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柳生魁作品 | 老家河上的那些桥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奔流不息的庄浪河唱着属于它的歌儿,自北向南从老家的村东头流过,不知流淌了多少年。

我的老家就在庄浪河西岸,她有一个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名字——费家湾。庄浪河东岸是国道312线,交通便利。我们所在的乡镇也在河对岸向下2公里多的交通沿线的地方。30年前,村里人们乘车、办事、购物就得趟过庄浪河,很不方便。

河水很多时候如温柔的母亲,滋养着两岸的人们;可她发起脾气来,就像咆哮的猛虎,让人心惊胆战。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前,老家的庄浪河上没有一座真正的桥。

夏秋两季还好,大人们只要把裤管挽到大腿部位,就可以扛着东西,背着孩子趟过河水过了河。可是冬春季节,河水寒冷,甚至于河面上有冰花的时候,人们过河就头疼。实在到了非过河不可的时候,只能穿上长筒雨靴,或者光着脚过河,忍受着冰冷刺骨的河水的折磨,很多中老年人大都落下了关节炎或者风湿病。时隔多年,现在想起来,似乎还有那种寒彻骨髓的痛,心里都不是滋味。

多少年来,老家的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安全,都在想办法改变出行的状况。于是,在这哺育了家乡人们的河流上面,不止一次的搭桥。

我小时候,人们都把河上搭建的桥,叫“独木桥”。

每年秋末冬初,老家的大人们就会组织起来,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搭桥。很多时候,他们在河中间用较粗的木头竖起两三个支架,然后在上面把两根粗大的树干并排放上,支架处再续接上两根树干,最后两头搭在河岸上,简易木桥就算搭建完成了。这给我们河西的人们过河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可是,好景不长,每年一开春,上游雪山上的积雪融化,河水猛涨,不知道哪一天,肆虐的河水就会把这木桥冲得无影无踪,人们只有无奈的摇着头,望河兴叹!

也有时候,大人们不知从哪里弄来了电线杆或者铁轨,也像搭建简易木桥那样,搭建成电杆桥、铁轨桥,由于它们比树干重,即便是发大水,也不会冲走,最多把桥冲垮,人们会再花气力搭建起来,比木头的桥用得时间久长。

那时候,每当过河,我们小孩子们总是害怕。那桥只要人走在上面,就像一个久病的老人一样颤颤巍巍。看着桥下流淌的河水,听到水流动的哗哗声,我们总会感觉到桥在移动,吓得趴在桥上不敢动,有的小孩子还会大声的哭叫,最终在大人们的帮助下爬过去,甚至于哭着爬过去。一回生,二回熟,几次下来,小孩子们也都能从桥上过河。

这样的桥虽然在我的生活里存在了十多年,但却永远的保存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它的简陋,还有那种过桥时战战兢兢的感觉。

八十年代末,那时我正上初中。家乡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于是人们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桥。我记得很清楚,除了村干部辛苦从乡上的水泥厂跑要来的水泥,村民集资购买的钢材外,其它的材料都是全村十个生产队的村民们自己动手弄出来的:沙子是村民从河里一铁锨一铁锨捞出来的,石子是村民从河里用铁筛子一遍又一遍筛选出来的,碎石块是村民一锤子一锤子把大点的石头砸出来的。工程人员都是村里的泥瓦匠们,村民们按照村里的安排派工打小工。挖坑、筑桥墩、打桥梁、焊接栏杆,一道工序接着一道工序,最后全村人民用了半年时间,终于修建出来了我们村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村民们出行一下子便利了,地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能及时地卖出去了。

这座桥是我们全村人民修建起来的,它凝聚了全村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为“费家湾大桥”。

五六年后,费家湾大桥因为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废桥。

那注定是一个灾难的夜晚。晚饭过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大雨下了整整一夜。半夜时候,就能听到远处庄浪河水咆哮的声音,很多人担惊受怕,难以入睡,一直坐到天亮。清早,雨住了,人们赶忙走出家门,打听昨晚的情况。村上倒没有多大的损失,可是人们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大桥被水冲垮了。村里很多的人都像潮水一样涌到了河岸边,一个桥墩可能被冲倒了,人们只看到了被洪水冲斜的几个桥墩,有几节桥梁带着栏杆斜跨在歪斜的桥墩上,有几节不知被冲到哪里去了。人们的心好像一下子被掏空一样,很多人眼中噙着泪水,然后在无奈和失望中缓步走向村里。

事后才知道,因为修桥时技术力量有限,桥墩建在河床底下的链子石上,没有加固处理,才导致湍急的河水泛起了链子石上的桥墩,使得大桥一夜之间毁于一旦。村民们感慨,科技含量少的修建可怕,没有科技含量的修建更可怕!

大桥没了,日子照常要过。无望的人们又像以前一样,搭建了独木桥。这次不同的是,把木头搭建在了那几个歪斜的桥墩上,倾斜在桥墩的一边垫上一些木料,让整个独木桥显得平整一些。可是,那桥身就比以前的独木桥更高了,加上经过洪水泛过的桥墩周围变成了旋涡,大人们走在上面都有些害怕,我们这些学生们和小孩子们就心惊胆战,不敢经过了。

洪水过后,庄浪河依旧唱着往日的歌儿,不知疲倦地流向南边。

1995年,老家的桥上发生了一件让全村人难忘的事。老家的桥又成了一个有故事的桥。

那年阴历十一月,寒风凛冽,庄浪河水面上开始有了冰花。村里上初一的一个小姑娘在中午放学后,一个人扶着自行车经过这高高的独木桥。走到中间时,因为摇晃,小姑娘很害怕,连人带车掉落到冰冷的河水里。在后面刚准备上桥的一对青年男女看到后,小伙子把手中的包扔给女朋友,就冲上桥来,奋不顾身地跳入桥墩下的水中。他使尽浑身的力气,一次又一次的把小姑娘往岸上推,在几个村民的帮助下,把小姑娘救了上来。而那位小伙子,由于泛起的泥沙吸进口中、鼻中,等熟悉水性的村民从水中救出时,已经停止了呼吸,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令人难忘的中午。

事发之后,村民们打听到那个舍己救人的小伙子是我们本县金咀乡人,是和女朋友来我们村走亲戚的。他因为是山区的孩子,不懂水性。但在他看到女学生落水的那一刻,全然不顾自己,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孩子。村民们被这个年轻人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他们派人到小伙子家里去感谢慰问,还在河边设了灵堂,用农村人最原始朴素的祭奠方式来表达对这位恩人的感激之情。那些日子里,我们全县甚至于全市和各大媒体都在传颂着这个感人的事迹。最后,县上把这个年轻人追认为烈士。他有一个让我们全村人世代铭记的名字——石国伟!

庄浪河仍旧日夜不息地流淌着,歌声时而哀怨,时而感叹。

1997年,经历了几年过河之苦的村民们盼来了希望。我村的大桥修建被列为政府建设项目,由国家给村上修桥。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村里人奔走相告。开工那天,看着那些大型机械开到河边,看着堆成的小山似的建筑材料,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也在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这就是真正的机械化,这次由专业人员修出来的桥肯定是让大家放心的桥!

几个月后,在原来桥身的北边修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竣工那天,鞭炮阵阵,欢声笑语在庄浪河上空飘荡,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上级政府把这座正规的桥称作“费家湾大桥”,并且立碑以作纪念。可是,我们的村民们没有忘记这座桥的以前发生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很多人在言谈中,都把这座桥叫“国伟大桥”!

大桥建好后,政府又进行了配套建设,修筑了庄浪河两岸的堤坝,让肆意流淌的河水不再浸淹两岸的麦田。在岸堤内侧还种植了树木,成了绵延几十公里的“庄浪河风情线”。这几年,实行了“河长制”,庄浪河两岸环境更美,仿佛图画般美丽。

“国伟大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便利了交通,在全村人民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十多年来,它沟通着庄浪河两岸,见证着老家的发展变化。而稍下游处的那几个桥墩,仍然歪斜在那里,仿佛每天斜视着忙碌过往的人们和车子。

庄浪河每天唱着欢快的歌儿,一路向南,汇入了黄河。


作者简介:柳生魁,男,汉族,中学高级教师。1973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在永登县第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善于探索创新和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和省级刊物。教学之余,爱好写作,有数篇文章在县级、市级、省级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席桥文化 "秃尾巴老李"传说
安州600岁姊妹桥:茶坪河上的山水画卷
探索华州:瓜坡故城村马峪河老桥的故事
老家门前的桥
师利国:老家门前四座小桥
老家门前的那条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