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张才芳作品 | 姐姐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姐姐大我两岁,是我们五姐弟的老大,她聪明漂亮,勤劳善良,没说过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就像路边的野草一样平凡,但平凡的姐姐却用她柔弱的身子支撑着贫困的家,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从记事起母亲就有心脏病和关节炎,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家中全靠父亲一个人,挣的一点点钱全部用在了母亲和孩子身上,也就无法交副业款,因此家里年年超支,那时生产队实行工分抢粮,家里往往是过了年就开始借米,可想而知那时的生活有多困难。为了这个家,为了让弟妹们能多读几年书,姐姐读了四年书就辍学了。12岁的姐姐从此就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像母亲一样关怀呵护着我们。

父亲一般在农忙过后便出去找副业挣钱,因为父亲老是拖欠副业款,生产队的人都看不起我们。年少无知的我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自然不喜欢他,又不敢在多病的母亲面前撒娇,于是,姐姐就成了我们感情的寄托,诉说委屈的对象。

姐姐辍学那年最小的妹妹才2岁,小弟5岁,大弟弟8岁,读一年级,我刚好10岁读三年级,兄弟姐妹五人相依为命。姐姐辍学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猪草,跟着大人上山砍柴,照料弟妹,减轻母亲的负担。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因为风湿病腿脚不利索就没有上山砍过柴,田里的重活累活根本干不了,在生产队也只能做最轻松的、工分最少的事。从那时起,家里的柴担水桶就落在了姐姐肩上,常常是上午砍回来的柴晚上就得烧,就像家里的米一样,常常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幸好我们都很懂事,从来没有向父母要求过什么。每到星期六下午,不用母亲交待,二个弟弟就会带着妹妹去玩,我负责打猪草,这样姐姐就可以去砍点柴回来,星期天我则跟着姐姐一起上山砍柴,也许是家庭环境逼出来的吧,我砍柴又快又好,同龄的女孩子都比不过我,因为我们人小力微,每次只能挑一点点,如果几天没去砍柴就会没柴烧,所以有时候下雨天也要去,除非大风暴雨。

记得有一个下雨的星期天,我跟着姐姐戴着斗笠、穿着胶纸、拿起斧头、背着锄头、打着赤脚又去庄坑埂挖杉树蔸。雨天只有这种老的杉树蔸才比较好烧,挖回来,劈开,放在灶里稍微烘一下就行。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很大很老的杉树蔸,我怎么挖都挖不起来,便蹲在山坡的上侧拼命地摇晃,摇了一会,树蔸底部的根突然断了,树蔸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下滚,我也因为用力过猛站不住脚,跟着树蔸往下跑,直到离悬崖只有五六米时才稳住身子,树蔸却滚下了悬崖。姐姐以为我在追那个树蔸急得大喊:才芳,危险!不要它啦!

弄不清刚刚被人割完芦萁留下的芦萁蔸在我的脚底扎了多少孔。姐姐跑过来抚摸着我满是鲜血的脚掌心痛极了,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周围除了山还是山,举目四望,烟雨蒙蒙。我们抱头痛哭,无助的泪水和着雨水打湿了衣襟,尽管我们都穿着脐纸。幸好芦萁蔸很短,只扎破点皮,姐姐用沾满黄泥的衣袖帮我擦了又擦。我休息了一会,见没有出血了,回去时我还是坚持挑了一点点。

连续的阴雨天,山路长了很多青苔,很滑,我们挑着柴艰难地下山,我和姐姐好像摔跤比赛似的,她刚站起来没走几步,我又摔倒了,等我站起来没走几步,她又摔倒了,斗笠顺着山坡往下滚,后来我们干脆不戴斗笠,任由雨水淋在头上直往脖子里面灌,我们互相安慰着,互相鼓励着,再也没有流过泪。高度的紧张让我忘记了脚底的疼痛,回到家时我们早已全身湿透,沾满了黄泥。从那次以后父母再也不让我们下雨天去挖树蔸了,没柴烧时就劈家里准备以后建房子用的木材,后来实在没有什么可烧时,父亲就去问隔壁的叔公,砍他屋后的老竹,因为生的东西只有老竹才比较好烧,说好以后给钱。

姐姐15岁时生产队允许她在队里干活了,那年我考取了镇重点初中,母亲的病日益严重,姐姐的担子更重了。天刚亮姐姐就起来挑水、做饭、洗衣服,或是在菜园中忙个不停,中午打猪草,晚上往往是母亲做饭,姐姐则在一旁剁猪草,一刻都没有休闲过。整个生产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就是姐姐。姐姐怕影响我们的学习,从来不叫我们干什么。那时生产队照顾我们,分了一条牛给我们家放,我和大弟弟早上和下午放学后都得去放牛,姐姐总是叫我们放牛时把书包带上,有空的时候好看看书。我觉得每个学期我捧回的“三好学生”的奖状都凝聚着姐姐的心血。我和弟弟放的牛也是生产队里最肥最壮的,为此队长还特意奖了三本作业本给我和100工分给家里。

在青黄不接的春天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日子,常常是姐姐摘一把豆叶回来,加一点米粉下去煮成豆叶糊作为晚餐。有一次实在是饿极了,我便敲着桌子对正在做饭的母亲大喊:天老爷,快铲一碗豆叶给我吃啊!姐姐端出豆叶给我吃时双眼已是湿湿的,我想,姐姐肯定是觉得自己作为长女竟然不能让弟妹们吃饱而感到内疚。劳累了一天的姐姐也和我们一样喝豆叶糊。有时候没有米粉了就拔一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黄豆回来煮豆荚吃,幸好在食品站收猪的外公时常从牙缝中挤一点口粮来接济我们,才让我们渡过那不堪回首的岁月。

繁重的家务并没有中断姐姐对知识的渴求,哪怕是有一点点时间姐姐都会拿我们的书本看,陪着我们做作业。姐姐以前的学习很好,每学期都能捧张奖状回家。我常常想,辍学的姐姐当时肯定偷偷地哭过,不过我问她,她却不承认,只叫我别想那么多,要好好读书,别辜负了姐姐的期望。直到现在姐姐都还经常说如果当初没有辍学的话一定能考上大学,这我相信,只读了四年书的姐姐写起信来头头是道,一写就是二三页,玩电脑刷微信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得拜她为师。

我进入重点中学以后开始住校,放牛的任务自然交给了弟弟,小弟也读书了,小妹已是5岁,可以放心让她在家里跟别家的孩子一起玩,或由母亲带去田边地头。单薄瘦弱的姐姐逢圩时也像大人样摘些菜或挑点柴去市场卖,那时的柴才1.2元一百斤,姐姐用卖的钱供我们读书。把弟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她自己却舍不得穿一件像样的衣服,舍不得买点东西补补身子,把好吃的都让给了弟妹,出门归来的父亲见姐姐实在太单薄了,根本不像个小姑娘,才买来几瓶养血当归精给姐姐喝,姐姐的身体这才稍微好起来,脸上有了少女应有的红润。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才对得起姐姐。

我16岁那年考上高中,大弟没有考上初中,他不想复读也就跟着姐姐种田,这时小妹也已经读书。那时已经包产到户,不再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我们家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母亲的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我们每天努力着,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们看到了希望,家里充满了笑声。可是,我却辜负了姐姐的期望,没有考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学。然而姐姐并没有责怪我,反而怪自己,说我要买的尼龙袜和凉鞋没有及时买给我,影响了我的学习,说她做给我带去学校吃的菜不够营养,所以才没有考上。姐姐叫我复读一年再考,为了姐姐不再为我受苦受累,为了这个家能早日富裕起来,我决定不再复读,跟着同屋的叔公上山采矿。

姐姐在22岁的那年冬天出嫁了。“一脚踏进祖宗厅,祖宗厅里嫩娇声。捱的祖宗捱唔拜,拜了祖宗过别寨”,“风吹禾苗尾靠尾,老弟挣钱早点归。眉豆开花茬连茬,老弟挣钱要顾家,芋头结子一窝窝,老弟挣钱娶老婆”……姐姐凄美的哭嫁声饱含了对弟妹们的殷殷期待和教诲,饱含了对父母对弟妹的依依不舍和眷恋,催人泪下……

哭哑了嗓子的姐姐三步一回头,我们一直送到村外的大路上,姐夫过来向我们连连作揖后我们才止住送行的脚步,含着热泪依依惜别。

回到家,家中空荡荡的,好像姐姐的出嫁带走了我们的灵魂和欢乐。

值得欣慰的是婚后的姐姐苦尽甘来,生了二个儿子,姐夫对她温柔体贴,如今二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被她称为“吉祥三宝”的二个孩子,一个孙女,整天围着她转,给她带来无数的欢乐,闲暇之余在网上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得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脸上常常挂着笑脸,但愿姐姐开心快乐每一天,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张才芳,笔名~随缘,江西省赣州市人,闲时笔耕自娱,忙时挣钱养家,曾在文学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若干,偶有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山:母亲的回忆
任茂盛 【散文】又见水杉红(一)
【乡土记忆】六七十年代的农民忍饥挨饿,奠定国家发展基础
高彩金|两无猜【小说】
写在坡豪故土上的记忆
【留住温情】父亲是个红心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