教学手法。

姥爷在讲解有关形声字方面的内容时,其中的“辩,辫,辨”三个形近字,孩子们都极易混淆,难以分辨。姥爷便因势利导:两人之间进行争论,要用什么?女孩的辫子是用什么编织的?要分辨某个东西的优劣,得用什么?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认真地思索着。

“好!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各自中间的形旁,看出门道来的请举手!”姥爷在千方百计地吊着孩子们的胃口。此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急于先说。

在姥爷的合理引导下,孩子们终于看清了:原来辩论要用语言,“言”字便藏匿于中间;扎辫子用头发,“丝”字夹中间;辨别某物优劣孬好得用眼睛,古人便用竖着的一撇,一点,来分别表示弯弯的眉毛和正在睁大辨物的眼睛。多么神奇有趣的文字啊!

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们能轻易地区分开这三个常用的易混字,更因此而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之后的学习,热情高涨,欲罢不能。

举一反三也是姥爷的教学绝活。他从不满足于照本宣科,死板教条。一道题目完成了,并非意味着孩子们真正理解掌握了。因此,姥爷总是不断变换着其中的问题和条件,对孩子们进行反复考查。他会不厌其烦地让孩子们自由举手提出疑难,继而反复讲解,直到他们能够融会贯通为止。

有人说,这样太费时。姥爷却说,费时正是为了省时。只有让他们自由提出疑难问题来,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反复讲解这些共性的东西,其实就像劈竹子时刚开始那最用力的第一斧。只要进得去,之后便会势如破竹,省时省力。倘若为师者怒目而视,张口就是责怪,让学生们不懂装懂,不敢随便提出疑难问题,无异于让他们打肿了脸装胖子。不能入门,就难以深造。其实,姥爷的这些理念,不正是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诲人不倦”等观点吗?

班上一个叫“来福”的孩子,因家贫而免交学费。而他天资聪颖,姥爷非常喜欢,有时还格外照顾。有一次,他腿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走路上学。姥爷就一边利用自己家传的医术,精心给他配药,并教给家人敷药方法,一边晚上去登门补课。直把他的父亲感动得眼眶发热,异常感激地说:“这孩子可多亏了哥哥啊!大恩不言谢,哥哥的恩德俺全家都铭记于心。”

姥爷却不置可否地笑笑:谁能没个小灾小难的?都是本家邻里乡亲的。这算个啥事?

姥爷总是坚信“身教重于言传”的古训。他总是以身作则,不但教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更注重教导他们怎样做人。他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人无德难自立。

良好的养成教育,也是姥爷一生的追求。他常说:读书学习,不光是为了当时考个好分数,那是一辈子的大事,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文明懂礼,虔诚待人的良好习惯。修身养性,利人利己;野蛮粗俗,害人害己。

在姥爷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长知识,懂礼貌,讲文明……日新月异地进步着!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有一回,一个同辈兄弟跟他开玩笑说:哥,有人说,收一个徒弟瞎一只眼。也不知是啥意思?

姥爷听了,哈哈大笑着说:那我守着一大群徒弟,这两只眼睛岂不是还不够瞎的?那都是用铜板做眼镜的商人们得出的谬论。其实恰恰相反,任何东西都是越卖越少,唯独学问这东西却是越卖越多!那人茅塞顿开,一个劲地点着头。

后来在姥爷的提议下,让村干部们把祖宗起的村名,由四面圈山的“圈里”改为劝勉大家文明懂礼的“劝礼”。大家眉开眼笑,都夸姥爷文化人心细,会琢磨。这一改,既洋气又文明,让全村人脸上都光面。

从此姥爷这“状元”外号就更响亮了!十里八乡的,一提起“状元”二字,无人不知,没人不晓。大家反倒把姥爷的真名给淡忘了。

时光匆匆,光阴似箭。眨眼间,母亲姊妹中较小的舅舅,也已好几岁了。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土匪到处横行,有的竟在村里收买暗线帮助绑票。由于姥爷名气太大,不摸实情的土匪还以为姥爷富甲一方,有财可图呢。于是就吩咐暗线盯紧舅舅。

可说来也巧,也许是正应了“善有善报”这句老话吧,这暗线恰巧就是那位名叫“来福”的学生的父亲!他一直都对姥爷感恩戴德。此时就连他自己也大吃一惊,昔日往事仍历历在目……本来他也并非丧尽天良之辈,只是被生活所迫而一时糊涂,误入歧途。

如今说啥他也不愿做那恩将仇报的绝情之人。他一面跟土匪讲明实情,拼命给姥爷求情,一面又偷偷地告诉了姥爷,让其多加防范。

消息传来,直把姥爷全家人都吓了个半死!本来舅舅是有一个大哥的,但在那医疗条件极差的年代里,九岁时却不幸夭折。如今舅舅乃姥爷的一根独苗,一直都被姥爷和姥姥视为心肝宝贝。倘若有个三长两短,那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姥爷随即让姥姥置办酒肴,款待此人。酒过三巡,老哥俩的话也逐渐多了起来。那人提起旧事,竟泪流满面,千恩万谢。姥爷也是感激不尽,说他以诚相待,肝胆相照,不愧为患难兄弟。对舅舅更有再造之恩,非让舅舅给他做亚子(即同姓义子)不可。

同时也柔中带刚,语重心长地劝告他:老弟啊,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活一世,就创这四指额头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财,来得再容易也不能图啊!

事后,姥姥埋怨姥爷不该让舅舅认贼作父,实在糊涂。姥爷却忧心忡忡地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没听说过“虎毒不食子”吗?“亚子”也是“子”。倘若他日后心思有变,还得担心被别人的唾沫淹死呢!姥姥恍然大悟,暗暗佩服姥爷心思缜密。

后来经过两人反复商量,决定先把舅舅送到他姥姥家躲避一阵子。

值得庆幸的是,在姥爷的诚挚劝说下,那人后来真的良心发现,痛改前非了。

在姥爷良好的启蒙教育下,他的好多学生后来都成为教师或医生(我舅舅就成为一名医生)。村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崇尚文明,别说伤天害理,就连个起外号的也没有了。从真正意义上使村子实现了从“圈里”到“劝礼”的实质性飞跃。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和梦想。

姥爷去世后,人们难忘旧情,悲痛欲绝。只怪好人不长寿!送行的成群结队,熙熙攘攘。追悼会上,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万分悲痛地说:兄弟一生,为人师表,不计得失,心系他人。父老乡亲们永远都忘不了您的好。都说“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识过您啊!在乡亲们的心目中,您心系晚辈,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无怨无悔。您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师傅!


作者简介:单体舜,笔名自华。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祖籍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大沟村。喜欢读书练字,喜欢择善而从,喜欢精益求精。已发表散文数十篇。其中《有心甜柿》获第二届作家世界原创散文大赛金奖,《慈母情怀》获“母爱如水”征文特等奖,《母爱似海》获“经典杯”华人文学大赛二等奖,《捡狼风波》获“经典杯”大赛三等奖,《拜年》获“年的味道”全国诗文大赛三等奖,《难忘岳母》获“才子杯”全国文学大赛三等奖,《精灵》获“才子杯”大赛优秀奖。 《暗河》入编《青年作家年鉴》,《香油锅子》入编《胶东散文年选2018》,《寸草心》和《父子情》入编《中国百佳传世散文年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纪作家•散文】寸草心‖单体舜(山东)
无标题
散文||我的母亲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外婆这样的女人​II薛连文(山东省)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馨凝:​我的姥姥(散文)
【原创】内蒙古|侯春霞:姥 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