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石国兴作品 | 木匠父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父亲去世有十多年了。但他的故事,却时常被地方人记起。父亲一生以木匠为业,绰号聋子木匠。至今,只要有人提起,大家就知道是权老板石师傅,赞扬他木工绝活了得。

年轻时,父亲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力气单薄,干不了笨重农活,只得学一门手艺。那时,农村里最吃香的就是木匠活,木匠们挑一副担子走四方,吃千家饭捞万家钱。父亲的启蒙师傅是大老表,舅舅的儿子。有艺在身的木匠,做家具、造房子,门门活都接。因父亲做事认真,悟性又好,别人三年出师,他只用了一年,就一个人挑着木匠担子远走他乡,独自揽活了。

父亲生性手脚慢,做事慢吞吞的,不如其他人灵活。大凡需请工的东家都精打细算,生怕浪费一分钱,在请木匠方面看人而定,手脚快、技术好的就要。父亲手脚慢,精明的人就不请他。我还记得我家与叔叔建房的事。那时,母亲生下我们四兄妹,三男一女;叔叔家有三兄妹,两男一女,已长大成人,挤住在一座五柱四瓜的木房子里,两家的大儿子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没有房子,媒婆不好登门。为此,叔叔就提出建一座新房子之事,父亲听了,满口答应。娭毑知道这房子不建不行,就听凭父亲俩兄弟意见,不予干涉。因父亲经常在外,很少在家,家里木料备得不够,就对弟弟说建房工程由他做,把双方所需的钱平分,剩下部分按天算钱。本来父亲出料就欠三分之一,折钱也不多,但是,工要得多。叔叔听后有点犹豫,心想他做事手脚慢,别人一天完工的活他要三天,划不来。可又一想,父亲的木匠活做得好,请外人做粗制滥造,变豆腐渣工作那更划不来,“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答应了。结果,一座屋做了一年才完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联产承包到户,大部分家庭生活有了起色。但是本村邻组杨某家,还过着吃了上餐愁下餐的日子。请工那天杨某说,我家女孩也大了,您儿子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没有找到对象,就把我柏英嫁给您儿子做媳妇吧。父亲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入场后,吃的是红薯伴白米,伙食特差,每天还要搬很重的木料上架子。因营养不良,做得眼睛都睁不开。不得已就摸黑跑回家打牙祭,吃顿有油星的红烧肉。第二天早起,再赶到杨家吃早饭做事。做了半个月功夫,他家就断粮了。父亲就要他到我家挑一担谷子,母亲很不情愿,但考虑到父亲在他家做工,总不至于让丈夫饿着肚子做事吧!只好答应借谷,慢悠悠地打开了粮仓。杨某挑着谷子,笑逐颜开地回去了。

在杨家做完木工后,父亲知道他家窘境,吃罢饭后就悄悄的挑着木匠担子走了。回到家里,母亲问父亲手工钱,父亲就说户主没有给他。母亲说,一担谷子钱总给您了吧,父亲说也没有。后来,母亲总是在过年时去收债,那时木匠工钱每天只有五元,做了两个半月,一共四百五十元,还是像刮肉一样,一次给几元、几十元的,花了两年半时间才收回木工钱。结算时,父亲心好,对杨家说,那担粮食就不用还了,我自己也在你家吃了。你想想,一亩田要割三百斤青、七担猪牛粪,犁田耙田,修水脚垒田埂,不知要费多少手脚,一担谷子就是现在的十个工钱,不容易啊。一担谷子一百多斤重,那时一百斤十八块钱。后来,杨某许配的女孩,因老兄不同意这门婚事,最后也泡了汤,母亲就更加心疼这担谷子了。父亲一句话,说免了就免了,母亲也就没办法。可想而知,我父亲心多好呀。

我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到外地读书要走四五十里山路,家长就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村里的孩子读书年龄都比较偏大。为此,我九岁那年,村里就准备另建一栋教学楼。村干部与老师协商,村里拿不出更多的钱,学校也只能解决部分经费,为了把教学楼质量抓好,不浪费木料,决定找一个技术好的木工承接此工程。领导们把村里村外的木匠师傅都筛选一遍,十有八九不合格,最后把目光聚焦到我父亲。手脚憨慢的父亲,之前没有迈入过校门与村部,与校长和村干部拉关系走后门,却揽到了学校这个活。

这样,父亲挑着木匠担子进入工地,还把我叫去打下手。那个暑假,我就跟着父亲做木工。操坪里堆了几方木材,一根有十多米长、两尺多围。父亲把木马摆在树堆子边,很吃力地抱起大树,轻轻地放到木马上,再拿起锯子打齐头。他在上面掌锯子,我在下面拉。因以前没有做过,拉起来很吃力,锯掉的木头口子不平整,锯齿不均匀,狗牙子太多。那时,我只有九岁,父亲没有责骂,而是言传身教。经过父亲耐心指点,我终于学会了拉锯子的活。父亲看到堆积的木料,生怕浪费了木材。每次下料前,他总仔细瞄望、估算,这根料做什么好,然后才下锯子,促使整根木料全部变成有用的金子。工程完工后,村干部与校长都表扬他的手艺做得好。蒋校长感激地说:“石师傅的工夫做得好,慢是慢了点,但木料没有浪费,还是很划算的。”

父亲不爱喝酒,与我姑爷一样,注重礼节,礼性巴巴的。这个习惯,他是在做木工时养成的。他不但懂礼貌,而且还体谅人。每次在人家屋里做事,吃饭时总是推让,双手作揖。炒得不好吃的菜,他总是吃得津津有味,从不刁难主人,说这菜难吃的话。

记得我的一位湘潭文友来我家玩,他是市区的作家,生活在城市,礼节只是文明的一种方式,文明说话,文明做事就是礼节。什么作揖?只是农村的一种礼节,城市里的人就不懂。她们只知道让座、握手这种简单的文明礼节。当父亲放下手中的木工活走到屋外的操坪里,向他作揖时,他不知所措,怎么回礼才好。我见了马上对文友说:“老兄,请进屋。”又马上对父亲说:“感谢老爸对我文友的热情接待,您去忙您的活吧。”化解了文友的尴尬局面。之后,我对文友讲述了农村礼数与礼节,与城市的区别。朋友感慨道,社会知识真是学不完,各地有各地的礼节,接待客人的礼数不同,今天算是受教了。

2006年冬天,父亲不幸中风,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对凡是来看他的人,他感激得想爬起来说几句礼节性的话。由于肌肉与骨骼不听话,不能动弹,眼睛露出绝望的神情,口里“啊啊”几声,连话也说不出来。来看他的人向他打招呼,感激地说:“权老板,你帮我家做的东西很结实,做得好。”“石师傅,你帮我家做的衣柜,四十年了,还是一样的新一样的结实。”“聋子师傅,你帮我家建的木房子还在那里留着没有拆,即使我们住在洋房子里,四十年的老屋留在那里还是家人对你的尊敬。”。听到这些话,父亲只能感动的点了点头。

父亲是个平凡的人,在他的身上却体现了中国农民的那种朴实、善良与诚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毕生学习与传承!


作者简历:石国兴,男,笔名崀山拳王,高峻,高峰,1968年出生于湖南新宁崀山,邵阳市作协会员,新宁县作协理事。创作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在省级宁夏《朔方》《邵阳晚报》、邵阳《新花》文学杂志、《东江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歌《读你》获江西省《星火》杂志优秀奖,现主攻地方记事散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宗元遇到一木匠,该木匠啥都不会干,但是老柳特别崇拜他
重拾木匠活,生活新感悟
箍桶匠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木工工具
没有好工具,休想做好木工活
视觉 | 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手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